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第四章 亲属制度(下)
- 格式:ppt
- 大小:798.50 KB
- 文档页数:38
婚姻法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保障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进步,特制定本法。
第二章婚姻自由第二条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禁止任何形式的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第三章一夫一妻第三条本法实行一夫一妻制度。
禁止重婚。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第四章男女平等第四条婚姻家庭关系中,男女双方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
第五章保护妇女第五条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结婚条件第六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第八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
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七章夫妻权利义务第九条夫妻双方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八章父母子女关系第十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第九章离婚条件第十一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第十章离婚后子女抚养第十二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十一章离婚后财产分配第十三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婚姻法第四章夫妻关系婚姻是社会基本单位,作为婚姻法的核心内容,婚姻法第四章详细规定了夫妻关系。
本章内容包括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夫妻财产制度、夫妻债务以及离婚等方面。
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共同支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
第一节夫妻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婚姻法第四章,夫妻双方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夫妻之间应相互尊重,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夫妻有权决定家庭事务,并共同决定家庭的重大问题。
夫妻也有义务为家庭的幸福和稳定共同努力。
此外,夫妻还应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照顾子女的成长和教育。
第二节夫妻财产制度婚姻法规定了夫妻财产的归属方式。
夫妻财产制度分为两种:一是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二是夫妻个人财产制度。
在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下,夫妻双方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共同享有;在夫妻个人财产制度下,夫妻双方的财产分为个人财产,各自独享。
夫妻财产制度的选择应当由双方协商一致,并在结婚登记时申明。
第三节夫妻债务夫妻在婚姻关系中共同承担债务责任。
夫妻一方产生的债务,双方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夫妻双方还应当在婚姻关系中共同努力,避免夫妻共同财产受到损害。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不能单方面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节离婚婚姻法第四章还规定了夫妻关系解决的一种方式:离婚。
当夫妻在婚姻关系中无法继续维持时,可以通过协议离婚或者诉讼离婚。
夫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协商解决离婚事宜,并达成离婚协议。
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夫妻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离婚。
离婚时,夫妻双方还需要对子女的抚养、财产的分割等问题进行协商。
总结婚姻法第四章详细规定了夫妻关系,包括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夫妻财产制度、夫妻债务以及离婚等方面。
在婚姻中,夫妻应相互尊重、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并在共同财产、债务分担以及离婚等问题上进行协商解决。
夫妻关系的维护和稳定对于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
婚姻法第四章的规定为夫妻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创造了条件。
第1篇一、引言亲属法是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在我国,亲属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法律。
本文将重点介绍亲属法的相关规定,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法律知识。
二、婚姻法1. 婚姻制度(1)一夫一妻制:我国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重婚。
(2)男女平等: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
2. 结婚条件(1)男女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2)男女双方自愿结婚。
(3)男女双方符合一夫一妻制。
3. 结婚程序(1)男女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
(2)婚姻登记机关审查是否符合结婚条件。
(3)符合结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4. 婚姻无效和撤销(1)婚姻无效的情形: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达到法定婚龄的。
(2)婚姻撤销的情形:受胁迫结婚的,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5. 夫妻财产制(1)共同财产制: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2)个人财产制: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
6. 夫妻权利和义务(1)夫妻双方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2)夫妻双方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3)夫妻双方有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义务。
三、继承法1. 继承制度(1)法定继承:根据法定继承顺序,由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
(2)遗嘱继承:被继承人立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
2. 继承顺序(1)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 继承份额(1)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2)遗嘱继承:按照遗嘱继承的份额,由遗嘱人自行决定。
4. 继承方式(1)法定继承:根据法定继承顺序,由法定继承人继承。
婚姻法和婚姻资格亲属关系和法定禁止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幸福,更是社会稳定和秩序的基石。
在婚姻制度中,婚姻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规定了婚姻的基本原则、婚姻的资格和禁止的对象。
同时,婚姻资格亲属关系以及法定禁止的对象也是婚姻法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婚姻资格亲属关系是指根据婚姻法规定,一方在某种程度上与他方有亲属关系,从而被视为禁止结婚的资格。
婚姻资格亲属关系包括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直系血亲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属关系,而旁系血亲则是指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属关系。
例如,兄弟姐妹之间是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因为他们之间存在血缘关系,这可能导致基因的重复和遗传疾病的出现。
同时,近亲结婚也容易引发家族内部的争端和纷争,对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婚姻法还规定了一些法定禁止结婚的对象。
法定禁止结婚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不具备足够的生理和心理成熟度来应对婚姻生活,因此婚姻法规定他们不得结婚。
第二,已婚者。
在婚姻关系尚未解除之前,双方不得再与他人建立婚姻关系,否则将构成重婚行为。
第三,有近亲结婚禁止的遗传性疾病。
某些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会对后代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保护后代的权益,婚姻法明确规定了具有这些疾病的人不得结婚。
第四,有法定禁止结婚的关系。
这类关系包括被监护人与监护人、师生关系、医患、律师与当事人等,在这些关系中,一方往往存在相对弱势的地位,为了保护其权益,婚姻法禁止了这些关系的成婚。
综上所述,婚姻法的制定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它规定了婚姻的基本原则、婚姻的资格和禁止的对象。
婚姻资格亲属关系和法定禁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定和制度,才能保证婚姻制度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维护个人的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遵守婚姻法的规定,尊重和维护婚姻的权威,为建设和谐幸福的家庭、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第四章主要内容1、婚约问题2、婚姻成立的条件3、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联系与区别4、事实婚姻与同居关系的认定和处理一、婚约问题(一)婚约的概念婚约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也叫订婚)婚姻法和历次婚姻登记办法对婚约无明确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两个文件有涉及:50年《有关婚姻法施行的若干问题与解答》:53年《有关婚姻问题的解答》(二)我国现行法律、政策对婚约的态度1、关于婚约的效力(1)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2)无法律约束力(3)只能是当事人本人订婚2、婚约的解除及其财产纠纷的处理(1)解除无须经诉讼程序(2)对因解除婚约引起的财物纠纷,应区别情况,妥善处理:A: 包办定婚所收财物:收缴B:自愿增与对方的: 按增与C:以订婚为名诈骗的:退还D:以订婚为名玩弄异性而送对方的:不还E:借订婚索取财物的:处理酌情返还(同借婚姻索取财物)(三)彩礼的返还问题司法解释(二)第10条:三种情形可以要求返还按照习俗送的彩礼A: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B:办理了结婚登记但确实没有共同生活的C: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B、C要以离婚为条件)(对该条的理解与反思)讨论分析:该案件该如何处理?●张某(女,23岁)于2003年大学毕业后某市的财政局工作,与同单位的江某(男,26岁)相识,与2003年12月明确了恋爱关系.2003年春节举行了订婚仪式,订婚时,江某的父母给予女方现金3000元,祖传的绿玉手镯一副.江为张某买了订婚戒指一枚和3套服装,价值6000元.订婚后的交往过程中,张某发现江脾气不好,并有赌博的恶习,于是要求解除婚约关系.江某也同意解除,但要求张退还订婚期间赠送的财物.张认为是江及父母自愿赠送的,江无权索回.江在索要未果的情况下,向法院起诉.二、结婚的条件●(一)婚姻的成立与有效的区分●1 判断的内容不同●成立与否:事实判断●是否有效:法律价值判断●2判断的标准不同●成立:意思表示的一致●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有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 要件不同●成立要件:意思表示一致、婚姻的公示性●有效要件:法定的结婚条件和程序条件4 是否可以弥补的不同●欠缺成立要件:无法补正;●欠缺有效要件:可以补正;(二)结婚的必备条件(2个)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1)双方自愿(2)双方本人自愿(3)双方完全自愿2、须达到法定婚龄(1)法定婚龄的概念(2)确定法定婚龄的依据2个:社会因素、自然因素(3)法定婚龄与晚婚年龄的区别与联系(三)结婚的禁止条件(3个)1、禁止近亲结婚(1)禁止结婚的亲属范围(2)禁止近亲结婚的立法理由(3)关于拟制血亲和姻亲间的结婚问题2、禁止患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者结婚(1)医疗机构才能认定(2)新登记条例:婚检自愿不能发生性行为者结婚的问题(50禁止. 80起不禁止)3. 禁止有配偶者结婚(需双方无配偶)(四)对结婚条件的思考:●1.法定婚龄的调整(20/18)●2.明禁有配偶者结婚(现在总则,登记条例)●3.明禁直系姻亲之间结婚(伦理观念)●4.明禁拟制直系亲结婚(各国立法\解释允许旁系)●5.删除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者结婚的规定.(登记条例的变化\实际上存在的现象。
第二章亲属制度第一节亲属关系概述一、亲属的概念二、亲属的种类三、亲属的范围一、亲属的概念(一)法律上的亲属与生物学上的亲属法律上亲属的特征:亲属关系不仅仅是因血缘而产生亲属之间有固定的称谓亲属之间有法定的权利义务(二)亲属与亲戚(三)亲属与家属(四)亲属与家庭成员二、亲属的种类(一)我国古代的分类宗亲外亲妻亲(二)现代各国的分类配偶血亲自然血亲拟制血亲人工生殖血亲姻亲配偶的血亲血亲的配偶拟制血亲的分类:养亲被收养人与收养人之间被收养人与收养人的近亲属之间被收养人的后代与收养人之间继亲继父母子女之间继子女的后代与继父母之间小资料:继承法意见第24 条规定:继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权,因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发生。
没有扶养关系的,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继承法意见第26 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养子女、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生子女可代位继承;被继承人亲生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养子女的养子女可代位继承;与被继承人已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的养子女也可以代位继承。
问题:下列被继承人的哪些人有代位继承权?亲生子女的养子女()亲生子女的继子女()养子女的养子女()养子女的继子女()继子女的养子女()继子女的继子女()思考:1. 继父母子女均为血亲关系吗?2. 继兄弟姐妹均为姻亲关系吗?3. 继子女对继父母的父母有无代位继承权?三、亲属的范围(一)亲属范围的确定方法统一式分散式(二)我国亲属的范围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直系姻亲(三)我国近亲属的范围《民通意见》第12 条的规定: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孙《刑事诉讼法》第82 条的规定: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部分学者的观点: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孙、直系姻亲第二节亲系和亲等一、亲系二、亲等一、亲系(一)男系亲与女系亲(二)父系亲与母系亲(三)直系亲与旁系亲(四)尊亲属、卑亲属与平辈亲属二、亲等(一)罗马法亲等制(二)寺院法亲等制(三)我国婚姻法代数的计算第三节亲属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一、配偶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二、血亲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三、姻亲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一、配偶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一)配偶关系的发生1. 法律婚姻合法婚姻违法婚姻2. 事实婚姻1994 年2 月1 日以前(二)配偶关系的终止1. 法律婚姻合法婚姻违法婚姻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2. 事实婚姻1994 年2 月1 日以前案例:王某(男)与李某(女)于1991年同居,同居时李某仅19岁,1993年双方生有一子。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引言: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
它涉及到个体和家庭的组织结构、社会关系的建立以及权益的调整等方面。
婚姻是一种法律和道德上认可的社会关系,涉及两个人的感情、责任和义务,而家庭则是婚姻的基本单位。
亲属制度则是指人们基于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的规范和制度。
一、婚姻的定义与功能1. 婚姻的定义婚姻是指两个成年男女在法律和社会制度的框架下建立的合法伴侣关系。
婚姻通常以婚姻仪式或婚姻登记来确认。
2. 婚姻的功能婚姻在社会中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婚姻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性关系。
婚姻是性关系的法律和道德基础,确保了性伴侣关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其次,婚姻也是一个经济单位。
夫妻之间共同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共同维持家庭生活的支出和财产管理。
此外,婚姻还提供了一种情感支持系统。
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和感情支持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二、家庭的组织结构与功能1. 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是由一对夫妻及其子女组成的基本单位。
家庭的组织结构可以是核心家庭或扩展家庭。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子女组成,而扩展家庭则包括核心家庭及其它亲属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2. 家庭的功能家庭在社会中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家庭是生育和儿童教育的基本单位。
夫妻通过婚姻关系生育子女,并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
其次,家庭提供了一种社会化的机制。
家庭是社会化个体的重要场所,通过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个体获取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社会化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家庭还提供了物质支持和经济保障。
家庭成员之间共同承担家庭生活的支出和财产管理,确保家庭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三、亲属制度与血缘关系1. 亲属制度的定义亲属制度是指人们基于血缘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的规范和制度。
亲属制度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存在差异,但都是为了规范和维护亲属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2. 血缘关系的意义血缘关系是亲属制度的核心,是指由生物学上的血缘联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
中华⼈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草案)全⽂ 第⼀章通则 第⼀条【调整范围】 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婚姻家庭法调整夫妻之间、亲⼦之间及其他近亲属之间的⼈⾝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条【婚姻⾃由】 当事⼈依法享有⾃愿缔结婚姻和解除婚姻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不得⼲涉。
禁⽌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涉婚姻⾃由的⾏为。
第三条【⼀夫⼀妻】 任何⼈不得同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配偶。
禁⽌重婚。
禁⽌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同居。
第四条【男⼥平等】 男⼥在婚姻关系和家庭⽣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
家庭成员在享有民事权利时,不应受到任何基于性别的差别对待。
第五条【弱者利益保护】 妇⼥、⼉童、⽼⼈的婚姻家庭权利受国家特别保护。
在处理涉及⼉童的家庭事务时,应当以⼉童利益最⼤化为⾸要考虑。
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健康成长,遵循平等、⾃愿、合法原则。
禁⽌⼀切形式的家庭暴⼒;禁⽌借收养之名买卖⼉童。
第六条【善良风俗】 维护善良风俗,提倡建⽴平等、和睦、⽂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本法有规定的,适⽤本法;本法没有规定的,可以适⽤婚姻习俗,但不得违背善良风俗。
第⼆章亲属 第七条【定义】 亲属是⾃然⼈之间基于婚姻、⾎缘和法律拟制⽽发⽣的⾝份关系。
亲属包括配偶、⾎亲、姻亲。
第⼋条【配偶】 男⼥因结婚互称配偶。
配偶关系因⼀⽅死亡、双⽅离婚、婚姻被依法撤销⽽终⽌。
第九条【⾎亲】 ⾎亲是因⾃然的⾎缘联系或因法律拟制的扶养关系⽽产⽣的亲属关系。
⾃然⾎亲关系因出⽣⽽发⽣,因死亡⽽终⽌;拟制⾎亲关系因收养或者继⽗母与继⼦⼥形成扶养关系⽽发⽣,因⼀⽅死亡或者养、继⽗母⼦⼥关系依法解除⽽终⽌。
第⼗条【⾎亲的亲等】 亲等,是表⽰⾎亲间⾎缘联系远近的单位。
亲等的计算⽅法: (⼀)直系⾎亲的亲等,从⼰⾝上数或者下数,以其间的世数⽽定,⼀世代为⼀亲等。
(⼆)旁系⾎亲的亲等,从⼰⾝数⾄双⽅同源的直系⾎亲,再从同源的直系⾎亲数⾄计算亲等的对⽅,⼀世代为⼀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