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下 名著导读课《骆驼祥子》教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1.63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一、教学设想研学与语文课程融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尝试将研学和名著阅读教学相结合,有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与解决问题。
骆驼祥子是《西游记》中贯穿始终的人物,是这本书当之无愧的主人公。
了解这一形象的内涵及寓意是了解《骆驼祥子》主题的重要途径。
本课采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梳理并分析祥子的心路历程,了解祥子丰富的人物形象内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读懂《骆驼祥子》。
二、教学目标1.走进文本,结合关键的故事情节,探寻归纳祥子悲剧的原因。
2.以专题阅读为抓手,了解人物的性格缺陷对命运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读写结合,开拓思维,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结合骆驼祥子的历程,领悟作品内涵,掌握人物分析的方法。
2、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探寻祥子悲剧的原因,并从中得到人生启迪。
四、教学过程(一)海报导入,引出主题课件出示两张《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海报。
师:同学们看过这部电影吗?这部电影在2019年非常卖座,获得50亿票房,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哪吒虽然生来就是魔童,而且只有三年的寿命,但他逆天改命,与命运抗争,发出这样的怒吼——“我命由我不由天"。
再说回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祥子,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祥子的一生,你会想到哪个词呢?是啊,这么一个要强、勤劳的大好青年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老师为祥子感到十分的惋惜,我有一个脑洞,我们能不能尝试着拯救祥子,像哪吒一样为他改写命运呢?我们试一试,好不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为祥子寻找改命的生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电影和人物形象与祥子进行有趣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全新的角度来引出本课的主题——“祥子悲剧原因”。
(二)跳读文章,话说“洋车夫"课前已分工,由负责搜集“洋车夫”的小组进行展示,PPT呈现+讲解预设:职业特点:在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车夫是底层社会人民的经典形象之一。
祥子的悲剧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会分析祥子滑向堕落的原因。
2、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和意图。
过程与方法:1、师生共同研讨原因。
2、对比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从悲剧中得到人生的启示。
课前导入: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已经读完了《骆驼祥子》,我也听你们的老师说过,大家对这本书有一些疑惑,比如有的同学会问,现在的我们读这样的悲剧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读悲剧呢?大家提的这个问题特别好,也引起了老师们的思考,什么是悲剧呢?我们找到了鲁迅先生对它的解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
悲剧里有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是来探索悲剧中的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祥子的悲剧,谁之过?”这个问题,用这个作切入点,来帮助我们找到悲剧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课中:一、先看看祥子身上的“有价值”,初进城的祥子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学生回答。
PPT展示性格特点,学生齐读。
再来看看,在这个悲剧中,后来的祥子堕落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了?1学生回答。
PPT展示。
学生齐读。
那祥子由淳朴走向堕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什么导致他最终堕落了呢?请大家小组合作,组内各抒己见,探讨这个问题2分钟,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说出你们的观点。
二、探究“祥子的悲剧,谁之过?”一定有孩子会说是当时黑暗的社会造成的。
这时老师要引导,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军阀混战,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被迫进城,比如祥子,他为什么进城?父母死了,土地没了,是为了生存才被迫离开乡村,来城市讨生活的。
大家都说当时的社会很黑暗,那这黑暗具体表现在祥子的哪些遭遇上呢?有没有同学可以来说说。
1、分析社会的原因。
第一点是:当时黑暗的社会。
当时的社会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的时代。
1)农民丢失了自己的土地,农村的经济破产,农民被迫进城求生存。
但是城市一时之间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工作岗位。
农民只能从事底层出卖劳力的工作。
2)法治缺失,底层老百姓得不到保护。
祥子的车被大兵抢走,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
《骆驼祥子》总结汇报课教案一.导入(检验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书中内容)游戏:猜猜她(他)是谁1.她十九岁,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并不难看。
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
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
她为家庭牺牲了一切,但也有着对自己幸福生活的追求。
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小福子)2.她是一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虎头虎脑,一对虎牙,长的像个大黑塔。
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做太太。
她霸道泼辣,心理变态,却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的愿望。
她敢作敢为,甚至为了和祥子结婚不惜与有钱的父亲决裂。
她可鄙而又可怜的命运让人感叹不已。
(虎妞)3.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
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他都有。
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
跪上铁索,他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
(刘四爷)4.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
脸似乎有许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色,只有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
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的髭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
(老马)5.可是他特别的恨曹先生。
他以为曹先生太不懂面子;面子,在中国是与革命有同等价值的。
因为急于作些什么,他轻看学问。
因为轻看学问,慢慢他习惯于懒惰,想不用任何的劳力而获得大家的钦佩与爱护;无论怎说,自己的思想是前进的呀!曹先生没有给他及格的分数,分明是不了解一个有志的青年;那么,平日可就别彼此套近乎呀!既然平日交情不错,而到考试的时候使人难堪,他以为曹先生为人阴险。
(阮明)6. ①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
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祥子)②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者地位及其作品在海内外的流传的介绍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2、指导读书方法,使学生了解圈点和批注,并能运用到读书过程中;3、运用圈点和批注,初步阅读《骆驼祥子》片段,感知祥子形象,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介绍《骆驼祥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习圈点和批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老舍(1899~1066)字舍予,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人,著名作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
它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一。
2、《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
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
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
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二、主题思想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纯朴善良的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能使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三、主要人物形象1、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但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身上反映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2、虎妞:大胆泼辣、敢作敢为,具有双面性。
一方面有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3、刘四: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性格刚强,残忍霸道,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学者精心编制而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我们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默读圈点,自主阅读,梳理情节;2. 跳读比读,分析形象,探究主题;3. 批注整合,品析语言,语用积累;学习过程初识祥子讨论情节设置情节有一些公式和法则,最常见的一个,是把完整故事分成七个要素来设置:第一个是目标,就是主人公有一个要实现的目标和预期。
第二个是阻力,戏剧写作里叫“扰乱事件”,就是原来的计划遇到阻碍,或者被彻底打乱了。
有些主人公是被动的,编剧会设置几扇迈过去就回不来的门,比如被诬陷成了杀人犯,或者背负上血海深仇,让他必须朝前走。
第三个是为了实现目标,克服阻力,他怎样努力的。
第四个,是人物努力一番之后,所获得的结果。
如果故事在这里停止,会显得乏味。
第五个要素才是编剧的最爱,是设置一段意外情况;意外会引出故事的第六个要素,就是我们看商业大片最喜欢的反转;在这个反转造成的悬念里,故事走向结局。
这七个部分,可以进行拆分,调换前后的位置。
但基本的要素不能丢,否则观众会觉得故事没讲清楚。
围绕祥子的三次买车,围绕目标、阻力、努力行动、结果、意外、反转、结局七个要素概述故事。
主题探讨01假如祥子有朋友圈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人生重要关节上,发个朋友圈记录一下,请你聚焦一处情节,帮祥子发一则朋友圈,描述祥子的心理活动,并设想一下谁(车夫们、刘四爷、虎妞、孙侦探、曹先生、高妈、老马祖孙、二强子、小福子)会点赞留言,说明理由。
教师示例:买第一辆车:努力就有回报!配图:自己和第一辆车的合照无点赞留言,因为他平时除了拉车基本不和别人交流。
《骆驼祥子》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梳理主要情节;2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品;3体会这本书写作上的重要特点——心理描写的妙处;4 了解祥子性格变化的原因,体会这本书的写作主题;5了解老舍关心百姓疾苦社会发展的忧国忧民之心;6 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运用归类梳理法【教学重点】梳理小说“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找出祥子心理变化的轨迹和他性格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塑造祥子这一形象的意义;寻找作者的主观思想在书中的体现;学会“梳理归纳”“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骆驼祥子》;2学生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前门情思大碗茶》。
2.教师引言: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以前的北京城北京城诞生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家——老舍。
同学们,请你说说对老舍的了解。
教师补充:曾得到国际文坛热捧,获“诺贝尔文学奖”,因“诺贝尔文学奖"不颁给已故之人,与大奖失之交臂;老舍,“字舍予”的含义:舍予,舍弃自我,忘我;老,一贯,永远;老舍,永远地舍弃自我。
二、梳理主要情节交流讨论:1.你从题目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明确: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概括了作品的一个主要情节,即“骆驼祥子”称号的由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祥子的职业是什么?明确:人力车夫。
3.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奋斗了一生却最终一无所有以至于堕落的悲惨故事。
明确: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故事。
4.你能说说是哪三起哪三落吗?明确:一起: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十八岁时,在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后,一人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靠着自己的勤奋和节俭,苦干三年,终于凑足了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他幻想的人生从此拉开了序幕····.·一落: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
初中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骆驼祥子》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必读名著。
它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名叫祥子的车夫买了“养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社会底层劳苦大众代表的故事。
作品语言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学情分析《骆驼祥子》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在上世纪20年代,时代较远,且背景特殊,塑造的人物也是时代产物,学生都不甚了解,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情节不熟悉,对整本书的思想内涵认识更谈不上,因此,在阅读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时代环境,充分体会人物命运起伏,感受时代洪流下,个人命运的不可控,探究悲剧命运的深刻原因。
三、核心素养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目标1.了解小说的作者及背景,梳理并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学习运用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
3.引领学生通过专题阅读深入解读文本,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骆驼祥子》的情节,感知祥子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初步探寻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理解作品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著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同学们还记得是谁的作品吗?(生:老舍)对,是老舍先生的作品。
老舍先生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而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
除了散文,他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去了解中国旧社会一个普通人的悲惨命运,去感受这位文学大家的魅力所在。
(二)作者介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案一. 教材分析《骆驼祥子》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名著导读文章,本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骆驼祥子在北京城里挣扎求生的故事,通过祥子的命运,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
文章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特点等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名著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2.能够分析并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能够欣赏并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4.能够通过阅读名著,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2.能够分析并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能够欣赏并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提问学生:“你们之前学过哪些名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骆驼祥子》的封面、作者简介、故事梗概等信息,帮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例如,提问学生:“祥子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坎坷?旧社会对他的命运有什么影响?”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中人物、情节、主题,培养阅读全书的兴趣。
2.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探究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文本感受生活。
4.通过阅读小说,初步感受人物形象,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教师课内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全文认真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小说,初步感受人物形象,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人物、情节、主题,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文本感受生活。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引导法 3.小组合作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个老实健壮的青年,他来自农村,以拉人力车为生,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事与愿违,他多次努力终以失败告终,最后变成行尸走肉,这个人是谁?今天让我们一起阅读现代作家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了解祥子变化的原因,探究生活的真谛。
(出示课题:名著阅读——《骆驼祥子》)二.介绍作家作品:1.作者介绍:老舍 (1899—1966)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
《骆驼祥子》采用传统小说的单线索结构方式,围绕祥子人生的经历这条主线,展开情节。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初来北京的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结合第一章对祥子的描写可以看出初来北京的祥子:有理想、老实、健壮、坚忍、诚实勤劳的有志青年。
例如:人教版《骆驼祥子》第5页:“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
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侯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他以拉洋车为生,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挣钱买到属于自己的车。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
——司马长风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
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整体的艺术框架,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第一阶段初读:重点应该是完成整本书的初次阅读,梳理出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第二阶段细读:进一步了解祥子的个人经历并能去分析小说中祥子的人物形象,为后面的教师导读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导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去研究祥子的命运轨迹,探讨祥子的命运悲剧,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
第四阶段个性化阅读:通过阅读任务的设计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阅读。
教学方法略读(圈点勾画的批注阅读、资料助读)、精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师生共读)、活动助读(自由回读)教学过程一、阅读内容:《骆驼祥子》整本书二、推荐版本:人教版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由温儒敏、王本华先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阅读时间:8-12周四、阅读方法:四读法初读→细读→研读→回读第一阶段:初读阅读时间:寒假4周阅读策略:圈点勾画资料助读阅读任务:1.制定读书计划。
(见附件1)2.结合名著导读按计划完成第一阶段的自主阅读。
3.以祥子为核心人物,按照小说中人物的出场顺序绘制一张人物关系图。
(准备A4纸)4.根据每个章节的主要事件,给各章节拟写小标题。
对祥子人生奋斗历程影响最大的故事情节有哪些?(见附件2)5.活动安排:利用阅读课对任务3、4进行分组展示,并对优秀作品进行收集展示。
第二阶段:细读阅读时间:2周阅读策略:任务助推批注细读阅读任务:1.细读各章节内容,填写祥子个人简历。
名著导读课
【学习内容】
教材:《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图书:《骆驼祥子》
【学习目标】
1.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精彩片段,进行圈点批注。
2.自选专题进行探究,制定阅读计划。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本学期我们已经阅读过《骆驼祥子》这部精彩的作品,了解了主人公和主要情节。
但是读出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把书读厚、读透!这就需要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寻求人物命运背后隐含的深意。
怎样读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种读书方法:圈点与批注。
二、读书方法指导
1.阅读课本上的助读资料“读书方法指导”,说一说运用“圈点批注”要注意什么。
2.探讨“批注示例(《骆驼祥子》中的片段)”,谈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引导。
答案示例:选段的批注依次从“感悟内容”“赏析词语”“语言特点”“自己的疑问”四个方面进行。
3.阅读课本上的“精彩选篇”,参照课本上的批注示例,选取一段话进行圈点批注。
学生自主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合作交流,选派代表发言,展示本组圈点批注的成果。
三、拓展阅读,夯实技能
1.读图书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圈点批注。
学生独立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利用展台展示学生成果。
四、专题探究
纵观历史,文化繁荣的时代必定是一个可以自由阅读,自由辩论的时代,百家争鸣,魏晋风骨,盛唐气象,五四新文化运动,无不如此。
我们庆幸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阅读《骆驼祥子》,也可以率性鉴赏《骆驼祥子》的时代。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专题,明确阅读目标。
专题一:《祥子的奋斗史》
根据阅读收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
专题二:《祥子的毁灭原因》
查阅资料,结合写作背景,撰写阅读收获。
专题三:《“挣命”的“洋车夫”》
根据书中内容,梳理他们的职业特点、人员构成、生活状况等。
专题四:《〈骆驼祥子〉京味浓》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京味语言,你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受?找出这样的例子读一读,品味一下作者的语言特色。
2.根据选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制定阅读计划。
3.分享阅读计划。
五、课堂小结
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耐人寻味的精彩片段,老舍先生不愧为“人民艺术家”。
现代作家司马长风给予《骆驼祥子》高度的评价:“俗云:‘点铁成金’,又所谓‘化腐朽为神奇’。
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
”同学们,读书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过程。
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骆驼祥子》全书,围绕自己的专题进行探究,老师期待大家的精彩分享。
【板书设计】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赏析式批注评价式批注
想象式批注质疑式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