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症状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外伤性脊髓损伤通常伴有脊柱的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脊柱的功能同时受损;非外伤性的脊髓损伤包括炎症性、肿瘤性、血管性和放射性损伤等。
外伤性脊髓损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根据临床体征和常规X线照片作出快捷、初步的定位诊断,而CT及MRI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而详细的影像学信息,这无疑对脊髓损伤的定性、定位和损伤的评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脊髓创伤影像学表现1.损伤分期(1)脊髓创伤急性期:急性脊髓创伤常伴随不可逆性脊柱结构破坏,如撕裂伤、横断伤或严重挫伤,也可由内在的可逆性损伤如震荡或轻微挫伤引起,还可以由外来的可逆损伤如脊髓受压引起。
脊髓震荡伤(脊髓休克)产生短暂性神经缺陷,却不能发现脊髓本身形态或微观结构的改变。
最初神经损伤症状可能十分严重,可被认为是神经化学或神经内分泌水平的改变而造成,一般可在24~48小时之内恢复。
颈髓经常最易受累,可能与先前颈椎存在的损伤所致的椎管狭窄或运动度过大有关。
脊髓挫伤是脊髓内在的损伤,具有由坏死、血肿和水肿所致的整体或(和)微观结构的改变。
它能引起可逆性或通常不可逆的神经缺陷。
早期的挫伤只是少数小的中央血肿,之后逐渐扩大并通过周围水肿互相融合。
如果只是轻微的挫伤,则在影像和临床表现上很难相鉴别。
即使是在理想的成像技术条件下,微小的点状血肿也可能很难发现。
脊髓撕裂伤和横断伤是由神经索的失连续性引起的不可逆性损伤。
脊髓十分坚韧很少被撕裂或是断开,即便是在大量骨折错位的情况下。
若在受伤几天之后作检查,则很难区分横断伤和严重挫伤。
严重挫伤之后脊髓发生降解而自溶,典型的这种变化发生于伤后24~48小时,与完全性脊髓破裂表现相似。
与横断伤不同的是,挫伤的患者具有潜在的神经恢复能力。
(2)脊髓创伤慢性期:先前条件较稳定的病人在急性损伤后长时间内也可发展为神经功能缺陷。
这种新的功能缺陷的发展或先前损伤难以解释的病程需要合理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干预。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
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
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
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临床症状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
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1.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急性病变时,早期其生理功能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与脊髓完全性损伤很难区分。
慢性病变无脊髓休克表现,脊髓半侧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伤侧肢体本体觉和运动丧失,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中央型脊髓损伤: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下肢;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自主运动、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深感觉障碍,很少有锥体束征。
1.3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障碍。
但在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脊髓损伤程度难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可能是脊髓功能永久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
脊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其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与损伤的部位有关。
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受损,将会导致各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
一、脊髓损伤的症状脊髓损伤的症状很多,包括感觉障碍、肌肉无力、麻痹、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和排尿等,甚至会导致瘫痪。
因此,对于疑似脊髓损伤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综合诊断。
二、脊髓损伤的诊断方法1、体格检查:诊断脊髓损伤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评估。
医生可以通过问诊、体检、神经元图和肌肉功能测试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判断,进而确定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
2、影像学检查: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
目前主要包括:X射线、CT、MRI、超声波等多种检查方式。
3、其他检查:如血液检查、电生理检查等可评估神经元功能及全身状况。
三、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轻度脊髓损伤的常用方法。
例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抗生素、利尿剂和抗痉挛剂等。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可通过各种疗法来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如理疗、针灸、按摩等。
3、手术治疗:重度脊髓损伤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以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4、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为了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包括元素康复和各种日常技能训练。
在治疗过程中,各项治疗措施需要相互配合,由于脊髓损伤治疗的复杂性,患者的家属和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协作,共同推进治疗进程。
四、预防措施脊髓损伤是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加强户外活动安全:避免高空坠落、潜水的风险等。
2、防止车祸: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骑车时佩戴安全头盔。
3、保暖:冬季应保暖,并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
脊髓损伤知识点总结一、脊髓损伤的病因1. 外伤:包括交通事故、坠落、高空坠落、物体穿刺伤等;2.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如脊柱和椎间盘疾病,肿瘤、感染等。
二、脊髓损伤的分类1. 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2. 根据脊髓损伤的范围可分为:颈髓、胸髓、腰髓、骶髓损伤;3. 根据脊髓损伤的形态可分为:骨折性、脱位性、椎间盘性和损伤性脊柱受压性脊髓损伤。
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1. 高位脊髓损伤:表现为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颈部以下感觉丧失等症状;2. 低位脊髓损伤:表现为肢体瘫痪、尿潴留、直肠功能紊乱等症状;3. 其他表现:脊髓性休克、神经原性低血压、高位脊髓伤病人出现两侧瞳孔散大、心率和血压不稳定等。
四、脊髓损伤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的观察:脊髓损伤时常出现四肢瘫痪、脊柱畸形、感觉障碍、膀胱肠功能障碍等;2. 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CT、MRI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脊柱和脊髓的损伤情况;3. 脊髓电生理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肌电图检查等;4.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
五、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1. 急救处理:包括固定患部、止痛、补液等;2. 精密治疗:如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3. 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功能康复等。
六、脊髓损伤的预防1. 预防交通事故:合理驾驶、不酒驾、安全出行;2. 预防运动损伤:做好热身、避免剧烈运动、穿戴护具等。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脊髓损伤的相关知识,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领域的医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脊髓损伤感觉关键点及运动关键肌脊髓损伤感觉关键点及运动关键肌,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你知道吗,脊髓是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让我们的身体能够动弹。
但是,一旦脊髓受损,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感知和运动能力。
那么,脊髓损伤的感觉关键点和运动关键肌到底是哪些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吧!我们来说说脊髓损伤的感觉关键点。
感觉关键点是指脊髓上那些非常重要的神经元分布区域,它们负责传递疼痛、触觉、温度等感觉信息。
在脊髓损伤后,这些关键点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感觉异常或丧失。
比如说,你摔倒了,脚受伤了,但是你却不知道疼,这就是因为你的脊髓损伤了感觉关键点。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脊髓有没有受损,就要留意自己的感觉是否正常哦!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脊髓损伤的运动关键肌。
运动关键肌是指那些能够控制身体运动的肌肉,它们与大脑的运动皮层紧密相连,通过神经信号来实现肌肉收缩和放松。
在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信号传导受阻,这些关键肌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肢体瘫痪或者肌肉萎缩。
比如说,你得了脊髓损伤后,可能会出现手脚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这就是因为你的运动关键肌受损了。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脊髓有没有受损,就要留意自己的运动能力是否正常哦!那么,如何预防脊髓损伤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啦:1. 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注意安全,避免高处坠落或者重物砸伤。
3.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的脊柱问题。
脊髓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发生这种意外。
当然啦,如果不幸发生了脊髓损伤,也不要灰心丧气,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脊髓损伤病例讨论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力的损伤或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病因包括车祸、跌落、枪击、刀伤等外伤原因,也有可能是由于肿瘤、感染、血管疾病等内因导致的。
脊髓损伤会导致以下症状:
1. 运动功能障碍:可以出现肢体瘫痪、肌肉无力、运动失调等症状。
2. 感觉功能障碍:可以出现感觉减退、感觉异常(如触痛、冷痛、热痛等)、感觉丧失等症状。
3. 膀胱和肛门功能障碍:可以出现尿失禁、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大便失禁等症状。
4. 性功能障碍:可以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性感觉丧失等症状。
5.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以出现血压不稳、体温调节障碍、出汗异常等症状。
针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保护脊髓、减轻压力、恢复神经功能等措施:
1. 急救:及时固定脊柱、解除压力,防止继续损害脊髓。
2.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类固醇等药物来减轻脊髓神经纤维的炎症反应,减少继续损伤。
3.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康复理疗等,旨在增强受损部位附近的神经功能。
4. 外科手术:对于某些严重的脊髓损伤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减压或修复脊髓。
脊髓损伤病例的预后与损伤的严重程度、位置以及治疗的及时性等因素有关。
对于高位、完全性的脊髓损伤,预后较差,可能导致永久性的残疾。
而对于轻度、部分性的脊髓损伤,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诊断]一、病程(一)髓休克期脊髓遭受创伤与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得暂时性抑制,表现出运动、感觉、反射与自主神经系统得一系列变化,称为脊髓休克期、脊髓休克期得长短不同,在脊髓震荡及不完全脊髓损伤,可无脊髓休克期或甚为短暂,至临床检查时已无休克表现,脊髓损伤平面愈高(如上颈髓),损伤愈严重(如脊髓完全损伤或断裂),其休克期愈长,可达8周,临床上脊髓休克期长短可有不同,一般以出现肛门反射认定脊髓休克期结束。
(二)髓休克期后二、症状与体征(一) 完全性脊髓损伤1、.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得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消失、参照脊神经皮节分布可判断脊髓损伤平面(表1—1)、表1-1脊髓感觉水平皮肤标志2、运动障碍。
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
休克期过后若就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及病理反射、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见表1-2。
表1—2 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3、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
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毫升,但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园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得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腹部用手挤压)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可出现便秘与失禁。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依脊髓损伤节段水平与范围不同有很大得差别,损伤平面以下常有感觉减退,疼痛与感觉过敏等表现。
重者可仅有某些运动,而这些运动不能使肢体出现有效功能,轻者可以步行或完成某些日常工作,运动功能在损伤早期即可开始恢复,其恢复出现越早,预后越好。
临床上有以下几型: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得自主运动与痛温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得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与深感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中央管综合征):在颈髓损伤时多见。
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得腱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得腱反射亢进。
脊髓损伤的症状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障碍,导致正常运动、感觉和自主功能改变的损伤性疾病。
常见并发症1呼吸系统;严重脊髓损伤患者常影响呼吸功能,可致患者呼吸、咳嗽无力,多需气管切开及辅助呼吸,易出现呼吸2系统并发症急性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6%一67%。
以通气障碍、肺不张和肺炎等最为常见,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3 循环系统;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都存在着循环系统的不稳定,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和血容量不足、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4 消化系统:脊髓损伤患者极易出现便秘、腹胀、大便失禁、排便耗时延长、饮食受限等问题泌尿系统;脊髓损伤患者因逼尿肌、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而出现尿潴留5 压疮的长生:脊髓损伤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截瘫,卧床时间长,皮肤及自身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压疮,以预防为主6 心理等方面:脊髓损伤患者大多发病突然,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病程长、预后差,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多疑、担忧和绝望等心理改变,缺乏自信心症状(百度)脊髓损伤多由各种外界因素的直接或间接损害造成,一旦发生可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功能完全或部分缺失,甚至造成躯体截瘫,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的下肢功能,还可继发其他合并症。
根据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可分为颈椎骨折与脱位,胸、腰椎骨折与脱位,附件骨折。
脊髓损伤后患者的症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损伤的局部可有疼痛和活动受限。
病人表现为腰、背部肌痉挛、疼痛、肿胀,腰部无力,翻身困难,不能站立和活动,并常有后突畸形。
颈椎损伤后因颈部压痛和颈部活动受限,病人表现为用两手保护颈部。
若合并脱位,棘突可有台阶样改变;合并腹膜后血肿,可有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合并脊髓损伤则出现截瘫。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脊髓损伤的健康教育脊髓损伤(SCI)是指脊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它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肢体瘫痪和其他身体功能障碍。
为了提高公众对脊髓损伤的认识,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以下是脊髓损伤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什么是脊髓损伤?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的神经通道,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力的冲击、挤压或刺伤,导致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的损伤和破坏。
脊髓损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男性和年轻人居多。
2. 脊髓损伤的原因脊髓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交通事故、跌落、运动伤害、暴力行为和医疗事故等。
预防脊髓损伤的关键是遵守安全规则,如佩戴安全带、戴头盔、避免高风险运动等。
3. 脊髓损伤的症状脊髓损伤的症状取决于损伤的位置和程度。
常见的症状包括肢体瘫痪、感觉丧失、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呼吸困难等。
及早发现和治疗脊髓损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康复机会。
4. 脊髓损伤的急救措施在发生脊髓损伤时,紧急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急救措施包括保持患者颈部稳定、呼叫急救人员、避免移动患者等。
任何不正确的急救措施都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损伤。
5.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康复治疗团队通常包括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康复护士和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
6. 脊髓损伤的预防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预防脊髓损伤的关键是教育公众和提高安全意识。
教育公众关于安全行为的重要性,如安全驾驶、正确使用运动器材、避免暴力行为等。
此外,提供适当的设施和环境改进也有助于减少脊髓损伤的发生。
7.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支持脊髓损伤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患者可能面临失去独立性、自尊心受损、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8. 脊髓损伤的社会融入脊髓损伤患者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脊髓损伤诊断要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脊髓损伤诊断要点”的内容:
1. 脊髓损伤后,身体的反应可明显啦!就像电路出了故障,有的地方灯不亮了一样啊!比如你感觉肢体麻木无力,哎呀,这时候难道还不重视吗?比如老王,之前就是没在意开始的这些小症状,结果问题严重了。
2. 诊断脊髓损伤得看运动功能啊!你想想,如果突然手脚不太听使唤了,做些平常很容易的动作都费劲,那不得好好琢磨琢磨咋回事嘛!像小李,那天发现自己走路有点怪怪的,这不就是个信号嘛!
3. 疼痛也是个重要信号呀!那种奇怪的、难以忍受的疼痛,就好像身体在向你大声呼喊一样!你说小张那次伤到脊髓后,那疼痛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呀,这还能不当回事?
4. 感觉障碍也得留意呀!就像你的触觉突然变得怪怪的,对温度的感知也不灵敏了,这能不奇怪吗?就好比小赵有段时间总是感觉身上某些地方怪怪的,这就是在提醒要注意啦!
5. 反射的变化要注意哦!本来正常的反射变得不正常了,这不就是个警示灯嘛!像那次老孙,发现自己的一些反射变得很奇怪,这多让人担心呀!
6. 大小便出现问题也可能是脊髓损伤的表现呢!这可不是小事呀,就如同家里的水管出问题了,会带来很多麻烦呀!你看小刘后来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多吓人!
7. 脊柱的情况也很关键呢!要是脊柱受伤了,脊髓能不受影响吗?这就像房子的根基出问题了,里面的东西能安稳吗?比如那次发生意外后,小强的脊柱就有了损伤,这多让人揪心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脊髓损伤的诊断要点很多,任何一个异常都不能忽视,一定要及时去检查和诊断呀!。
脊髓损伤的症状有哪些
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
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其临床症状有:
1、脊髓损伤
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口头,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胸端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
脊髓半切征:又名
Brown-Sequard征。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脊髓前综合症: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有时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出现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置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
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症多数发生于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椎管因颈椎过伸而发生急剧溶剂变化,脊髓受皱褶黄韧带、椎间盘或骨刺的前后挤压,使脊髓中央管周围的传导束受到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预后差。
2、脊髓圆锥损伤
正常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因此第1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两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
马尾神经起自第2腰椎的骶脊髓,一般终止于第1骶椎下缘,马尾神经损伤很少为完全性的。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驰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椎体束征。
4、脊髓损伤后各种功能丧失的程度可以用截瘫指数来表现
“0”代表功能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
“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
“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完全丧失。
一般记录肢体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的功能情况。
相加后即为该病人的
截瘫指数,如某病人自主运动完全丧失,而其他两项为部分丧失,则该病人的截瘫指数为2+1+1=4,三种功能完全正常的截瘫指数为0,三种功能完全丧失则截瘫指数为6。
从节腾指数可以大致反映脊髓损伤的程度,发展情况,便于记录,还可比较治疗效果。
原文链接:/jsss/2014/0722/18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