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毕业班教学质量测评语文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4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0.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
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湖北省华中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联合测评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与现代人生是什么关系?儒学在今天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关涉儒学的本质。
儒学以“道”为最高追求,这是理解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的关键。
“道”无非就是指人的价值与信仰,指人生的追求、社会的遵循。
那么,儒学之道主要包含哪些层面的“道”呢?其一是天下为公的人伦之道。
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天下为公”,这是儒家追求的王道。
“公”与“私”相对,是人的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彰显了人的社会性存在。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提出“五达道”,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这是人与人相处的五种主要关系,其他关系都可以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
达道者,大道也。
五达道如何处理?孔子提出的原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孔子把它称为“人义”,即为人者都应自觉做到。
其二是政之所成的为政之道。
孔子常说“政者,正也”,“为政”无非就是“为正”。
为政者皆有其位,他们更应该有其德,德位相配者才能为政治国。
为政者要做到自身正,须先有对“正”的认知。
春秋时期的郑国人子产说“学而后为政”。
这个“学”是指正确的认知。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方正”,传统的“大学之道”讲求培养君子,他们可以讲高深的学问,可以“喻于义”,他们的德行像“风”,他们明是非、知荣辱、能担当、敢引领、格局大、有气象。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的普及,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诗词也得到了新的应用及传播。
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受到大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以传统诗词名篇配乐为主,新歌词创作为辅,体现出“新旧结合”“新旧共生”的文化生态,不仅提升了传统诗词的传播度,还催生了新的诗词体式的出现,这对于诗词当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这些节目降低了诗词欣赏的门槛,使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
节目中,作为内容的诗词与多种传播形式呈现出互动关系,体现出以下两大创新点:首先,诗歌与音乐再次紧密结合,呈现出“万口相传”的盛况。
自古以来,诗词的创作与传播都与音乐密不可分。
《诗经》《乐府》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来自于民间歌谣。
经过文人的改造,民间歌谣的艺术性得以提升,从而获得更广泛传播并经典化的可能。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诗与乐,从一开始就是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的。
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由经典传唱人用“新声”重新演唱旧词,使得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彼此融合、彼此促进。
其次,明星与素人共同登台,展示出诗词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经典传唱人来自不同的领域,既有老一辈歌唱家、青春偶像等专业人士,也有外籍友人、大学教授、乡村教师、残障人士等业余人士。
这些传唱人将各自独特的人生际遇及生命体验融入了诗词中。
“新旧结合”还催生出新的诗歌体式。
如青少年中影响力很大的“古风”体。
此类歌曲声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答案在最后)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题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
然而,在当今商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故事化”时代。
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
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
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科。
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是主观情感。
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
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可以归结为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合结构,由此对应的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叙事主题都是由此产生的变体。
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
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与死、爱与恨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判断色彩。
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识性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
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而新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
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
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或人物状态。
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刻画,但其目的是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绝密★启用前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高三年级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英语试题2020年4月本试题卷共12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B.£9.18.C.9£.15.答案是C.1.What does the woman expect the man to do with her?A.To have coffee.B.To make a schedule.C.To read the book.2.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in all?A.$16.B.S18.C.$24.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In a classroom.B.At a restaurant.C.At a market.4.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A.He is careful.B.He is worried.C.He is considerate.5.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know?A.The dormitory rule.B.The dormitory hour.C.The dormitory problem.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的普及,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诗词也得到了新的应用及传播。
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受到大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以传统诗词名篇配乐为主,新歌词创作为辅,体现出“新旧结合”“新旧共生”的文化生态,不仅提升了传统诗词的传播度,还催生了新的诗词体式的出现,这对于诗词当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这些节目降低了诗词欣赏的门槛,使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
节目中,作为内容的诗词与多种传播形式呈现出互动关系,体现出以下两大创新点:首先,诗歌与音乐再次紧密结合,呈现出“万口相传”的盛况。
自古以来,诗词的创作与传播都与音乐密不可分。
《诗经》《乐府》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来自于民间歌谣。
经过文人的改造,民间歌谣的艺术性得以提升,从而获得更广泛传播并经典化的可能。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诗与乐,从一开始就是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的。
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
《经典咏流传》由经典传唱人用“新声”重新演唱旧词,使得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彼此融合、彼此促进。
其次,明星与素人共同登台,展示出诗词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经典传唱人来自不同的领域,既有老一辈歌唱家、青春偶像等专业人士,也有外籍友人、大学教授、乡村教师、残障人士等业余人士。
这些传唱人将各自独特的人生际遇及生命体验融入了诗词中。
“新旧结合”还催生出新的诗歌体式。
如青少年中影响力很大的“古风”体。
此类歌曲声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
机密★启用前(新教材卷)华大新高考联盟 2024 届高三 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1. 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B项“文学作品通过虚构故事”错。
原文说“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文学叙事作品”不等于“文学作品”,“一般而言是虚构的”并不意味着“通过虚构故事”。
故选 B.2. 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
【解析】B项“所以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错,原文说“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并不在意”,可知,叙事者“不必在意”的不是“读者”,而是“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同时,“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与“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 B。
3.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原文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在真实性和虚构方面的区别。
A 项讲《祝福》中所叙述的事件和人物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小说中的人物是“叙事者根据某种逻辑的创造”;B项体现了新闻叙事的真实性原则;C项讲大仲马作品中的人物“符合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和故事的逻辑性演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体现了文学叙事“具有艺术与逻辑上的合理性”;D项讲的是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语言特色,与真实性和虚构无关,不能支撑原文第二部分中的观点,故选 D。
4.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
【解析】C项“《镜花缘》中的主人公唐敖完全是作者根据个人喜好塑造的典型形象”错,原文说“文学要求典型形象忠于时代”“文学可以运用典型化的原则,创造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可知唐敖这个典型形象应当“忠于时代”,并且“运用典型化的原则”,而不可能“完全是作者根据个人喜好塑造的典型形象”。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语文4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段时间,随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围绕垃圾分类出的新服务、新产品也成为热点,催生了“垃圾分类师”这一新兴。
线上接单、上门代收、代为分类……一名勤奋的垃圾分类师,收入颇为可观,也激发起人们对新兴职业群体的。
除了垃圾分类师之外,近年来社会上涌现出不少新兴职业,如食品造型师创客指导师、旅游体验师、健康管理师等等。
新职业彰显了人们丰富多样的生活,更折射出社会发展的新活力。
新职业的出现与发展,( ① )。
一大批新职业应运而生,是基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对年轻一代来说,更多的职业类型,他们在发展空间上有了多元选择,得以在个人兴趣与成长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
就此而言,( ② )。
可以说,新职业中蕴含了发展新机遇,体现了新的就业观,为更多人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衍生工作猎奇日益B.派生工作好奇逐步C.派生职业猎奇逐步D.衍生职业好奇日益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得益于新经济的培育和壮大,也是我国职业变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②新职业不仅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B.①得益于新经济的培育和壮大,也是我国职业变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②新职业不仅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C.①得益于我国职业变迁和社会进步,也是新经济的培育和壮大的重要标志②新职业不仅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D.①得益于我国职业变迁和社会进步,也是新经济的培育和壮大的重要标志②新职业不仅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年轻一代来说,更多的职业类型,得以在个人兴趣与成长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他们在发展空间上有了多元选择。
2020年4月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 8 页,有四大题,24 小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风起云涌、波谲.(jué)云诡的时代,技术的变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宜未雨绸缪,调.(tiáo)适出一个更佳的运行状态。
B.积多年之功撰成的《异闻集校证》,澄.(chénɡ)清了诸多谬识,是迄.(qì)今首部容辑佚、校勘、考辨、汇评于一炉的“唐人选唐传奇”整理本。
C.人头在大草坪上攒.(cuán)动,舞台灯光骤.(zòu)然亮起,犹如序幕般引发大家的呐喊,伴随着琴弦与鼓点,街舞摇滚轮番登场,高潮迭起。
D.一本简历在印制上要讲究细节,如前几页要用铜板纸彩色打印,封面要附上一层透明膜以防弄湿、折(zhé)页,整本简历要用铁圈装订(dìn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甲]什么是基本功?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最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只有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艺术创作规律如此,推及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基本功是在技艺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带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掌握了它,才可以谈登.堂.入.室.,谈推陈出新。
[乙]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
其实那些所谓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而.且.可能是泥潭和陷阱,即使暂时有了获益,却可能形成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