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89
成语情境分类十六类一、文学艺术类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别具匠心:巧妙的心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才高八斗:原义是谢灵运称颂曹植文才出众,后比喻才学极高。
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狗尾续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鸿篇巨制: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头的著作。
脍炙人口: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
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击节称叹: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
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也常用来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
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妙手丹青:丹青,绘画颜料,借指绘画艺术。
形容绘画技艺高超。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期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
栩栩如生: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一挥而就:原义是一挥笔就能成功(就:完成)。
指才思敏捷,写字、作文或画画速度很快。
也指草率、急于求成。
【辨】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倚马可待:指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即完稿。
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
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二、建筑构造类断瓦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
2.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分类和特点4. 高考成语题型解析5.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来源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成语的起源和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分类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学习的成语,总结其含义、用法和出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1. 成语辨析与运用2. 成语错误类型分析3. 成语辨析技巧讲解4. 成语运用实例解析5. 高考成语辨析题目练习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填空记忆练习答案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的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辨析练习三、教学过程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成语的概念、来源和构成,分析成语的特点。
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归纳总结高考成语错误类型,分析错误原因。
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举例说明。
4. 成语辨析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成语复习策略1. 分类复习:将成语按照词义、用法、出处等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归纳总结:对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识别和避免错误的能力。
3. 成语接龙: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七、成语辨析技巧1. 词义辨析:掌握成语的准确词义,区分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
2. 语境分析:根据句子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填空。
3. 逻辑关系:注意成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使用错误的成语。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际和写作中能够运用成语丰富语言。
3. 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运用4. 成语的辨析与练习5.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成语的正确运用。
2. 难点:成语的含义理解和辨析,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分析成语的正确运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实例,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举例说明成语的正确运用。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错误,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分享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的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成语题目,评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成语词典:提供成语的定义、例句和故事背景。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成语例句、成语故事和教学课件。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题目一、选择题1.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B.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2.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A. 画蛇的时候多画了一只脚B. 多此一举,做了不必要的事情C. 画得像蛇一样生动D. 画蛇时不小心画错了3.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用来比喻:A. 喝酒时杯子里有蛇影B. 疑神疑鬼,无中生有C. 杯中酒如同蛇一样D. 酒杯上的图案像蛇二、填空题4. 请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成语。
- 他总是喜欢______,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 她做事总是______,让人放心。
5. 下列成语中,填入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他______,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A. 锲而不舍B. 一曝十寒C. 画龙点睛D. 一诺千金三、改错题6.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地方,并改正。
-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已经______,令人敬佩。
- 正确:他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已经______,令人敬佩。
7. 请指出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地方,并提供正确的成语。
- 他______,终于说服了对方。
- 正确:他______,终于说服了对方。
四、解释题8. 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并给出一个例句。
- 杯水车薪- 画龙点睛9. 请解释成语“对牛弹琴”的含义,并说明其比喻的是什么。
五、应用题10. 根据题目所给情景,使用合适的成语填空。
- 情景:小明在考试中遇到了一道难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思考,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 填空:小明在考试中遇到了一道难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______地思考,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1. 根据题目所给情景,选择一个合适的成语来描述。
- 情景:小华在演讲比赛中,因为紧张而忘记了准备好的演讲稿,但他临场发挥,即兴演讲,反而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 选择:______(填入合适的成语)参考答案1. B2. B3. B4. 一意孤行;一丝不苟5. A6. 年轻有为;年轻有为7. 口若悬河;巧舌如簧8. 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太小,无法解决大问题。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识记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是固定结构,具有特定的含义,往往隐含一定的道理。
学生在使用成语时,要确保成语的意义与句子的上下文相符合。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历史、神话等方面,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2. 教学难点:成语的准确运用,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故事导入法:以成语背后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运用。
3. 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介绍成语的起源,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要求每个成语都要准确无误,接龙过程不能中断。
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2. 成语辨析大赛: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辨析,教师给出成语,学生要快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游戏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成语运用准确性:通过成语接龙和成语辨析环节,评价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成语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成语的准确运用和作文中的成语使用。
A安之若素哀而不伤1、安土重迁,重,重视,不轻率。
安于故土,不愿意轻易迁居他乡。
2、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3、鞍马劳顿,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
形容旅途劳累。
B笔底生花笔墨官司白驹过隙避重就轻宾至如归并行不悖不刊之论不名一文不情之请不速之客鞭辟入里不赞一词不足为训步人后尘1、暴虎冯河,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
2、抱恨终天,含恨一辈子。
终天,终身。
3、阪上走丸,形容速度快。
阪,斜坡。
4、白驹过隙,像骏马过细小的沟隙。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5、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但距离太远,力量达不到。
6、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里层,内部。
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
7、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血。
指未交锋就取得胜利。
8、别无长物,形容空无所有。
也作身无长物。
长,多余的东西。
9、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什么。
10、不胫而走,比喻无需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开去。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正确。
12、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固执或愚蠢呆笨。
13、不可开交,比喻没法解脱。
交,纠缠。
14、不落窠臼,不落俗套,风格独特。
15、不容置喙,不许插嘴提意见。
贬义。
16、悖入悖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走;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C长歌当哭持之有故踌躇满志出神入化春风化雨(良好教育)从长计议从善如流攒三聚五厝火积薪1、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
2、充耳不闻,塞住耳听不见,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3、从善如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
4、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
形容敬畏的情态。
5、陈陈相因,沿袭老一套,没有改变。
贬义。
6、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7、存而不论,保留起来,不加讨论。
8、长袖善舞,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9、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D大放厥词党同伐异当仁不让登堂入室吊民伐罪叠床架屋动辄得咎断编残简1、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成语运用专项练习(一)近三年高考词语回顾背诵1.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2.秘而不宣:守住秘密,不肯宣布。
3.在所难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以避免。
4.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
5.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循循:有步骤的样子)。
6.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7.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
8.相互映衬:指互相映照、衬托。
9.喧闹无比:指非常喧哗热闹。
10.热闹非凡:指(景象)超乎寻常般繁盛活跃。
11.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12.连绵不断:(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13.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
14.汁醇味正:指(滋味、气味等)浓厚纯正。
15.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
16.踌躇不前:犹豫不决,不敢前进。
17.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18.不可低估:不能过低估计。
19.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20.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
21.寥寥无几:形容非常少,没有几个。
22.极其稀缺:形容极端稀少短缺。
2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24.老少皆宜:对老年人和少年人都适合。
25.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26.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二)训练习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①,而《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神话作品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当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一个大命题,也是电影创作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在《大圣归来》《哪吒》中,孙大圣、哪吒被塑造为当代人的形象:战无不胜、②的孙大圣,被重塑为一个经历重创后③、又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形象;品行顽劣的哪吒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
在这样的人物重塑和故事新编中,孙悟空、哪吒走出传统,成长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