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药典微生物变更细则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95
2020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是指医药产品中存在的微生物限制标准,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医药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涉及的微生物主要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菌落总数限度标准是指医药产品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的总群落数量,是衡量产品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
药典中对菌落总数的限制标准主要是基于药品的用途和使用条件,例如注射用药品应该保持高度无菌状态,因此其菌落总数标准应该更加严格,一般要求不得超过100CFU/g;而口腔贴剂或口服制剂等,则对菌落总数要求相对较低,一般不得超过1000 CFU/g。
大肠杆菌限度标准是指医药产品中是否存在含量超标的大肠杆菌,该细菌主要通过消费者口腔、消化系统进入医药产品中,通常是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公共卫生方面的不合规或人员操作不当所导致的。
由于大肠杆菌对人体的健康有较大的危害性,药典对其限度标准要求十分严格,不得检出或检出数量应该极为有限。
沙门氏菌限度标准是指医药产品中是否存在含量超标的沙门氏菌,该细菌主要通过消费者口腔、消化系统进入医药产品中,而且对人体的健康有较大威胁。
药典对沙门氏菌限度标准同样也要求十分严格,不得检出或检出数量应该极为有限。
铜绿假单胞菌限度标准是指医药产品中是否存在含量超标的铜绿假单胞菌,该细菌主要通过环境污染以及人员操作不当所导致的。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生命体内部健康有较大的危害性,能够引起各种感染和疾病,因此药典对其限度标准要求同样也十分严格。
金黄色葡萄球菌限度标准是指医药产品中是否存在含量超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细菌能够引起多种感染和疾病,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性,因此药典也对其限度标准要求十分严格。
总之,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是医药产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指标,能够保证医药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其限度标准应该根据产品用途和使用条件而定,同时也需要制定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检测程序,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非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
除另有规定外,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研究:将旧版的“相应”更换为“规定”,更便于按照1107进行判定执行。
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洁净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研究:将旧版的“单向流空气区域”更换为“洁净空气区域”。
计数方法……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检测的样品量应能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
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提醒:后文增加了关于“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的更全面的表述,因留意结合此处的请求。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菌液制备……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人适量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研究:此处改动同无菌检查法,将“3~5ml”的具体量调整为“适量”,便于根据孢子的量灵活掌握菌液制备方法。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微生物计数用的商品化的预制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研究:类似于无菌检查法,此处将“成品培养基”修改为“商品化的预制培养基”,表述更准确,下文还有,不再赘述。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1.供试液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C。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人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研究:此处应注意同时进行数个品种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时的时效问题。
我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法1.引言我国药典2020版本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工具。
微生物限度指的是药品中的微生物数量的限定,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等。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执行对于药品的生产和使用至关重要,它能够保证药品在生产、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受到微生物污染,从而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内容和流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主要包括取样、制备试液、接种培养和菌落计数等步骤。
首先要进行取样,从样品中取得代表性的样品;然后是制备试液,将取得的样品溶解或稀释;接下来是接种培养,将制备好的试液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最后是菌落计数,根据培养后的菌落数量来确定微生物的限度。
3.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意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药品中微生物数量的合理范围内,防止药品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因微生物污染而导致药品变质、降解或产生毒性。
采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可以杜绝因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4.对我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是药品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药品的治疗效果。
我国药典2020版本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做了全面更新和完善,包括对检查方法、标准和限度值的详细规定和说明,这对于药品的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日常生产和监管中,执行我国药典2020版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将有助于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患者的用药权益,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5.总结我国药典2020版本中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是药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严格执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药品中微生物数量,防止药品因微生物污染而造成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我国药典2020版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更新和完善,将为药品生产和监管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在实践中要严格执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
2020年药典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在当今社会,中药饮片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华医药制剂形式,其应用与研究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为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不仅需要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析检测,还需要对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
而在2020年的药典中,围绕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法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1. 背景及重要性:中药饮片是中华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剂型,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由于中药饮片的原料和制剂过程相对复杂,很容易受到环境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污染和滋生。
如果这些微生物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将对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制定并完善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于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检查项目及标准:2020年药典中关于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更新,将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
这些微生物对中药饮片的污染可能性较高,因此对其限度的检查也显得尤为重要。
大肠菌群是指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一类微生物,其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而霉菌和酵母菌则会对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造成破坏,同时也可能对使用者的健康带来风险。
根据2020年药典,对这些微生物的限度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
3. 检查方法及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菌落总数法和培养方法。
菌落总数法是指通过将中药饮片放入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的数量来判断其中微生物的含量;而培养方法则是指通过将中药饮片制成悬浊液,然后通过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显微生物,进而得到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这些方法在有效检查微生物限度的也要求操作人员需严格掌握检查方法和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作者个人观点:作为一名从事中药研究的从业者,笔者深切地理解并赞同2020年药典中对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更新和完善。
中国药典2020版二部纯化水微生物检查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概述
2.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查标准
3.微生物检查的方法
4.微生物检查的注意事项
5.总结
正文
1.概述
在中国药典 2020 版二部中,对于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查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纯化水是制药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水源,其微生物质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对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查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2.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查标准
根据中国药典 2020 版二部的规定,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查需要符合以下标准:
- 菌落总数:≤10cfu/ml
- 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
- 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
- 霉菌和酵母:≤1cfu/ml
3.微生物检查的方法
微生物检查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 菌落计数法:通过在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形成的菌落数来计算菌落总数。
- 试管法:将纯化水分别注入试管,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 薄膜过滤法:将纯化水通过薄膜过滤器,然后将滤膜在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4.微生物检查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微生物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采样:采样时应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 培养条件:培养时应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要求,设置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时间。
- 结果判断:判断结果时应以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霉菌酵母的检出情况为主要依据。
5.总结
中国药典 2020 版二部对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查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微生物检查的方法有多种,但都需要遵循无菌操作和合适的培养条件。
中国药典2020版二部纯化水微生物检查(原创版)目录1.中国药典 2020 版二部纯化水微生物检查的概述2.微生物检查的方法和标准3.微生物检查的重要性和应用正文1.中国药典 2020 版二部纯化水微生物检查的概述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行业最为重要的法规之一,其中包含了各种药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在 2020 版的中国药典二部中,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纯化水是制药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溶剂,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对纯化水进行微生物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2.微生物检查的方法和标准微生物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细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检查、细菌内毒素检查等。
其中,细菌总数检查是微生物检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纯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营养琼脂,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最后通过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量来确定细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菌检查则是通过在纯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霉菌和酵母菌培养基,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最后通过计数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来确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细菌内毒素检查则是通过检测纯化水中的内毒素含量来判断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这些检查方法都有相应的标准,比如细菌总数的标准一般不应超过100CFU/ml,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标准一般不应超过 10CFU/ml。
3.微生物检查的重要性和应用微生物检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如果纯化水中的微生物污染严重,那么药品中就有可能出现微生物污染,这对于患者的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微生物检查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它不仅应用于药品的制备过程中,还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过程中,甚至应用于医院的感染防控中。
【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非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
除另有规定外,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学习:将旧版的“相应”更换为“规定”,更便于按照1107进行判定执行。
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洁净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学习:将旧版的“单向流空气区域”更换为“洁净空气区域”。
计数方法
……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检测的样品量应能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
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
提示:后文增加了对于“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的更全面的表述,因注意结合此处的要求。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菌液制备……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人适量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
学习:此处改动同无菌检查法,将“3~5ml”的具体量调整为“适量”,便于根据孢子的量灵活掌握菌液制备方法。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微生物计数用的商品化的预制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学习:类似于无菌检查法,此处将“成品培养基”修改为“商品。
中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
中国药典2020中对微生物限度的检查要求如下:
1.总菌落数限度:需满足以下要求:
- 不应含有大肠埃希菌或粪链球菌。
- 对无菌制品,其总菌落数规定不应超过制定的标准。
- 必须符合产品特性和验证的任何特定需求。
2.酵母和霉菌限度规定:
- 对无菌制品,每克中不应含有可繁殖的酵母和霉菌。
- 对非无菌制品,每克中不应含有可繁殖的酵母和霉菌。
建议
进行采样和检测多数生物制品样品。
3.大肠菌群限度规定:
- 每克中不应含有大肠菌群。
对某些产品(如消毒剂指定的测定),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者规定了合适分析方法的产品例外。
4.针对特定微生物的检查:
- 对某些产品,药典可能要求进行特定微生物的检查,以确保
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中国药典2020中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
的一般要求,具体的规定可能因产品类型和特性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微生物检查时,需根据产品的特定需求和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操作。
在实际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还需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蓝色字体表示新增内容,红色字体表示删减内容)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是基于药品的给药途径和对患者健康潜在的危害以及药品的特殊性而制订的。
药品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检验,药用原料、辅料及、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检验,新药标准制订,进口药品标准复核,考察药品质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用于手术、严重烧伤、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3.非无菌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品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见表 1。
表 1 非无菌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品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给药途径需氧菌总数(cf u/g、cf u/m l或cf u/10c m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 u/g、c fu/m l或cfu/10cm2)控制菌口服给药①固体制剂液体及半固体制剂103102102101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1g 或1ml);含脏器提取物的制剂还不得检出沙门菌(10g 或10ml)口腔黏膜给药制剂齿龈给药制剂鼻用制剂102101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1ml 或 10cm2)耳用制剂皮肤给药制剂102101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1ml 或10cm2)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102101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 10ml ) 阴道、尿道给药制剂102101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1g 、1ml 或 10cm 2);中药制剂还不得检出梭菌(1g 、 1ml 或 10cm 2)直肠给药 固体制剂103102 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 或 1ml )其他局部给药制剂102102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 、1ml 或 10cm 2)注 ①化学药品制剂和生物制品制剂若含有未经提取的动植物来源的成份及矿物质还不得检出沙门菌(10g 或 10ml )。
2020版药典微生物方法学验证解读近年来,微生物学验证方法在医药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药典领域,微生物学验证方法更是备受关注。
随着2020版药典的发布,对微生物学验证方法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和细致。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20版药典中的微生物学验证方法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和意义。
1. 2020版药典对微生物学验证方法的要求2020版药典中对微生物学验证方法的要求更加注重严谨性和准确性。
在微生物学验证方法中,对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要求更加严格,需要使用更加先进和高效的技术手段。
对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验证,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2020版药典还强调了对微生物验证方法的全面性和广度,要求在验证过程中综合考虑微生物的多种特性和影响因素。
2. 微生物学验证方法的深度解读在微生物学验证方法中,对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2020版药典要求采用更加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技术,如PCR、质谱等,来进行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在验证方法中,需要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特性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以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0版药典还强调了对微生物验证方法的全面性和广度,要求验证方法能够覆盖各种常见和潜在的微生物污染源,从而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3. 对2020版药典微生物学验证方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医药行业从业者,我对2020版药典中微生物学验证方法的更新和要求深感赞同。
新版药典对微生物学验证方法的要求更加严格和全面,这有助于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新版药典中对微生物验证方法的要求也推动了微生物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学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总结回顾通过对2020版药典微生物学验证方法的深度解读,我们了解到新版药典对微生物学验证方法的要求更加严格和全面。
在验证方法中,需要采用更加先进和灵敏的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特性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量。
微生物限度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
1107
摘要:
一、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重要性
二、中国药典2020 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1107 介绍
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四、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正文:
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旨在确保药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符合规定标准,以避免微生物污染和药品失效。
在中国,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主要依据《中国药典》进行。
《中国药典》2020 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1107 对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中,1105 通则规定了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1106 通则针对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了规定;1107 通则则对微生物限度检查中使用的培养基、试剂和仪器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计数法和定性法。
计数法是通过计算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定性法则是通过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种类,以确定其是否为有害微生物。
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相互结合,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了依据,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策
略。
其次,微生物限度检查可以有效防止药品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微生物限度检查还有助于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药品市场秩序和公众用药安全。
总之,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版《中国药典》附录对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了修订和增加。
以下是关于这一主题的详细内容:
无菌检查方法增修定内容:
1.增加了无菌药剂的质量标准,包括药品无菌指标、瓶口、塞口、包装的无菌性检查项等。
2.添加了无菌药物瓶内环境的无菌性检查,包括对封口口径、管壶内外的无菌环境进行验证等。
3.对无菌药剂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无菌药剂质量控制中的负压系统及其验证、不同类型的无菌药剂的质量控制措施等。
4.新增了一些无菌技术和设备的要求,如微生物孵育器使用要求、灭菌器使用要求等,以保证无菌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对于不同类型的无菌药剂,如注射剂、眼用药、口服药剂等,增加了不同的无菌检查方法,以确保药品的无菌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增修定内容:
1.添加了微生物限度试验中的菌落计数法、薄膜法、糖蜜膏孵化法等方法详细操作步骤和评价标准。
2.对于微生物限度试验中的微生物生长培养基、培养条件等进行了规定,确保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试验。
3.说明了微生物限度试验中的不同尺寸、不同生物指标等的不同试验方法,以适应不同药物的检验需求。
4.对于微生物限度试验中存在的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异常结果进行了评价和处理措施的说明,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增加了微生物限度试验的资料归档和报告的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和追溯性。
通过对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修订和增加,2024年版《中国药典》附录进一步提高了无菌药剂和微生物限度的质量控制水平,确保了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这些修订和增加内容使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更加完善和规范化,为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更科学、更可靠的依据。
中国药典2020版二部纯化水微生物检查【原创实用版】目录1.概述2.中国药典 2020 版二部纯化水微生物检查的标准3.微生物检查的方法4.微生物检查的注意事项5.结论正文1.概述纯化水是制药工业中常用的一种水质,其微生物质量对于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纯化水的微生物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国药典 2020 版二部纯化水微生物检查的相关内容。
2.中国药典 2020 版二部纯化水微生物检查的标准中国药典 2020 版二部对于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查有严格的标准。
其中,纯化水的微生物限度要求如下:- 细菌总数:≤10cfu/ml- 霉菌和酵母菌:≤1cfu/ml- 细菌内毒素:≤0.25EU/ml3.微生物检查的方法微生物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采样:在纯化水的生产过程中随机采样,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
- 培养:将样品在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以便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 计数:在适当的时间点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以了解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 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种类。
4.微生物检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纯化水微生物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采样时应保证样品的无菌性,避免样品被污染。
-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 在进行微生物计数时,要保证计数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
- 定期对纯化水微生物检查的设备和方法进行验证,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5.结论通过对中国药典 2020 版二部纯化水微生物检查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对于纯化水的微生物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
微生物检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也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摘要:1.2020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概述2.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的检查要点3.微生物限度计数与耐胆盐革兰阴性菌4.药典委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草案5.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6.美国药典USP 微生物限度检查介绍正文:2020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概述2020 版《中国药典》是药品行业重要的技术规范文件,对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药品上市后监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2020 版《中国药典》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质量控制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2020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的检查要点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评估药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方法。
在2020 版《中国药典》中,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点包括:菌种及菌液制备、接种方法、培养条件、计数方法等。
具体来说,需要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菌种进行培养和计数,以评估药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微生物限度计数与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在2020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微生物限度计数是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
通过对药品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有效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是微生物限度计数中的一个重要类别,需要对其进行单独的检查和计数。
药典委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草案为了规范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药典委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草案,包括《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生物制品》等。
这些标准草案对于指导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药品上市后监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用于检查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检查项目包括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菌总数、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
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中国药典》每五年修订一次,2020版《中国药典》是第十一版药典,现在已经发布并将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针对2020版《中国药典》的更新,作为医疗器械企业关注的纯化水、无菌检查和微生物计数,我们对比了2015版和2020版《中国药典》中关于纯化水、无菌检查和微生物计数的项目供大家参考。
1.2015版和2020版《中国药典》中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的对比2015版和2020版《中国药典》中对于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的要求没有变化,企业可根据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继续执行。
2.2015版和2020版《中国药典》中无菌检查和微生物计数法的对比.2015版和2020版《中国药典》中对于无菌检查和微生物计数法的主要变化详见后文附表,对于此次的变化我们将其分为:【一般变更】(企业需根据变化修改内部的检验文件)和【重要变更】(企业除了需根据变化修改内部的检验文件外,需更多的关注实际操作的变化),具体内容如下:a.①“医疗器具”改为“医疗器械”:《中国药典》对于医疗器械的适用性;【一般变更】②“监控”改为“监测”:除了对洁净环境进行日常监测外,无菌检查时还应对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进行监测;【一般变更】b.制备好的培养基“密闭容器”保存改为“无菌密闭容器”,保存时间由“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改为“经验证的保存期内使用”:企业可根据保存需要对制备好的培养基的保存期进行验证,经验证后方能按验证的保存期对制备好的培养基进行保存使用;【重要变更】c. “1/5”改为“1/3”:在供试品接种前,需检查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确保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3;【重要变更】d.新增“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黑曲霉的培养;【重要变更】e.增加“和确认”:采购的菌种应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定期转种传代,并对其纯度、特性等进行确认,以保证试其生物学特性;【重要变更】f.①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培养时间“24〜48小时”改为“2〜3天”:增加培养时间更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获取所需的菌种新鲜培养物;【重要变更】②“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改为“适宜浓度菌悬液”:企业可根据实际菌悬液的浓度进行操作,不再强制要求1ml菌悬液的含菌数小于100cfu;【一般变更】③“20〜25℃培养5〜7天”改为“20〜25℃培养5〜7天或直到获得丰富的孢子”;“3〜5ml”改为“适量”:不再强制要求黑曲霉洗脱液的容量和增加培养时间都为了确保最终能获取足够的黑曲霉孢子;【重要变更】④“0.9%无菌氯化钠溶液”改为“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更利于黑曲霉孢子的洗脱;【重要变更】⑤“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改为“适宜浓度的孢子悬液”:企业可根据实际孢子悬液的浓度进行操作,不再强制要求1ml孢子悬液的含孢子数小于100cfu;【一般变更】g.①“每管装量为12ml”“每管装量为9ml”改为“适宜装量”:不再强制要求培养基的每管装量;【一般变更】②“小于100cfu”改为“不大于100cfu”:不再强制要求接种的菌种数量小于100cfu;【一般变更】③培养时间“3天”“5天”改为“接种细菌的培养管培养时间不超过3天,接种真菌的培养管培养时间不得超过5天”:企业可根据实际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选择培养时间;【重要变更】h. “滤清”改为“必要时滤过使澄清”:企业可根据需求选择是否需要滤过澄清;【一般变更】i.①“小于100cfu”改为“不大于100cfu”:不再强制要求加入的试验菌数量小于100cfu;【一般变更】j.②“加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至滤筒内”改为“加培养基至滤筒内,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的滤筒内加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滤筒内加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明确接种不同菌种对应的培养基,更利于企业实际操作;【一般变更】k. “培养72小时”改为“培养不超过5天”:增加阳性对照菌的培养时间,确保某些生长较慢阳性菌的生长,更利于阳性对照结果的判断;【重要变更】l. “消毒液”改为“方法”:不再强制要求用消毒液对供试品容器表面进行消毒,企业可选择适用于实际的消毒方法对供试品容器表面进行消毒;【一般变更】m.①增加“若使用其他尺寸的滤膜,应对稀释液和冲洗液体积进行调整,并重新验证”:企业可选择其他尺寸的滤膜,但需对稀释液和冲洗液体积进行调整,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一般变更】②“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改为“总冲洗量一般不超过500ml,最高不得超过1000ml”:减少了每张滤膜的总冲洗量,但也考虑到产品的差异性,给定了最高冲洗量的限定;【重要变更】n.①“温度不得超过44°C”改为“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40℃,最高不得超过44℃”:降低了溶于十四烷酸异丙酯的膏剂和黏性油剂供试品的加热温度,但也给定了最高加热温度的限定;【一般变更】②增加“或其他适宜的灭菌方法”:除了薄膜过滤法过滤除菌,企业可选择其他灭菌方法制备十四烷酸异丙酯;【一般变更】o.增加“采用专用设备将供试品转移至封闭式薄膜过滤器中”、“迅速消毒供试品开启部位或阀门,正置容器,用无菌钢锥或针样设备以无菌操作迅速在与容器阀门结构相匹配的适宜位置钻一小孔,钻孔后应无明显抛射剂抛出,轻轻转动容器,使抛射剂缓缓释出”和“必要时用冲洗液冲洗容器内壁”:增加具体的操作细节,更利于企业实际操作;【一般变更】p. “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包装中所配带的无菌针头的无菌检查”改为“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包装中所配带的针头等要求无菌的部件进行无菌检查”:增加了供试品中其他的无菌部件的无菌检查要求;【一般变更】q. “同时应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包装中所配带的针头的无菌检査”改为“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包装中所配带的针头等要求无菌的部件进行无菌检查”:增加了供试品中其他的无菌部件的无菌检查要求,不再强制要求用直接接种法进行无菌部件的无菌检查;【一般变更】r.①“培养14天”改为“培养不少于14天”“培养3天”改为“将原始培养物和新接种的培养基继续培养不少于4天”:根据药典要求,如在加入供试品后或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出现浑浊,培养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不少于1ml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将原始培养物和新接种的培养基继续培养不少于4天,因此原始培养物的培养改为不少于14天更合适;【重要变更】②“逐日观察”改为“定期观察”:不再强制要求逐日观察,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观察周期;【一般变更】s.删除“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