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闭卷)
- 格式:docx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4
九年历史试卷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论语》记载了孔子言论,下面属于孔子的学说的是()A.为政以德B.仁C.爱人D.无为而治2.书的“百代都行秦政制”。
为加强统治的“制”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世袭制D.禅让制3.约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这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是A.都江堰B.长城C.灵渠D.紫禁城4.在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演讲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两汉时期,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A.丝绸之路B.郑和下西洋C.开辟新航路D.开通大运河5.“一走喇嘛寺,可抵十万兵”,为了加强对XX的管辖,康熙帝册封的是()A.达赖喇嘛B.天可汗C.转世灵童D.班禅额尔德尼6.下列城市中与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又是英国殖民者要求开放的通商口岸()A.虎门B.XX C.XXD.厦门7.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思想上意义在于()A推翻了清朝统治B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C 使XX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推行了三XX义的思想8.周恩来说“中国的新XX主义革命是从一个天安门到另一个天安门”其中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事件A 五四运动B 开国大典C 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D 卢沟桥事变9.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
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完成了世界军事史上最远的一次行军,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二大D.中共七大10.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事件是()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柳条湖事变D皇宫屯事变11.1949年2月3日,北平各界群众燃放鞭炮,高呼口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这一场景宣告北平和平解放,其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A珍珠港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柏林战役D诺曼底登陆13.进入21世纪,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欧洲人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到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是指()A时装B欧共体C欧盟D欧元14.改革开放以来,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A.厦门B.珠海C.XXD.汕头15.“克隆羊”“”“原子能”“互联网”“这一系列词语出现在()A.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20世纪八十年代第二部分(主观题)二、列举题(共5分)16.写出世界近代史上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文件名称。
20XX 年中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20XX.6.1315.时空意识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以下图中① 对应的朝代是①907—960960—11271127—1276 1271—13681368—1644 1644—1912 〔年〕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16.学会归纳历史开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对中国古代历史开展的根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选项是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开展与经济重心南移17.据表 1 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创办于是表 1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局部〕时间〔年〕课程内容1862英文1863法文、俄文〔后增加德文、日文〕1867增设算学、化学、医学生理、天文、物理等A.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18.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右图是陈雨同学制作的一X知识卡片,卡片横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线上应填写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XX事变D.八一三事变时间:1931 年 9 月 18 日事件:19. 到“ 1998 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XX、XX、XX、XX、XX5 个民族自治区和30 个自治州、 120 个自治县〔旗〕。
〞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20.古希腊雅典XX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那么,开启了西方XX制度的先河。
A. 贝壳放逐法的制定B.梭伦改革C.公民大会的成立D.伯里克利改革21.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开展而来。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八校联考九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6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20道题,共20分)1.关于下列文物的叙述错误的是司(后)母戊鼎西周大盂鼎西周毛公鼎春秋莲鹤方壶A.司(后)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B.从这四件青铜器可以看出商周时期的青铜冶铸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C.从这四件青铜器可以看出由商朝到周朝青铜器的器形由厚重变得轻巧D.前三件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都属于小篆字体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掠夺原料3.陈旭麓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这里1860年的“标界意义”指的是A.统治阶级内部觉醒,进行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中国完成了现代化进程 C.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
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
”材料中的“两大政治运动”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B.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D.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5. 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军官学校”是指黄埔军校B. “这个军官学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C. 创造的“革命军”后来进行了北伐战争D. 创造的“革命军”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6.“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C A D A B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C D B B C D A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汉:B;唐:C;宋:A;清:D;
22.
A
D
BCFG
E
23.一手:BC;二手:A
24.分层给分;
25.事实陈述:
第二层:卢梭天赋人权的理论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卢梭批判该制度;
结论: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第三层: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提出主权在民,认为人民是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政府是由人民所同意的人组成的;人民可以对政府加以限制等;
26.
作用:一战:中国虽然未出兵,但中国民众对协约国战事不乏助力,包括劳务输出、国内华商、外国华侨赞助;
待遇:一战后巴黎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作为战胜国仅获两个席位,国际地位较低。
27.
表现:在改订新约运动基础上,进一步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跻身大国会议;成为联合国四大发起国之一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原因:参战时间长;牺牲人数多;贡献大;
28.
最高层次:能够辩证综合分析:
虽然,弱国无外交,但是,一个国家若能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
正义事业做贡献,仍然能够凭借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一般层面: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中国在战争中所做的贡献相关。
[键入文字]
2017 中考历史试题(有答案)
中考作为考生迈入重点高中的重要考试,备受家长和考生的关注,多做题,多练习,为中考奋战,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017 中考历史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 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A.《黄河大合唱》
B.《大路歌》
C.《毕业歌》
D.《义勇军进行曲》
2.最能贴切说明右图事件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是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祖国大陆最后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A.内蒙古
B.新疆
C.宁夏
D.西藏
4. 1952 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了反革命
B. 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 完成了三大改造
5.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反映的主旋律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6. 你认为下列哪些图片合适陈列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里
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1。
2017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下列文物图片中,写有埃及象形文字的是A B C D2.某的经典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这一是A.佛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3.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A.领土广阔B.民族众多C.小国寡民D.人人平等4.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到一座位于亚欧交界处的城市,这座城市后被称为A.雅典B.罗马C.伊斯坦布尔D.巴格达5.在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分配制度,促进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A.梭伦B.屋大维C.查理·马特D.丕平6.下列可作为研究中国先社会第一手资料的是A 寨聚落B 河姆渡房屋C 二里头宫殿D 殷 墟7.20世纪初,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证明了哪一王朝的历史是信史?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8.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辩证思想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非9.“六王毕,四海一”。
此句追记的历史是A.朝一统B.西汉初建C.蒙古兴起D.清军入关10.凭借宗室招牌,笼络豪强,崛起于乱世,重建政权,开创了中兴局面的是A.始皇B.汉高祖C.光武帝D.明太祖11.下列政权中,对江南地区开发和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 B.吴 C.蜀汉 D.北12.“唐制:取世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
这段史料描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军功授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13.南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
观察右图,统治区域①的民族是A.鲜卑B.契丹C.女真D.党项14.有人评价中国一项发明时说:“它既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恩惠,也是无穷灾难的起源”。
这项发明是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南宋 ①1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王朝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此王朝是A.唐朝B.北宋C.元朝D.明朝16.清乾隆时期举全国之力,历时多年修成的丛书是A.《梦溪笔谈》B.《四库全书》C.《几何原本》 D.《海国图志》17.羊吃人的历史现象在哪国最为典型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法国18.某文献宣布殖民地有权成为自由国家,“主权在民”,该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法国民法典》19.右图所描绘的历史场景最早出现于英国的A.改革时期B.光荣革命时期C.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20.1861年后,清朝的驻外公使由“总署”选派,对外交涉由“总署”办理。
2017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下列文物图片中,写有埃及象形文字的是A B C D 2.某宗教的经典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这一宗教是A.佛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3.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A 。
领土广阔 B.民族众多 C.小国寡民 D 。
人人平等 4。
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到一座位于亚欧交界处的城市,这座城市后被称为 A 。
雅典 B.罗马 C.伊斯坦布尔 D 。
巴格达 5.在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分配制度,促进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 A 。
梭伦 B.屋大维 C.查理·马特 D.丕平 6.下列可作为研究中国先秦社会第一手资料的是A 姜寨聚落B 河姆渡房屋C 二里头宫殿D 殷 墟 7。
20世纪初,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证明了哪一王朝的历史是信史? A.夏朝 B 。
商朝 C.西周 D.东周 8.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辩证思想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 。
韩非 9.“六王毕,四海一”.此句追记的历史是A 。
秦朝一统 B.西汉初建 C 。
蒙古兴起 D.清军入关 10.凭借宗室招牌,笼络豪强,崛起于乱世,重建政权,开创了中兴局面的是A 。
秦始皇 B.汉高祖 C 。
光武帝 D 。
明太祖 11.下列政权中,对江南地区开发和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曹魏B.孙吴C.蜀汉 D 。
北魏 12.“唐制:取世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这段史料描述的制度是A 。
世卿世禄制 B.军功授爵制 C.察举制 D 。
科举制13.南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
观察右图,统治区域①的民族是 A 。
鲜卑 B.契丹 C.女真 D.党项14.有人评价中国一项发明时说:“它既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恩惠,也是无穷灾难的起源”。
这项发明是A.造纸术 B 。
火药 C 。
印刷术 D 。
指南针南宋①1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王朝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此王朝是A.唐朝B。
2017 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 分)一(共10 分)1.BCDA(2 分)2.B(2 分)3.A(2 分)4.C(2 分)5.后世画家对前人的模仿;人们对孔子形象的普遍认同;人们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同及儒家创始人的尊崇等(任答一项即可, 2 分)二(共12 分)1.D(2 分)2.D(2 分)3.A(2 分)4.B(2 分)5.同意( 1 分)德国纳粹分子忌惮明信片的传播效应会增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 1 分)如答“不同意。
因为1942 年的纳粹德国实力强大,未露败相”,可得 4 分。
6.积极响应/支持(2 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2 分三(共8 分)1.②④(全部答对得 2 分)2.(1)A G(1 分)(2)E H(1 分)(3)C F(1 分)(4)B D(1 分)3.有(1 分)环境污染/军火生产用于战争/ 贫富分化等(任举一例即可, 1 分)(如答“科技本身无所谓对错,关键是人在科技发明和应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得4 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8 分四(共10 分)1.A(2 分)2.C(2 分)3.D(2 分)4.(1)都涉及私有财产的保护。
(2 分)(2)先进思想理论的实践,需要依托法律的保障。
(2 分)Ⅱ.开卷部分(共60 分)一(共12 分)1.D(2 分)2.C(2 分)3.B(2 分)4.可从以下内容中任选三项,大意正确即可。
(每项 2 分,共 6 分)可从宏观层面表达,如上海是中国革命的基地;上海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工业、商业、金融业和航运业中心;上海是英雄辈出的城市,涌现出陈化成、谢晋元等民族英雄;上海是中国近代文化的发源地;上海是国际大都市等。
也可从具体史实方面陈述,如鸦片战争中,民族英雄陈化成殉国于吴淞炮台;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规模最大的企业江南制造局;民国时期出现先施、永安等大型百货公司;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937 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等。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A.神话传说 B.考古遗存 C.实物资料 D.文字实录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 B.崧泽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
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期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5.“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A.张骞出使西域 B.遣唐使节来华 C.海上丝路繁荣 D.朝贡贸易推行6.刘知几认为史家著史必须不加隐讳,如是撰写,意思就是A.秉笔直书 B.知往鉴来 C.经世致用 D.祥今略古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其中“我朝”是指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8.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A.西欧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工业社会的来临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C.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全球扩张10.太自鸣钟设置于工部局,“报时报刻,远近咸闻”。
这种情景最先出现在A.汉口 B.上海 C.天津 D.重庆11.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俄国十月革命1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 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 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13.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各个国家路径不同。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I.闭卷部分(共40分答题时间20分钟)一区域文明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宗教信仰等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阅读《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回答问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1.从地理环境看,古代区域文明具有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产方式看,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区域文明有A、B、C和___________;以农业、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并举的区域文明有D和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3.从政治形态看,以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早期国家的有B、C、F和___________;建立城邦制度的是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4.从文明成果看,下列图示的成果属于B区域的是_________;属于C区域的是_________。
(用罗马数字表示)5.要了解古代区域文明的成果,最可信的当属……………………………………()A.实物史料B.口传史料C.文献史料D.影视材料二对血缘、制度、价值取向和家国的认同,便是对文化的认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每小题2分,共8分)魏之先(先祖),出自黄帝轩辕氏。
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李延寿《北史》1.传说中,黄帝轩辕氏生活的时代距今约…………………………………………()A.5000年前B.1万年前C.10万年前D.100万年前2.材料中的“魏”当指………………………………………………………………()A.西周时的魏国B.战国时的魏国C.三国时的曹魏D.北朝时的北魏3.“魏”所处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A.封邦建国、制礼作乐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C.帝国分裂、民族融合D.皇权强化、闭关锁国4.这一时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君主或自诩为三皇五帝的后裔,或自称为“汉室之甥”,或推行汉化改革。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三孤证不立,一分材料说一分话;释史求通,逻辑与历史当一致。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沪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争取外交平等2.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香港岛B.广州C.台湾D.库页岛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他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角逐。
……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甲午中日战争4.一家外国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
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在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中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D.甲午中日战争后5.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辛丑条约》的签订B.中国人民不再反抗外来侵略C.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同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A.创办军事工业B.发展民用工业C.筹建新式陆海军D.派遣留学生7.“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
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国民革命运动8.“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I .闭卷部分(共40分 答题时间20分钟)一瞻其貌、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察其果。
观察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孔子像,回答问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A 清代孔子像B 唐代孔子像C 南宋孔子像D 明代孔子像1.上列图像创作的先后顺序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A .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B. 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 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D .帝国鼎盛、开放包容3.孔子针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主张……………………………………( ) A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B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 .民贵君轻,施行仁政 D.君主集权,以法驭民4.上列孔子像共同的形象特征是………………………………………………( ) A .身着官服 B .眉清目秀 C .作揖行礼 D. 仙风道骨5.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形象具有共同特征,从文化视角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密○………………………………………封○………………………………………○线……………………………图像中的历史,画内有意,画外有音。
下图为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明信片,题为《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FOR FREEDOM》(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1.标题中的“自由”当指…( )A.争取美利坚民族统一B.确立合众国联邦政体C.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D.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2.“各国联合”指的是……( )A.国际联盟的建立B.三国同盟的缔结C.“华盛顿体系”的确立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3.明信片中,中华民国国旗置于第一排,反映了美国政府…………………( )A.重视中国在亚洲战场的作为B.认为中华民国已是世养强国C.赞赏中共全民族抗战的主张D.认定中国已获得抗战主动权4.美国战争信息署发行该明信片的主要目的当是………………………………( )A.下达作战动员命令B.扩大影响鼓舞士气C.筹集军费制造军械D.增加邮政资费收入5.有人推测,当时德国纳粹分子看到这张明信片后会非常恐惧。
上海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闭卷(6)附部分开卷答案资料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闭卷部分)(一)屈辱、抗争、探索——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
(20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近代中国历史,分三个主题出一期板报。
第一个主题可以概括为“欲哭无泪,太悲惨了,看不尽的惨案,满目献血”。
1、19世纪的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侵略,如两次、中法战争、中日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2、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的内容总是包括:割地——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是《》;赔款——勒索赔款数额最大的是《条约》;开埠——最早在条约中提出开放通商口岸要求的是国;……中国主权遭到践踏。
第二个主题可以概括为“热血沸腾,太壮观了,数不清的英雄,名垂青史。
” 3、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近代中国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
请说出两位你最尊敬的民族英雄名字:、。
第三个主题可以概括为“发人深省,太深沉了,全民族的精华,都在上下探索。
” 4、社会各阶层为摆脱民族危机前赴后继,百折不回。
农民阶级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运动;官僚阶层进行了寻求自强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救亡图存的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志士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然而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摆脱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最终赢得了民族解放。
(二)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家族的故事”聊了起来……(共10分)1.小赵说:“我的曾祖父留下一本日记,其中有一篇记录着他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这篇日记记录的历史事件发生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
2.小钱说:“我家珍藏着一本1915年出版的《青年杂志》创刊号。
这份杂志的创刊,标志着一场著名运动的开始。
”这场运动是____________运动。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密-------------------------------封------------------------------线------------------------------------------3.小孙说:“民国初年,许多都喜欢京剧,可我的太爷爷却迷上了叫做‘文明戏’的西方剧种。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I .闭卷部分(共40分 答题时间20分钟)
一
瞻其貌、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察其果。
观察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孔子像,回答问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A 清代孔子像
B 唐代孔子像
C 南宋孔子像
D 明代孔子像
1.上列图像创作的先后顺序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A .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B. 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 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D .帝国鼎盛、开放包容
3.孔子针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主张……………………………………( ) A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B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 .民贵君轻,施行仁政 D.君主集权,以法驭民
4.上列孔子像共同的形象特征是………………………………………………( ) A .身着官服 B .眉清目秀 C .作揖行礼 D. 仙风道骨
5.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形象具有共同特征,从文化视角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图像中的历史,画内有意,画外有音。
下图为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明信片,题为《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FOR FREEDOM》(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1.标题中的“自由”当
指…( )
A.争取美利坚民族统一
B.确立合众国联邦政体
C.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
D.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
2.“各国联合”指的
是……( )
A.国际联盟的建立
B.三国同盟的缔结
C.“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明信片中,中华民国国旗置于第一
排,反映了美国政府…………………
( )
A.重视中国在亚洲战场的作为
B.认为中华民国已是世养强国
C.赞赏中共全民族抗战的主张
D.认定中国已获得抗战主动权
4.美国战争信息署发行该明信片的主要目的当是………………………………( )
A.下达作战动员命令
B.扩大影响鼓舞士气
C.筹集军费制造军械
D.增加邮政资费收入
5.有人推测,当时德国纳粹分子看到这张明信片后会非常恐惧。
你觉得呢?结合史实解释你的回答。
6.这时期,苏联发行了一系列如左图题材的海报。
据此判断苏联对于美国“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这
一号召持怎样的态度?
三
科技:无谓福祸,惟人善使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2分。
共8分)
①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成功改良蒸汽机,②实现了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19世纪70年代,实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先后诞生。
④20世纪后,电力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材料中属于对历史主观认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普遍认为: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将下列佐证上述观点的选项,分别填入表格。
(每空格填一个字母)
A.工厂制度 B.科学理念的提升 C.电话的出现与普及
D.协作意识的强化 E.德国统一 F.城市化进程加速
G.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H.俄国农奴制改革
3.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无负面影响?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四
理想与现实的激荡,筑就了变革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1-3小题每题2分;第4小题4分。
共10分)
材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自《人权宣言》1.《人权宣言》颁布时……………………………………………………………() A.巴黎人民己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已经建立
C.法兰西第一帝国已告成立 D. 法军在普法战争中宣告失利
2.《人权宣言》的思想直接源自…………………………………………………… () A.种姓制度 B.人文主义 C.启蒙思想 D.社会主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期间,有革命者认为:“一切罪恶都是囤积居奇者造成的,唯一的补救办法是断头台。
正如不能宽恕较大的商人一样,也不能宽恕卖胡萝卜的商人。
”
——据沈炼之《法国历史简编》整理3.材料二中革命者的观点是对《人权宣言》的…………………………………() A.遵循 B.完善 C.超越 D.颠覆
材料三: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摘自《拿破仑法典》4.(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其内容上的一致之处。
(2)获得这种“一致”的历史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