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组合自动计算表知识讲解
- 格式:xls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2
九 内力组合本章中单位统一为:弯矩kN∙m ,剪力kN ,轴力kN 。
根据前面第四至八章的内力计算结果,即可进行框架各梁柱各控制截面上的内力组合,其中梁的控制截面为梁端柱边及跨中,由于对称性,每层梁取5个控制截面。
柱分为边柱和中柱,每根柱有2个控制截面。
内力组合使用的控制截面标于下图。
(一)梁内力组合1.计算过程见下页表中,弯矩以下部受拉为正,剪力以沿截面顺时针为正 注:(1)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组合表达式为:Eh GE 3S .12S .1S +=其中,S GE 为相应于水平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标准值。
而重力荷载代表值表达式为:∑=+=n1i ikQik Q G G ψG k ——恒荷载标准值; Q ik ——第i 个可变荷载标准值;ΨQi ——第i 个可变荷载的组合之系数,屋面活荷载不计入,雪荷载和楼面活荷载均为0.5。
考虑到地震有左震和右震两种情况,而在前面第八章计算地震作用内力时计算的是左震作用时的内力,则在下表中有 1.2(①+0.5②)+1.3⑤和1.2(①+0.5②)-1.3⑤两列,分别代表左震和右震参与组合。
(2)因为风荷载效应同地震作用效应相比较小,不起控制作用,则在下列组合中风荷载内力未参与,仅考虑分别由恒荷载和活荷载控制的两种组合,即1.35①+1.4×0.7③和1.2①+1.4③两列。
ABC D123452211梁内力组合计算表梁内力组合计算表(续)梁内力组合计算表(续)2.根据上表计算所得的弯矩值计算V b ,并同上表的结果比较得梁剪力设计值V ,计算过程见下表计算公式为:Gb n rb lb vb b V l /)M M (V ++=η梁剪力设计值计算表(二)柱内力组合1.计算过程见下表,弯矩以顺时针为正,轴力以受压为正柱内力组合计算表2.根据上表计算所得的弯矩值计算柱剪力设计值,计算见下表计算公式为:n rcl c vc c H /)M M (V +=η(1.1vc =η)3.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由式∑∑>b c c M M η验算强柱弱梁,若不满足,则由∑∑=b c cM Mη调整柱端弯矩设计值(ηc =1.1)计算过程见下表(M’cb 和M ’c 分别为调整后的柱端弯矩设计值)(三)内力设计值汇总12.柱内力设计值汇总。
内力组合excel计算表
内力组合excel计算表是一种在Excel中使用的工具,用于计算不同内力组合的效果和结果。
内力在武术中非常重要,它是通过修炼和训练获得的一种能量,可以用于攻击、防御和施展特殊技巧。
在Excel中创建内力组合计算表可以帮助武术爱好者或者专业武术
教练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不同的内力组合。
下面是一些可以加入到内力组合计算表中的内容:
1. 内力类型:列出所有可能的内力类型,例如内劲、真气、灵力等等。
2. 内力等级:列出不同内力等级的选项,从初级到高级。
3. 内力加成:在每个内力类型下,列出不同等级的内力加成数值。
这些数值可以是根据经验和实践总结得出的,用于计算内力对攻击、防御或特殊技巧的影响。
4. 内力组合计算:在表中创建一个计算公式,根据用户选择的内力类型和等级,自动计算出内力组合的总效果。
这个公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可以考虑不同内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权重。
5. 数据分析和图表:在Excel中可以使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图表来对不同内力组合的效果进行可视化和比较。
例如,可以创建柱状图来对比不同内力组合的攻击力或防御力。
6. 预测和优化:根据内力组合计算表中的数据,可以进行预测和优化。
例如,可以使用Excel的“求解”功能来寻找最佳的内力组合,以达到最高的攻击力或防御力。
内力组合excel计算表可以帮助武术爱好者更好地了解不同内力组
合对战斗技能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帮助专业武术教练优化教学内容和指导学生的内力修炼。
通过使用Excel的计算功能和数据分析工具,内力组合计算表可以提供准确、方便的内力计算和分析,帮助武术爱好者在修炼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5.4 内力组合《抗震规范》第5.4条规定如下。
5.4截面抗震验算5.4.1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S S S S S γγγψγ=+++ (5.4.1)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5.4.1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RE RS γ=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5.4.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5.4.3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1.0。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0 1.0γ=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
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 1.0,0.85,0.85,0.7,0.7。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7.1内力组合各种荷载情况下的框架内力求得后,根据最不利又是可能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时,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增幅。
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和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并比较两种组合的内力,取最不利者。
由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应取自支座边缘处,为此,进行组合前,应先计算各控制截面处的(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
1)、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跨间max M 可以近似取跨中的M 代替,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下,跨内最大弯矩max M 采用解析法计算:先确定跨内最大弯矩max M 的位置,再计算该位置处的max M 。
当传到梁上的荷载为均布线荷载或可近似等效为均布线荷载时,按公式7-1计算。
计算方式见图7-1、7-2括号内数值,字母C 、D 仅代表公式推导,不代表本设计实际节点标号字母。
2max182M M M ql +≈-右左 且满足2max 116M ql = (7-1) 式中:q ——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或活荷载的均布线荷载标准值;M 左、M 右——恒载和活载作用下梁左、右端弯矩标准值;l ——梁的计算跨度。
2)、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地震作用组合时,左震时取梁的隔离体受力图,见图7-1所示,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见图7-2。
图7-1 框架梁内力组合图图7-2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图中:GC M 、GD M ——重力荷载作用下梁端的弯矩; EC M 、CD M ——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的弯矩C R 、D R ——竖向荷载与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梁端支座反力。
左端梁支座反力:()C 1=2GD GC EC ED ql R M M M M l--++;由0M ddx=,可求得跨间max M 的位置为:1C /X R q = ; 将1X 代入任一截面x 处的弯矩表达式,可得跨间最大弯矩为: 弯矩最大点位置距左端的距离为1X ,1=/E X R q ;()101X ≤≤; 最大组合弯矩值:2max 1/2GE EF M qX M M =-+;当10X <或11X >时,表示最大弯矩发生在支座处,取1=0X 或1=X l ,最大弯矩组合设计值的计算式为:2max C 11/2GE EF M R X qX M M =--+; 右震作用时,上式中的GE M 、EF M 应该反号。
内力组合excel计算表内力组合Excel计算表是一种基于Microsoft Excel软件的工具,用于计算混凝土结构中各种内力的组合效应。
它通过将不同方向和作用类型的荷载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内力状态,从而为结构设计和验算提供依据。
内力组合Excel计算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载荷组合系数表:载荷组合系数是根据不同荷载组合工况的经验系数,用于计算结构内力的组合系数。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范和标准,载荷组合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取值也有所不同。
内力组合Excel 计算表中的载荷组合系数表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置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设计和验算要求。
2.内力计算表:内力计算表根据结构的几何特征、荷载和荷载组合系数,计算出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内力状态。
内力计算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工况条件,比如正常使用工况、极限状态工况、地震工况等。
内力计算表还可以提供结构整体和局部的内力值,以便进行结构的验算和优化设计。
3.结果输出表:结果输出表将内力计算表中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和展示,方便工程师进行查看和分析。
结果输出表可以按照不同的工况条件进行分类,同时还可以提供不同荷载和不同荷载组合系数下的内力组合效应分析。
内力组合Excel计算表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混凝土结构的各种内力状态,避免了人工计算带来的误差和繁琐。
另外,内力组合Excel计算表还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后续分析,适用于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验算。
总的来说,内力组合Excel计算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它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和验算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工程师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降低工程费用和风险。
Midas 各力和组合的解释〔帮助“01荷载组合〞里截取〕提示:在施工阶段分析后,程序会自动生成一个Postcs阶段以及以下荷载工况。
Postcs阶段的模型和边界为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定义的“最终施工阶段〞的模型,荷载为该最终施工阶段上的荷载和在“根本〞阶段上定义的没有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类型的所有其他荷载。
恒荷载(CS): 除预应力、收缩和徐变之外,在各施工阶段激活和钝化的所有荷载均保存在该工况下。
施工荷载(CS):当要查看恒荷载(CS)中的某个荷载的效应时,可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从施工阶段分析结果的CS:恒荷载工况中别离出荷载工况(CS:施工荷载)〞中将该工况别离出来,别离出的工况效应将保存在施工荷载(CS)工况中。
钢束一次(CS):钢束张拉力对截面形心的内力引起的效应。
反力: 无。
位移: 钢束预应力引起的位移(用计算的等效荷载考虑支座约束计算的实际位移)内力: 用钢束预应力等效荷载的大小和位置计算的内力(与约束和刚度无关)应力: 用钢束一次内力计算的应力钢束二次(CS):超静定结构引起的钢束二次效应(次内力引起的效应)。
反力: 用钢束预应力等效荷载计算的反力位移: 无。
内力: 因超静定引起的钢束预应力等效荷载的内力(用预应力等效节点荷载考虑约束和刚度后计算的内力减去钢束一次内力得到的内力)应力: 由钢束二次内力计算得到的应力徐变一次(CS):引起徐变变形的内力效应。
徐变一次和二次是MIDAS程序内部为了计算方便创造的名称。
反力: 无意义。
位移: 徐变引起的位移(使用徐变一次内力计算的位移)内力: 引起计算得到的徐变所需的内力(无实际意义---计算徐变一次位移用)应力: 使用徐变一次内力计算的应力(无实际意义)徐变二次(CS):徐变变形引起的实际徐变内力效应。
反力: 徐变二次内力引起的反力内力: 徐变引起的实际内力应力: 使用徐变二次内力计算得到的应力收缩一次(CS):引起收缩变形的内力效应。
第三章框架内力计算3.1计算方法框架结构一般承担的荷载主要有恒载、使用活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其中恒载、活荷载一般为竖向作用,风荷载、地震则为水平方向作用,手算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内力(M、N、V)及侧移时,一般采用近似方法。
如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有分层法、弯矩分配法、迭代法等;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有反弯点法、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迭代法等。
这些方法采用的假设不同,计算结果有所差异,但一般都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精度。
本章主要介绍竖向荷载作用下无侧移框架的弯矩分配法和水平荷载作用下D值法的计算。
在计算各项荷载作用效应时,一般按标准值进行计算,以便于后面荷载效应的组合。
3.1.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1.弯矩分配法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较规则的框架产生的侧向位移很小,可忽略不计。
框架的内力采用无侧移的弯矩分配法进行简化计算。
具体方法是对整体框架按照结构力学的—般方法,计算出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计算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然用进行分配、传递,在工程设计中,每节点只分配两至三次即可满足精度要求。
相交于同一点的多个杆件中的某一杆件,其在该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的计算过程为:(1)确定各杆件在该节点的转动刚度杆件的转动刚度与杆件远端的约束形式有关,如图3-1:(a)杆件在节点A处的转动刚度(b )某节点各杆件弯矩分配系数图 3-1 A 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图中lEI i =)(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μ∑∑∑∑===++=AAD AD AAC AC AAB ABADAC AAB SS S S S S S S S S μμμ,,1=++=∑AD AC ABAμμμμ(3)相交于一点杆件间的弯矩分配弯矩分配之前,还需先要求出节点的固端弯矩,这可查阅相关静力计算手册得到。
表3-1为常见荷载作用下杆件的固端弯矩。
在弯矩分配的过程中,一个循环可同时放松和固定多个节点(各个放松节点和固定节点间间隔布置,如图3-2),以加快收敛速度。
第六章内力组合6.1 框架梁内力组合6.1.1 弯矩的调幅计算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性质,在竖向荷载下可以适当降低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调幅系数取0.85),以减少负弯矩钢筋的拥挤现象。
调幅计算过程见表6.1。
表6.1 弯矩调幅计算以及调幅之后梁端剪力荷载种类恒载活载杆件跨向弯矩标准值调幅系数调幅后弯矩标准值剪力M左M右M中βM'左M'右M'中V左V右4层AB -87.059 -131.348 61.221 0.85 -74.000 -111.6575.145 82.572-92.228 BC-119.815 -112.954 53.694 0.85-101.84-96.011 -81.609 88.072 -86.729 CD-114.318 -115.162 55.6850.85-97.170 -97.888 -83.205 87.307 -87.494 3层AB -108.235 -106.562 32.559 0.85 -92.000 -90.578 -76.991 72.442 -72.799 BC-97.395 -94.332 45.739 0.85-82.786 -80.182 -68.155 72.952 -72.289 CD-95.083 -95.337 46.413 0.85-80.821 -81.036 -68.881 72.595 -72.646 2层AB -97.507 -105.442 40.128 0.85 -82.881 -89.626 -76.182 71.753 -73.487 BC-97.184 -94.424 45.794 0.85-82.606 -80.260 -68.221 72.918 -72.323 CD-95.114 -95.33 46.382 0.85-80.847 -81.031 -68.876 72.595 -72.646 1层AB -87.614 -104.07 45.770 0.85 -74.472 -88.460 -75.191 70.827 -74.414 BC-96.845 -96.731 44.807 0.85-82.318 -82.221 -69.888 72.629 -72.612 CD-95.133 -95.316 46.402 0.85-80.863 -81.019 -68.866 72.603 -72.637 4层AB -7.785 -12.663 6.649 0.85 -6.617 -10.764 -9.149 57.198 -57.198 BC-11.679 -11.092 5.524 0.85-9.927 -9.428 -8.014 55.209 -54.852 CD-11.209 -11.281 5.643 0.85-9.528 -9.589 -8.151 55.013 -55.047 3层AB -57.715 -77.577 39.650 0.85 -49.058 -65.940 -56.049 52.863 -57.198 BC-72.688 -71.055 35.441 0.85-61.785 -60.397 -51.337 55.209 -54.852CD -71.456 -71.591 35.776 0.85 -60.738 -60.852 -51.724 55.013 -55.047 2 层AB -57.715 -77.577 39.650 0.85 -49.058 -65.940 -56.049 52.863 -57.198 BC -72.688 -71.055 35.441 0.85 -61.785 -60.397 -51.337 55.209 -54.852 CD -71.456 -71.591 35.776 0.85 -60.738 -60.852 -51.724 55.013 -55.047 1 层AB -58.326 -77.342 39.468 0.85 -49.577 -65.741 -55.880 52.956 -57.104 BC -72.6 -71.091 35.4510.85 -61.710 -60.427 -51.363 55.192 -54.869CD-71.466-71.587 35.707 0.85 -60.746 -60.849 -51.722 55.013 -55.047注:跨中弯矩的计算根据分层法计算算得的梁端弯矩,按照式计算恒、活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