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夜晚的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915.45 KB
- 文档页数:8
《夜晚的实验》课文
《夜晚的实验》课文
意大利科学家帕斯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
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墙壁上。
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
帕斯拉捷匆匆吃完饭,便走出街头,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
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
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帕斯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起来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自由自在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就不可能在黑夜中灵巧的多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
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帕斯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的那么敏捷、轻松。
“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帕斯拉捷这样猜想。
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飞行。
最后,帕斯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他们放到夜空中。
这次,。
小学语文《夜晚的实验》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夜晚的实验》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夜晚的实验》是一篇描述科学家进行夜间实验的故事。
故事中,科学家通过对夜晚动物的观察和实验,发现了夜间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和习性。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夜晚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夜晚的环境和动物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2 课文阅读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和词汇。
4.3 课文理解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4 口语表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5.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和完成情况。
5.3 期末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经过审定的语文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6.2 辅助材料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章,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6.3 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便进行课堂展示和教学活动。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分配本教案设计共需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课文阅读与理解:4课时口语表达与讨论:2课时写作练习与指导:2课时复习与总结:2课时7.2 教学计划详细规划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初中六年级语文下册《夜晚的实验》教案(通用14篇)初中六年级语文下册《夜晚的实验》篇1《夜晚的实验》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现象上发现了超声波,进而用这个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事实。
在教学中,我抓住“好奇”“奇怪”“ 猜想”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飞行现象上发现超声波的,并从中学习科学家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潜心研究,孜孜以求造福人类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1.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2.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2.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眼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1.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描一描。
3.轮读课文,检查自读。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5.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读中探疑,深入文本(一)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1.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
2.指名读2---3节,看看斯帕拉捷的第一次实验。
(1)找一找斯帕拉捷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抓住“总认为”“完全”“不由得惊叫”等词语理解斯帕拉捷的感情变化。
12.夜晚的实验
一、字词
1.多音字。
薄báo薄饼bó薄雾、轻薄、单薄、薄膜、薄田bò薄荷
藏cáng隐藏、矿藏zàng宝藏
2.易错的字音:薄bó膜矿藏cáng 蒙méng上应yìng用
3.易错的字形:喉咙
4.同音、形近字:蝙蝠编写篇章辨别辨认花瓣
5.重要词语:
1)蝙蝠障碍物
2)斯帕拉捷灵活喧腾轻盈敏捷蒙上轻巧自如敏锐灵巧辨别
薄膜苍蝇东碰西撞喉咙矿藏恩惠
二、课文
1.课文主要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试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教
育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试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精神。
2.
3.因为斯帕拉捷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试验、潜心研究,所以能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我的启发是: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地探索。
4.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
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
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三、书后习题
1.表示用于行文中的直接引用。
2.“超声波”用引号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3.“穿透”“听”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四、课外拓展
1. 斯帕拉捷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试验、潜心研究,像他这样的科学家还有:爱迪生(电灯)、诺贝尔(炸药)、富兰克林(解开天火之谜)……。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夜晚的实验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想法和感受。
2.能够通过实验了解夜晚的光线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能够通过实验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夜晚的光线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具准备1.导入课:–一盏手电筒,一个灯泡,一串大小不同的糖果(糖果一个比一个小),黑布,PPT。
2.实验环节:–松紧带,铅笔。
3.教学活动:–课文《夜晚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和一个灯泡:教师:同学们,这是一盏手电筒,你们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用来照明的。
教师:那它的光线是来自哪里?学生:电池。
教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夜晚的实验,我们知道在晚上路灯和电灯给我们照明。
我们一起看看,这是一个灯泡,如果糖果的大小代表这盏灯泡的芯片大小,那么,这个糖果比这个糖果大,会有多少倍的光亮?学生:两倍。
教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猜猜看,在晚上,一盏路灯的光,可以照亮的范围有多大?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们来看一下PPT。
教师出示PPT,PPT上有一个黑色的小方块,周围有不同的颜色光。
教师:这是什么?学生:一个黑色的东西。
教师:那周围的颜色是什么?学生:红、绿、蓝、黄。
教师:这是真实的颜色吗?学生:不是。
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黑色吞噬所有的颜色。
教师:同学们看到了吗?我们晚上看见的是这个样子的(指PPT上的黑色小方块),路灯的光都是照向这个方向的,再看一下这些颜色,会不会觉得都是灰色的,灰暗而悲伤。
那么我们可以在黑布上,用这盏手电筒亮光,照向左右,看看光的方向变化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引导学生亲自试验,发现黑布对光的反射细节,说明黑布对光的吸收与反射。
2. 实验环节教师示范并安排学生活动:情境1:手电筒的光线变化教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实验,看看手电筒的光线会有什么变化。
步骤:用手把手电筒的光线线圈住,观察光线的变化。
小学语文《夜晚的实验》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夜晚的实验》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如“夜晚”、“实验”、“观察”等。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索精神。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实验和观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课文《夜晚的实验》讲述了一次在夜晚进行的科学实验,通过观察夜晚的生物和现象,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得到了激发。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短语,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3 任务驱动法教师设计一些实践任务,如观察夜晚的生物和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夜晚的实验》。
4.2 课文阅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
4.3 知识点讲解与练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如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练习题评价教师对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正确与否和回答的完整性。
5.3 小组合作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合作态度、分享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