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刘姥姥人物形象
刘姥姥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具有鲜明形象的人物。
她是一个丰满和善的老太太,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刘姥姥的形象质朴、真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刘姥姥虽已年迈,但仍然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她的言行举止中透露
出浓厚的人情味,总是尽力帮助他人,从不计较得失。
她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
在与主人公的交流中,刘姥姥展现出了对世事的洞察和智慧,让人不禁对她产生尊重和敬意。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通过刻画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作家传达了许多思想和价值观,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深思。
刘姥姥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引发了读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刘姥姥的形象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着深刻的意义,也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启示作用。
她的坚韧、善良和智慧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品质,她的形象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对待他人要怀有善意和宽容,用一颗宽广的心包容世间万象。
刘姥姥的形象教育着我们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善良、智慧和坚韧的人。
总的来说,刘姥姥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和智慧的人物形象,她在文学作品中扮
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她的形象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对人性的理解,为我们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她的形象将在人们心中生生不息,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理想。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刘姥姥是《红楼梦》中颇为特殊的人物。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总结)刘姥姥的性格特点(一):刘姥姥的形象特征:一、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二、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三、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四、机敏睿智、察言观色的才干;五、阅历丰富、洞晓人生的智者;六、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热肠。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二):善良厚道的刘姥姥在《红梦中》我们看到的刘姥姥不仅仅是一个深谙世事的老妇,一个丑角。
刘姥姥还具有知恩图报、心地善良的个性,在《红楼梦》第六回、第三十九回、第百十三回中有所体现。
刘姥姥作为一个农民老妇人的形象,带着板儿能够进入大观园,在周瑞家的周大娘地帮引下最终得到了王熙凤二十两银子的施舍,在末了舍得将刚刚得到的银子摸出一快来感激周大娘,以表示自我受到帮忙后的谢意。
二十两银子让她们一家都度过了艰难的年关,当她舍得把自我家里种的“头尖”瓜果蔬菜送到贾府来让贾府众人尝鲜也就有了刘姥姥的二进大观园,才能受到凤姐的推崇,将这个农村老太太送到了贾母跟前,让她在贾府又大赚了一笔。
[3] 其实,最能让人感受到刘姥姥知恩图报,善良厚道的还得是在贾府落败之后,当得知贾府中的老太君贾母逝世后,她也禁不住“心里也就悲惨起来”,贾府落败,树倒猢狲散,大家对于这样一个亲戚躲都躲不及,刘姥姥却不顾这些再进大观园,去看看贾母,去看看自我惦记的王熙凤。
正是由于刘姥姥得了好处明白报恩,在贾府落败之后还会前来探望这些正在水生火热别人不敢接近的亲戚,在巧姐有难时出手相救给我们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刘姥姥,一个知恩图报,温厚善良的刘姥姥。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三):《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位,并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就拿刘姥姥来说说吧。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解析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
她是个逗趣的人,在小说中所占戏份很多,是个很讨人喜欢的老奶奶,可不要小看这个人物,她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由她自然的引出了好多的人和事,那些“花儿”们在她的烘托下显得更加娇艳爽朗。
今在此对这个小人物进行形象解析,以飧读者。
一、刘姥姥其人(一)、刘姥姥的出场“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止下也有三四百余口;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眉目可作纲领。
正寻思从哪一件事自哪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荠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国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到还是个眉目。
就这样刘姥姥出场了,从这个出场能够看出,刘姥姥不是荣国府里的人,可是和荣府里有些“瓜葛”,提到她,是想借她引出贾府的人和事,因此她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刘姥姥的年龄为了进一步认识刘姥姥,我们先从年龄上给她的形象来一个正确的定位。
她三进 6 国府的年龄分别有多大?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回贾母的问话:“我今年七十五了”。
贾母说:“还大我五岁呢”。
可见她一进荣国府时是七十四岁。
贾母八十二岁寿终。
刘姥姥听闻了,三进荣国府应该已经是八十七岁的人啦。
这么大年龄的农村人,能带着板儿、青儿来往于贾府,可见她不是一般的农村老妇,其实不是疯傻无知的老奶奶,而是见过世面,身体硬朗,敢于做事,会做事的健康老奶奶。
(三)、刘姥姥家里的状况和年轻时的状况怎么样呢?小说里介绍说刘姥姥是“历年的寡妇”。
可知她无子,且家里早已无人,只剩下她一个人。
书中又说到刘姥姥女婿家祖上是京官,刘姥姥还见过王夫人。
这些能说明什么呢?在等级庄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门当户对,因此透过这些信息我们可知道刘姥姥年轻时家里景况特别好,是上的了桌面的富家少妇,是个见过世面的人,而且记忆力特别好。
二、有气概、有脑筋的刘姥姥刘姥姥是红楼中唯一基层老年妇女形象。
作品中她出场不多,笔墨不重,份量不大,但人物形象丰满,特色鲜亮,位列群芳之中而绝不逊色。
刘姥姥人物形象演讲稿
刘姥姥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厢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一个寡妇,为
人忠厚老实,深受读者喜爱。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首先,刘姥姥是一位忠厚老实的人。
在《西厢记》中,刘姥姥的形象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她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的善良、老实、质朴的性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她与张生的对话中,她表现出了对张生的真诚关怀,不计较他的贫寒,而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
这种忠厚老实的品质,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其次,刘姥姥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
在古代封建社会,寡妇往往备受歧视和
排斥,但刘姥姥并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她以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克服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展现出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她的形象给人们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要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刘姥姥是一个善良宽厚的人。
在《西厢记》中,刘姥姥对待他人总是宽
容和善良,她不计较别人的得失,而是以一颗宽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
她对待张生、婆娘等人都是宽容大度,不计较得失,这种善良宽厚的品质深受人们喜爱。
她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物。
总而言之,刘姥姥是一位忠厚老实、坚强勇敢、善良宽厚的人物形象,她的形
象在《西厢记》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物。
她的形象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强勇敢,善良宽厚地对待他人。
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伟大人物刘姥姥!。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刘姥姥坦率纯真、智谋过人、知恩图报。
她曾三进荣国府,带来欢声笑语无限。
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在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扩展资料
坦率纯真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作者通过她的眼睛,从俭真的角度出发,以她所熟悉的'农家田舍,对比贾家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显示出天壤之别的贫富悬殊!
智谋过人
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她虽然是一个长年累月在家没经过世面的乡下老太太,但比那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的女婿狗儿强得多了。
为改变女婿王家当前的贫困状态,刘姥姥给女婿狗儿出谋划策,要去有一星半点瓜葛的荣国府攀亲告债。
知恩图报
刘姥姥自从得到贾府接济后,据她自己讲生活大有好转,接近了小康之家了。
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
一旦度过了难关,就扛着新摘下的瓜果菜蔬,进城答谢。
刘姥姥是一个很有智慧的民间老人,在大观园表现的很无知很粗俗但是其实是故意的,投贾母所好,很会察言观色,是为了改善家计来贾府攀亲戚的,事实上她做的很成功,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得了很多财物,改善了家境,我认为她是一个大智若愚的老人。
分析红楼梦中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分析红楼梦中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就拿刘姥姥来说说吧。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然后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说明她见识敷浅,只知道吃。
到后来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其农家那种艰辛勤俭穷酸的形象跃然纸上,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
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联,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好词好句
总之,刘姥姥这种封建、贫穷、可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全部体现出来。
刘姥姥的形象特征:
一、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
二、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
三、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
四、机敏睿智、察言观色的才干;
五、阅历丰富、洞晓人生的智者;
六、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热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应该怎样评价
导语:《红楼梦》中重要的人物线索之一便是刘姥姥了。
那么刘姥姥是谁?为何和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比较出彩的一位人物
《红楼梦》中重要的人物线索之一便是刘姥姥了。
那么刘姥姥是谁?为何和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比较出彩的一位人物,她来自乡下,也是底层市井小人物的代表。
刘姥姥曾告诉周瑞家自己和贾府的渊源,原来刘姥姥女婿祖上曾是一位小京官,曾和王夫人的父亲是旧相识。
随后,因王家势力强硬,这位京官便拜王夫人父亲为叔叔,俩人以叔侄相称。
刘姥姥得知这门关系后,便前来认亲。
其实,刘姥姥借这门“远亲”来救济生活,于是便认识了贾府众人。
除此之外,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有着举足轻重般的作用。
她身上关乎王熙凤和巧姐的命运,在巧姐判词中,便可看出刘姥姥的重要性。
全书中,通过刘姥姥三次进入荣国府,来讲述荣国府的兴衰,所以,刘姥姥是故事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拜托了周瑞家和平儿来打通贾府上下关系。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作者借刘姥姥所见所闻所感来讲述大观园的繁华程度,并且着重展现了刘姥姥机智、聪明的人格特点。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为了拯救王熙凤之女巧姐的命运。
以此来看,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浓墨重彩的一位人物,她身上具备了太多人性闪光点,成为读者喜爱的角色之一。
后来,刘姥姥将巧姐救出后,并将巧姐抚养成人。
巧姐嫁给刘姥姥孙子板儿后,刘姥姥真的和贾家建立了亲戚关系。
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
生活常识分享。
红楼梦刘姥姥形象赏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刘姥姥这一形象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刘姥姥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老太太,她的形象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风貌。
下面就来对《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形象进行赏析。
首先,刘姥姥的形象可以体现出当时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刘姥姥是在河南伊川人,她到贾母家中求医,却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金银财宝而遭到了冷遇,这种情境揭示了当时老年人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困苦生存状况以及社会地位的低下。
另外,在与贾母等人交流时,刘姥姥对于讲究礼仪的贾母的出言不逊,她的言谈举止反映了当时农村老人对于权贵与富豪的轻蔑和反感。
其次,刘姥姥这个形象还可以体现出《红楼梦》中的女性命运和境遇。
刘姥姥与众女子不同的是,她不依附于家族系统和父母姓氏,她是属于自己的,这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女性命运的余波。
同时,刘姥姥的经历和说话方式也让人不禁想到了康庄大圣孙悟空的话:“我孙悟空,要个位折!”意思是“我即使没有文化,五行缺斤少两,我也要顶个位子”。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反映了当时家道中落的女性有不屈不挠、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最后,刘姥姥的形象还可以引发人们对于传统社会文化制度的反思。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老人家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智慧和文化传承,但是在贾母家这样的富贵之家中,刘姥姥这个形象却被冷遇,这也反映出传统制度中存在的很多弊端和问题。
除此以外,刘姥姥的形象也引发了对于文化的思考,她的话语中带有很多的俗语、谚语和民间智慧,这些文字和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又应该如何进行传承,也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总的来说,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她的形象呈现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风貌,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传统社会文化制度以及文化传承的思考。
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总共描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316个出场人物,每一个人物,大到皇家贵妃,小到丫头村妇,都被曹雪芹刻画的惟妙惟肖。
儿女情长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八面玲珑的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和蔼可亲的贾母,乖巧贤惠的袭人,俏丽爽快的晴雯,当然,包括我们今天要讲的刘姥姥。
从刘姥姥说起的,她在小说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同时小说把刘姥姥塑造得个性鲜明、活泼可爱。
那么,刘姥姥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她是一个粗鄙不堪的村间老妪;或是一个会说话,能办事的刘姥姥;或是个大智如愚,丑中蕴美的刘姥姥;还是是个勤劳善良而又有侠义心肠的刘姥姥?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举重若轻。
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证兴衰
刘姥姥何许人也,与富贵人家荣国府有何关联?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向我们细细做了交代。
王狗儿的岳母,“原来这小小之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作过一小小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
因贪图王家势力,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今祖上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便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
以“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人家”的刘姥姥来写荣国府,局外人看局内人事。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三次所起作用次次不同,也从侧面反映了贾府的兴衰。
一进荣国府,贾府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初步展现贾府的奢靡繁华。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为求生计,一进荣国府‘打秋风’。
在刘姥姥这等村妇老妪眼里,,一进贾府就跟进了“云端一般”,看见秤砣般一物来回乱动,“铛的一声”只见小丫头们一起乱跑,以及贾府吃饭时的鸦雀无声,写出贾府的排场。
而凤姐在刘姥姥的眼中则是“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的显贵主子。
二进荣国府,正是贾府回光返照的日子,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说不尽的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刘姥姥这次不单是进了荣国府,更是进了附中之园的大观园,醉卧怡红院。
而贾府的排场和奢靡也通过刘姥姥眼光进行了描述。
三进荣国府,赫赫荣国府则一败涂地。
抄家之后,贾府落败,凤姐不得已向刘姥姥托孤,请她照顾独生女巧姐儿。
曹雪芹通过刘姥姥的眼光,通过贫富贵贱的对比,演绎这个‘赫赫扬扬,已达百载’的贵族世家里的盛衰过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进荣国府,尤其以第二次描述最为详细,那么众人眼里的刘姥姥是何种形象呢?宝玉这等公子哥儿唤她“贫婆子”,妙玉眼里的“脏婆子”,黛玉等千金小姐戏谑的“母蝗虫”“女清客”。
似乎刘姥姥当真是一个粗鄙不堪的穷困乡间老妪,事实当真如此吗,我以为并不。
二.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智慧老者
刘姥姥的智慧表现在她的言语行为中,即是所谓“会说话,能办事”
刘姥姥是个乡下人,以她这般年岁,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力举孝道的时代,她是应该待在家中坐享清福的,即便是贫寒之家也自有儿女敬奉,绝也轮不到跑出来为儿女讨生计的。
可是刘姥姥出来了,半为生计,半为精明。
这种精明实际上就是真正的智慧。
且看她对女儿女婿说的一番话:“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
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
想当初我和女儿还
去过一遭。
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倒不拿大。
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
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
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
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
试想一下,一个整日在家照顾孙儿的七旬老妪,如果没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她能知道城里大户人家主人的性情吗?即便是年轻时有些接触和印象,素来人的变化是没人可以否定的,况且出阁前的小姐和出嫁后的夫人这一转变就更难说了。
更奇的是,这王家与女婿家连过宗,这等大事,女婿狗儿父辈岂能不曾告知?皆因狗儿混沌,故一时半会未曾想起倒也可知。
女儿作为狗儿嫡妻,丈夫未曾想起,她就更难想到了。
然而,刘姥姥,一个局外人,却看到了这一层,女儿女婿不曾看到的她看到了,女儿女婿不曾想到的她想到了。
这不能不让人叹服于她的精明。
也正因为她知贾家的状况,“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解贾家人的性情“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
所以,由她带着外孙板儿去贾府讨生计就是顺理成章再合适不过了。
再者,在刘姥姥笨拙憨实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也是她容易被人忽略的真正的智慧所在。
她进了贾府,见了凤姐,王熙凤的威风那是出了名的。
但她并没有灰心,更没有丝毫的紧张,尽管贾蓉的到来曾一度打断了她与凤姐的谈话,然而待贾蓉走后,她仍不忘初衷大胆向凤姐诉苦并道明来意,甚至很自然地和凤姐套近乎,开口就是“你侄儿(板儿)”,以期能博得凤姐的怜悯。
与此同时,也很自然地点明了与凤姐的亲戚关系,点明自己的接济目的。
可见,刘姥姥在进贾府之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这准备自然就包括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准备了。
成功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也就最终应验了“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这句话,这次,凤姐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
在《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老妪谎谈承色笑,情痴字实意觅踪迹”中,刘姥姥的大智若愚更是发挥到了极至,她以粗鄙而朴实的庄稼人的语言,直把个贾府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逗得个人仰马翻、乐此不疲。
而她,自然又捞到了不少好处。
说她是《红楼梦》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智者实不为过。
三.穷人的美德,丑中蕴美
刘姥姥是贫穷的村妪老妇,但这并不影响她的人格魅力,刘姥姥的美德主要表现为“侠义心肠,知恩图报,豁达坦率”,正是位丑中蕴美的和蔼老人。
“侠义心肠”。
这里的侠,不是仗剑天涯,锄强扶弱的江湖之侠,而是村妪老妇的朴实相助。
这里的义也不是忠义,而是义气。
当贾府一败涂地时,刘姥姥没有远远地躲开或落井下石。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刘姥姥在地里干活时,听见贾府被抄,吓得:“连豆子也拿不起来了。
就在地里,狠狠地哭了一大场。
我和女婿说:‘我也顾不得你们了,不管是真话诓话,我是要进城去瞧瞧去的。
’我女儿女婿也不是没良心的,听见了,也哭了一回子。
”
凤姐落到“力拙生人怨”众亲叛离,被鬼混纠缠睡不着觉,从手腕上褪下金镯子,求刘姥姥拜佛以让自己“睡个安稳觉”时,刘姥姥不仅没拿金镯子,还说:“姑奶奶,不用那个。
我们村庄人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哪用这些?”刘姥姥没见钱眼开,“趁火打劫”。
刘姥姥的言行和贾府一干贵族相比,何其可贵。
“知恩图报”。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可以说是致谢之意。
因为上次来访,曾获赠银二十两,这可是庄家人可以过一年的资金。
现在年成好了,果蔬菜也丰收了。
知恩图报,乡下人是最讲究的,也是中华民族光荣的传统,是值得肯定的,是美的东西。
“她这次以劳动者的本来面目出现在大观园,带来了清新、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同贵族地主阶级空虚、衰朽的精神状态尖锐对立的乐观、淳朴的性格。
刘姥姥知恩图报,因为凤姐昔日对她接济的一点恩惠,对巧姐的悲惨遭遇倾注了最大的同情,巧姐儿落难时,正值贾府被抄家,刘姥姥凭着莫大的勇气救出巧姐儿使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从来都是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
刘姥姥与“狠舅奸兄”王仁、贾蓉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豁达坦率”。
刘姥姥的美还表现在她不斤斤计较,不记恨,豁达坦率。
二进荣国府,虽然凤姐曾设计让自己取笑于他人,豁出去老脸,但是她并不计较,在凤姐要求给自己的女儿取个名字时,她给女孩起名“巧姐儿”,根据的是“七月初七所生”,反映了她的机智和善良的心灵。
再如,《红楼梦》其他人都不敢说凤姐娇惯孩子,但刘姥姥却敢直言不讳:“富贵人家养的孩子都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委曲。
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奶奶倒少痛他些就好了”。
这也表现了刘姥姥的朴实,坦率!
终上所述,刘姥姥是一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丑中蕴美,朴实聪明的农家老妪。
在《红楼梦》全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不仅以她的眼光批判了封建贵族奢华浮靡的生活,也起了贯穿全书纲领的作用,见证了贾府盛衰的过程。
因此刘姥姥也并非是一个无关小说宏旨的小人物,而是全书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