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答辩
- 格式:pps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104
第五章自动换刀装置装调与维修一、填空题1.经济型数控车床方刀架换刀时的动作顺序是:刀架抬起、刀架转位、刀架定位和夹紧。
2.车削中心动力刀具主要由三局部组成:动力源、变速装置和刀具附件(钻孔附件和铳削附件等)。
3.车削中心加工工件端面或柱面上与工件不同心的外表时,主轴带开工件作分度运动或直接参与插补运动,切削加工主运动由动力刀具来实现。
4.无机械手换刀的方式是利用刀库与机床主轴的相对运动实现刀具交换。
5.刀库一般使用电动机或液压系统来提供转动动力,用刀具运动机构来保证换刀的可靠性,用定位机构来保证更换的每一把刀具或刀套都能可靠地准停。
6.刀库的功能是储存加工工序所需的各种刀具,并按程序指令,把将要用的刀具准确地送到换刀位置,并接受从主轴送来的已用刀具。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空格中)1.代表自动换刀的英文是(B)。
A.APCB.ATCC.PLC2.双齿盘转塔刀架由(C )将转位信号送可编程控制器进行刀位计数。
A.直光栅B.编码器C.圆光栅3.刀库的最大转角为(C ),根据所换刀具的位置决定正转或反转,由控制系统自动判别,以使找刀路径最短。
A.90°B.1200C. 180°4.回转刀架换刀装置常用数控(A )。
A.车床B.铳床C.钻床5,数控机床自动选择刀具中任意选择的方法是采用(C )来选刀换刀。
A.刀具编码B.刀座编码C.计算机跟踪记忆6.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装置由驱动机构、(A )组成。
A,刀库和机械手B.刀库和控制系统C.机械手和控制系统D.控制系统7.圆盘式刀库的安装位置一般在机床的(A )上。
A.立柱B.导轨C.工作台8 .加工中心换刀可与机床加工重合起来,即利用切削时间进行(B )o三、判断题(正确的划“ J”,错误的划“X”)1. (X)数控车床采用刀库形式的自动换刀装置。
2. (义)排刀式刀架一般用于大规格数控车床。
3. (X)无机械手换刀主要用于大型加工中心。
数控课程设计答辩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数控设备进行加工操作,并具备一定的数控编程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各种数控编程指令;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进行数控编程、操作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操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先进制造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等方面。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一章:数控技术概述,介绍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2.第二章:数控编程基础,讲解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
3.第三章:数控机床操作,介绍数控机床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
4.第四章:数控加工工艺,讲解数控加工的基本工艺方法和加工参数的选择。
5.第五章:数控编程实例,通过实例讲解数控编程的技巧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控技术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将用于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数控技术知识,多媒体资料将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设备将用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验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占总评的20%。
作业包括编程练习和机床操作练习,占总评的30%。
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50%。
所有评估方式均旨在客观、公正地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共32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进度安排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主要安排在上课日,地点在数控实验室。
章节练习答案第一章绪论1.数控机床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工作流程是什么?答:数控机床由输入装置、CNC装置、伺服系统和机床的机械部件构成。
2.按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分类,分为哪几类数控机床?各有何特点?答:(1)开环控制的数控机床;其特点:a.驱动元件为步进电机;b.采用脉冲插补法: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c.通常采用降速齿轮;d. 价格低廉,精度及稳定性差。
(2)闭环控制系统;其特点:a. 反馈信号取自于机床的最终运动部件(机床工作台);b. 主要检测机床工作台的位移量;c. 精度高,稳定性难以控制,价格高。
(3)半闭环控制系统:其特点:a. 反馈信号取自于传动链的旋转部位;b. 检测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c. 精度及稳定性较高,价格适中。
应用最普及。
3.什么是点位控制、直线控制、轮廓控制数控机床?三者如何区别?答:(1)点位控制数控机床特点:只与运动速度有关,而与运动轨迹无关。
如:数控钻床、数控镗床和数控冲床等。
(2)直线控制数控机床特点:a.既要控制点与点之间的准确定位,又要控制两相关点之间的位移速度和路线。
b.通常具有刀具半径补偿和长度补偿功能,以及主轴转速控制功能。
如:简易数控车床和简易数控铣床等。
(3)连续控制数控机床(轮廓控制数控机床):对刀具相对工件的位置,刀具的进给速度以及它的运动轨迹严加控制的系统。
具有点位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适用于连续轮廓、曲面加工。
4.数控机床有哪些特点?答:a.加工零件的适用性强,灵活性好;b.加工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c.柔性好;d.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率高;e.减少工人劳动强度;f.生产管理水平提高。
适用范围:零件复杂、产品变化频繁、批量小、加工复杂等第二章数控加工编程基础1.什么是“字地址程序段格式”,为什么现代数控系统常用这种格式?答:字地址程序段的格式:NxxGxxXxxYxxZxxSxxFxxTxxMxx;特点是顺序自由。
2.G41、G42、G43、G44的含义如何?试用图说明。
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在数控机床进展的最初阶段,其机械结构与通用机床相比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在自动变速、刀架与工作台自动转位与手柄操作等方面作些改变。
随着数控技术的进展,考虑到它的操纵方式与使用特点,才对机床的生产率、加工精度与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控机床的主体机构有下列特点:1)由于使用了高性能的无级变速主轴及伺服传动系统,数控机床的极限传动结构大为简化,传动链也大大缩短;2)为习惯连续的自动化加工与提高加工生产率,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具有较高的静、动态刚度与阻尼精度,与较高的耐磨性,而且热变形小;3)为减小摩擦、消除传动间隙与获得更高的加工精度,更多地使用了高效传动部件,如滚珠丝杠副与滚动导轨、消隙齿轮传动副等;4)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减少辅助时间、改善操作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了刀具自动夹紧装置、刀库与自动换刀装置及自动排屑装置等辅助装置。
根据数控机床的适用场合与机构特点,对数控机床结构因提出下列要求:一、较高的机床静、动刚度数控机床是按照数控编程或者手动输入数据方式提供的指令自动进行加工的。
由于机械结构(如机床床身、导轨、工作台、刀架与主轴箱等)的几何精度与变形产生的定位误差在加工过程中不能人为地调整与补偿,因此,务必把各处机械结构部件产生的弹性变形操纵在最小限度内,以保证所要求的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主轴的刚度,不但经常使用三支撑结构,而且选用钢性很好的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与角接触向心推力轴承铰接出相信忒力轴承,以减小主轴的径向与轴向变形。
为了提高机床大件的刚度,使用封闭界面的床身,并使用液力平衡减少移动部件因位置变动造成的机床变形。
为了提高机床各部件的接触刚度,增加机床的承载能力,使用刮研的方法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接触点,并在结合面之间施加足够大的预加载荷,以增加接触面积。
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提高接触刚度。
为了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高效加工能力,并能进行稳固切削,在保证静态刚度的前提下,还务必提高动态刚度。
数控车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数控车床是一种应用数字控制技术的现代机械加工设备,它可以高效、精准地加工各种金属材料。
数控车床结构复杂,但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对于机械加工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数控车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现代机械设备。
一、数控车床结构数控车床的结构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数控系统、机床本体和夹具。
下面逐一介绍:1、数控系统数控系统是实现数控车床操作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计算机、数控控制器、电机、传感器和运动控制元件等重要部件。
计算机用于编写和储存加工程序,数控控制器则根据程序来控制车床的动作,电机带动切削工具进行切削,传感器测量工件和切削工具位置坐标,而运动控制元件则负责控制各个部件的实际运动。
2、机床本体机床本体是数控车床的主要结构部件,它包括床身、主轴箱、床盘、滑板、刀塔、主轴和进给系统等核心部分。
床身是车床的主体,负责支持和固定所有其他部件;主轴箱则负责运转主轴;床盘则驱动工件与刀具之间的协作运动及其相对位置的转换;滑板则支撑沿程序指示加工切削运动轨迹的X轴和Z轴运动;刀塔则供给刀具进行切削加工;主轴是连接了主轴箱和刀具的部件,它可以按照加工程序控制转速和方向,实现不同工件的加工需求;进给系统则负责为车床提供进给运动,以完成切削加工的最终任务。
3、夹具夹具用于固定和支撑加工件,它是数控车床加工的重要辅助装置。
夹具的种类和类型根据加工件的形态和尺寸而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加工过程的要求。
二、数控车床工作原理了解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我们需要知道数控系统的四个基本步骤,包括数据输入、加工程序编写、程序校验和加工执行。
下面将逐一进行阐述:1、数据输入数据输入是指将几何图形数据和机床参数等信息输入数控系统中。
几何图形数据由CAD系统生成,包括零件轮廓线、孔位、表面形状等信息。
而机床参数则包括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力等信息。
这些数据通过U盘、网络、数码喷墨打印机等方式输入到数控系统中,成为加工指令的基础数据。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与装调工艺》教材习题解答第一章题1-1:按实际记录的机床型号解释含义。
题1-2 :X6132--工作台面宽度为320 毫米的卧式普通铣床。
XK5032--工作台面宽度为320 毫米的立式数控铣床。
L6120--拉力为20 吨的卧式普通拉床。
CB3463--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为630 毫米的卧式半自动车床。
C1312--最大棒料直径为12 毫米的单轴自动车床。
B2010--工作台面宽度为1200 毫米的龙门刨床。
CK5112--最大回转直径为1200 毫米的立式数控车床。
T6112--主轴直径为120 毫米的卧式普通镗床。
题1-3:1)设主轴转速级数为k,k=3×3=9(级)2)n Vmax =1440×140/170×34/48×34/48×65/34=1138(r/min)n Vmin =1440×140/170×21/61×34/48×17/68=72(r/min)第二章题2-1:滚珠丝杠副综合了滚动轴承与滑动螺旋机构传动的优点,同步带传动结合了三角带与齿轮传动方式的优点而形成的新型传动副。
题2-2:D 2 = D 1 - d/2 -(D-D2)D = 2 D1 -d- D2题2-3:滚动导轨与滚动导轨块的相同点为:都是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的机械组件;区别在于:导轨组件由固定和活动两大部分组成,滚动导轨的固定部分是导轨的组成部分,而滚动导轨块只有活动部分,其固定部分即机床的上与导轨块接触的平面。
题2-4:滚珠作为滚动轴承的滚动体能承受高速运转,但是由于其在滚道内为点接触,故不能承受重载荷;滚子作为滚动体则由于其在滚道内为线接触,承载能力高于滚珠,与滚珠的球体相比,转动惯量较大,故不能承受高速载荷。
根据“紧圈应安装在转动件上,松圈应安装在静止件上”的判断原则,图2-43 所示的推力球轴承装置,如图2-43 所示的推力球轴承装置中,轴固定不转,轮毂 3 作转动,则应将图中的5 和4 做镜像对换,3 和2 件也同样做镜像对换。
《数控机床》作业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数控机床简介一、填空题1、控制介质、数控系统、伺服系统、机床本体、反馈装置2、数字控制3、并联4、自适应控制(AC)二、单选题1、C2、D3、A4、D5、B三、判断题1、×2、√3、×4、√5、√四、简答题1、简述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答:(1)高速度与高精度化:为实现这一指标,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①数控系统采用位数、频率更高的微处理器;②采用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定位精度、进给速度;③机床静、动摩擦的非线性补偿技术;④应用高速大功率电主轴;⑤配置高速、功能强的内装式可编程控制器;⑥采用高性能和可靠的新型功能部件—电滚珠丝杠;(2)多功能化:数控机床采用一机多能;数控机床具有前台加工、后台编辑的前后台功能;数控机床除具有通讯口、DNC功能外,还具有网络功能;(3)智能化:数控机床引进自适应控制技术;采用故障自诊断、自修复功能;具有刀具寿命自动检测和自动换刀功能;数控机床引进模式识别技术;(4)高的可靠性:为实现这一指标,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①提高系统的硬件质量;②采用硬件结构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方式;③增强故障自诊断、自恢复和保护功能。
2、简述数控机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数控机床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控制介质:控制介质是将零件加工信息传送到数控装置中去的信息载体,是人与数控机床之间联系的中间媒介物质,反映了数控加工中的全部信息。
常见的控制介质有穿孔纸带、穿孔卡、磁盘、磁带等。
(2)数控系统:数控系统是机床实现自动加工的核心,是整个数控机床的灵魂所在,主要由输入装置、监视器、主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
主控制系统主要由CPU、存储器、控制器等组成,是数控系统的核心,一般称它为数控装置(CNC装置)。
(3)伺服系统:是数控系统和机床本体之间的电传动联系环节,主要由伺服电机、伺服驱动控制器组成。
伺服电机是系统的执行元件,驱动控制系统则是伺服电机的动力源。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数控机床中采用的数控分度工作台工作时只能完成分度运动,不能实现圆周进给运动,即在分度时只能将工作台及工件回转规定的角度;而数控回转工作台则除了能分度工作外,它主要用于实现工作台圆周方向的进给运动,以进行各种圆弧加工或曲面加工。
2、为了提高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反向传动精度和轴向刚度,必须消除轴向间隙,通常采用双螺母消除丝杠、螺母间隙,此方法常用垫片调隙式、齿差调隙式和螺纹调隙式三种。
3、数控机床齿轮传动间隙的存在会造成进给运动的位移值滞后指令值,并产生反向死区,因而必须消除。
4.数控机床按控制运动轨迹可分为点位控制、点位直线控制和轮廓控制等几种。
按控制方式又可分为开环、闭环和半闭环控制等。
5、数控系统的主要构成:输入、输出装置、数控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和机床电气逻辑控制装置四大部分构成。
6、数控机床按照工艺用途来分可分为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金属成形类数控机床和特种加工及其他类型数控机床三种。
7、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的控制精度和反应的灵敏度,通常采用低摩擦系数的导轨如滚动导轨、塑料导轨和静压导轨。
8、静压导轨的特点是阻力小、效率高、导向精度高,且具有良好的抗振性。
9.数控机床的核心是数控系统。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比普通机床要低。
(√)2、数控加工的工作环境比普通加工要好。
(×)3、数控编程人员只需会编程即可,无需学习其他知识。
(√)4、我国是从1958年开始研制数控机床的。
(×)5、普通车床可以车出形状复杂的回转体零件。
(×)6、数控机床的刚度和抗震性都比较差。
(×)7、滚珠丝杠螺母机构不需要消除间隙。
(×)8、齿轮传动不需要消除间隙。
(√)9、数控机床导轨的导向精度要高。
第六章
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
提要本章讨论了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要求,介绍了提高机床刚度,减少机床的热变形,减少运动副的摩擦,提高传动精度,提高机床寿命和精度保持性的措施,介绍数控机床主运动系统和进给运动系统以及典型机械结构。
学时:4学时
第六章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
目标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特点;
掌握提高机床刚度,减少机床的热变形,减
少运动副的摩擦的措施;
了解数控机床的主运动系统和进给运动系统以及典型机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了解提高传动精度,提高机床寿命和精度保
持性的措施;
第六章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
建议
了解数控机床对机械结构的要求,掌握提高机床刚度,减少机床的热变形,减少运动副的摩擦,提高传动精度,提高机床寿命和精度保持性的措施,了解数控机床的主运动系统和进给运动系统以及典型机械结构。
第六章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
第一节概述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要求
1、高精度
2、高速度
3、高自动化要求数控机床必须具有很高的强度、刚度和抗振性
因此,数控机床的功能要求和设计要求与普通机床有较大的差异。
数控机床的结构设计要求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具有大切削功率,高的静、动刚度和良好的抗振性能;
2、具有较高的几何精度、传动精度、定位精度和热稳定性;
3、具有实现辅助操作自动化的结构部件。
数控机床应具有更高的静、动刚度
刚度:是指支承件在恒定载荷或交变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静刚度)(动刚度)
提高刚度的原因:
①在重载荷的作用下,机床的各部件、构件会受
力变形,引起刀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②机床刚度差—影响机床抗振性
第二节提高刚度的措施
①合理选择支承件的结构形式
措施1 支承件截面形状尽量选用抗弯的方截面和抗扭的圆截面或采用封闭型床身
封闭整体箱形结构
左图为卧式加工中心的框式立柱结构。
从正面看,立柱截面成封闭框形.轮廓尺寸大,保证以高扭转刚度承受切削扭矩产生的扭转载荷。
从俯视截面看,两个立柱截面形状为矩形,矩形尺寸大的方向正是因切削力作用产生大的弯曲载荷的方向。
这种结构具有很高的刚度。
措施2 合理布置支承件隔板的筋条
隔板的作用是将作用于支承板的局部载荷传递给其它壁板,从而使整个支承件承受载荷,提高支承件的自身刚度。
“T”形隔板连接,主
要提高水平面抗弯刚
度,对提高垂直面抗
弯刚度和抗扭刚度不
显著,多用在刚度要
求不高的床身上。
“W”形隔板,能较大地
提高水平面上的抗弯抗扭刚度,对中心距超过1500mm的长床身,效
果最为显著
“ ”形隔板,在垂直面
和水平面上的抗弯刚度都比较高,铸造性能好,在大中型车床上应用较多
斜向拉筋,床身刚度最高,排屑容易
措施3 增加导轨与支承件的连接部分的刚度连接刚度:支承件在连接处抵抗变形的能力。
措施4 增加机床各部件的接触刚度和承载能力◆采用刮研的方法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接触点
◆在结合面之间施加足够大的预加载荷,增加接触面积
②合理的结构布局
②合理的结构布局
③采用补偿变形的措施
测出受力点的
相对变形的大
小和方向,或
者预知构件的
变形规律,就
可采取补偿变
形的方法消除
受力变形的影
响
④合理选用构件的材料
措施1床身、立柱等支承件采用钢板或型钢焊接
——增加刚度、减轻重量、提高抗振性。
铸件:容易获得复杂结构的支承件,铸铁的内摩擦力大,阻
尼系数大,振动的衰减性能好,成本低。
铸件的周期较长,需做木型模,易产生缩孔、气泡等缺陷。
焊接件:钢材的强度比铸铁高,质量可比铸件减轻20%-50%,不需要木模和浇注,生产周期短,不易出现废品。
措施2 采用封砂床身结构
在铸件中不清除
砂心,在焊接件
中灌注混凝土或
砂增加摩擦阻力
措施3 采用混凝土、树脂混凝土或人造花岗岩作支承件的材料
人造大理石床身(混凝土聚合物)
天然大理石床身
第三节减少机床的热变形
(1)产生热变形的原因:
①内外热源的影响
②不能人工修正热变形误差
(2)减少热变形的措施:
①减少发热—将热源从主机中分离出去
措施1 主运动采用直流或交流调速电动机进行无级调速——减少传动轴和传动齿轮数量
——减少主传动箱内的发热量
措施2 采用低摩擦系数的导轨和轴承
——采用滚动导轨、静压导轨或滚动轴承
②控制温升
措施通过散热和冷却方法
③改善机床结构
措施1采用对称原则设计数控机床结构
措施2使机床主轴的热变形发生在刀具切入的垂直方向上措施3采用排屑系统
④进行热变形补偿
冷却风管
主轴
对机床热源进行强制冷却
主轴
冷却风管
对机床热源进行强制冷却
措施1 采用对称原则设计数控机床结构
对称结构立柱
措施2 使机床主轴的热变形发生在刀具切入的垂直方向上
措施3 采用排屑系统
倾斜床身机床排屑系统
措施4 将热源置于易散热的位置
将主传动箱和主电动机放在机床的外面
第四节减少运动副的摩擦,提高传动精度
措施1采用滚动导轨或静压导轨来减少摩擦副之间的摩擦措施2采用滚珠丝杠或无间隙齿轮传动—减小摩擦
滚珠丝杠螺母副+滚动导轨副
第五节提高机床寿命和精度保持性
措施1采用耐磨性好的零部件
措施2机床运动部件间具有良好的润滑
第六节对主传动系统和进给系统的的要求
1、主传动的作用:产生主切削力
2、对主传动的要求
①足够的转速范围
②足够的功率和扭矩
③各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精度、强度、刚度和抗振性
④噪声低、运行平稳
3、主传动的配置方式
①主轴电动机直接驱动(一体化主轴,电主轴)
特点:
有效提高主轴部件刚度,但主轴输出扭矩小
电主轴
②、电动机经同步齿形带传动主轴
主轴电动机
③、电动机经齿轮变速传动主轴主轴电动机
4、主轴部件
5、对进给传动系统的要求
(1)、进给传动系统作用
接受数控系统发出的进给脉冲,经放大和转换后
驱动执行元件实现预期的运动。
(2)、传统进给传动系统与数控伺服进给系统的区别
传统进给传动系统:多采用一个电机,执行件之间采用大量的齿轮传动,以实现内外传动链的各种传动比要求。
故传动链很长,结构相当复杂
数控伺服进给系统:每一个运动都由单独的伺服电机驱动,传动链大大缩短,传动件大大减少,有利于减少传动误差,提高传动精度
(3)、对进给传动系统的要求
①减少运动件的摩擦阻力
提高机床进给系统的快速响应性能和运动精度,减少爬行现象
响应性能:是进给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指标,
反映了系统的跟踪精度
运动精度:是机床的主要零、部件在以工作状态
的速度运动时的精度
爬行现象:低速时运动不平衡的现象称为爬行现象
机床爬行现象一般发生在低速度、重载荷的运动情况下
当主传动件1作匀速运动时,工作台3往往会出现明显的速度不均匀,产生跳跃式的时停时走的运动状态,或时快时慢现象。
②提高传动精度和刚度
措施1 保证部件加工精度
措施2 在传动链中加入减速齿轮—减小脉冲当量,提高传动精度
措施3 预紧支撑丝杠的轴承—消除齿轮、蜗轮传动件间隙
措施4 预紧消除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传动间隙
第六节对主传动系统和进给系统的的要求③减小各运动零部件的惯量
④稳定性好,寿命长
稳定性好:保证低速时不产生爬行,外负载变化时不发生振动
寿命:是指数控机床保持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时间的长短,即保持原制造精度的能力
6、滚珠丝杠螺母副
滚珠丝杠螺母副
(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结构
丝杠
滚珠
螺母作用:将回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
(2)、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特点
优点:①传动效率高
②摩擦阻力小
③传动精度高
④有可逆性
⑤使用寿命长
缺点:①制造工艺复杂
②不能实现自锁
第六节对主传动系统和进给系统的的要求(3)、滚珠丝杠螺母副的循环方式
①外循环:滚珠在循环过程中有时与丝杠脱离接触的称为外循环
②内循环:滚珠在循环过程中始终与丝杠保持接触的成为内循环
(4)、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预紧
①预紧的目的:减小轴向间隙
轴向间隙:指丝杠和螺母间无相对转动时,二者之间的最大轴向窜动量
②预紧的方法
双螺母垫片式
双螺母螺纹式
双螺母齿差式
双螺母垫片式
第六节对主传动系统和进给系统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