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01 KB
- 文档页数:12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类别:选课程课程代码:NAS121134T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学时学分:30学时;2 学分预修课程:不需要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开课部门: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的地位、目标和任务《临床医学概论》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重点在与认识疾病。
使每一名大学生都有一些医学常识。
本课程主要介绍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症状学,身体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仪器检查的临床意义,以及内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机理和病理过程。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临床医学的概念;临床医学的任务【基本要求】了解临床医学的概念,了解临床药学的研究范围第二章:常见症状【教学内容】发热;头痛;腹痛;水肿;腹水;眩晕;黄疸等症状【教学重点及难点】常见症状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基本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意义第章第三章:体格检查教学内容】全身各器官在疾病发生时,表现出的体征基本要求】了解各种体征的检查方法和阳性结果的判定教学重点及难点】各种阳性体征的临床意义【基本要求】了解方法,知道意义。
第四章:实验室检查教学内容】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常用血液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检查教学重点及难点】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血常规的临床意义、尿常规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基本要求】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掌握白细胞分类;熟悉血常规的临床意义;了解尿常规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肝肾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仪器检查【教学内容】介绍心电图,各种超声,x线,CT,以及核磁共振检查的适应症,和各自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如何选择上述检查方法第六章:内科常见病(高血压病)【教学内容】高血压病的概况;高血压的分类和发病机理;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并发症【教学重点及难点】血压病的发病机理;高血压的病因【基本要求】掌握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熟悉高血的病因;了解高血压并发症第五章:糖尿病【教学内容】概况;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教学重点及难点】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并发症【基本要求】掌握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及预防,熟悉糖尿病并发症第六章:高脂蛋白血症和动脉硬化【教学内容】概述;各种脂蛋白代谢及其临床意义;病因和发病机理;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动脉硬化病理生理及其治疗【教学重点及难点】高脂蛋白血症和动脉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动脉硬化病理生理【基本要求】掌握高脂蛋白血症和动脉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了解动脉硬化病理生理。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Clinical Medicine Outline课程编码:27A21307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适用专业:药学推荐教材:刘淼等编,《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目:于锋等编,《临床医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及诊断学等临床内容,是药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通过简明扼要讲授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将临床医学与药学专业各科相联系,为今后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1. 掌握基本诊断技术和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诊断等;2. 熟悉常见疾病的分类、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等;3. 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病相关因素、辅助检查,预防和临床新进展等。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症状学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常见症状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熟悉常见症状临床意义;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常见症状的问诊方法及发病机制。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1.1 发热§1.2 呼吸困难§1.3 呕血与咯血§1.4 腹痛§1.5 水肿§1.6 昏迷第二章体格检查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体格检查方法和操作;熟悉体格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体格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以及诊断学等临床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临床医学概论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介绍医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生打下医学知识的基础,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应用临床医学提供必要的帮助。
课程设置章节内容第一章临床医学概述: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第二章人体结构和功能: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常见疾病的分布与发生原因第三章临床诊断基础知识:病史、体检和其他常用的检查方法第四章疾病的防治: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重点是基本药物治疗第五章医学伦理和法律:医学伦理的内涵和医学法律的基本法规和制度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临床医学概论,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了解医学学科的基本框架和重要内容;2.熟悉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常见疾病的分布和发生原因;3.理解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掌握病史、体检和其他常用检查方法;4.理解疾病的防治原则和方法,掌握基本药物治疗;5.了解医学伦理的内涵和医学法律的基本法规和制度,掌握医学伦理的基本要求。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面授和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主要内容将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
考核方式学生将通过课堂出勤、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其中,期末考试占据总成绩的70%以上,其余考核方式占据30%以下。
参考教材1.临床医学概论,王晓勇等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版;2.临床医学导论,李聪等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版;3.临床医学基础,王强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总结临床医学概论作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为学生打下医学知识的基础,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应用临床医学提供必要的帮助。
通过对临床医学概论的系统学习,学生将掌握医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类型:必修课学分:3学分学时:64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24学时)适用专业:医学相关专业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提供跨科学科的全面素质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临床医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2学时)1.1临床医学的定义和特点1.2临床医学的历史沿革1.3临床科研和临床实践的关系2.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学时)2.1患者评估与临床决策2.2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2.3临床治疗与监测2.4临床预防与康复3.临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8学时)3.2临床数据记录与管理3.3临床数据的诊断与分析3.4临床数据的统计与报告4.临床与实验研究(10学时)4.1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2临床试验设计与伦理4.3实验动物模型与临床关联性4.4临床实验室的设计与管理5.临床医学中的医学伦理与法律(6学时)5.1医学伦理概述5.2医学伦理决策与伦理委员会5.3医学法律的基本原则与应用5.4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处理6.临床医学教育与职业发展(6学时)6.1临床医学教育的目标与方法6.2医学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6.3临床医学研究与学术发展6.4临床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7.临床技能实训(24学时)7.1临床诊断技能训练7.2临床操作技能训练7.3医学检验与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7.4病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临床医学概论》参考书目:1.临床医学基本原理(国内外教材)2.临床医学实践指南与技能训练(国内外教材)3.临床医学研究与伦理(国内外教材)4.医学伦理与法律概论(国内外教材)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结合实践操作考核的方式。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精选五篇)第一篇: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课程号(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51 学时学分: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一)教学目的《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
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03211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英文名称:Clinical Medicine Summary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刀(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急症、传染病、内、夕卜、妇、儿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
在教授课程过程中将重点讲述药物在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了解临床的常见疾病。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解剖与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先行课,与上述课程的联系要求如下:1.《解剖与生理学》应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生物化学》应理解DNA复制的半保留机制和半不连续复制;掌握DNA复制的一般特点;理解转录的基本过程、机制。
3.《分子生物学》掌握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及特点; 掌握真核RNA的转录后加工;掌握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掌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 掌握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三、课程教学目标1.应熟悉和掌握现代临床医学的内容和特点。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2.2)2.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及常规治疗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3. 了解未来医学的发展及未来的治疗方法(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1,2.2)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多增加一些图片和视频,适当安排一些病例讨论,要求学生多阅读相关资料,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各种常见多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治疗。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一部分章节安排学生自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专业文献。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临床医学概论(专升本)是各非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从基础课进入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临床医学概论包括五篇内容,即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每篇内容相对完整,但又互相贯连。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与本专业学习有关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与本专业学习有关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认识常见症状和常见疾病,掌握其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
3.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本课程学到的知识融于专业学习中。
三、理论课时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具体情况详见各篇内容。
第一篇诊断学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诊断学是临床各课程的基础,是医学生从基础课进入临床课学习的桥梁。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诊断学从论述疾病的症状学入手,通过认识症状的特征推理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改变。
同时阐述显示疾病存在的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和实验室检验得出诊断结论。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了解症状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2.认识常见症状,掌握其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3.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占80%, 题型为:1.选择题, 2.填空题, 3.简答题, 4.问答题。
实验考核占20%。
学习目的和要求症状学是机体在病理生理学或解剖学改变的基础上,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感觉。
本章讲授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理,启示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症状,并掌握其出现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版教学大纲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
2.临床医学的概念与分类
3.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4.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5.结语
正文
一、引言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医学课程,旨在为医学生提供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临床医学的概念、分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临床医学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学科学,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为病人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2.分类:临床医学可分为多个专业领域,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
三、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相关学科,如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课程的学时安排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而有所不同,通常为 2-4 学年。
四、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相关学科,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伦理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良好的医学伦理和职业素养,能够独立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五、结语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课程,为医学生提供了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