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高三复习之成语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32
高三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高考必考成语。
2. 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并记忆高考必考成语。
2. 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运用成语进行句子构建。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高考必考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方法: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课堂小练习的形式引入成语教学,通过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来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通过教师对成语的解释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 记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的记忆,并提供学生背诵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教师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成语,如完成句子、造句、写作等。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完成练习等,进行量化评价。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思考来进行质性评价。
七、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将成语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2. 建议学生在闲暇时间多读一些成语故事,培养对成语的兴趣和爱好。
八、教学辅助材料:1.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成语故事和例句,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可以准备一些与成语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记忆高考必考成语,并以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师对成语的讲解和示范,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成语的丰富意义和用法。
教师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成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高考要求,通过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利川一中“课内比较学“活动说课案内容提要:考点3.2——正确理解和使用熟语课型:复习课主讲教师:解占啟高考复习正确理解和使用熟语(成语)考点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正确理解和使用熟语(成语)。
一、教材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字应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考命题者看得很重的一部分。
全国课标卷、辽宁卷、安徽卷等相关卷中取消了包括字音、字形、标点等考点,甚至连词语的客观选择也取消了,但保留除语病辨析之外的另一个重点——成语。
我们年级语文一轮复习中,词语和成语成为两个词汇教学的要点。
湖北卷2009——2011年的第3题考查便是词语(实词、虚词)和成语的杂合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成语的分量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
教材中较为详细的讲述了熟语的概念及分类,也在“技法指导”中举例说明了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及简易的判断方法,并在课后设置了6道练习题。
《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同时在阶段目标中也表述:“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二、学情分析:我们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究部分——《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中已认识过成语的来源及结构等知识,也明白成语考查的语音、字形和意义辨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
同学们整理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同时,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所以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整理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相关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有历史、有寓言、有故事、有哲理、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