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 3. 病前情感气质及病前人格: 不能忽略情感气质与 经典双相障碍之间的过渡形式, 有缺陷的情感气质 使患者毕生受害。对双相障碍的概念若过于狭隘、 过于严格, 将妨碍这类患者从心境稳定剂中获益。 由于伴情感旺盛气质或环性气质的抑郁患者, 很容 易自然转相或在接受抗抑郁剂治疗后转相, 所以有 人主张应将其视为双相抑郁。重视情感旺盛气质 或环性气质的诊断价值, 可以减少双相抑郁的误诊。
从抑郁障碍中识别双相抑郁
1
心境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
• 双相障碍
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 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 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 2
3
4
四高
• 双相障碍是高患病、高复发、高致残、高 负担的常见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指出,伤残调整生命年减少最多的前10位 慢性疾病中,精神疾病占5项,而双相障碍 位列第3。国外资料显示, 双相障碍曾被误 诊为单相抑郁者多达40%, 平均误诊时间长 达7.5年, 约1/3的患者因未使用心境稳定剂 而影响疗效。国内是否如此虽尚不清楚, 但 国外教训值得汲取。
• 1. 早年发病: 通常是指2 5 岁以前起病。
资料显示, 双相抑郁发病年龄早于单相抑郁, 首次发作往 往在青春期或成人早期, 发病高峰年龄在15-19 岁。双相 障碍多以抑郁发作起病, 且发病年龄越早, 以抑郁障碍首发 的可能性越大、双相障碍家族史越明显、对丙戊酸钠的疗 效反应越好。若以发病年龄在25岁以前为标准, 其对双相 抑郁诊断的特异性为68 %, 敏感性为71 %, 阳性预告值为 69 % 。
12
二、从抑郁发作的附加特征入手
• 1.抗抑郁剂所致转相: 使用抗抑郁剂治疗后, 双相 抑郁患者的转相率显著高于单相。抗抑郁剂治疗 引起转相对双相诊断的特异性为100 %, 敏感性3 2%, 诊断价值达100% 。对单相抑郁患者在抗抑 郁剂治疗过程中出现转相, 应视为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