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43.00 KB
- 文档页数:9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D(2分)2.B(2分)3.D(2分)4.(1)去掉“当”(2)去掉“的作者”或去掉“是出自”“之手”。(2分,每小题1分)5.(1)在河之洲,(2)所谓伊人,(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8分,每空1分,见错该空0分)(1)《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2分,每空1分,见错该空0分)(2)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要气馁,获大奖不要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2分,意思对即可,共三点,少一点扣1分,扣完为止)7.答案开放,句式和例句一致,内容是大自然语言。示例:从燕子的叫声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欢快。(2分)8.(1)全世界都在关注碳排放,提倡低碳生活。(3分)(2)答案开放,内容符合要求1分,语言简洁、响亮1分,使用修辞1分,共3分。示例:减碳,为地球撑起一把绿色之伞。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9.第1自然段描写了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2分)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2分)10.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1句。本段写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物候的关系。(4分,每问2分)
11. A处举例子,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植物的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这些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2分,方法作用各1分)B处作比较。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突出强调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观测仪器的特征。(2分,方法作用各1分)12.本文题目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每点2分)。
(二)(共12分)13.喜欢听戏的姥姥,为了能让我们吃上面条,最终没有听上家门口的大戏。(3分)
14.比喻,夸张。(2分,每点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姥姥磨面时汗流浃背的样子,体现了姥姥的勤劳和对家人的热爱。(2分)15.结构上与标题相呼应,总结全文;表达上深化中心,表达了姥姥对我们的爱以及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4分,结构、表达作用各2分)16.姥姥是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对家人关心爱护的爱看戏的老人。(2分,意思对即可)
17、(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同“邀”,邀请。(2分,每小题1分)18.(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2)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4分,每小题2分)19.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意思对即可,2分)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2分)21.抒发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2分,意思对即可)22.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条凄清的晚秋画面。(2分)
一、古诗文部分(共16分) (一)1.胡为乎泥中2.潭中鱼可百许头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8分,每空1分,见错该空0分)
(二)6.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分,每点1分)7.“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8.这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意及诗人乐观开朗、豁达豪迈的情怀,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哲理。(2分,意思对即可)9.前者。(1分)因为这句诗一反传统离别诗的悲伤,不仅写得积极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而且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值得称道。(1分)
二、名著阅读(14分)
10.翻译家,教育家。(2分,每空1分)11.如何劳逸结合,如何理财,如何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3分,每点1分)12.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3分,每点1分)13.“冷读”指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2分)“热读”指阅读时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2分),实用文体可以冷读,(1分)文学作品可以热读。(1分)
附:
学习方法总结
对知识的学习,这里我推荐“五遍读书法”: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要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推荐一高考 状元的“五遍读书法”,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遍,在课前安排好时间,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粗略地浏览一遍,我们只要做到大致了解教学内容,不必一字一句地理解课文。
第二遍,在课后的时间,我们按照学习的要求,将老师教学过的内容对比着教科书复习一遍。这一次,要认认真真地看,一定要在听课的基础上把内容吃透,掌握每一个概念、定义、定理,以及这些知识的推理运用。
第三遍,当我们的教学任务的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完后,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一遍,加深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在这一遍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对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就对自己的学习不以为然,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匆匆而过的学习结果往往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就会还是不明白。
第四遍,当一本教科书全部学完后,我们就要把整本书连起来通读一遍。这一遍的目的是整理各章知识,找到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理出头绪,对全书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对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
最后一遍,我们要在考试的前几天,安排时间把书本略略地翻一遍,配合学习笔记,看看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和自己容易忽视的知识。
“五遍读书法”适合我们学习的每一门功课的每一本教材,我们大家如果可以持之以恒地按要求学习,就可以对任何科目的学习得轻轻松松。
对知识的运用,推荐以题致用:
做一定量的题,可以加深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对掌握的程度了解以便于查漏补缺。
1.可以采用经典的课后一课一练,随堂课后练习册形式做一做题。做题不在多,知识覆盖课文内容,经典就行。
2.以往年的试题,针对性地自我检测。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试卷,可自备一份,每阶段,自我检测,便于对知识的掌握查漏补缺。
学以致用,查漏补缺,做一定量的题我们知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后,我们要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