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膝关节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是关节软骨受到磨损而引起的疾病。
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膝关节的软骨面受到损伤而凹凸不平的关节面上负重和活动会引起的严重疼痛,关节僵硬和不稳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功能障碍。
为什么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就是将已经失去功能的关节加以修整,放置特定的人工关节使其重新获得功能。
因此人工关节对那些关节破坏已到晚期的,没有其它治疗办法的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主要目的为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一种人工关节置换的外科手术,是指切除机体无法自行修复的关节面,用人工关节部件替代损坏的关节。
矫正肢体力线,消除膝关节疼痛,维持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人工膝关节主要包括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髌骨假体三部分组成。
1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尽量把腿申直紧贴床面,坚寺5〜10秒后放松)⑶膝关节伸直锻炼:(伸直腿,同时尽量使膝盖后方贴拆/双手置于关节上下各10cm处慢慢用力轻轻下压)大腿肌肉绷紧⑷直腿抬高锻炼(先勾脚,腿抬离床面40〜50cm,坚持10秒左右,然后慢慢放下。
跟平多,盖弯$0最大程度,坚寺10S,然后把腿伸直)术前健康宣教1悦星消毒液足踝部擦浴2次/天,每晚属患者温水泡脚30分钟。
2•指导患者行以下功能锻炼:⑴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勾脚,保持5〜10秒,再把脚绷直,坚持5〜10秒后放松)伸直腿,尝试尽量让膝盖后方贴⑸滑移屈膝锻炼(双手抱大腿,足(6)尽量使膝坐床边辅助锻炼(坐在床边,另一条腿放在手术退前方,向后施力,帮助回弯)⑺)习步架的使用:(患肢不负重)①双目平视前方。
②将习步架摆在身体前20厘米处③迈出手术退,再将未手术腿跟上如如此循环3•术前1天准备:接到手术通知后,请您不要离院,术前准备一般从手术前一天上午开始,做好以下准备:⑴药物a敏试佥、配血⑵)备皮:剔除患侧腹股沟至踝关节术区毛发。
膝关节置换—你需要知道这些事情当膝关节炎患者病情发展到后期时,药物和康复治疗已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建议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手术,但是不是很了解相关的知识。
例如膝关节置换是将整个膝关节全部换掉吗?置换后的能达到预期效果吗?置换后有效使用时间有多久等等。
一、膝关节置换术的适用对象1.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使用人工材料制作的全膝关节结构植入人体代替病损的自体关节,帮助膝关节受损的患者重新获得正常膝关节功能。
主要适用对象是患者出现严重的关节疼痛、走路不稳、畸形,正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的患者。
2.膝关节置换手术主要针对患者膝部出现各种炎症性关节炎的情况,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等。
患者会出现膝关节软骨进行性衰弱、退变,病情发展严重时关节软骨会出现明显的进行性磨损、糜烂、溃烂,关节滑膜的肿胀、渗出反应。
随着关节软骨逐渐被侵蚀,缺乏衬垫的关节面相互磨擦不断增多时,病人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关节僵硬、发炎、肿胀和疼痛,活动度减少和骨质变形。
当软骨被完全破坏,造成间隙消失,骨表面开始相互摩擦变形,裸露的骨表面之间会因磨擦而引起更严重的疼痛和变形,导致患者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外翻。
3.不是所有膝关节出现问题的患者都适宜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出现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或神经性关节病导致的肌无力,还有严重屈膝挛缩畸形大于60°时;伴有全身其他严重疾病,例如严重糖尿病、严重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但是严重骨质疏松、关节不稳、严重肌力减退、纤维性或骨性融合经过治疗还是可以根据恢复情况决定是否可以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
二、膝关节置换的方法和使用年限1.膝关节置换的方法膝关节置换不是人们认为的要将整个膝关节换掉,其实是将膝关节的表面置换,只是更换了关节的零部件。
当患者膝关节表面的软骨出现磨损无法使用后,关节置换只是将表面很薄的一层软骨换掉,只有几毫米左右,在上面套上金属关节,非常类似于在坏的牙齿上保护了一层牙套。
膝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它由股骨远端(股骨髁)和胫骨近端(胫骨上关节面)构成。
股骨髁在胫骨上关节面上平稳地滑动,使小腿能作平稳、无痛的运动。
手术指征: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损伤一般大多是骨关节炎造成,这是膝部骨骼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它使膝关节表面粗糙不平滑,膝关节在运动时发生疼痛。
膝关节置换术适应症:1、膝关节骨关节炎或关节炎引起的膝部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6个月以上)2、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功能障碍3、因关节疼痛不能工作4、因关节疼痛不能入睡5、因关节疼痛步行不能达到3个街区以上6、不稳固膝关节修复7、部分膑骨骨折(1)膝关节各种炎症性关节炎,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Charcot关节炎等;(2)少数创伤性关节炎;(3)胫骨高位截骨术失败后的骨性关节炎;(4)少数老年人的髌骨关节炎;(5)静息的感染性关节炎(包括结核);(6)少数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病术中放置一条细引流管,用于术后排出关节内多余的液体。
术后患者膝部包扎大量敷料。
患者的腿被放在一个持续被动运动(CPM)装置内(一种以预设速度和运动次数曲伸膝关节的机械装置)。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曲膝速度和次数。
卧床时腿部总是放入这个装置中。
它有助于患者迅速康复,减少术后疼痛、出血和感染。
患者术后有中度疼痛。
术后头3天,患者可以接受“患者自控性止痛治疗”(PCA),或者硬膜外止痛治疗来控制疼痛。
疼痛会逐步减轻,到术后第三天,口服止痛药就可以充分缓解疼痛。
止痛药在步行和体位改变前1.5小时服用为佳。
术后患者需要建立静脉通道以补充水分和营养。
静脉输液管将保留至患者可以进食足够的流质为止。
可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一旦感染就要切除人造关节。
下肢手术后常常发生血栓形成,患者术后要穿抗血栓长袜或充气压缩长袜,这样可以降低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此外,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开始运动和行走。
术后第一天患者需要协助才能下床。
膝关节置换术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常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等。
该手术通过将损坏的膝关节组织替换为人工关节来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对膝关节置换术相关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手术的过程和效果。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对膝关节置换术的定义、适应症、术前准备、效果、并发症和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愿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膝关节置换术。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膝关节置换术展开详细讨论,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膝关节置换术的定义、适应症和术前准备,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手术过程。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并发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展望。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将更清晰地了解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1.3 目的膝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骨科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膝关节置换术相关名词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手术的定义、适应症、术前准备、效果、并发症以及发展趋势,并为患者、医护人员及有兴趣了解该手术的人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指导,促进对膝关节置换术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准确的膝关节置换术相关名词解释,使他们在面对膝关节疾病时能够更加理性和科学地选择治疗方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正文2.1 膝关节置换术定义膝关节置换术,又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将受损或疾病导致功能障碍的膝关节部分或全部替换成人工假体的手术治疗方法。
该手术旨在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恢复运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医生会通过手术将受损的骨头和软骨组织移除,并用人工假体代替。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方法。
膝关节由多个组织构成,包括股骨髁、胫骨平台、髌骨、滑膜、关节囊、韧带、半月板和肌肉等。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解剖最复杂、对运动功能要求最高的关节之一。
膝关节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获得长期稳定。
一、膝关节置换的目的包括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和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二、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范围如下:1.活动范围为过伸10°至屈曲135°。
2.功能范围为0°至90°,下蹲要求117°。
3.旋转运动范围:在伸直位时,膝关节只有极小角度的旋转;在屈膝90°时,外旋可达45°,内旋可达10°至30°。
三、手术适应症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结核强直后、骨肿瘤切除术后等。
四、手术禁忌症包括活动性感染病灶或膝关节感染(绝对禁忌症)、肌肉瘫痪或神经性关节病变(相对禁忌症)、周围软组织覆盖不满意、明显的韧带功能不全或伸肌腱装置功能不全。
五、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腓总神经损伤、屈曲挛缩、关节不稳和假体松动等。
六、术前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饮食和睡眠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2.了解患者有无全身隐匿性感染,如龋齿、中耳炎等;有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原发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了解患侧肢体皮肤,有无疖、痈、脚癣、静脉曲张等。
3.确认术前准备是否完善,了解有无异常的指标;女性患者要注意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是否服用非甾体药物及激素。
5.进行心理疏导,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和注意事项,以及同种疾病的成功病例;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想法。
6.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如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血糖水平、多饮水、戒烟等;指导术前适应性锻炼,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练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等。
膝关节置换术不同术式主要区别是手术范围不同,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例的主要步骤是体位与麻醉、入路、去除损伤组织、进行骨准备、植骨以及缝合固定。
具体如下:1.体位与麻醉:根据病情和损伤部位采取合理体位,如可采取平卧位,屈髋45°并外展30°,膝关节屈曲10°,使腿部悬垂与床的一侧,常规消毒铺无菌单,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
2.入路:根据关节损伤情况选择入路口,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最常用的入路为前正中入路,也可采取股肌下入路,在膝关节入路处做切口,逐层分离皮肤、肌群、筋膜等组织,注意切口应足够长,剥离时紧贴伸膝装置,使内侧皮瓣后足够厚度,显露关节情况后观察膝关节结构组织,评估关节腔内滑膜、软骨、半月板及韧带等结构损伤情况。
3.去除损伤组织:松解损伤部位周围组织,对受损组织进行切除和清创,还需切除前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前角等可引起假体位置异常或软组织平衡欠佳的骨赘。
4.进行骨准备:去除损伤组织后,进行骨准备工作,如将股骨远端或后髁截骨,纠正屈曲畸形,或将胫骨近端截面,然后平行胫骨近端截骨面方向,做股骨后髁截骨,使假体大小合适,假体位置能使力线恢复正常,屈伸位均能恢复软组织平衡、理想的髌骨轨迹,过程中注意止血。
5.植骨:将缺损的骨组织采用材料加以填塞,将韧带平衡处理满意、伸膝装置轨迹合适后,在硬化骨面上钻孔,清理截骨面,将假体置入膝关节,并采用螺钉、骨水泥等进行固定,检查膝关节活动情况,加以调整。
6.缝合固定:完成修复和植骨操作后,对关节腔内灌注温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并适当注入消炎、止血药物,方式止血带,膝关节内填塞湿纱布并加压,一次去除膝关节外侧、内侧纱布进行止血,放置引流,逐层缝合伤口,注意缝合不阻碍屈曲活动及髌骨轨迹正常,外部创面加压包扎,将患肢关节固定为良肢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刘江涛
(一)术前评估
1、手术适应证
手术适应证选择是否正确是影响临床效果的首要因素。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严重的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日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例。
包括:①膝关节各种炎症性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Charcot关节炎等;②少数创伤性关节炎;③股骨高位截骨术失败后的骨性关节炎;④少数老年人的髌股关节炎;⑤静息的感染性关节炎(包括结核);⑥少数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病。
2、手术禁忌证
首先同髋关节置换术—样,全身和局部关节的任何活动性感染应视为膝关节置换的绝对禁忌证。
在下列情况时,也应禁忌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①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②膝关节已长时间融合于功能位,没有疼痛和畸形等症状。
相对禁忌证包括年纪轻、术后活动多、肥胖、手术耐受力差等,这些因素在木前均需仔细考虑。
此外,病人的合作态度也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患者精神不正常、对人工关节不理解等将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根据临床经验,严重屈膝挛缩畸形(大于60度)、严重骨质疏松、关节不稳、严重肌力减退、纤维性或骨性融合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
3、膝关节活动范围:无论是屈曲受限,还是屈膝挛缩,都会不同程度妨碍手术操作。
膝关节屈曲受限将影响膝手术视野暴露,定位器械不能正确安置,胫骨平台、股骨后髁切割,膝关节囊后方骨赘清除变得十分困难。
轻度屈膝挛缩(小于30度)十分常见。
对手术操作的影响较小。
严重屈膝挛缩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尤其那些长期不能行走,须卧床或依靠轮椅者,其固定性膝关节屈曲挛缩在90度以上,多同时伴膝内、外翻或旋转畸形,或因前后交叉韧带的破坏而导致的胫骨平台向后移位或半脱位。
由于受到侧副韧带、交叉韧带起止点及不同胫骨平台切割面松质骨强度改变的限制,单纯采取多切除胫骨、股骨骨质,不能完全解决屈膝挛缩畸形,而更主要依靠后关节囊松解手术,甚至腓肠肌、腘绳肌、腘窝筋膜的彻底松解,手术难度明显增加。
另外,术后发生神经、血管牵拉伤、以膝挛缩复发率也是值得术前注意并预防的一些问题。
(二)预防抗菌药物应用时机
严格的术前皮肤准备,提前l~2天开始抗生素静脉预防注射,超净层流手术室及术中无菌操作等,对防止和减少手术后感染非常重要。
止血带充气前15min,可常规从静脉快速滴入青霉素800万U。
(三)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栓塞是全膝置换术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以临床表现为依据的发生率为1%~10%,如用较敏感的诊断技术,其发生率为40%~60%,其中的0.1%~0.4%右致命性肺栓塞。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的深静脉血栓的高位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基本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
所需强调的时预防措施有:①机械方法:常用的有弹力长袜,足底静脉泵,下肢持续被动活动(CPM),早期在床上活动四肢及下地活动;②药物方法:应用低分子肝素,小剂量华法林或阿司匹林;③对高危病人手术中尽可能采取硬膜外麻醉,能引起下肢血管舒张,利于减少DVT的发生。
(四)手术输血量大于400ml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后出血量较大,约在600~800ml之间。
这对术前已有贫血的类风湿病人及老年体弱患者的影响将尤为严重,往往需及时输血。
异体血血源紧张,有潜在传播艾滋病、肝炎的危险,因此对符合条者常规采用术前项存自体输血方法。
另外,还结合利用术后引流血液回输装置,来进一步减少对异体血的需求。
预防术后出血的关键在于术中彻底止血。
术后头1~2h内出血量应在200~400m1以内。
如术后10~12h内持续出血量超过1000ml,则需引起重视。
首先应停止使用CPM锻炼,保持膝关节屈曲40度~70度位,此位置有利于提高局部组织压力。
另外,采用弹力绷带包扎,关闭关节腔引流管,必要时可阻断下肢血供30min。
采用上述方法,作者的经验是绝大多数术后出血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如仍无效,则可考虑进一步的急诊探查。
(五)术后康复治疗
首先是掌握原者的全身状况、局部状况及心理状态,根据各种方法判明患者目前的功能障碍程度,分析妨碍恢复的因素.预计患者恢复的程度及可能性。
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验,设计预期的目标,下一步即根据患者身体及心理现状,制定达到顶期目的的个体化康复计划。
根据此计划,由患者本人、家庭及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计划的实施,再根据患者的反应及功能恢复的程度,定期反复进行评价,修正康复计划,使患者功能得到逐步恢复,此时再决定患者是否能自理生活,是否参加适当的社会工作,以及进一步的康复计划,以保持或增进已改善了的功能。
术后处理
1.体位:患胶拾高,膝关节处于屈曲30°~40°位,未行石膏固定者患胶应限制运动,一般采用皮肤牵引制动。
2.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3~5天后鼓励病人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或坐轮椅。
3.石膏固定者于4周后去除。
去除石膏后或伤口拆线后进行主动或被动练习膝关节屈伸运动。
最好在CPM练习器上进行练习,由0°~30°开始,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逐步增加角度至0°~90°;4~6周后扶拐负重和行走。
4.术后使用预防性抗生素10~14天,要求广谱、足量、有效。
5.术后患肢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全膝关节置换者应禁止膝关节屈曲大于100°的运动,以降低或减缓假体松动或断裂的发生率。
6.应根据术前不同的疾病进行相关的复查和治疗。
尤对肿瘤切除者应定期复查,如有复发,及时进行其他治疗。
(六)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了解病人目前的身体状况及手术的耐受性等。
必须常规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平片等检查。
对于原有疾病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必须使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之后行手术。
患者李XX 男56岁;右膝骨性关节炎,疼痛、活动受限。
X线片显示右膝内侧间室明显变窄,右膝内翻畸形。
手术后X片显示,右膝内翻畸形完全纠正,3周后膝关节活动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