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的治疗和评估
- 格式:pptx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28
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它在维持钙磷代谢平衡和促进骨骼健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D缺乏症是指由于长期摄入不足或皮肤合成受限导致体内维生素D水平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疾病。
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下面将详细介绍有关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1. 骨骼系统方面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
患者可能出现骨疼痛、肌肉无力、步态异常等症状。
2. 免疫系统方面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缺乏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反复感染、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3. 精神心理方面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大脑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心理问题。
4. 其他系统维生素D缺乏也可能引起其他系统的异常,如肌肉肌房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
二、实验室检查1.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是目前衡量维生素D水平的最常用指标,正常参考范围为30-100ng/ml。
如果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30ng/ml,可以考虑为维生素D缺乏症。
2. 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相关指标检测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骨骼异常,检测患者的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相关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
3. 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维生素D缺乏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能会升高,因此检测PTH 水平也是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影像学检查1. 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帮助评估骨骼情况,诊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等疾病。
2.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可以更准确的评估骨质健康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骨密度降低的情况。
四、其他辅助检查1. 维生素D受体基因检测一些患者可能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维生素D受体功能异常,这些患者在正常维生素D水平下仍可能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状。
2. 骨矿物质代谢检查骨矿物质代谢检查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骨骼健康状况,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D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它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
一、维生素D的作用和来源维生素D是一种由皮肤下面的脂肪组织合成的物质,它还可以通过食物摄入或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的方式获得。
维生素D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维生素D还可以控制细胞生长、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等。
二、维生素D缺乏症的症状和诊断维生素D缺乏症的早期症状包括疲劳、肌肉无力、骨痛等。
严重缺乏会导致佝偻病、骨质软化等疾病。
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通常要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检测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来确定是否缺乏维生素D。
血液中的25(OH)D浓度被认为是评估维生素D 缺乏和毒性的最佳指标,理想的水平应在30至50 ng/ml。
三、维生素D缺乏症的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的治疗包括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和阳光暴露。
维生素D补充剂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阳光是维生素D最自然的来源之一,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可以刺激维生素D的合成。
每天在早晨或傍晚的时候,暴露在太阳下15-30分钟的时间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曝晒,否则会导致皮肤癌。
四、维生素D的摄入量建议维生素D的建议摄入量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维生素D量应该在600至800 IU之间。
对于年龄较大、体重较重或肤色较深的人群,应该摄入更多的维生素D。
综上所述,维生素D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D或阳光暴露来进行治疗。
了解维生素D的作用、摄入量和缺乏症的症状及诊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维护身体健康。
安利维生素D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维生素D的作用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通过参与钙和磷的代谢调节以及对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促进钙吸收: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使钙能够更有效地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这对于骨骼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是非常重要的。
•促进骨骼健康:维生素D在体内转化为活性形式后,能够与钙一起参与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过程。
它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骨密度,并预防骨质疏松、骨软化等骨骼疾病。
•调节免疫系统:维生素D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和抵抗力。
它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维生素D具有降低血压、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它能够调节血管收缩功能,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维生素D的功能主治维生素D的功能主治涉及多个方面,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能主治。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与钙一起合作,能够增加骨骼的密度,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预防佝偻病: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一种骨骼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儿童期。
维生素D的补充可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
•预防和治疗肌无力:维生素D参与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过程,维生素D的不足可能导致肌无力。
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肌无力的症状。
•维持免疫功能: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和抵抗力,对于预防感染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促进心脑血管健康:维生素D的补充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抑郁症: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不足与抑郁症有一定的关联。
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抑郁症状。
综上所述,维生素D在促进钙吸收、维护骨骼健康、调节免疫系统、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功能主治。
因此,适当补充维生素D对于维护人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注:本文所述的功能主治是从维生素D的一般作用和临床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具体的剂量和使用情况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咨询医生来确定。
维生素D的风险评估发表时间:2012-03-01T10:37:44.0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07月(下)总第196期供稿作者:王国军译[导读] 维生素D最高的慢性每日口服摄入会构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对于大多数健康的成年人没有尚未阐明。
王国军译(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001)原著:John N Hathcock, Andrew Shao, Reinhold Vieth and Robert Heaney, 【摘要】这次审查的目的是申请用于食品和营养委员会(FNB)的风险评估方法,获得维生素D的新数据经修订的安全耐受最高摄入量(UL)的不断涌现,对健康有益的维生素D超出其在骨中的作用。
与这些利益相关的摄入量建议为需要补充的水平,食品强化,或两者兼而有之,都高于目前的水平。
一种流行的问题存在,但是,过量的维生素D摄入的毒性潜力。
维生素D(50克,或2000 IU)FNB成立了UL 是不是基于现有的证据,被认为过于严格许多,因而减少研究,商业发展,优化和营养政策。
FNB维生素D的UL成立于1997年出版后,发表的人体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一个显著较高的UL认证。
我们提出了一个风险评估,根据相关的,精心设计的人体临床试验的维生素D总的来说,在使用维生素D的剂量为250 G / D(10 000 IU维生素D3的毒性)健康成年人进行试验的情况下支持的信心选择这个作为UL的价值。
【关键词】维生素; 风险评估; 耐受最高摄入量【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7-0552-051引言维生素D最高的慢性每日口服摄入会构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对于大多数健康的成年人没有尚未阐明。
在过去的10Y的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摄入的维生素D可提供比以前认为的更大的健康效益,不仅改善骨骼健康的好处,包括,但其他影响以及的。
累积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干预试验数据表明,增加维生素D的状态,可能会降低患癌症的风险,特别是有关大肠腺瘤。
儿童维生素D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维生素D的作用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儿童的健康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血液中的钙含量,从而保证儿童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增强免疫力:维生素D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维生素D可以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对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积极影响。
2. 维生素D的功能主治维生素D在儿童健康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下面列举了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及其治疗效果:•骨骼生长发育:维生素D通过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维护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正常状态。
它可以预防低钙血症、促进骨骼钙化,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软骨病等疾病。
•防治佝偻病: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一种骨代谢障碍性疾病。
补充维生素D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佝偻病,使儿童骨骼健康发育。
•预防感染疾病:维生素D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改善心血管功能:维生素D可以降低儿童的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改善神经发育:维生素D可以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提高认知和学习能力。
3. 如何补充维生素D鉴于维生素D在儿童健康中的重要性,儿童应当适量补充维生素D。
以下是一些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食物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肝油、奶制品、蛋黄等,可以通过饮食来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
•阳光照射:阳光是自然界最好的维生素D来源之一。
儿童每天户外活动一定时间,接受适量的阳光照射,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补充剂: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医生可以根据需要开具维生素D的补充剂,以确保其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
4. 注意事项在补充维生素D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要过量补充: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能导致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D不仅能够帮助人体吸收钙和磷等矿物质,促进骨骼的健康生长发育,还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那么,要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呢?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一系列指标来评估一个人的维生素D水平,包括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骨密度、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初步了解一个人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如何。
接下来,我将就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判指标及参考判断值进行详细介绍。
一、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是评估一个人维生素D水平的金标准,也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指标之一。
正常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水平可使钙和磷的吸收、利用达到最佳水平,进而保持骨骼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的参考判断值如下:1. 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 30 ng/ml:表示维生素D水平正常。
2. 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 20-30 ng/ml:表示维生素D水平不足。
3. 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 20 ng/ml:表示维生素D水平严重不足。
二、骨密度骨密度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维生素D不仅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还有助于维持钙平衡,提高骨密度。
一般来说,骨密度检测结果可间接反映一个人的维生素D水平。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初步了解一个人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等疾病。
以下是骨密度的参考判断值:1. T值> -1:表示骨密度正常。
2. T值 -1 ~ -2.5:表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倾向。
3. T值< -2.5:表示骨密度减少,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三、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调节维生素D代谢的激素,它能够帮助肠道对钙的吸收。
当体内钙浓度低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会升高,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进而促进钙的吸收。
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维生素D水平。
维生素D缺乏症的危害及治疗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常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因为人体可以通过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合成维生素D。
此外,维生素D 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如鱼肝油、沙丁鱼、鲑鱼、鸡蛋黄等。
人体需要维生素D来帮助吸收和利用钙和磷,以及维护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统功能。
但是,许多人的身体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孕妇,对此应引起重视。
维生素D缺乏症的危害1. 骨质软化症当维生素D缺乏时,人体不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钙和磷。
这将导致低血钙水平,从而引起成人骨质软化症和儿童佝偻病。
2. 免疫系统受损维生素D缺乏症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受损,使人们更易受到感染和炎症。
许多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患上多种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3. 精神疾病缺乏维生素D还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研究表明,这与维生素D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有关,包括调节神经递质和脑细胞生长。
维生素D缺乏症的治疗1. 饮食饮食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症的重要途径。
食物来源包括鳕鱼、金枪鱼、三文鱼、牛奶、蛋黄以及鸡肝等。
此外,一些食品可以补充维生素D,例如强化牛奶、儿童谷物、橙汁以及酸奶。
2. 暴露于阳光下皮肤接触到阳光可以产生维生素D。
建议在早晨或下午时段,暴露在阳光下15至20分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度暴露于阳光下可能会损伤皮肤,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3. 补充维生素D在一些情况下,饮食和暴露在阳光下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维生素D。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饮用维生素D补剂。
补剂的剂量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维生素D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它可能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为了避免维生素D缺乏,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在饮食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并适当地在阳光下暴露皮肤。
如果有必要,可以考虑使用维生素D补剂。
维生素D缺乏表现、定义、补充维生素D时机、治疗过程中监测及注意事项维生素D是骨骼健康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维生素 D 缺乏可能导致儿童佝偻病的发生,而现在发现维生素 D 还与儿童常见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有关。
维生素D常规检测主要通过皮肤接受光照获得,约占身体所需量 90%,而在天然食物中含量很少。
维生素 D 产生量与接受光照的时间、季节、皮肤色素、是否直接接受光照等密切相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夏季可以通过日照获得维生素 D,但是非夏季可能通过日照不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 D,这时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 D。
体内转化:皮肤 7-脱氢胆固醇在日光作用下转变为维生素D3 前体,再转换为维生素 D3,在体内经肝脏的 25 羟化酶催化发生第 1 次羟化,维生素 D 转化为25(OH)D,在肾脏经过 1α羟化酶催化发生第 2 次羟化,转化为 1,25(OH)2D,1,25(OH)2D 通过维生素D 受体发挥以钙稳态为目的的生理功能。
检测血清25(OH)D 水平是评估维生素 D 状况的最佳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发现维生素 D 缺乏因素的儿童,可以不根据血清25(OH)D 水平,而直接进行经验补充。
冬春季节、低海拔、高纬度、户外时间少都是维生素 D 缺乏的危险因素。
维生素 D 缺乏表现维生素 D 又称为抗佝偻病性维生素,它的活性形式参与钙磷吸收代谢,有利于新骨生成和钙化。
缺乏造成肠道吸收钙、磷减少,儿童缺乏会导致佝偻病,出现肋骨串珠样改变、方颅、胸骨鸡胸样畸形、膝内翻(O 型)、膝外翻(X 型),成人缺乏导致骨软化病。
维生素 D 缺乏与儿童非骨骼疾病相关如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等。
目前以血清25(OH)D 水平< 30 nmol/L 定义维生素 D 缺乏,主要考虑低于此水平发生营养性佝偻病的风险增高。
维生素 D 缺乏需要补充维生素 D。
补充维生素时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0—1 岁 400 IU/D, 1—18岁600 IU/D。
第二章维生素D缺乏病由于先天体内贮存不足(早产、多胎、孕期营养不良),维生素D摄人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饮食缺乏维生素D等)和慢性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期一个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
【临床表现】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谢紊乱,造成以骨代谢和发育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1)早期:一般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
主要是非特异性症状如夜惊、多汗、盗汗、烦躁、生长迟缓(生长速率低减)、进食差、睡眠不好。
已有血生化改变。
(2)活动期:突出表现在骨骼营养和发育不良。
6个月以下婴儿:以颅骨体征为主,颅骨软化、方颅。
6个月以上婴儿:以长骨干骺端体征为主,肋骨串珠、手(足)镯、下肢、胸廓、脊柱畸形。
前囟门关闭延迟。
多种血生化改变。
(3)恢复期:经日光浴/紫外线照射或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骨骼病变恢复。
不同程度血生化改变。
(4)后遗症期:多出现在2~-.3岁以后儿童,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值恢复正常.但可见遗留的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见于小婴儿。
主要原因是在维生素D缺乏的进程中甲状旁腺功能过度应激造成应答迟钝,不能有效调节血钙水平到正常范围。
(1)症状:突发无热性惊厥、喉痉挛、手足搐搦发作终止后一切如常。
上述症状多见于冬春。
(2)体征:面神经征、腓反射和陶瑟症阳性。
【诊断要点】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症状仅供参考和提供诊断方向的线索和提示。
主要诊断指标为血清25一(OH)I)3、血生化指标、X线骨骼干骺端变化。
(1)病史:营养史/喂养史,生活方式中存在有维生素D摄人不足、吸收障碍等原因。
(2)临床症状:1岁内典型或不典型的症状。
(3)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早期:血清25一(()H)D。
明显降低(10tg/L)、血磷降低,血钙可正常。
长骨骨骺端X线可正常,可见钙化线不整齐或出现小沟。
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它在维持骨骼健康、免疫系统功能、肌肉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阳光照射和食物摄入,但是很多人由于生活习惯、环境等原因,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症在临床上的表现有很多,包括骨骼疼痛、肌肉无力、易疲劳、抵抗力下降等症状。
那么,如何明确诊断维生素D缺乏症呢?下面就来讨论一下关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标准。
一、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诊断维生素D缺乏症的金标准是测定血清中的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
血清25(OH)D是维生素D的主要代谢产物,其浓度反映了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
一般来说,血清25(OH)D浓度在30ng/ml以下就可以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症。
而在20ng/ml以下则属于明显缺乏,此时患者很容易出现有关维生素D缺乏的各种临床症状。
二、骨密度检测: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骼健康问题,因此进行骨密度检测也可以作为诊断维生素D缺乏症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骨密度,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等问题,进而确定是否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
三、临床症状:维生素D缺乏症的临床症状包括骨骼疼痛、肌肉无力、易疲劳、关节疼痛等。
在诊断时,医生也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缺乏症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所以最好还是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最终诊断。
四、食物摄入情况:维生素D缺乏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骨密度检测、临床症状和食物摄入情况等几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以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维生素D缺乏性骨质疏松症等更严重的疾病。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群有所帮助。
【2000字】第二篇示例:维生素D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与钙的吸收、骨骼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维生素D缺乏的评价、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要点美国内分泌学会近日公布了维生素D缺乏评估、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背景的维生素D缺乏高危、低危人群,进一步明确了维生素D缺乏的有效评估、饮食补充和药物预防治疗的具体实施方法,指明了维生素D在非血钙受益上的不确定性,旨在达到维生素D缺乏防治的最优化。
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例如西班牙裔、黑种人、妊娠妇女和肥胖个体等)应当接受维生素D水平筛查,但不推荐人群的普遍筛查。
外周血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20 ng/ml者应被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
在所有年龄组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均非常普遍,同时仅有少量食物含有维生素D。
应当以推荐日摄取量、以及可耐受上限量,并依据年龄和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维生素D补充治疗,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死亡或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对有维生素D缺乏危险者,在初始实验室检查中采用可靠方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推荐维生素D缺乏者采用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治疗,高危人群则建议饮食补充。
指南要点如下:1、诊断程序⑴推荐对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进行维生素D水平筛查,但不推荐对无危险因素人群进行普遍筛查。
⑵推荐对于有维生素D缺乏危险者,采用可靠方法检测其血清循环25-羟维生素D水平,以评价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状况。
维生素D缺乏定义为25(OH)D水平低于20 ng/ml。
不推荐使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检测评价维生素D缺乏,仅在监测特定情况如获得性和遗传性维生素D和磷酸盐代谢紊乱时应用。
2、建议维生素D缺乏危险人群饮食补充维生素D⑴婴儿和0~1岁儿童维生素D的最低需求量为400 IU/d,1岁及以上儿童则至少需要600 IU/d使骨骼健康最大化。
至于400和600 IU/d 需求量是否能够分别满足0~1岁和1~18岁小儿维生素D相关的潜在非骨骼健康益处,目前尚不知晓。
然而,如果使血25(OH)D水平持续高于30 ng/ml,可能至少需要1000 IU/d维生素D。
儿童肾移植术后维生素d缺乏的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儿童肾移植术后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方法。
尽管肾移植能够有效恢复儿童的肾功能,但手术后仍存在许多并发症和风险,其中之一就是维生素D 缺乏。
维生素D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对于骨骼健康、免疫系统调节以及钙和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平衡具有关键性作用。
因此,了解并掌握儿童肾移植术后维生素D缺乏的标准对于改善患儿康复情况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维生素D的作用及其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接着,将详细分析导致儿童肾移植术后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并总结现有的标准和指南对于评估这一状况的方法。
随后,我们将探讨维生素D补充治疗在儿童肾移植术后的应用研究,包括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
最后,通过结果分析和讨论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儿童肾移植术后维生素D缺乏的标准,并进一步探讨维生素D补充治疗在改善患者康复情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希望为儿童肾移植手术后维生素D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预防和处理维生素D缺乏相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儿童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 儿童肾移植术后维生素D缺乏的标准:2.1 维生素D的作用及重要性维生素D是人体内一种关键的脂溶性维生素,对于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统功能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维持正常血钙和血磷水平。
此外,维生素D还参与免疫细胞调节、抗炎反应以及神经系统发育。
因此,在儿童肾移植术后,儿童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
2.2 儿童肾移植术后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分析儿童在接受肾移植手术后,由于药物使用、食欲不振等原因,身体可能会失去足够多的维生素D。
另外,由于长期存在慢性肾脏疾病导致之前就已存在的低钙状态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代谢。
2023维生素D补充的知识问答维生素D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3(又称「胆钙化醇」,由皮肤合成)和维生素D2(又称「麦角钙化醇1来自植物),两者统称为「普通维生素DJ o普通维生素D没有生理活性,必须在体内经过肝肾的两次羟化变成活性维生素D之后,才能发挥生理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补充维生素D实际指的是补充普通维生素D o1如何评估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态?25-羟基维生素D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形式,由于它半衰期长,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因此,通过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就可以反映机体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
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度标准一般说来,只要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低于30ng∕m1z就应当采取治疗措施纠正体内维生素D缺乏状态。
2为什么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自然状态下机体维生素D来自于食物占10%加阳光照射(占90%\由于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普遍较低,因此,从膳食中所能获取的维生素D非常有限,再加上阳光直接暴露不足,就很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弱、皮肤老化等因素,因而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螃。
婴幼儿、家庭妇女、老年、肤色较黑、昼伏夜出的人皆为维生素D缺乏高危人群。
据统计,中国多数地区维生素D缺乏症发生率高于60%o3如何获取维生素D?维生素D的来源有三:日光照射皮肤合成、吃的食物和添加维生素D补充剂,因此,补充维生素D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可简单概括为「三个字」:晒、吃、补。
(1)户外常晒太阳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过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o人体所需维生素D的90%是由皮肤合成的,阳光下暴露不足是导致维生素D 缺乏最主要的原因,而这一点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一方面,城市生活让人们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在冬季)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因为担心阳光晒黑或损伤皮肤,许多人(尤其是爱美女性)采取了严密的防晒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体对维生素D的获取。
事实上,晒太阳是内源性维生素D的最主要的来源,既方便又经济,并且安全有效。
维生素D缺乏的评价、预防及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夏维波;李梅【期刊名称】《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年(卷),期】2011(4)2【摘要】由国际著名维生素D研究专家Holick MF教授牵头的专家组为美国内分泌学会临床学术期刊JCEM撰写的"维生素D缺乏的评价、预防及治疗"(指南)一文,于2011年6月6日首先以电子版发表,本文做了重点节译,供读者参考。
这是一篇基于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基础上所成之文,对内分泌临床及其他有关涉及骨矿盐代谢疾病领域的专业人员都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但也应看到,该文所依据的资料大都来自对西方人群的研究,文内提出的对维生素D缺乏诊断依据、标准,以及对预防及治疗时所设定的剂量范围,是否完全适合东方人群,特别是我国人群,尚需我们自己的工作进一步阐明。
又如,作者认为维生素D_2和D_3的实际应用效果是一样的,但有研究资料显示,在调控人类骨钙代谢效能方面,D_3较D_2强2~4倍。
对此如何看待?似值得考虑。
【总页数】3页(P144-146)【作者】夏维波;李梅【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5【相关文献】1.维生素D缺乏的评价、预防及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J],2.2017版《美国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儿童肥胖的评估、治疗和预防》解读 [J], 皮亚雷;张亚男;张会丰3.慢性肾脏病骨代谢及其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南7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维生素D 缺乏与不足预防的治疗 [J], 无4.美国内分泌学会:维生素D普遍缺乏 [J],5.如何预防小儿维生素D缺乏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浅谈美国儿科学会维生素D摄入量新指南 [J], 向伟;丁宗一;郑维;蒋湘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