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其中质量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考试成绩统计本次九年级参考人数人,缺考人,参考率 %;试卷满分100分,最高分分,最低分分,及格人数人,优良率 %,及格率 %,总平均分分。
二、试卷分析本次试卷难易适中,试卷结构是以往的出题模式,题型变化不是很大。
(一)试卷结构、题型1、试卷结构为四大块组合式,“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含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写作”。
2、试卷题型为选择题、默写题、阅读题、作文题等常见题型。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部分做的不够理想,这说明学生平时对课内四、存在的问题(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语文试卷考查的重要元素,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现代文阅读部分考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信息筛选能力有待提高,对文本阅读不细致,抓不住关键信息。
②条理性差,不能针对题目,分条叙述,答题内容混乱。
③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答题的信息区域把握不准。
④语言表达不流畅,表述不完整。
(3)写作方面:①审题不清,不能很好地挖掘材料的意义,影响了全文的立意。
②提炼生活,挖掘生活的能力不够。
③语言表达不流畅,不严谨,缺乏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细致的描写,没有真情实感。
④材料的组织能力较差,思路不清,缺乏整体构思。
五、今后教学工作建议1、继续抓紧抓牢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包括名著)积累等。
2在阅读与理解中,引导学生注重整体把握,注重具体句段的分析与赏析,注意分析表达的针对性与全面性,注重关键词句的作用。
3、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围绕教材,设计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与理解的训练。
4、在写作方面要着重于立意与选材的训练,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上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上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概况:根据市局期初制定的化学教学计划,命题范围是初三上册1~3章。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时,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在考查基本实验技能时,着重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
试题新颖,图文并茂,试题难度中等偏上。
二、答题情况:
1、单选题(1~15)中错得较多的有第6小题(有关实验现象描述)、第9小题有关(灭火器的选用);
2、多选题(16~19)错得较多的有18和19两小题,
3、填空题错得较多的有20题的最后一空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21题(不会写硫化氢、氯化钠化学式或未读出硫化氢,不知大理石是混合物;
23题测定氮气密度大小的误差分析;24题反应条件“点燃”写成“燃烧”,第(4)小题误用文字作答;25、27(关于计算)题失分率极高;
4、实验题的30题的第(2)小题的选择填空失分率高;第(4)小题的实验现象失分率高;第(5)小题两空几乎全军覆没。
5、第五大题综合计算题的第(2)小题失分率高。
纵观上述错误,学生存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会“审题”。
缺少“咬文嚼字”,甚至题目不能读全。
4、与数学、物理配合,对计算能力差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
5、平时作业很抓书写,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6、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精编、优化教学案和作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有限的宝贵时间效能最大化。
七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前言本次七年级化学期中考试于XX年XX月XX日上午8:00-9:30在本校举行。
本次考试共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占总分的60%,非选择题占总分的40%。
本次考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学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为今后教学提供依据。
选择题分析本次考试的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总分30分。
以下是本次考试选择题的分析:- 选择题的平均分为XX分,中位数为XX分,最高分为XX分,最低分为XX分。
- 考试整体难度适中,易错题目的出现频率不高。
- 具体题目的分析见附表1。
非选择题分析本次考试的非选择题共10题,总分40分。
以下是本次考试非选择题的分析:- 非选择题的平均分为XX分,中位数为XX分,最高分为XX 分,最低分为XX分。
- 考试整体难度适中,但部分学生在计算题和应用题上表现较差。
- 具体题目的分析见附表2。
全卷分析整套试卷的分析如下:- 本次考试的平均分为XX分,中位数为XX分,最高分为XX 分,最低分为XX分。
- 考试总体难度适中,学生普遍掌握了本学期所学化学知识,但仍需要加强对于细节的掌握。
- 细节分析见附表3。
今后建议根据本次考试的情况,我们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易错题目的讲解和强化练;- 加强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训练;- 帮助学生加强对于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结尾本报告旨在提供本次七年级化学期中考试的质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利于今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附表1 选择题分析:附表2 非选择题分析:附表3 全卷细节分析:。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的总体评价本试卷试题编制面向全体学生,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综合考查了九年级化学全部内容。
全卷共有18个小题,知识涵盖面广,灵活性较强。
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试题具体特点如下: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本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大部分试题源于教材。
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灵活性。
选择题部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对大部分学生都不难解答。
但要想考高分也较困难。
其中第10题答案A也可以,是这次试卷的最大败笔。
2、注重化学概念理解性及本质问题。
试题中的第14、15、16小题涉及化学方程式的考查,5个化学方程式10分,学生平时不仅要死记硬背,还要理解贯通,不然是很难得到10分。
第17小题是对实验操作的考查,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必须掌握较好的基础知识才能解答。
第18小题是阅读表格,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对教师平时授课中的要求较高,要适当的注重知识的延伸。
3、考试题有较强的灵活性。
第16小题模仿高考命题,知识灵活,学生难以理解。
体现了新教材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对学生适当地设置了探究意识。
4、注重对化学用语和物质分类的考查。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本次期中试题加强了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如第13题第3小题对中下等学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此知识模棱两可,简单的符号错误百出。
5、通过实验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探究的设置,强化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7、18题信息采集于课本。
学生必须掌握好了有关知识后才能准确的`解答。
6、化学计算难度较小。
注重于考查学生的规范答题,立足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没有难度。
二、成绩分析参考人数107人,优秀率8.4%,及格率29.9% ,最高分96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45分。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一、引言九年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本次期中考试旨在对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进行评估。
本文将对试卷质量进行分析,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考试内容分析本次考试涵盖了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化学基础概念、原子结构、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反应与能量等。
考试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难度及题型分析本次考试试卷难度适中,题型设计合理。
选择题和填空题占比较大,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实验题和综合题难度稍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体而言,试卷难易程度分布合理,题型多样,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知识点分布及分值试卷知识点分布广泛,涉及到教材的各个章节。
其中,化学基础概念占比较大,分值约为30%;原子结构、化学式与化合价等知识点分值约为25%;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生活等知识点分值约为20%。
此外,实验题和综合题分值约为25%。
五、考试成绩分析根据阅卷统计,本次考试成绩总体分布如下:优秀(90分以上)占比约20%,良好(80-89分)占比约35%,中等(70-79分)占比约30%,及格(60-69分)占比约15%。
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九年级上册化学的基础知识,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加强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六、教学建议根据本次考试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
对于教师而言,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同时,加强实验课程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对于学生而言,应认真学习教材,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多做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此外,还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总结本次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总体良好,能够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本次初三化学期中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在半个学期内的化学学习情况,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考试形式为闭卷,时间为90分钟,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为100分。
考试内容以教材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考试质量分析1、整体情况本次考试整体难度适中,但部分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综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考试成绩较为集中,优秀率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需要加强复习和巩固。
2、具体分析(1)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操作等。
其中,部分题目迷惑性较大,需要学生仔细审题,准确理解题意。
(2)非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部分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综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和实际运用能力。
3、存在问题(1)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容易混淆概念,需要加强复习和巩固。
(2)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和训练。
(3)部分学生缺乏对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需要加强拓展和提升。
改进措施1、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和巩固,特别是对易混淆知识点的区分和记忆。
2、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
3、拓展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加强个性化辅导,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结本次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质量整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要加强个性化辅导,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期中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优秀5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篇一本次考试试卷立意较高,敢于大胆创新;资料活而不怪,重而不偏;体现知识与本事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试卷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图文并茂,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填图和空间定位本事,学生能经过对图中信息的获取来解答题目,难度适中;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求贴近教学实际,拉近与生活的距离,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渗透了新课标,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
为今后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试题分析本试题包括单选题、填空题、填序号题,读图分析题几部分,试题以课本为主,注重基础,题型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试题题量适中,难、中、易比例适中,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基本情景本次参加考试人数为某某人,及格人数某某人,及格率为x%,最高分为某某分,最高分某某,三、卷面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知识不牢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不透彻。
具体表现为选择题的得分率较低,空间想象本事和定位本事薄弱。
2、读图获取信息和分析本事可是关,图文转换本事,知识运用本事较弱。
3、审题不认真,不会利用卷面提示,粗心大意。
4、答题不规范,错别字多。
答题中,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如海平面上升,冰雪融化。
表达不准确如亚欧大陆写成亚洲大陆。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篇二开学两个月以来我们主要学习了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和第22章二次函数。
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在上周接受了检验,平时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这张试卷中得以体现。
分析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情况,主要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特别不扎实,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基本概念理解不清,思维不够严密,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针对以上情况,制定了下一阶段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
对与九年级4班、17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耐心指导他们将知识内容落实到位,让其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学校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期中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一一、试卷评价:考试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上册一至三章的知识,体型和题量基本上与往年中考相符,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
二、考试情况及学生答题分析本年段共有三个班级,一班和二班上A人数分别是9人和10人,三班只有3人。
及格人数三班也比1,2两班来得少。
最高分98分,最低分19分。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
2、实验基本技能差。
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
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
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4、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
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5、计算能力薄弱。
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三、今后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学起点不要过高,不可只注重能力拔高,忽视基础,忽视化学的双基教学;不可只注重资料,忽视教材研究,挖掘教材到位;不可只注重题海战术,着眼点放在做题选题上,忽视原题研究、变式和改变,忽视规律总结和学法总结;不可只注重复习的时间长短,忽视新授课中基础掌握和能力培养;忽视对考试说明、课标学习、研究和落实,平常的教学不可只注重知识的结果,忽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规范训练(化学用语规范、书写认真、语言科学规范、逻辑严密、答题条理、计算题解题步骤规范等)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篇二本次语文期中试卷试题难易适度,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完善。
化学月考质量分析王菊华一、命题质量分析1、试题知识面覆盖广,取材丰富。
试题考查知识涵盖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从物质的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科学实验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选取试题素材。
2、试题情境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学生实际生活,试题素材情境涉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氧气的性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分析,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熟知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3、突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了化学概念(物质变化、物质变化类型、混合物、纯净物等)和化学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化学实验的简单设计应用等),这些内容约占试题的90%。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本次参加化学考试的总人数126人,学生单人独坐考试,考试情况正常,绝大部分学生成绩真实可信,全体考生平均分是41.9分。
从考试统计情况看,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一班的优生和平均分都高于另外两个班,二三班中个别同学很差,究其原因可能是:(1)老师工作量大,精力有限,对部分学困生帮扶不够(2)学困生关注度不够,面批面改不到位从学生答卷看,化学客观试题得分不高,某些题目作业中出现过,学生仍然出错,填空题回答不能切中要点,分析能力欠缺。
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平时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校正错误,或老师对学生错误纠正不及时‚学生审题分析能力较差ƒ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差三、今后教学改进措施1、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加强教学研究,考试后,备好一节课,写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开展教学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2、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全体、全面、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工厂,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现实情景中,感悟化学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上其中质量分析报告南安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抽查化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二、试卷的基本情况全卷试题难度分布(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
三、试题特点本试卷知识覆盖面广,章节覆盖率达100%,重点知识覆盖率超过90%,无偏题、怪题。
有关化学实验的内容有一定量增加,化学计算要求适当降低。
适当增加了一些拓展型试题和信息题,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象分析能力、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能力等试题特别重视对化学用语。
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内容均全面涉及,考题对文字表达式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强。
例1] 14.(13分)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命题意图说明]本题考查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探究化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因控因素和自变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认识化学反应受因素的影响,为学习下阶段的化学方程式作铺垫。
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试题具有丰富的呈现形式,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4题、9题、11题、13题,体现了化学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真谛。
[例2]11.(8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考查液氧在日常生活、航天工业的应用。
考查氧气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认识微粒的性质,学会洗气瓶和呼吸机的原理一致,让学生懂得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例3]13.(9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考查CO2、O2、H2O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循环,本题选取CO2的循环,试题主要是通过读取、加工、整合、获取信息后解决;通过知识拓展考查学生学生在微观领域中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判断物质的类别,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特别是微观——符号——宏观的三丛表征,懂得运用学习化学的工具。
3.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本试卷涉及实验与探究内容的题目有如5、10、14、15等题目。
化学学科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化学学科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本次考试命题围绕着新课标,着重体现初中化学的启蒙性、基础性,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分析有关生活实际现象,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化学试题的评价:(一)内容分析:本次试题共设六大题(30小题),其中选择题28%、我会填空13%、我会说明24%、我会分析23%,我会设计10%,计算题12%,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的难度设置为6∶3∶1,难度值0.70。
试题的主要来源于教材、有关中考的复习参考材料(原题改造题)和编制部分与社会、生活、科技内容相关的题目,并设计了一些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
(二)试题特点:试卷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试题对教学工作的导向性作用,注重考查初中化学知识点,应用基础性知识并将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生活中的现象、问题,结合到试题中,体现了实用性与时代感(如7、8、16、17、18、29等题)。
试卷力求具有开放性与人文性,在试卷中设置了开放性试题,让学生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加强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如20、22、23、25、26、27等题)。
试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产与生活实际,突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这将有益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活动与探究试题),也有益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如变注入式为导向式)。
具体体现在: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的联系试卷贯彻唯物主义思想,注重考查理论,体现化学科学实用的功能性;试题继承了以往重视“双基”的做法,同时做了适当的转变,摒弃了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题,如第1、6、12、14、16、20、21、22等题通过图示进行分析判断;又选入了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突出素质教育的试题,如8、9题等。
命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问题,重点考查学生领会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4、5、7、9、18、19、23等题。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茂租镇中学000一、试卷分析本次周考考试试卷考查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至四单元的内容,总分为100分。
这是茂租中学分层教学以来第一次进行检测,我主要担任51、53两个B层次的化学教学,从平时的教学中不难发现,这个层次的学生主动性弱,不肯学习。
本次试题考查学生知识点较单一,在此基础上又有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试题。
选择题二十题,共四十分,几乎都在考最基础的知识,没有需要转弯的题,题目难易程度:易;填空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填空,及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属于化学常识题。
很多同学做题马虎了事,把简单的化学式写错,导致失分。
实验及探究题,主要考查认识仪器名称,氧气的制取注意事项,很多同学没有抓住关键,乱写一通,导致丢分严重,这部分题目难度较大,需要着重讲解;推断题主要考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及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便可以轻松解题,很多同学不注意平时识记,导致丢分;最后一题是关于化学式的简单计算,随着多次的作业讲解,很多同学能够得分了,就是51班出现问题较多,原因是还没有学习到这里,我在今后教学中会更加注意。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班级平均成绩分布情况: 51班共40人参加考试,平均分60.8,最高分88,最低分41,全班及格23人,及格率50%;53班共4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73.8,最高分93,最低分59,全班及格45人,及格率97%。
2、透过学生答题分析,可以看出:(1)出现很多雷同卷,可以充分说明这次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但是也可以看出很多同学成绩还是不错,平时认真很重要。
(2)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分析其根本原因,就是体现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有效地听课,不能主动简要地做好笔记,不能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能积极进行习题训练而达到提高的目的,这部分学生似乎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来学习。
(3)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抱着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科考试无所谓的态度,把选择题随便一填,其他就放空的情况。
初二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本报告旨在对初二年级化学期中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对考试成绩、试题难度以及学生表现的简要分析:
考试成绩分析
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共有100分。
根据统计数据,初二年级化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为80分(含)以上的占比为70%,60分(含)以上的占比为90%。
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化学知识的掌握上达到了较好的水平,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现不佳。
试题难度评估
本次期中考试的试题难度适中。
根据试卷分析,难度较高的题目主要集中在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摩尔概念的应用上,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挑战。
难度适中的题目则涵盖了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使用等基础知识。
整体而言,试题的难度与初二年级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匹配。
学生表现分析
根据学生答卷和教师评分,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较好的研究态度和努力程度。
他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然而,部分学生在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常见错误,如计算错误、不清晰的表达和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时出现的错误等。
基于以上分析,初二年级化学期中考试的整体质量较高。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研究效果,建议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重点加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摩尔概念的研究,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试卷表现,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常见错误,提升研究成绩。
祝愿初二年级化学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
初三化学期中质量检测成绩分析一、试卷结构本次考试的试卷,内容主要涉及初中化学第一册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共分六道大题,34道小题。
选择题30分、填空题和简答题35分、实验题21分、计算题14分、附加题10,总计110分。
二、答卷情况从答卷情况上看,全校总平均分为65.93分,优秀率为83.06%,及格率为76.5%,最好的班级平均分为76.09分。
各题的答题情况如下:三、试题分析1、选择题通过查看试卷,发现得分率低主要是第2、6、8题答得不够理想,本来是按简单题型设计的题变成了难度题。
第2题丢分主要是对物质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不够,尽管知道分类,但由于没有审好题,所以答案是模糊的。
第6题,主要是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意义掌握的不够,在这道题上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对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和分不清楚。
第8题答案有异议。
不定项选择题,但有些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很多同学出现了多选的情况,导致丢分;有的是双选,学生的知识掌握的不清楚导致漏选失分现象严重。
第11小题学生没有读懂题义,19题用液体配制溶液的步骤有异议,另外忘记了乳化和溶解的不同之处。
2、填空题填空题共有7道小题,其中第21、23、24题失分最多,从学生的失分情况来看主要是学生对物质的分类不清楚,元素和物质分不清,化学用语使用的不够熟练,化学现象回答的不完整。
3、实验题实际上简答题和实验题一直是学生最易丢分的地方。
从这点上看本次考度实验题的设臵偏简单。
但即便这样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第29题是没有看懂题就做,第二问导管的连接是学生的弱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计算题计算题32题、33题做得不太理想。
没有想到学生对做过的题印象不深,化学式和化学方程的的计算混淆,导致失分不少。
四、暴露出的问题从本次考试上看,对我们学校现实的化学教学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虽然不能根据这次考试的成绩就说哪个班级化学成绩好,哪个班级化学成绩不好,但是通过对答题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哪些不足,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化学月考质量分析一、命题质量分析1、试题知识面覆盖广,取材丰富。
试题考查知识涵盖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从物质的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科学实验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选取试题素材。
2、试题情境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学生实际生活,试题素材情境涉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氧气的性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分析,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熟知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3、突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了化学概念(物质变化、物质变化类型、混合物、纯净物等)和化学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化学实验的简单设计应用等),这些内容约占试题的90%。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本次参加化学考试的总人数126人,学生单人独坐考试,考试情况正常,绝大部分学生成绩真实可信,全体考生平均分是41.9分。
从考试统计情况看,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一班的优生和平均分都高于另外两个班,二三班中个别同学很差,究其原因可能是:(1)老师工作量大,精力有限,对部分学困生帮扶不够(2)学困生关注度不够,面批面改不到位从学生答卷看,化学客观试题得分不高,某些题目作业中出现过,学生仍然出错,填空题回答不能切中要点,分析能力欠缺。
究其原因可能是:①学生平时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校正错误,或老师对学生错误纠正不及时②学生审题分析能力较差③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差三、今后教学改进措施1、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加强教学研究,考试后,备好一节课,写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开展教学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2、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全体、全面、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工厂,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现实情景中,感悟化学的重要性。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这次考试,全卷共五大题,分别是选择题(4小题,共____分),填空题(6小题,共____分),简答题(小题,共____分),实验题(小题,共分),计算题(小题,共分)。
全级____人参考,平均分48。
6,合格____人,其中____分以上____人,____至____分____人,____至____分____人,____至____分____人,优秀率为5。
____%,合格率为4。
____%,最高分96,最低分____分。
整份试卷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双基”的掌握,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状况,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的知识面广,深浅适中,难度不大,基础题分值约____分,中等难度题分约____分,较难的分值在____分以下;但考题涉及的知识面广,分析推理题的综合性较强,有较多题目需要学生组织语言文字,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薄弱,解答不准确或不简练,还有审题不清、粗心大意都成为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因素。
其中选择题失分较多的是第、9、0小题,填空题失分多的是第、5小题,简答题失分多的是(3)、(____)小题,实验题中(3)、(____)、(____)小题,计算题中的小题等失分也较大。
以上列举的答题失误、错漏,是学生读题不求甚解,分析、推断不准确,概念不清或对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不透等原因造成的。
当中也与教师在课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取的训练题型以及对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引导有关。
今后,要在扎实把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让学生更加关心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涉及化学知识的问题,对学生碰到的疑难点、易错点应及时给予点拔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
课堂上应精讲多练,多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化学上册)本次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共计100分,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四大题型,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
期中化学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精选5篇)一、试卷情况:这次化学出题的范围是前四章。
有适当的区分度,体现低起点,缓坡度,难易适中。
二、基本情况:平均分是45.33分,参考人数51人,优生2人,差生18人。
及格16人,及格率31.37%三、成绩和问题(一)取得的成绩:1.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保持的较好。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可以。
(二)存在的问题:1.细节:字写错,如吸附的附字。
2.典型错误分析:1)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如第15/17题,学生误选B项。
2)概念理解不透:如第33题,学生不能正确地根据题目要求从微粒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选项五花八门。
3)化学用语的书写及意义掌握不够:如第10/14题,反映出学生对原子、离子、分子、化合价及化学式这些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意义模糊不清,所以出现原子的符号与分子的符号混淆、不能正确地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等一系列问题;再如第23题第2小题,第24题,由于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还没有完全掌握,物质的用途掌握也不是很好,而且缺乏一定的理解和训练,所以错误率较高。
4)实验操作规范化、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第26、27题,反映了学生对一些基本操作仍然有出现盲点的情况,如液面不应高于滤纸边缘;对装置不能正确认识,主要原因是实验原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5)语言表达能力差:如第28题,很多同学写了很多,但化学术语不会用,语言表达不全面,反映出学生思维不够全面、严谨,表达能力差,不能做到天衣无缝。
6)解题规范性不够:如第28题计算题,表达方式、计算格式、计算结果处理因为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较多。
四、改进措施化学试题关注双基,重视实验,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区分度好,体现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试卷侧重检测学生的化学素养,尤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应用性、开放性,对“双基”的考查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避免了知识的简单复现和技能机械组合的记忆模式,试卷对我省化学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南安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抽查
化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全卷试题难度分布(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8∶1∶1。
三、试题特点
本试卷知识覆盖面广,章节覆盖率达100%,重点知识覆盖率超过90%,无偏题、怪题。
有关化学实验的内容有一定量增加,化学计算要求适当降低。
适当增加了一些拓展型试题和信息题,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象分析能力、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能力等试题特别重视对化学用语。
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内容均全面涉及,考题对文字表达式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强。
例1] 14.(13分)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命题意图说明]本题考查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探究化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因控因素和自变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认识化学反应受因素的影响,为学习下阶段的化学方程式作铺垫。
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试题具有丰富的呈现形式,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4题、9题、11题、13题,体现了化学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真谛。
[例2]11.(8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考查液氧在日常生活、航天工业的应用。
考查氧气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认识微粒的性质,学会洗气瓶和呼吸机的原理一致,让学生懂得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例3]13.(9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考查CO2、O2、H2O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循环,本题选取CO2的循环,试题主要是通过读取、加工、整合、获取信息后解决;通过知识拓展考查学生学生在微观领域中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判断物质的类别,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特别是微观——符号——宏观的三丛表征,懂得运用学习化学的工具。
3.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本试卷涉及实验与探究内容的题目有如5、10、14、15等题目。
这些试题除了考查与实验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外,还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化学实验的思维过程。
[例4]15.(22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分为两部分进行对学生的考查,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考查,通过对气体制取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等的考查,懂得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
构、用途与制法。
通过知识迁移能够判断制取氨气的装置选择,并利用所得到的物质进行物质的再制取,在此过程中要会分析质量的变化,变化的原因,能够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
4. 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法。
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如第12题通过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归纳,再如第15、16题,考察了学生归纳、迁移、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 12.(12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通过对钟表式元素周期表的考查,可以从一种新的角度学习研究化学,从微粒构成物质,微粒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实质,物质的用途,金属镁的认识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考查。
[例6]16.(6分)[命题意图说明]本题以现在流行的微信表情包为背景,以苯和六氯苯两物质为前提,引入对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五、考生答题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双基不扎实。
表现在对化学符号的书写含糊不清、化合价的应用、微观构成、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较薄弱等。
例如第12题(2)中的离子符号写成Na1+和元素符号写错;第13题(3)中的H2写出2H2、O2、CO2、H等,氧化物概念不清而造成多选或错选;第4题错选的选项是C,对化合价的正负理解模糊或计算失误;第8题错选C和D的同学居多,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微观意义理解混乱。
2.实验探究能力较弱。
表现为实验基本技能差,对于基本实验操作是否止确的分辨,对比实验中的变量与自变量的理解,对于实验的组装缺乏思考,不能应变等。
例如第14题(1)①还需要控制的量模糊不清,随便乱答;②泡沫写成气泡,现象写反等;(3)②最后一格没填或描述不准确。
第15题(2)碳酸钙和盐酸的表示式少数人写成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盐酸,相当一部分反应式写错或不会写!判断收集装置,部分同学错选或漏选。
(5)③a>b的原因五花八门,大多有沾边但表达不够完整。
3.能力与方法问题。
分析问题、信息提取和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等能力不够;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操作总结现象的能力较差。
例如第14题(2)对于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不会作答或答出关键点;第15题(2)判断收集装置,部分同学错选或漏选。
理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写易溶或易与水反应等。
长颈漏斗要液封写成密封、加水密封或换成分液漏斗等。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验题的能力欠缺。
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和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例如选择题第9题错选B和D的同学也较多,对化学研究的内容未能理解。
第11题(3)多功能瓶的接口连接不理解;第12题(1)根据时针对应的元素答题时,时针判断不准确,写“氦”、“氖”比较多。
用途表述不够准确,例如:化肥、肥料、保护器等。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
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同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不能理出因果关系。
第11题(2)微粒的性质很多答“微粒在不断运动”、“空隙变大”等。
第12题(3)镁燃烧的现象答成“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氧化镁”等;第15题(2)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答成二氧化碳
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等;(3)解释a>b的原因时乱答或放空白。
6.对计算题的分析能力较差,还没有掌握好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16题(1)一部分同学错答为283、213或放空白。
(2)错答1∶1或1∶12,少数同学没约分或没约到最简整数比。
(3)对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没理解而放空白。
六、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立足课本,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
2.重视化学用语教学,提高使用化学用语能力。
化学用语是造成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要低起点、严要求,要加强必要的理解与记忆。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
5.提升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学生答题中字迹潦草、字迹模糊、错别字、化学式书写不规范、反应条件乱写等现象较突出。
应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做题不要太仓促,科学规范使用化学专业术语,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