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基本属性
- 格式:ppt
- 大小:309.50 KB
- 文档页数:10
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一份完整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复习好功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 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 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经济学常识市场经济总概述第一节商品与货币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商品的价值量概念: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2. 货币的本质和两个基本职能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职能3. 货币流通公式和纸币的关系公式:w-g-w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PS:纸币发行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4. 汇率的变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5. 价格与价值、供求的关系⑴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①供不应求,价格高升一一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一一买方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供给扩大,价格下降。
⑵价值决定价格(决定因素)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 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生活:①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一般影响。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替代品和互补品生产: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7. 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PS: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②一般来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一一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③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一一改善收入预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受收入差距的影响——缩小收入差8.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⑴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⑵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9.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原因及意义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商品基本属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关系教案商品基本属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关系,是许多企业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基本属性对于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消费者需求则决定了产品销售的成败。
因此,了解商品基本属性与消费者需求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提高销售额。
一、什么是商品基本属性?商品基本属性是商品的主要特征,包括商品的形态、品质、功能、服务、包装等方面的特征。
商品形态是指商品的款式、尺码、图案等外观特征;品质是指商品的质量、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特征;功能是指商品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效果;服务是指商品售后服务、包含的服务等;包装是指商品的外包装,包装材料、包装形式等。
二、消费者需求对商品基本属性的影响消费者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对于某一商的需求量和需求类型。
消费者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偏好、生活方式、购买能力、文化因素等。
而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也会对商品的基本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1. 商品外观与消费者需求商品外观是商品的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们对于商品外观的好感度和认知度,会对商品的销售产生影响。
如斯蒂芬·罗西等学者研究发现,商品外观的好感度和认知度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较大。
因此,企业在设计商品的外观时,需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多调查顾客的购买决策期望,从而设计出更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外观。
2. 商品品质与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普遍会关注商品品质的好坏,选择品质更好的商品。
因此,商品品质也会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但是,不同消费者对于商品品质的要求不同,企业需要了解顾客需要的品质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同时,通过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信誉度,也能够增强产品品质在顾客心中的认知度。
3. 商品服务与消费者需求商品服务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所享受到的各类服务,包括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咨询服务等,是促进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商品的基本属性教案1. 引言商品是指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的物品或服务。
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对于进行商业活动和市场营销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商品的基本属性,包括商品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指可以被购买和出售的物品或服务,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商品可以是实物商品,如电子产品、衣物等,也可以是服务商品,如理发、旅游等。
商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有用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或欲望。
•稀缺性:商品的供应量有限,需求大于供应时会产生价值。
•交换性:商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
3. 商品的特征商品有一些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商品的本质和市场交换的规律。
下面是商品的主要特征:•有形性:大部分商品都是可以触摸、可见、可感知的实物商品,如电子产品、汽车等。
但也有一些商品是无形的,如服务商品。
•异质性:商品之间存在差异,即同一类别的商品可能有不同的品牌、型号、质量等。
•可划分性:商品可以被细分为不同的部分,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一辆汽车可以分为车身、发动机、座椅等。
•满足需求: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或欲望,提供实际或心理上的好处。
•可替代性:同一类别的商品可以相互替代,具有相似的功能和效果。
例如,不同品牌的电视可以播放同样的节目。
•有价值性:商品有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
4. 商品的分类商品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下面是常见的商品分类方式:4.1 按照经济属性分类•消费商品: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商品,如衣物、食品等。
•生产资料商品: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商品,如机器设备、原材料等。
4.2 按照市场竞争属性分类•竞争性商品:在市场上有许多供应商竞争销售的商品,如手机、饮料等。
•垄断性商品:在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商或少数供应商销售的商品,如自来水、电力等。
4.3 按照可储存性分类•耐用品:使用寿命较长的商品,如电视、冰箱等。
•非耐用品:使用寿命较短的商品,如食品、日用品等。
商品的基本属性教学目标:1、识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的统一体。
教学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教学难点:1、商品的价值的含义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教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举例说明;阅读和讲解结合;分析和归纳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就没有办法生存,就连动植物也会死亡,可见水是多么的重要。
当我们口干舌燥的时候就要买水喝。
大家买水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市场上卖的这些饮用水品种非常的多,什么娃哈哈啦,农夫山泉呀!同样是饮用水,为什么不同的牌子,有的便宜有的这么昂贵?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就要了解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商品的基本属性(板书)人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呢?(指导学生自读课本,引导其思考问题)因为商品有用,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比如说水可以解渴,食物可以充饥,书籍可以用来阅读,那么在经济学上就把这一种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就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含义,在课本黑体字那里,大家画出来。
1、商品的使用价值(1)含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板书)为什么商品必须要有使用价值呢?(学生思考)我们前面一课学习商品的含义的时候说过,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商品,也就是说大家愿意交换是因为看到它有用,没有用的东西没有人要的,比如说已经毫无用途的废品。
课本马克思的名言这里说明了什么?(这句名言的基本含义是在说明:一种产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有用,也就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的物理、化学等性质决定的。
不同的商品,由于它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所以它们的效用也是不同的,决定了它们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比如说棉衣是用来御寒的,书本是用来阅读的,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所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反应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