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题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1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26分)积累运用1.(2分)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工整、美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2分)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hù)暝.想(míng)哄.笑(hōng)叱咤.风云(chà)B、船舷.(x ián)一宿.(xiǔ)愧怍.(zuò)鳞次栉.比(zhì)C、吮.吸(yǔn)熟稔.(rěn)蓦.然(mò)无瑕.顾及(xiá)D、悲怆.(cāng)筵.席(yàn)玷.污(diàn)谈笑风声.(shēng)3.(2分)仿写句子。
(要求句式相同,语言连贯)宽容,就像一缕和熙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宽容,就像一段舒缓的音乐,能抚慰心灵的痛伤;;。
4.(2分)微型阅读这是睿智的微笑。
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
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
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
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安抚百姓。
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
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他把迷信的内部照得透亮,这样的丑恶看看是有好处的,它让丑恶显示出来。
它有光,有催生的能力。
新的社会,平等、让步的欲望和这叫做宽容的博爱的开始,相互的善意,给人以相称的权利,承认理智是最高的准则,取消偏见和成见,心灵的安详,宽厚和宽恕的精神,和谐,和平,这些都是从这伟大的微笑中出来的。
(1)本段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2)任选角度,赏析本段诗化的语言。
5.(8分)古诗文默写①花鸟有情:,恨别鸟惊心。
②豁达胸襟:,病树前头万木春。
初中语文2010年中考模拟试题3套附答案试卷第一套语文试卷(A 卷)(考试时间:完成A、B卷150分钟,)考试说明:1.A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其中I卷为选择题卷,II卷为非选择题卷。
满分为100分。
B卷满分为50分。
A、B卷满分共150分。
2.A卷1—8页,B卷9—12页,A、B卷共12页。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懦.(nuò)弱胆怯.(qiè)人迹罕.(hǎn)至B.蹒.(mán)跚绽.(zhàn)放干涸.(gù)锲.(qiè)而不舍C.差.(chāi)使号.(háo)叫称.(chèn)职随声附和.(hè)D.丘壑.(hè)不屑.(xiè)卑劣.(liè)扣人心弦.(xiá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宽敞狼藉奔驰再接再厉 B.渊博踌躇挺拔深恶痛绝C.真谛倔强温馨直截了当 D.急燥慷慨诅咒一愁莫展3.下列各项中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难以做出成绩的。
B.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窜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他总是在同学们面前班门弄斧....,大家都不喜欢他,甚至讨厌他。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千里。
②一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
③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A .宽敞 闪烁 映衬 B .宽敞 闪烁 对比 C .宽敞 燃烧 对比 D .宽敞 燃烧 映衬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爱上了生物。
山西省2010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山西省2010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项是( ) A.开辟/偏僻日积月累/累计聘请/驰骋 B.田埂/梗概挑逗/挑担纤维/阡陌 C.降低/天兵天将分外妖娆/安分守己用途/涂鸦 D.晌午/响晴勉强/强大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2.下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B.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冰雪消容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C.它(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查言观色,试探什么。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将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换成成语。
(以下(1)(2)两题只做―一个) (2分) 我选第题,成语是。
(1)你懂得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2)这消息一宣布,会场里马上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起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B.一股风顺着小径吹来,从树枝间穿过去,刮走了。
C.看到他的照片,我眼前便浮现起了当年我们一起同桌共读的笑声。
D.诗人和画家被竹吸引,成为了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o 5.填空。
(10分) (1)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2)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 (6)古人借“秋”写“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勾勒出旅人孤身漂泊的身影;杜甫《》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写起,写足了茅屋为秋风、秋雨所破的苦况;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君问归期未有期,”,道出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2010年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祝考试顺利★姓名考试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答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将正确句子用正楷字抄写在米字格中。
(2分)契而不舍寻真理,鞠躬尽粹为人民。
2.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言环境,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教师恪.尽职守育花朵,学生孜.孜不倦成栋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他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钻研十年,颇有建树。
B.错误是真理的孪生兄弟,二者是揉合在一起的,相依相存,形影不离....。
C.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报纸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许多餐饮老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2分)2009年12月29日,谷城县旅游局传出喜讯:依据《湖北省旅游强县(区)标准》,省旅游局组织检查组对谷城县创建旅游强县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严格评审,媒体公示,综合评议,决定命名谷城县为“湖北旅游强县”。
谷城县具有良好的旅游业发展基础,多年来,该县始终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产业,立足于“神农植谷地,山水大看台”的旅游业发展形象定位,大力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夯实了谷城县的旅游业发展基础,使得该县顺利入围“湖北旅游强县”,该县的南河镇还被评为全县“旅游明星乡镇”。
5.仿照前后的句式,把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成为排比句。
春天,土地给我们春苗,给我们新绿、希望和期盼。
夏天,土地给我们绿荫,给我们生命、活力和青春。
2010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全卷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汲取(jí) 憎恶(è) 匿名(nì) 媲.(p ì) 美 B .污秽.(hu ì) 戍.守(sh ù) 祈祷.(d ǎo ) 窥.(ku ī)伺 C .提. (d ī) 防 瞥. (bi ē) 见 棱.(l éng)角 瞰.(k àn)望 D .大厦.(xi à) 肋. (l èi) 骨 别墅. (sh ù) 忏.(qi ān)悔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 .中流抵柱 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自出新裁B .销声匿迹 张皇失措 藏污纳垢 轰堂大笑C .刻骨铭心 斩钉截铁 断章取义 鳞次栉比D .无精打采 漠不关心 名副其实 如法泡制3.古诗文默写(任选六题,如多做,以所做前六题为准)(6分)①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②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③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④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⑥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⑦读书的方法很多,可精读、细读,也可如陶渊明那样“ ”,观其大略。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⑧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论语》)4.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3分)①昙花只有瞬间的辉煌,但它的惊鸿一瞥美得惊心动魄;玫瑰尖尖的利刺令人望而却步;但它的娇艳欲滴美得倾国倾城;水仙离开了水的怀抱就会枯萎,但它的清新淡雅美得高洁脱俗。
②这世间再美妙的事物也总有自己的缺憾,但因为正是由于这些缺憾,所以美的意义才会得到升华,美的真谛才会受到珍惜。
③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更深层次,更有(意蕴、内涵、深度)的美。
十九中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28分)1.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书写正确、工整、清楚得4分;较好的得3分;较差得1-2分。
2.斑姿喑爆(2分,每空0.5分)3.D(2分) 4.C(2分) 5.A(2分)6.①朔气传金柝②野渡无人舟自横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④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⑤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⑤两题为选做题,漏字、错字、加字、别字,该空均不给分)7.(1)王维(2)沈从文(3)保尔(或“柯察金”),“精神危机”(每一格1分)8.(1)略,但要语句流畅并围绕“低碳生活”这个话题。
(2)D。
理由: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
“少吃饭”与“低碳生活”无关。
如果不能满足饭量,只能对身体健康有害。
(3)如:节约用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等有关节约能源和资源等降低碳排放量的“建议”均可。
(每题2分,适当斟酌语言表达)二、阅读理解(42分)(一)京剧密码(13分)9.“四法五功”,即唱、念、做、打与身、眼、手、法、步;京剧脸谱;京剧戏服。
(3分)10.举例子、作比较,说明“做功”即“身段表演”都有章有法,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令人信服。
(两种说明方法各0.5分,联系文章关键信息1分,说明方法的普遍作用得1分)11.①“凝结”即“凝聚”,说明京剧演员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磨练才拥有了出神入化的表演功力,使得舞台上的表演很有韵味。
该词用得十分准确而有分量。
②“大致”即京剧戏服中列繁多,只是宽泛地概括和归纳,并不是全部或准确地概括。
用得很准确、周密。
(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得1分,作用得1分)12.由于京剧舞台表演受时空限制,为了让观众清楚地看到角色表达的东西,演员们会充分运用身体动作,夸大表演。
(2分)13.略。
戏剧、剪纸等民间艺术均可以介绍,只要抓住了鲜明的特征就算是成功。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一)第一部分基础整合(25分)1、C2、D3、C (A秀色可餐:形容女子非常美丽或景色非常优美。
此处取后一义项。
B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D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与句意不符)4、①-⑤略⑥焉知非福5、(4分)(1)热门险种(门可罗雀与门庭如市、抢购食品保险。
)(2)主题: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6、答题要点:胡锦涛主席送《孙子兵法》给布什总统,一方面有规劝美国政府不要轻易动武之意,另一方面是反映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高超的工艺水平。
(4分。
答到第一方面得2分,答到第二方面得2分,两方面均答到得满分。
)第二部分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7、 B 8、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9、对“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进行总结。
10、突出三峡山多山高的特点。
“绝巘”、“峻”、“林寒涧肃”、“空谷”等对其特点进行了照应。
二、现代文阅读(25分)(一)11、D12、外貌神态隔膜13、现实中的路(地上的路),人生之路14、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空有希望,不去奋斗,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坚持奋斗,便无所谓无。
只要奋斗追求,路就会在脚下,希望会实现,新生活也会到来。
(意思对即可)(二)15、shèbù16、过渡段,承上启下。
17、在受约束时寻找自我解脱的办法,是一种智慧。
真正的智慧在于能使自由和不自由合理转化。
18、同意不同意皆可,关键是说明理由。
如:同意,真正的恐怖不一定要在监狱里,而在于自己关押自己,其恐怖心理才是真正的监狱。
或:不同意,敌人的残暴、摧残人性,把亲人朋友关进监狱,迫使人屈服才是最恐怖的。
三、名著推荐阅读(8分)19、《水浒传》施耐庵。
20、鲁智深;粗犷豪放、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粗中有细(两点即可)。
21、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三部分写作实践(50分)(本题略)第四部分附加题(10分)(一)1、①沿着、顺着②偷袭2、先前标记的时候可以通过,现在水已经变化而增多了3、处理问题注意观察情况变化,要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灵活多变,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二)4、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乱之中家书的珍贵。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一)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8分)1、一手漂亮的字往往使人对你产生好的印象。
请同学们把下面这句话抄到米字格里。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4分)2、请根据本学期的课本填出下列诗文原句。
(14分)①古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④,弗敢加也,必以信。
⑤求之不得,。
⑥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⑦,谁言天地宽。
⑧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⑨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10)诗有声在色。
那是“雪暗凋旗画,”的边塞征战;那是“角声满天秋色里,”的战场情景。
(11)诗中有情有景。
“云横秦岭家何在?”,狂风暴雪,人马难行;“,一夜乡心五处同“,对月思乡,情谊深厚。
(12)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
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使至在上》;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望岳》;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千嶂里,。
”《渔家傲》。
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
二、综合探究:(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
2008年春节前夕,50年一遇的雪灾与冰冻肆nüè()大半个中国,尤其是从来都极少见到过雪的南方地区更为严重,春运形势“雪上加霜”,zhì()留在各地车站、机场、广场及附近的返乡旅客达到数千万;大雪无情人有情,在冰天雪地的中国,一份未被冰冻的爱,在冰雪冻雨之间传递着,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救援之手;正是这一双双热手,让所有困于雨雪之中的异乡游子们,在其回家的旅途之中感受到如同家的温暖。
3. 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汉字(2分)nüè() zhì()4. 中央电视台全国众志成城抗冻灾直播节目“抗击暴风雪”中,有个直面灾区救援的小栏目,名字叫“温暖寒冬”,请你品味下这个栏目的含义。
2010年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满分:120分)第Ⅰ卷一、积累与运用:(1—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A.陨.落(yǔn)枯涸.(hé)藏污纳垢.(gòu)B.狡黠.(xiá)羁.绊(jī)奄奄..一息(yǎnyǎn)C.滑稽.(jī)归咎.(jiù)正襟.危坐(jīn)D.澜.语(lán)绮.丽(qǐ)鳞次栉.比(z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自读书以来,我就很信“开卷.有益”(试卷)这句话。
B.对于这些谣言,我保持缄默..(闭口不说话),过不了多久就会不攻自破的。
C.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热从中心向各方向散发)完了。
D.秋之色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最后,最终)。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虽然组织上想尽一切办法挽救他的生命,但这个忠诚的人民卫士最终还是溘然长逝....了。
B.在2010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马来西亚队如日薄西山....,失去了汤姆斯杯。
C.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D.很快,徐洪刚——这个正气铮铮的名字便在神州大地上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经过班主任的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B.这个问题深刻地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C.王铮课题组的计算结果显示,约在2018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超过美国。
D.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某某的旅游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省份。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2分)A.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合办的“消费维权法律服务月”活动,自3月1日启动以来,某某市掀起了一场消费维权行动。
襄城区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20分时限: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6题每题2分,7题8分)1、下列短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正楷字将改正后的字写在田字格内,书写力求规范、工整。
苏秦刻苦锥刺骨,宋濂勤奋手碌书2、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神农驻()地,五谷源头,浓郁的茶乡风情,恬()淡的乡村旅游,让你领略生态、诚信、和谐的自然风光。
3、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不知不觉锲而不舍地扎根了。
C、可惜,天高日远,大漠孤烟,他们只能在茫茫的大戈壁小心翼翼的前进。
D、中午将郑星的画和李晓的画放在一起,不难发现李晓的画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信息。
(14字内)、法国作家的《名人传》,包括《》《》《》三部传记,其中(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7、默写(8分,①至④题每空1分,⑤题1分;错字、别字、漏字,该空不得分)①浩荡离愁白日斜,②黑去压城城欲摧,。
③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归来感触的句子是④陶渊明《饮酒》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达到了物我合一境界的句子是⑤“”(用《马说》中句子回答)这一句话流传了近一千两百多年,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些成功人士,在公共场合念念不忘当初提携自已发现自己的才华的人。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8题2分,9题8分)8、口语交际(2分)常常,父母们总喜欢这样抱怨自己的孩子:“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说得是地道的节省与含蓄,个中滋味也只好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如果你是“自家的孩子”定会知道父母想要说的是9、综合性学习。
(8分,每小题2分)“一把黄土三、阅读与赏析(40分)(一)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10—11题(4分,每题2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西省2010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本试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项是( )A.开辟/偏僻日积月累/累计聘请/驰骋B.田埂/梗概挑逗/挑担纤维/阡陌C.降低/天兵天将分外妖娆/安分守己用途/涂鸦D.晌午/响晴勉强/强大殚精竭虑/肆无忌惮2.下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B.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冰雪消容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C.它(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查言观色,试探什么。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将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换成成语。
(以下(1)(2)两题只做—一个) (2分) 我选第题,成语是。
(1)你懂得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2)这消息一宣布,会场里马上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起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B.一股风顺着小径吹来,从树枝间穿过去,刮走了。
C.看到他的照片,我眼前便浮现起了当年我们一起同桌共读的笑声。
D.诗人和画家被竹吸引,成为了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o5.填空。
(10分)(1)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2)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6)古人借“秋”写“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勾勒出旅人孤身漂泊的身影;杜甫《》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写起,写足了茅屋为秋风、秋雨所破的苦况;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君问归期未有期,”,道出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但也有借“秋”写“喜”的:刘禹锡在《秋词》中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反调;诗人在《观沧海》中也写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来反映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襟。
6.剪纸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极具寓意的艺术画面。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剪纸,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揭示其寓意。
(3分)二、阅读(4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10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便要还家要: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⑶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仁人: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不足为外人道也(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填空。
(2分)学习一篇文章,也是学习一种人生态度。
学习《桃花源记》,我们懂得了是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
学习《岳阳楼记》,我们懂得了是人生境界的另一种追求。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0—15题。
(18分)做一个真正的读者周国平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②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为读者的。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③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
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
当然,每天都读书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
遗憾的是,当今教育正在无情地扼杀人性中这种最宝贵的特质。
在这种情形下,我只能向有见识的教师和家长反复呼吁,请你们尽最大力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能保护多少是多少,能抢救一个是一个。
我还要提醒那些聪明的孩子,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你们要善于学会自救。
④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
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衰读书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关键在于尝哪一瓢。
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状况,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
须知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了解了事物的表面,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⑤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
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绝劣书,倾心好书。
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升的,读好书就是提升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
⑥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文章有删改)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11.填空。
(2分)名言①: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萧抡名言②:学问改变气质。
——高尔基上面的名言①可作为文章第( )段的论据,名言②可作为文章第( )的论据。
12.结合③④⑤段的中心句,说说这三个段落不能互换的原因。
(3分)13.理解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我还要提醒那些聪明的孩子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你们要善于学会自救。
(“自救”具体指什么内容?)(2)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了解了事物的表面,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仅仅”“唯有”分别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14.下面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读书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关键在于尝哪一瓢。
15.文章第⑤段说: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
请你任选下列一部名著,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西游记》(三)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6~21题。
(21分)少年与海父亲刚上舵那年春汛,我执意要随他出海。
年少的我,渴望成为一名勇敢的水手,宽广的大海寄寓了我神秘的向往,我不愿让自己的憧憬在美丽的港湾里日渐倦怠。
那瑰伟的沙雕、那顽皮的海螺已成褪色的童趣。
长大的我,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大海。
要见真正的大海,只有出海。
当我再次向父母祈求时,父亲默默地抽着旱烟,漠视着窗外的那片蔚蓝,久久都没有吭声。
而母亲,则站在爷爷的遗像前暗自啜泣。
起航前半夜,我偷偷顺着缆绳爬上了船,躲在船舱的鱼网里,谁也没有发现。
拂晓时,我听到马达声响了,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估约船已到了外海,我蓬头垢面地钻了出来,把一船的人全惊呆了。
我终于看到了真正的大海,那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形容的无边无际。
A片片白云和谐地点缀在天水之间,偶尔有海鸥掠过水面,如洁白的天使,飞溅起朵朵美丽的雪浪花,海风轻轻地吹着乱发。
父亲没有指责我,只是那双大手把舵握得更紧了。
我放眼万顷碧波,目穷千里,凭海临风,忽见远处海面有堆漂浮物,“爸,那是什么?”我好奇地问。
“那是沉船在海面上的遗物。
”父亲严肃地回答。
我好生纳闷,待船驶近了那堆漂浮物,果真是B一扇舱门,油漆还是新的,却伤痕累累,残破不堪。
上面居然还裹着一截破碎的棉被,以及一些缠绕的电线,极不协调地在美丽的碧波上浮动。
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条船毁灭时的痛苦挣扎,心中不寒而栗。
在甲板上作业的水手全都低下了头,如尊尊永恒的雕像,在蓝天碧水间伫立……“正前方出现鲸鱼,右舵30度,绕开危险区域!”船长的喊声喝破了沉默的空气。
但见100米开外,水面喷出一股巨大的水柱,喷泉般腾空而起,在约10米高处天女散花,散珠碎玉迎风进裂,撒落海面。
“鲸鱼!”我失声惊叫。
“咱惹不起还躲得起。
”父亲一边不慌不忙地把舵一边风趣地说。
忽然,右前方又出现一道雪亮的白线,折个弯后飞速地压过来。
“那又是什么?”我惊奇地问。
“右前方有高速巡洋舰驶来,左满舵,呈S型前进,注意巨浪区范围!”船长指挥着。
“爸,怎么办?”我惶恐地问。
“这是每天都要遇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危险,如果你连这个都害怕,还不如呆在家里舒服点。
”父亲说。
望着鲸鱼那露出水面山岭般的脊背,军舰掀起的巨浪,我虽强作镇定,但仍心有余悸。
未近傍晚,天色却奇怪地变成了可怕的墨蓝色,春季的海上气候变化之快令我吃惊。
不久天水之间一片苍茫,海风突然变得无比强劲,发着令人恐怖的巨大声响,海浪也开始肆虐了,一改刚才的温存恬静,咆哮着冲撞船体,木船剧烈地颠簸着,好象随时都有被掀翻的危险。
“加大马力,亮信号灯。
”船长发出指令。
父亲从容地转舵,船吃力地在浪峰中转弯,向更外边的海域驶去。
我的额头已开始渗汗。
天幕迅速全暗了下来,四周黑茫茫的一片,好像地狱一般。
木船吃力地在浪峰中起伏着,向更外边的海驶去。
蓦地,天空一道闪电袭来,劈里啪啦的雷声炸开来,那声音的恐怖在陆地上不曾听过。
海浪竟然扑上了甲板,白沫飞溅,令人天旋地转,毛骨悚然。
却见父亲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操纵着,双目有力地盯着前方,似在傲视这惊涛骇浪。
又一道闪电划过,撕破了黑色的天幕,大雨倾盆而下。
一只海鸟撞落在驾驶窗上,甩在甲板上,扑腾了几下,却再也没有飞起来。
“你看那鸟!”我惊叫着。
“这是累死的候鸟。
”父亲淡淡地说。
因为万里飞行,饥寒交迫,又遇上风雨交加,便冲灯火而来,想停靠一下,却成了永远的憩息。
父亲说,经常遇到大量这样的鸟儿未能到达目的地而落在船上。
“为什么要这样苦苦飞行?”我问。
“也许为了活着吧。
”父亲说。
难道仅仅是为了活着吗?我困惑地想。
16.根据提示,梳理“我”的感情变化。
(2分)面对大海,喜悦激动→面对沉船,( ) →( ),心有余悸→面对突变的天气,毛骨悚然→面对海鸟,心生困惑。
17.文章对父亲描写的句子很多,选择一句具体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 (4分)我找的句子是:我的理解是:18.品味语言。
(1)父亲默默地抽着旱烟,漠视着窗外的那片蔚蓝,久久都没有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