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第17章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1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3、通过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3、动物对植物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1、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2、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讲授板书设计第1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三、动物对环境的影响1、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2、动物对植物生活的不良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能简单地写和数食物链。
联系学生已知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促使他们思考动物是生物圈中的作用如何,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然后,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对主题进行研究。
首先设问:动物怎样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从动物获得营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进一步设问:动物都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吗?从动物的食性上,引导学生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在学生进行“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逐渐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认识到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设计的问题有:最长的食物链是哪一条?如果没有某一种动物,食物网回如何?人类的食物结构回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第二课时学习动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内容,同样地,“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实验前,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除捕食和被食关系外,动物与植物之间还有什么关系?”本实验受条件限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在课堂上交流实验结果和结论。
课堂作业 P44思考与练习题布置作业《伴你学生物》预习作业教学反思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兴趣较高,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较难控制的场面,比如说学生对哪些动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会出现很多疑问。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学习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分析不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逐渐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通过“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的活动,辩证地认识动物与植物的利害关系。
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3.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通过阅读和资料分析,认识我国的动物资源概况,知道我国常见的珍稀动物,体会出我国动物资源丰富以及面临的威胁。
增强爱国情感,树立动物资源现状的忧患意识。
4.通过对动物多样性定义的理解,认识到保护动物多样性应该在遗传、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
通过提出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可行性措施,树立动物多样性的意识。
5.真正理解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动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措施,更好地拥护国家的政策法规。
第1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习指导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1)复习回顾旧知识: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通过回顾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确定动物在其中的地位关系,从而理解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通过认识动物吃与被吃的关系、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种生物流向另一种生物,理解动物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阅读教科书中相关内容及联系生活中常见现象,了解动物在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难点讲解1.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剖析: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并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与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对人类的生活也有不好的一面。
如人们常说的“四害”——蚊子、苍蝇、老鼠和蟑螂。
此外,还能使食物霉变产生致癌的黄曲霉素。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很重要,它不仅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重要成分,还对环境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生物17章知识点总结第17章的主要内容是进化论。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的遗传结构和性状在时间尺度上发生的变化。
进化论认为生物种群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和地球环境适应性的变化。
这一变化是由于基因遗传和环境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本章主要包括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进化因素、种间关系的演化以及人类的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个体因适应环境而产生有利于生存与繁殖的性状,这些性状会逐渐在种群中积累并传承下去。
达尔文是自然选择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生物界的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不平等的,适应力强的个体将会留下更多的后代,进而能够逐渐形成具有适应力的种群。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理。
2.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在种群中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遗传漂变主要发生在小种群中。
遗传漂变是进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3. 突变突变是指位点基因的一种突然且不可预测的变异,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提供了遗传变异的材料。
4. 基因流基因流是指种群之间基因频率的交换,例如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就导致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流。
也就是说,基因流使得不同种群在基因频率上慢慢趋于一致。
二、进化因素1. 生物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环境的分隔而导致的种群之间的隔离。
生物地理隔离是生物演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2. 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由于种群位置、生活习性的不同而导致的无法进行有效交配的现象。
在两个种群的生殖隔离可以造成种群间的基因分离,从而导致了物种的新形成。
3. 生态隔离生态隔离是指由于生态位的不同而导致的种群间的区别。
生态隔离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种间关系的进化1. 共同祖先共同祖先是指所有生物种群的进化历史在某一个时期上都可以追溯到一个相同的祖先。
2. 远缘群体间的关系远缘群体分化,是指同一个物种在生活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3. 同功同源基因的变化在基因水平上,同功酶具有相同基因多态性的物种往往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第 17 章 第 1 节 课题: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课时 编写:展瑞芹 审核:展瑞芹
班级: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一)导入新课: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动物怎样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二)
1、小组长检查并了解组员导学案完成情况;
2、小组长安排合作讨论:
学生可一对一合作讨论,或检查基础知识并巩固基础知识,或解决疑难问题 再由本组其他同学帮助补充、完善; 3、小组安排指定展示环节:
确定板书展示和口头展示成员 (三)
小组板书学案分配的问题,
并口头分析解说知识点
使用说明:首先自学课本 第39 页--- 第44 页,然后认真完成导学案
学习重难点:
重点: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自主学习】
(一)知识框架(课堂自己整理,当堂展示)
(二)基础知识:
1.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150多万种,它们使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对生物圈 的 和 有着重要作用。
2.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关系,这种营养 联系形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
⑴该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 。
⑵在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
⑶图中生产者是 ,图中的所有动物可统称为 ,其中鹰与 兔、鹰与蛇的关系是 。
如果草被烧掉,结果 。
【合作探究】
1、在一块农田生态系统中,麻雀要吃水稻种子。
为了保护庄稼,我
们就人为的大量捕杀麻雀,这种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2、动物怎样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课堂检测】
1.你认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应包括下列哪一项?( )
A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B .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 .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的种子
D .能够净化空气 2.植食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什么角色( ) A .分解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自养生物
3.用网将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活得良好。
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
A .网罩挡住了鸟类却挡不住虫子
B .网罩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
C .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D .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类的控制而猖獗
4.假定一个草原是由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上升后又下降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你的疑惑:
第 17 章 第 2 节 课题:我国的动物资源 1课时 编写:展瑞芹 审核:展瑞芹
班级: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的动物资源概况,知道我国常见的珍惜动物。
2.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树立动物资源现状的忧患意识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说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 (二)
1、小组长检查并了解组员导学案完成情况;
2、小组长安排合作讨论:
学生可一对一合作讨论,或检查基础知识并巩固基础知识,或解决疑难问题 再由本组其他同学帮助补充、完善; 3、小组安排指定展示环节:
确定板书展示和口头展示成员 (三)
小组板书学案分配的问题,
并口头分析解说知识点
使用说明:首先自学课本 第44页---第47 页,然后认真完成导学案 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动物资源;我国常见的珍稀动物。
难点:我国常见的珍稀动物。
【自主学习】
(一)知识框架(课堂自己整理,当堂展示)
(三)基础知识:
1.据统计,我国有脊椎动物6300多种,占世界的14%。
我国动物多种多样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为动物 提供了丰富多样的 。
2.进入20世纪后期以来,动物灭绝的速度正逐渐加快,这主要是由于 活动引起 造成的。
3.我国的动物资源同样面临着严重威胁,如: 和 在 我国境内已经绝迹。
4.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是 ( )
A .中华鲟
B .海豹
C .扬子鳄
D .白鳍豚 5.2008年12月23日,大熊猫“团团”“圆圆”抵达台北,目前
在动物园生活状况良好。
下列有关于大熊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大熊猫是珍稀的哺乳动物 B .大熊猫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C .大熊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 D .在动物园里圈养是保护大熊猫的唯一措施
【合作探究】
1.经过自主学习,你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提出来吧。
2.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那你知道我们的“朋友”有哪些?他们现在
的状况如何? 【课堂检测】
1.近年来,动物灭绝的速度正在加速,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下列动物中,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的是( )
A.白鳍豚
B. 野骆驼
C. 扬子鳄
D. 新疆虎 2.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要动物是( )
A.褐马鸡
B.大熊猫和金丝猴
C.麋鹿
D.斑头雁 3.下列动物中,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 A .扬子鳄
B .黑猩猩
C .丹顶鹤
D .大熊猫
4.下列动物中,全部属于我国特有动物的一组是( )
A.中华鲟、大熊猫、扬子鳄、企鹅
B.白唇鹿、扭角羚、中华鲟、大熊猫
C.猕猴、丹顶鹤、大熊猫、扬子鳄
D.扬子鳄、丹顶鹤、华南虎、猕猴 5.造成我国某些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物种退化
B.温室效应
C.人类的开发和利用
D.栖息地的丧失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你的疑惑:
第 17 章 第 3 节 课题: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1课时 编写:展瑞芹 审核:展瑞芹
班级: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多样性的含义。
2.认识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措施。
(一)导入新课: 保护动物多样性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
1、小组长检查并了解组员导学案完成情况;
2、小组长安排合作讨论:
学生可一对一合作讨论,或检查基础知识并巩固基础知识,或解决疑难问题 再由本组其他同学帮助补充、完善; 3、小组安排指定展示环节:
确定板书展示和口头展示成员 (三)
小组板书学案分配的问题,
并口头分析解说知识点
使用说明:首先自学课本 第47 页--- 第50 页,然后认真完成导学案 学习重难点:
重点:动物多样性的含义;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异地保护。
难点: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异地保护。
【自主学习】
(一)知识框架(课堂自己整理,当堂展示)
(二)基础知识:
1、动物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一样包括: 、 、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从 、 和 三个层次上
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 、 3、动物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由各自的 决定的,因此,动物的 多样性是 的基础。
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 。
4、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 。
5、 是全体公民的一项责任和义务。
【合作探究】
1.经过自主学习,你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提出来吧。
2.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使得我们很多“朋友”处于
濒临灭绝状态,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朋友”呢?
【课堂检测】
1.保护动物多样性和珍惜野生动物资源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法制教育和管理 D.包括ABC 2.不同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以及生活环境上都有差异,从而使动物表现出多样
性。
对动物的多样性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物学家 B.上帝 C.环境 D.各自的遗传物质 3.我国对大熊猫的保护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法制教育和管理
D.包括ABC 4.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分布范围的多样性:在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都有多种生物分布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你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