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整理(共7大类)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教材主要文化常识

一、名号、称谓类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用于尊长和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子、夫子、君、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古代帝王或诸侯谦称的还有:孤(小国之君)、不榖(不善)等。

3.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执事:①从事某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相关官员;③对对方的尊称;④差事,工作;⑤供役使的人。课文中指对秦伯的尊称。

4.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籍:这里是项羽称自己的名。古人通常尊敬对方时称自己的名,表示自谦时也称自己的名。这里是项羽表示对刘邦的尊敬。

5.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竖子:骂人的话,是对人的鄙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相当于“小子”。

6.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某:古人在书信中或草稿中用以代指自己的名字。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陈情表》)

陛,帝王宫殿的前台。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要先呼台下的侍者,请其代为转告。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8.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种树郭橐驼传》)

长人者:做官的人。

【补充】人牧,即人君。古代指统治百姓的国君。

二、官职、官署类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注意】“迁”用于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情况。为便于区分,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左迁、迁谪;转调叫转迁,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2.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左尹:楚国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又有右尹,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

季父:古代兄弟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序。

【补充】兄弟中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另,“伯仲”在一起指兄弟或不相上下,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代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只享受赋税。这里指其他率兵攻打秦国的人。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宾客。

三、宗法、礼俗类

1.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跽: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所以“跽”是一种警备的姿势,指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所以也叫“长跪”。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过秦论》)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天子的宗庙。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五代史伶官传序》)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

【补充】牛、羊、猪都用,叫太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期功:古代服丧的亲族。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5.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俢禊事也。(《兰亭集序》)

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四、天文、历法类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的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

永和:年号纪年,东晋穆帝年号。

癸丑: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五十年称“癸丑”年。

4.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归去来兮辞》)

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各季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季”是第三。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五、民俗、节日类

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后指代失意的官员。这个词指代的对象比较多,可以指古时学子所穿的衣服,也以此借指学子、书生,还可以泛指失意的官员。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社鼓: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补充】稷,古代掌农事的官,由此引申指谷神。识记办法:社——右边为“土”,为土地神;稷——左边为“禾”,乃“谷”前身。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由此代指成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