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896.05 KB
- 文档页数:65
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综合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3.11.06•【文号】国函[1993]156号•【施行日期】1993.11.0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综合规划的批复(国函〔1993〕156号)水利部:你部报来《关于呈送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审查意见的报告》(水资〔1993〕358号)收悉。
国务院原则同意你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海河流域综合规划的审查意见。
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
一、海河流域的防洪问题关系着北京和天津等城市、海河平原八千万人口,七百七十三万公顷耕地的安危。
根据流域的特点和治理经验。
采取“上蓄、中疏、下排,适当滞洪”的治理方针是合理的。
同意规划中确定的防洪标准和防洪对策。
要抓紧黄壁庄、王快、西大洋等大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并在适当时机修建陈家庄(永定河),石匣里(桑干河),张坊(拒马河),盘石(淇河)等综合利用水库。
要把河道治理特别是入海尾闾的治理放在重要地位,尽快达到规划的泄洪能力。
要妥善解决好滞洪洼淀范围内群众的安全问题。
同意规划中确定的排涝标准和工程措施。
要有计划地对排涝标准偏低地区和严重淤积河道进行整治,加强排水渠系的配套建设,使各级排水工程相互适应。
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海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规划提出的“全面节流,适当开源,加强保护,强化管理”的综合对策是必要的。
应大力提倡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开展节约用水活动。
要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强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
坪上、乌拉哈达、黄庄洼等水库可根据需要安排建设。
引长江、黄河流域的水是解决海河流域水源不足的根本性措施,已开工建设的引黄入卫、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工程应按期完成;其他引黄北调以及南水北调等工程,要统筹安排,组织实施。
三、海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良好,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
在海河治理开发中,要坚持把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海河流域防洪系统的建构研究防洪规划论文海河流域防洪系统的建构研究防洪规划论文“96.8”暴雨洪水的特点是暴雨强度大、历时短,洪水洪峰流量大,而洪量相对较小。
洪峰流量一般相当于20年一遇左右,洪水总量为10年一遇左右。
海河流域每次大水都给流域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宏大损失。
1996年,启用6个蓄滞洪区,地质灾害6000余处,交通干线中断121h,死亡200余人,全流域洪涝水造成经济损失402亿元。
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建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防洪体系现状____成立后,海河流域经过50年代、70年代初和80年代三次规划,两次大规模治理,先后修建了1900余座大中小型水库,其中山区大型水库31座,总库容256亿m3,控制山区面积的85%;修筑骨干堤防3535km(其中Ⅰ级堤防599km,Ⅱ级堤防2936km),扩建、新辟了漳卫新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骨干行洪河道,扩挖了南排河、北排河、徒骇河、马颊河等骨干排涝河道,仅海河水系的设计入海才能就达24680m3/s;规划保存了28个行蓄滞洪区,可滞蓄洪水198亿m3。
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治理方针,初步构筑了以堤防为根底,大型水库和蓄滞洪区为骨干,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分流入海、分区防守”的防洪格局全面形成。
1998年大水后,国家加大了水利建立投资力度,1998—2023年,中央共安排海河流域防洪工程投资166.51亿元,地方匹配投资251.6亿元。
截至2023年末,完成Ⅰ级堤防治理282km,占Ⅰ级堤防总长度的47%;Ⅱ级堤防治理619km,占Ⅱ级堤防总长度的21%;施行了黄壁庄、岗南、王快、于桥、大黑汀等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了盘石头水库和永定河滞洪水库;蓄滞洪区内解决救生问题的人口增加到131万人,占蓄滞洪区总人口的25%;防洪非工程建立也得到初步加强。
2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经过屡次治理,海河防洪体系建立获得很大成效,但由于流域水情复杂、治理投入缺乏等原因,防洪减灾体系建立与新形势下的防洪保安要求还有很大间隔,尚不具备抵御标准洪水的才能,洪水仍然是流域的心腹大患。
海河流域市水功能区划2008.09为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我市地表水资源,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国水法》第三十二条和《市实施〈中华人民国水法〉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根据《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的要求,按照《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对我市地表水体的功能定位及近、远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在水利部海委对海河流域上、下游各省市水功能区划工作进行协调、平衡的基础上,我市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市水功能区划》。
1 水功能区划的目的意义水体对人类具有多种使用功能,不同的使用功能又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因此,应当按水体使用功能的要求来合理配置水资源,改善水资源质量,防治水体污染,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指导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基础。
在水资源匮乏的市,水功能区划对于促进水体的上下游协调、控制入境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改善市现状水域环境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水资源为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2 水功能区的定义水功能区是依照流域水资源条件和水域环境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及水质的需求,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在相应水域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3 水功能区划的依据与标准(1)《中华人民国水法》(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4)《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5)《市实施〈中华人民国水法〉办法》(6)《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7)《水利部职能配置、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8)《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0)《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1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2)《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4 水功能区的划分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功能区划是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水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保障和促进流域、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一、流域防洪形势(一)流域概况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2°~120°,北纬35°~43°之间,西以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接界,北以蒙古高原与内陆河接界,南界黄河,东临渤海。
流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和内蒙古等八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面积31.8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3%。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
2005年,海河流域人口1.32亿,占全国的10%;国内生产总值2.14万亿元,占全国的14%;人均GDP1.62万元;粮食总产量5592万t,占全国的12%。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和滦河两大水系。
海河水系的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称海河南系)及永定河、北三河(潮白、北运、蓟运河)(称海河北系)呈扇形分布。
徒骇马颊河位于海河水系南部平原,毗邻黄河,单独入海。
滦河水系位于流域东北部,由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组成,各河均单独入海。
(二)水文特征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39毫米,且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85%,往往集中在一两次暴雨。
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具有连枯连丰的特点。
流域暴雨形成的洪水,洪峰高、洪量集中,预见期短,突发性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给防洪减灾和雨洪利用增加了难度。
流域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以永定河、滹沱河和漳河等尤为突出,洪水含沙量大,造成水库淤积严重。
(三)洪涝灾害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是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
据统计,1469年至1948年的480年间,流域内发生水灾194次,其中大水灾14次,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十分惨重的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流域内发生水灾22次,其中大水灾3次。
1963年海河南系发生特大洪水,受灾人口4079万,直接经济损失约80亿元。
1996年海河南系又发生了196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水总量虽然相当于1963年的24%,但经济损失约400亿元。
(四)防洪形势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华北平原,特别是首都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重要城市,京广、京山、京九、津浦、石德、京原等主要铁路干线,京深、京福、京津塘、京沈等高速公路,"104"、"106"、"107"等国道,胜利、中原、华北、大港等油田以及主要通信干线的安全。
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为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我市地表水资源,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和《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根据《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的要求,按照《天津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对我市地表水体的功能定位及近、远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在水利部海委对海河流域内上、下游各省市水功能区划工作进行协调、平衡的基础上,我市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
1 水功能区划的目的意义水体对人类具有多种使用功能,不同的使用功能又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因此,应当按水体使用功能的要求来合理配置水资源,改善水资源质量,防治水体污染,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指导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基础。
在水资源匮乏的天津市,水功能区划对于促进水体的上下游协调、控制入境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改善天津市现状水域环境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水资源为天津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2 水功能区的定义水功能区是依照流域水资源条件和水域环境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及水质的需求,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在相应水域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3 水功能区划的依据与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5)《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6)《天津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7)《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8)《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0)《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1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2)《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4 水功能区的划分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功能区划是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水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保障和促进流域、天津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户作亮【摘要】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工作于2002年启动,到2009年年底结束,历时8年,完成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规划编制和行政协调3个阶段的工作以及1项专项规划和3项专题研究.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的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条件下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将指导海河流域今后20年的水利管理与建设,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支持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大作用.【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23【总页数】4页(P105-107,100)【关键词】海河流域;南水北调;水资源;规划;配置【作者】户作亮【作者单位】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300170,天津【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4一、规划背景1.流域概况海河流域面积32万km2,属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呈扇形分布,河系分散,源短流急。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地跨京、津、冀、晋、豫、鲁、辽、内蒙古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08年流域总人口1.38亿人,城镇化率50%,人均GDP 3.1万元。
2.开展规划的必要性海河流域是我国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370亿m3,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
海河流域以仅占全国1.3%的水资源量,承担了全国10%以上的人口、GDP和粮食生产,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大大超过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恶化、水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流域人口不断增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成为海河流域面临的迫切任务。
3.规划任务与目标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为原则,提出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海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海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2.07.20•【文号】国办发[2002]37号•【施行日期】2002.07.2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防汛抗旱正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海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水利部《关于加强海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河流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流域防洪建设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继续发扬团结治水的精神,确保完成各项任务,推动海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二00二年七月二十日关于加强海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水利部二00二年六月二十六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发[1998]15号),加强海河流域防洪建设,我部对海河流域防洪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认真听取了专家意见,征求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有关省、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关于加强海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关于海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一)海河流域防洪建设的重要性。
海河流域的防洪建设直接关系到华北平原,首都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重要城市,京广、京九、京沪、京哈等重要铁路干线,京津、京福、京深等高速公路和104、106、107等国道,华北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企业以及重要通讯干线的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海河流域防洪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1963年大洪水后的大规模治理,初步形成了“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和流域防洪体系。
国务院批复《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为科学制订海河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总体安排,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建立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海河水利委员会和海河流域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在深入开展现状评价、总体规划、专业规划、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近日,国务院以国函〔2013〕36号批复了《规划》,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提出,《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以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为目标,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协调好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等关系,促进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规划》实施,到2020年,海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和重点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主要蓄滞洪区能够正常启用;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面保障;流域主要河流和重要湿地最小生态水量得到保障,饮用水水源区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面加强。
到2030年,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供水安全有效保障;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并有所改善,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总体实现采补平衡,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基本实现。
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一、“十五”计划评估“十五”计划的评估应以海河流域计划中确定的操纵单元为单位,结合新建工业项目与生活源污水、污染物的增加情况,对各操纵单元“十五”期间的治理项目建设、污染物削减、总量操纵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在考虑水文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分析各操纵断面水质;如水文数据难以获取,则以地市为单位,分析“十五”期间水资源量的变化情况,定性推断地表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不一致年份之间的水质监测数据是否具有可比性。
如水量得不到保障,则断面水质仅做参考,不作为评估计划目标实现与否的根据。
(一)水污染防治基本情况1、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及资金落实情况调查“十五”期间水污染治理资金投入(新建项目的水污染治理投入应单列)情况,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及污染物削减情况等,分析单位投资的污染物削减量,建立资金投入与污染物削减的对应关系。
会同建设部门,定量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网配套、污水收集处理、污水处理费收取等情况。
填写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情况表(调查表附后,下同)。
该表除包含在“十五”规划中涉及的项目外,还包含目前在建与已建成的其他项目。
对每个操纵单元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情况进行统计,投资情况填写已投资额度,如尚未投资建设填写“无”。
现有处理能力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实际处理能力指在现有条件下,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污水量(取均值)。
填写工业治理情况表。
表中工业点源仅包含规划内涉及的点源,投资额填写已完成投资,如尚未投资建设填写“无”。
工程概况需全面填写工程的工艺技术与建设情况(建设情况填写在建、未建或者者已建成)。
削减污染物量填写工程所削减的污染物量,仅针对已投入运行的工程。
此外,应分析规划之外工业企业的水污染治理情况,并汇总投资及污染物削减量。
2、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十五”期间因工业产值增加及城镇化率提高带来的排污基数变化,应注意对工业与生活给排水之间的平衡分析,确保“十五”计划评估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山东省海河流域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xx年)x x水利管理局勘测设计研究院xx年xx月批准: xx 审核:xx 项目负责人:xx 主要设计人员:xx目录前言 (3)1基本情况 (5)1.1区域自然地埋概况 (5)1.2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6)1.3中小河流基本情况 (7)1.4区域中小河流规划及前期工作状况 (18)2 中小河流治理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2.1 中小河流治理建设的必要性 (23)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7)3 工程规划设计 (29)3.1规划依据 (29)3.2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29)3.3规划目标与任务 (30)3.4规划建设内容 (31)3.5规划标准 (32)3.6. 规划建设方案 (36)3.7 分河道建设规划 (41)4 投资估算与投资计划 (86)4.1估算编制依据 (86)4.2投资估算 (87)4.3分年度投资计划 (87)4.4资金筹措 (87)5 近期治理效果评价 (91)5.1总体评价 (91)5.2主要评价指标 (93)6 环境影响评价 (96)6.1规划项目综述 (96)6.2环境影响评价 (96)7 工程建设与管理 (103)7.1 管理体制、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103)7.2工程建设管理 (105)7.3工程运行管理 (107)7.4管理设施建设 (108)8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110)8.1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10)8.2政策性建议 (111)前言山东省海河流域属华北平原,位于海河流域南部,南靠黄河,西北以漳卫河为界,东临渤海。
地理坐标为北纬35°50′~38°15′,东经115°15′~119°13′。
整个流域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西长约360km,南北宽约80km,流域面积30945 km2。
流域内辖聊城、德州两市全部和济南、滨州、东营三市的黄河以北部分,2005年流域总人口1575.32万人,耕地158.1万hm2,国内生产总值2135.7亿元。
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2008.09为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我市地表水资源,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和《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根据《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的要求,按照《天津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对我市地表水体的功能定位及近、远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在水利部海委对海河流域内上、下游各省市水功能区划工作进行协调、平衡的基础上,我市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
1水功能区划的目的意义水体对人类具有多种使用功能,不同的使用功能又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因此,应当按水体使用功能的要求来合理配置水资源,改善水资源质量,防治水体污染,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指导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基础。
在水资源匮乏的天津市,水功能区划对于促进水体的上下游协调、控制入境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改善天津市现状水域环境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水资源为天津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2水功能区的定义水功能区是依照流域水资源条件和水域环境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及水质的需求,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在相应水域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3水功能区划的依据与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5)《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6)《天津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7)《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8)《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0)《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1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2)《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4水功能区的划分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功能区划是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水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保障和促进流域、天津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9期勘测设计河南省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景占杰(河南省海河流域水利事务中心,河南新乡453002)摘要:文章根据河南省海河流域蓄滞洪区的特性和其在流域防洪中的重要位置,并结合“21·7”洪水暴露出的防洪突出问题,对蓄滞洪区建设工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分析。
确定了防洪工程、排涝工程建设内容,分析了堤防、进退设施、排涝涵闸、桥梁等工程的级别、规模和形式,并进行工程设计。
根据蓄滞洪区现状和有关要求,针对安全建设主要考虑居民异地安置、安全区和撤退道路等安置方式。
研究成果为类似蓄滞洪区的建设,提供科学经济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蓄滞洪区;防洪工程;排涝工程;设计中图分类号:TV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853(2023)09-0092-021蓄滞洪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背景河南省海流域现有蓄滞洪区9处,分布于卫河干流上7处(良相坡、柳围坡、白寺坡、共渠西、长虹渠、小滩坡、任固坡);分布于卫河支流安阳河1处(崔家桥)、汤河1处(广润坡)。
在2010年8月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编制完成的《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中对蓄滞洪区进行了分类,河南省海流域的9处蓄滞洪区中,一般蓄滞洪区7处:良相坡、柳围坡、白寺坡、共渠西、长虹渠、崔家桥和广润坡;保留蓄滞洪区2处:小滩坡和任固坡。
蓄滞洪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主要以《漳卫河“21·7”洪水灾后治理实施方案》为依据,同时根据相关规范、规程,并参考河南省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工程(目前正在实施)设计和批复文件,对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标准和治理规划原则进行分析探讨。
2防洪工程设计分析2.1蓄滞洪区防洪堤(隔堤)根据《蓄滞洪区设计规范》规定,蓄滞洪区堤防工程的级别和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蓄滞洪区类别、堤防在防洪体系中的地位和各堤段的具体情况,按批准的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分析确定。
2.2进洪、退洪控制工程蓄滞洪区的分洪、退洪控制工程,以及穿堤涵闸等建筑物级别和设计洪水标准,按所在堤防工程的级别与建筑物规模相应级别两者的高值确定。
海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方案1. 引言海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和农业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海河流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洪涝灾害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具体的防洪工程建设方案。
2. 防洪工程建设目标海河流域防洪工程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提高防洪能力:通过建设工程设施,提高海河及其支流的排水能力,降低洪水威胁。
•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防洪工程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适当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
•降低经济损失:通过减少洪涝灾害对农田、城市和工业设施的破坏,降低经济损失。
•促进可持续发展:在防洪工程建设中,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海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3. 防洪工程建设方案3.1 河道整治对海河及其主要支流进行河道整治,包括疏浚、修建防洪墙、加固堤坝等措施,以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
具体工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疏浚河床: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以增加河道的容水量和水流速度。
•修建防洪墙:沿岸修建防洪墙,以防止决口泄洪和沿岸涌潮。
•加固堤坝:对现有的堤坝进行加固,确保其能够抵御洪水冲击和泄洪压力。
•设立调洪区:在流域上游设立调洪区,用于调节洪峰流量和缓解下游洪水压力。
3.2 洪水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并预测河流水位和洪水情况。
这些预警信息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和居民做好防洪准备工作,包括疏散人员、转移财产等。
•安装水位监测设备:在河流和重要水域安装水位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的变化。
•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利用历史洪水数据和气象数据,建立洪水预测模型,进行洪水预测和风险评估。
•发布预警信息:在洪水来临之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防范洪水,并采取应急措施。
3.3 水库调控通过水库调控,控制海河流域的洪峰流量,降低洪水的威胁。
这需要建设新的水库和改造现有的水库,以提高其调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