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 格式:docx
- 大小:170.86 KB
- 文档页数:89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年5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是对GB/T 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的修订。
本标准对应于联合国统计署编制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1989年修订,第三版,简称:ISIC/Rev.3),与ISIC /Rev.3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ISIC/Rev.3主要存在以下差异:a) 本标准的框架结构与ISIC/Rev.3的差异:--本标准增加的行业门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本标准与ISIC/Rev.3在范围或名称上存在差异的行业门类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b) 本标准部分大类、中类、小类的条目、名称和范围与ISIC/Rev.3存在着差异。
本标准代替GB/T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并保留了GB/T4754-1994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与GB/T4754-1994的主要变化如下:a) 标准名称改变;b) 本标准增加了前言、术语、定义、原则和规定;c) 本标准框架结构的变化:一-增加的门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国际组织--名称或范围进行调整的门类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取消的门类(有关内容调整到相关的门类中)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其他行业d) 本标准对GB/T 4754-1994部分大类、中类、小类的条目、名称和范围做了调整。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并为国家宏观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经济管理以及进行科研、教学、新闻宣传、信息咨询服务等提供统一的行业分类和编码,特制订本标准。
1.2本标准供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划分行业使用。
在计划、统计、财务会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管理等项工作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处理行业分类资料,进行有关的分析研究工作。
2分类原则2.1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关于统计单位划分的原则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原则,并在分类中注意区分第一、二、三次产业。
2.2依据按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原则,即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行行业分类,而不按其所属行政管理系统分类。
某一行业就其实质来说是指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活动的所有单位的聚合体。
2.3积极吸取世界各国行业分类标准的经验,在具体分类中尽可能向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靠拢,以便于进行国际资料对比。
3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3.1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机构,均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基本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基本上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
对于大多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因为它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因而它们就是产业活动单位。
但对于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公司或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重要经济活动的单位,则需要进一步按经济活动划分产业活动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2)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
3.2乡、镇办以及村办的工业、建筑、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单位,具备产业活动单位条件的,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其所属的行业。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一份重要的经济统计分类目录,旨在为中国的经济统计工作提供准确、规范的行业分类标准。
该目录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分类,涵盖了农、工、商、服务等各个行业,为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可以追溯到1954年,那是中国制定的第一份行业分类目录,此后几经修订和调整,于1997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成为现行版本。
该目录按照行业结构、经济活动类型和产品特点等因素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划分,共分为21大部门,96个大类,238个中类和429个小类,涵盖了工业、农业、建筑业、金融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领域。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中,每个行业都有其特定的编码和名称,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指标和要求。
这些编码和名称在经济统计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准确地标识和归类不同类型的企业、机构和经济活动。
同时,该目录还规定了各个行业的统计口径、方法和标准,保证了经济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的编制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
在制定目录时,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避免重复和缺失,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经济结构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因此,每一次的修订都需要经过广泛的调研和专家论证,以确保目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的应用范围广泛。
一方面,它是中国宏观经济统计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对于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它也是企业和机构进行经济活动和报表统计的依据,为企业提供了标准和规范,有助于实现经济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然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新兴产业和高技术行业不断涌现,这给目录的更新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目录的编码和标准不能适应所有情况,有时会导致统计结果的不准确和可比性的降低。
因此,未来的目录修订需要加强与现实经济的对接,注重反映新经济形态和新业态的发展。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1. 引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是一个用于对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进行分类的工具。
它是根据国民经济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以及国际上通行的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制定的。
本文档将介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的背景、目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背景2.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重要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一个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分类和编码的方法。
它对研究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统计国民经济数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并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 国际上通行的行业分类标准国际上常用的行业分类标准有多种,包括联合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系统(ISIC)、美国行业分类标准(NAICS)等。
这些行业分类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经常进行更新和修订。
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也是基于这些国际标准进行制定的。
3. 目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的主要目的是为统计、研究和管理国民经济活动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分类体系。
通过使用行业分类代码表,可以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不同的行业,便于对不同行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
同时,行业分类代码表还可以作为一种基准,用于编制各种经济指标和统计报表。
4. 结构4.1 行业分类大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由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四个层次组成。
行业分类大类是最高层次的分类单位,用于划分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共包含21个大类。
4.2 行业分类中类、小类和细类行业分类中类、小类和细类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详细分类的层次。
行业分类中类是在行业分类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的;行业分类小类是在行业分类中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的;行业分类细类是在行业分类小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的。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中,每个大类下面可以有多个中类,每个中类下面可以有多个小类,每个小类下面可以有多个细类。
5. 使用方法5.1 查找行业代码使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的第一步是查找相关行业的代码。
2023年国民经济行业清晰划分1. 引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其进行行业清晰划分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2. 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为20个门类、96个大类、432个中类和1094个小类。
以下为部分主要行业的简要介绍:2.1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
2023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4万亿元,同比增长3.9%。
其中,农业增加值为5.8万亿元,林业增加值为0.4万亿元,牧业增加值为2.1万亿元,渔业增加值为0.1万亿元。
2.2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主要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3.2万亿元,同比增长6.4%。
其中,采矿业增加值为10.1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为20.7万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为2.4万亿元。
2.3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202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1.2万亿元,同比增长7.7%。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11.8万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1.9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为13.2万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0.1万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为3.5万亿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为1.6万亿元。
3. 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3.1 第一产业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第一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逐步合理;-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断完善;-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未来发展趋势:-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编码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的代码,适用于在统计、计划、财政、税收、工商等国家宏观管理中对经济活动的分类,并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根据这个标准,国民经济行业被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分别用字母M、D、C和X表示。
每个门类包括若干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包括若干个中类,每个中类又包括若干个小类。
对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行业编码,有1位码和2位码两种形式。
其中,1位码是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类的代码;2位码是针对每个大类进一步细分的代码,如制造业的代码为06(代表采矿业),07(代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代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代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
具体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可以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标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指将国民经济活动按照其性质、功能、产品或服务类型,划分为若干个行业的分类方法。
在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行业分类标准。
该标准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特点,将经济活动划分为22个大类、86个中类和307个小类。
下面将介绍22个大类的名称和代码。
一、农、林、牧、渔业(A)
代码:A
二、采矿业(B)
三、制造业(C)
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D)
五、建筑业(E)
六、批发和零售业(F)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
八、住宿和餐饮业(H)
九、信息技术业(I)
十、金融业(J)
十一、房地产业(K)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L)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M)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N)
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O)
十六、教育(P)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Q)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R)
十九、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S)
二十、国际组织(T)
二十一、未列明业(U)
二十二、家庭(V)
以上就是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的22个大类名称和对应代码,这一标准对于统计、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常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754 —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大类码中类码小类码行业名称17 纺织业171 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711 棉纺纱加工1712 棉织造加工1713 棉印染精加工172 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1721 毛条和毛纱线加工1722 毛织造加工1723 毛染整精加工173 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1731 麻纤维纺前加工和纺纱1732 麻织造加工1733 麻染整精加工174 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741 缫丝加工1742 绢纺和丝织加工1743 丝印染精加工175 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1751 化纤织造加工1752 化纤织物染整精加工176 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1761 针织或钩针编织物织造1762 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印染精加工1763 针织或钩针编织品制造177 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1771 床上用品制造1772 毛巾类制品制造1773 窗帘、布艺类产品制造1779 其他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178 非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1781 非织造布制造1782 绳、索、缆的制造1783 纺织带和帘子布制造1784 篷、帆布制造1789 其他非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18 纺织服装、服饰业181 1810 机织服装制造182 1820 针织或钩针编织服装制造183 1830 服饰制造28 化学纤维制造业281 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2811 化纤浆粕制造2812 人造纤维(纤维素纤维)制造282 合成纤维制造2821 锦纶纤维制造2822 涤纶纤维制造2823 腈纶纤维制造2824 维纶纤维制造2825 丙纶纤维制造2826 氨纶纤维制造2829 其他合成纤维制造35 专用设备制造业3551 纺织专用设备制造。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
国统字[2003]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务院各部门:现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制定本规定。
二、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三、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1985年制定的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同时废止。
三次产业分类。
行业代码分类1. 什么是行业代码分类行业代码分类是指对各个行业进行标识和归纳的方法。
在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等权威机构的统计工作中,行业代码分类被广泛应用。
行业代码分类的制定和使用不仅方便各个机构对市场和经济的监测和调查,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2. 国家行业代码分类标准在我国,国家颁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它被广泛应用于统计、税务、财务、科研等领域。
该标准将国民经济划分为21个部门,每个部门下设二级行业,共涵盖了139个行业。
在该标准中,每个行业都分配了唯一的代码。
例如,制造业的代码为C,而其中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代码为C27。
通过使用这些代码,统计机构和企业都可以准确地进行行业识别和分析。
3. 行业代码分类的作用行业代码分类对于经济和市场的监测以及企业的管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它可以:3.1 进行市场分析行业代码分类可以帮助市场分析师准确地对市场进行划分和分析。
这有助于他们了解不同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率、竞争对手和趋势。
基于这些信息,他们可以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建议和预测。
3.2 监测经济变化行业代码分类可以被用来检测经济状况和变化。
根据各个行业的增收、增加值、人口和就业等指标,可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状况进行评估。
这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了解经济的运行情况和挑战。
3.3 制定行业标准和政策行业代码分类可以被用来为各个行业制定标准和政策。
对特定行业的分析可以使政府和企业了解该行业的需求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3.4 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行业代码分类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自己所处行业的特点和趋势。
这有助于他们调整自己的战略和决策,以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
同时,行业代码分类也有助于企业之间的对比和竞争。
4. 行业代码分类的应用案例行业代码分类在大量领域被广泛使用。
下面是它在一些典型领域的应用案例:4.1 统计分析在国家统计局中,行业代码分类被用来识别不同行业,对宏观经济和市场进行监测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