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兽药残留总结引言兽药是动物养殖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疾病。
然而,随着兽药的使用,兽药残留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对兽药残留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并探讨对策。
兽药残留的危害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兽药残留可能会通过动物产品进入人类体内,影响人体健康。
一些兽药残留物具有毒性,长期摄入可能导致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其次,兽药残留还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污染水源和土壤,破坏生态平衡。
兽药残留的来源兽药残留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兽药的使用:农民在动物患病时会使用兽药进行治疗,但可能存在用药过量或滥用药物的情况。
2.饲料添加剂:一些饲料添加剂中含有兽药成分,动物长期摄入会导致兽药残留。
3.兽药残留物的降解不完全:某些兽药残留物在动物体内降解速度较慢,导致残留物在动物产品中仍然存在。
兽药残留监测方法为了解决兽药残留问题,需要对动物产品进行监测。
目前常用的兽药残留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动物产品中的兽药残留物,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
2.气相色谱法:该方法适用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兽药的检测,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兽药残留物。
3.酶联免疫法:该方法基于免疫学原理,可以对兽药残留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但灵敏度略低于色谱法。
兽药残留的监管措施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各国都加强了对兽药残留的监管。
目前,常见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制定兽药使用标准:各国制定了兽药使用标准,规定了使用兽药的剂量和疗程,以避免滥用药物导致兽药残留。
2.加强兽药注册管理:加强兽药的注册管理,确保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加强兽药残留监测:加强对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兽药残留问题。
4.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兽药残留问题的解决对策针对兽药残留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1.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兽药残留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兽药安全意识。
兽药残留的危害与其控制随着我国现代养殖业日益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包括抗菌药、抗寄生虫药、消毒药和各种生长促进剂、微量元素(如砷、硒等)等在的兽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保障养殖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目前绝大多数食品动物在生长、生产过程中至少长期使用l~2种兽药或药物添加剂。
然而兽药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等方面原因,在养殖业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造成了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一方面,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可导致人类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畸、致突变作用等诸多方面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兽药无论是用于饲料添加还是直接用于治疗,最终都会以原形或代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造成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
当动物体排出的这些化学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兽药残留问题不仅涉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与到生产经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此试就兽药残留危害、残留原因、兽药残留控制等问题做一简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什么是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是指对动物用药后,动物产品(肉、奶、蛋)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或通过动物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中的兽药原形或/和其他代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兽药残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动物性食品一般指的是肉、蛋、奶与其产品。
动物在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疾病后,药物的原形或其代产物可能蓄积、贮存在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蛋、奶)中,称为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简称兽药残留,一般说的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或化学物的残留。
另外一种兽药残留的方式是动物在使用药物以后,药物将以原形或代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或直接进入环境(如水产用药和外用药物),造成环境土壤、表层水体、植物和动物等的兽药蓄积或残留,即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防治办法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
下面山东食品多参数检测仪厂家结合相关资料,为大家介绍兽药残留的危害。
1、对人体的直接毒性作用(1)急、慢性毒性兽药残留由于浓度低,加上人们食用数量有限,大多数药物并不能由于残留引起急性毒性,但也有少数人,由于吃了含有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而发生急性中毒,在广东、浙江等地出现过吃了含盐酸克仑特罗的猪内脏而发生的急性中毒事例。
许多兽药都有一定的毒性,据报道,如现已淘汰的氯霉素,就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磺胺二甲嘧啶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硝基咪唑及硝基呋喃类药物,能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胎作用,如果长期吃含有这些药物的动物性食品,就有可能产生慢性毒性作用,由于目前研究不够,诊断还跟不上去,故很少见到这方面的报道。
(2)特殊毒性许多兽药都具有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称“三致”作用),如苯丙咪唑类抗蠕虫药,通过抑制细胞活性,可杀灭蠕虫及虫卵,抗蠕虫作用广泛。
然而,这种抑制细胞活性的作用,使其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和致畸性。
又如雌激素、硝基呋喃类及喹恶啉类,都已证明具有致癌作用。
我记得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曾用喹乙醇作致突变试验的阳性对照物。
在人们日常的食物中,是不允许含有任何量的已知致癌物的,对曾用致癌物进行治疗或饲喂过的食品动物,屠宰时其食用部分是不允许有致癌物的残留。
否则,人们长期食用含三致作用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时,这些残留物便会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或在人体中蓄积,最终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近年来,人群中肿瘤发生率不断升高,人们一直在怀疑这与环境污染及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有关。
(3)激素样作用激素类(包括雌激素与同化激素),除用于疾病防治和同步发情外,还曾用作畜、禽的促生长剂,后来发现有致癌作用,先后被禁止用作促生长剂。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应对措施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兽药及兽药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在畜禽疾病预防、治疗,保护畜禽健康,促进畜禽生长,减少畜禽发病和死亡,提高畜禽养殖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兽药及兽药添加剂使用知识的缺乏和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个别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厂家,养殖户、兽药、饲料经营者,铤而走险、违背国家兽药、饲料生产、使用规定,不择手段,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添加违禁、过期失效、霉烂变质等药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治疗畜禽疾病过程中存在用药大剂量,重复用药,滥用药等现象,从而造成畜禽产品中的兽药残留超标,使动物产品品质下降,不仅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影响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直接制约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本文结合长期从事兽医一线工作的实际,对兽药残留的危害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1 兽药残留的危害因为兽药残留不能用肉眼发现,只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检测才能确认,所以兽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严重后果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当人们长期食用含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后,药物不断在人体内慢慢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1.1 引起食用者急、慢性中毒兽药残留被称为人体的“隐形杀手”,可引起人的急、慢性中毒。
一次性食用了含有大量兽药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会导致人发生急性中毒反应,出现头疼、心慌、烦躁、血压下降,等不良现象,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如果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慢慢蓄积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食用者慢性中毒。
如氯霉素残留在人体内超量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磺胺二甲基嘧啶残留能引起人的甲状腺癌;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残留,能引起人听力障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能够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出现四环素牙;硝基咪唑及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能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作用;激素类的己烯雌酚残留可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能引起女性早熟及子宫癌和男性雌性化,造成儿童发育异常、性早熟和肥胖等现象;红霉素、泰乐菌素残留容易造成人的肝损害和听觉障碍;食用了含有盐酸克伦特罗超标的动物内脏,会出现肌肉震颤,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致人死亡。
兽药残留(animal drugresidues)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
广义上的药物残留除了由于防制疾病的药物外,也包括药物饲料添加剂、动物接触或食入环境中污染物(如重金属、霉菌毒素等),一般以μg/ml或μ/g计量。
随着人们对动物源食品由需求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动物源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联合专家委员会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评价有关兽药残留的毒性,为人们认识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本文针对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1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1.1 非法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我国农业部在2003年(265)号公告中明文规定,不得使用不符合《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规定的兽药产品,不得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所列21类药物及未经农业部批准的兽药,不得使用进口国明令禁用的兽药,畜禽产品中不得检出禁用药物。
但事实上,养殖户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将禁用药物当作添加剂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1.2 不遵守休药期规定休药期的长短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率和残留量有关,而且与动物种类,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
国家对有些兽药特别是药物饲料添加剂都规定了休药期,但是部分养殖户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施行休药期。
1.3 滥用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存在长期和随意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现象。
此外,还大量存在不符合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种类等用药规定以及重复使用几种商品名不同但成分相同药物的现象。
这些都能造成药物在体内过量积累,导致兽药残留。
1.4 违背有关标签的规定《兽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标签必须写明兽药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等。
可是有些兽药企业为了逃避报批,在产品中添加一些化学物质,但不在标签中说明,从而造成用户盲目用药。
兽药残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随着畜牧业生产向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的发展,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动物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和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因素。
然而,作为兽药抗生素喂食动物(或饮用水中添加)的违规行为,经动物代谢后大部分以原药物或代谢物的形式经动物的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对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产生毒害作用,影响环境中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其后果不容忽视。
1 兽药残留的危害1.1兽药残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1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多数兽药不能被动物体充分吸收利用,而是随着排泄物进入污水或者直接排入环境,并且现有的水处理技术对污水中含有的大部分抗生素类药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导致水环境中药物残留量超标。
抗生素污染排放过程所引起的对环境微生物耐药性。
而环境中的微生物耐药性,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人类本身。
1.1.2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随着兽药在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排放到环境中的兽药对土壤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
绝大多数兽药以原药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动物的粪尿排除,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农田,使作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的影响。
在用动物排泄物施肥的土壤表层检测到了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残留,其最大浓度达32.2mg/kg 和26.4mg/kg。
1.2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兽药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对食用者可产生以下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
人和养殖动物大量服用的抗生素绝大部分以原形排出体外,进入水环境中,再通过水产等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增加人体耐药性并影响健康。
1.2.1变态反应有些药物可引起一些个体出现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或过敏反应。
常见有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例如,青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药物均具有致敏作用,食用这些药物残留量高的动物性食品,可引起某些个体出现变态反应。
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防控措施【摘要】兽药残留是养殖业面临的严重问题,对人体健康和养殖业发展都造成了重大危害。
加强兽药残留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建立规范的兽药使用制度是关键。
严格控制兽药使用量,选择合格的兽药产品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定期监测兽药残留情况,加强养殖过程管理也是防控兽药残留的有效方法。
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兽产品质量,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是兽药残留防控工作的最终目的。
只有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才能有效保障兽产品安全,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养殖业应当时刻关注兽药残留问题,做好相关防控工作,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兽药残留、养殖业、防控措施、规范使用、监测、管理、监督、质量保障、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兽药残留对养殖业的危害兽药残留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残留在兽体组织、动物产物或养殖环境中而无法完全排除的情况。
兽药残留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兽药残留会随着动物体内组织或动物产物的食用而进入人体,可能引起食品中毒、过敏反应等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2. 对动物健康的危害:长期食用含有兽药残留的动物产品,会导致动物产生抗药性、药害与兽医药学中的“三高”(高毒、高药残、高抗性)问题。
3. 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过量使用兽药、或者使用不当的兽药,会导致兽药残留在土壤、水体等环境中,对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兽药残留对养殖业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减少兽药残留对养殖业带来的危害。
1.2 兽药残留防控的重要性兽药残留对养殖业的威胁日益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兽药残留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兽药残留防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消费者健康:兽药残留超标可能导致人体患上不同程度的疾病,如药物过敏、内分泌紊乱等。
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摘要:动物性药物残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巨大。
文章就药物残留的危害、原因、现状、控制措施加以论述。
关键词:动物;药物残留;危害;控制措施动物性药物残留(animal drugresidues)。
又称兽药残留。
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残留量一般很低,但由于蓄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严重,影响深远。
1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类人体危害1.1变态反应(allergy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v )与细菌耐药性(antibioticresistance)兽用抗菌素残留积累,人食用后可引发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中毒现象。
或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过量使用抗菌素会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使药效下降。
1. 2 致畸作用 (teratogeni,effect)、致突变作用(mutagenic effect)和致癌作用(carcinogeneceffect)丙咪唑类抗蠕虫药残留对人体最大的潜在危害是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
雌激素、神制剂、喹恶啉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药物都已证明有“三致”作用,喹诺酮类药物个别品种已在真核细胞内显示出致突变作用。
磺胺二甲嘧啶等一些磺胺类药物连续给药可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有有致肿瘤倾向。
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这些药物引发动物体细胞发生突变,从而对生育及后代造成危害,并造成遗传疾病。
1.3激素(样)作用(endocrineactihity)兽用激素类药物残留,会影响人体正常激素水平、功能,并有一定的致癌性,可表现为儿童早熟、肥胖儿。
儿童异性化倾向、肿瘤等。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引发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心动过速。
狂躁不安、血压下降。
氯霉素蓄积造成慢性中毒,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其发生与使用剂量和频率无关。
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措施摘要:动物性药物残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巨大。
文章就药物残留的危害、原因、现状、控制措施加以论述。
关键词:动物;药物残留;危害;控制措施动物性药物残留(animal drugresidues)。
又称兽药残留。
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残留量一般很低,但由于蓄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严重,影响深远。
1 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类人体危害1.1变态反应(allergy)、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v)与细菌耐药性(antibioticresistance)兽用抗菌素残留积累,人食用后可引发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中毒现象。
或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过量使用抗菌素会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使药效下降。
l.2 致畸作用(teratogeni,effect)、致突变作用(mutagenic effect)和致癌作用(carcinogeneceffect)丙咪唑类抗蠕虫药残留对人体最大的潜在危害是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
雌激素、砷制剂、喹恶啉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药物都已证明有“三致”作用,喹诺酮类药物个别品种已在真核细胞内显示出致突变作用。
磺胺二甲嘧啶等一些磺胺类药物连续给药可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有有致肿瘤倾向。
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这些药物引发动物体细胞发生突变,从而对生育及后代造成危害,并造成遗传疾病。
1.3 激素(样)作用(endocrineactihity)兽用激素类药物残留,会影响人体正常激素水平、功能,并有一定的致癌性,可表现为儿童早熟、肥胖儿。
儿童异性化倾向、肿瘤等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引发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心动过速。
狂躁不安、血压下降。
氯霉素蓄积造成慢性中毒,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其发生与使用剂量和频率无关。
兽药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尤为显著。
兽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尿等进入环境,由于仍具生物活性,对周围环境有潜在的毒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
进入环境中的兽药被动、植物富集,然后进入食物链,同样危害人类健康。
兽药残留目前严重影响畜禽产品出口贸易。
2 造成动物性药物残留的原因2.l 动物疫病总体状况不良,疫情疫病复杂,为获得经济利益,对动物用药治疗或预防性用药成为必然。
2.2 未按动物用药品标示(际签及说明书)内容正确使用。
药物标签上的用法指示不当,造成残留。
2.3 前几年我国对药物型添加剂管理失控,饲料厂或自配饲料户未按“饲料添加物使用准则”的规定合理使用药物饲料添加物。
2.4 养殖业者直接将动物用原料药任意添加在饲料或饮水中。
2.5 养殖业者使用标有停药期的动物用药品及含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未遵守停药期就将禽畜、水产品类及乳蛋品等出售。
这是造成药物残留最主要的原因。
2.6 饲料厂制造空白饲料(未加药饲料)时,饲料生产系统中交叉污染到药物。
2.7 畜禽经投药或注射冶疗后,未做明显记号或隔离处理即一起出售。
2.8 养殖业者购用品质不良、来历不明及不合法动物用药品或药物添加剂。
2.9 生产、销售违禁药物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源头广,违法行为隐蔽,给打假工作增加难度。
有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玩忽职守。
2.10 我国对畜禽产品质量认识的较晚,老百姓只注意畜禽产品是否有传染病、是否有寄生虫、外现状态是否卫生。
产品是否注水等等表面上的问题,而对产品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政府部门也缺乏对畜禽产品深层问题的监督、监测及管理。
2.11国家投资搞相关研究和管理人员太少,检测手段较落后。
有关政策对内销和出口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规定不一致,给了违禁药品以使用机会,不能完全禁止。
2.12 食品产业链中,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材料的药物残留监测工作有所忽略,造成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
3 动物性药物残留的控制措施3.1 行政管理措施3.11国家立法,加快立法速度,加大执法力度,实现兽药管理和使用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除了继续贯彻实施《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规定外,正确面对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依据我国目前现实存在问题,根据国际兽疫局(international office of epizootics,oie)规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oie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以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lus comission,cac)制定食品添加剂、兽药、农残、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和准则制订相关法律规定。
完善动物性食品安全法规,把兽药监控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和国际接轨。
3.1.2 围绕依法兴牧,认真抓好兽药法规的宣贯工作3.1.2.l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加大培训兽药执法人员力度。
二是建立和完善投诉、举报,查处,大要案跟踪、听证、公示等制度,提高兽药执法监督效能。
三是编印兽药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资料,为兽药管理人员、生产经营人员提供学习材料。
四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不断改善兽药行政执法手段和装备,提高办案工作效率。
3.1.2.2 广泛宣传,增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
提高兽药从业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广泛的兽药法制宣传活动,为兽药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1.2.3 加强日常监管,保障产品质量。
维护兽药抽检工作的严肃性,加大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
3 .13 继续努力,切实履行好兽药行业管理职责3.1.3.1 加大执法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兽药专项整顿工作,严厉打击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经营许可证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使用兽药,禁止不明成分以及与所标成分不符的兽药进入市场,加大对违禁兽药的查处力度;严格规定和遵守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和休药期等。
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控、严禁使用农业部规定以外的兽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严厉查处违禁药品。
3.1.3.2改革我国的兽医体制,通过立法建立国家兽医官制度,实行兽医师执业制度和处方药制度,任命国家兽医官,加强兽医师执业鉴定及兽医官考核,明确各自职责。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维护兽药生产、经营秩序和用药制度。
3.1.3.3 深入开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规章的宣贯工作,努力提高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法律意识。
3.1.3.4切实做好畜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各地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和兽药残留监测中心的作用,加大对畜产品的抽检密度和抽检频率,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确保动物及动物性食品质量。
3.1.3.5加大兽药gmp实施力度。
把兽药gmp规定作为从事兽药生产的准入条件,认真贯彻落实《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麻业部第11号令》和农业部第202号公告的规定,加快对原有兽药生产企业gmp规划和改造步伐,努力和世界接轨。
3.1.3.6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兽药管理制度、搞好兽药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兽药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3.2 对养殖业者及动物性食品加工企业的管理措施3.2.l 对养殖业者的管理和技术要求3.2.1.1 根据不同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加强畜禽饲养管理。
提高畜禽的机体抵抗能力,防止畜禽发生疾病,减少用药机会。
3.2.1.2 要加强饲养畜禽的兽医卫生管理工作,改善畜禽的生存环境。
3.2.1.3 预防畜禽发生疾病,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
用药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处理程序。
搞好消毒,驱虫等工作。
科学养殖、用药,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健康安全、无残留。
3.2.1.4 一旦畜禽发病,要及早淘汰病畜禽。
发生传染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以防疫情扩散。
3.2.1.5使用安全无毒药物,要坚持治疗为辅的原则,在冶疗过程中,要做到合理。
科学用药,对症适度用药。
只能使用通过认证的兽药和饲料厂生产的产品,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和中毒等不良反应。
尽量使用高效。
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不得滥用。
3.2.1.6治疗用药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得私自用药。
用药必须有兽医的处方。
处方上的每种药必须标明休药期,饲养过程的用药必须有详细的记录。
要了解兽药的常识,认识掌握畜禽病情、病因,准确用药。
宰前按规定停药,对允许使用的药物要按要求使用,并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3.2.1.7要按照不同畜禽、不同的生长阶段,正确使用畜禽饲料,要饲喂“绿色饲料”,保证原料安全,要保证所选作饲料的作物无残留。
不应将含药的前、中期饲料错用于动物饲养后期,不得将成药或原药直接拌料使用。
不得在饲料中自行再添加药物或合药饲料添加物。
3.2.1.8饲养畜禽,要做到适时出栏安全上市。
必须在规定停药期后,有条件的要取得当地兽药管理部门发放的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验合格证方可出栏,在休药期未到时,不得出售畜禽供人食用。
在实际生产中要做到:畜禽免疫注射死苗7天后无并发症才能屠宰食用,免疫注射活苗对天后无并发症才能屠宰食用;应用抗生素、磺胺药治疗疾病的畜禽,其肉、奶在停药3天以上才能食用,如喂含砷饲料,其肉、奶要停喂5天以上才可食用。
3.2.2 对动物性食品加工企业的管理措施从食品产业链理清楚安全问题的关键控制点。
归并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调整职能,减少浪费。
3.2.2.l 对于实行企业加农户经营方式的企业,应该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支持,提供药物残留监控服务,作好药物残留检测工作。
3.2.2.2 对于单纯加工的企业,要作好原材料的药物残留检测工作,防止成品中有药物残留,危害消费者人身健康。
3.3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积极开展兽饬残留控制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严格规定药物的休药期和允许残留量,对药物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设计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品,引进新药及重新评价一些原有的化疗药物。
完善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特别是快速筛选和确认的方法,加大筛选兽药残留的试剂盒的研究和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兽药残留的立法和方法标准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的兽药残留监控与国际接轨。
地方残留监控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依照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药物残留监控体系,做好药物残留的监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