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人物形象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0
“投我以⽊⽠,报之以琼琚”,因感念凤姐馈赠之恩,刘姥姥在丰收后,便把⽥⾥拔尖的⽠果蔬菜送到贾府聊表⼼意。
再听凤姐说⼤姐⼉⼊院着凉发起热来后,便忙提醒凤姐“⼤姐可能撞客了,要驱祟”,后⼜⽤⾃⼰的经验建议凤姐——莫要把⼤姐⼉养得太娇贵,满⼼满眼地为凤姐打算。
这份真⼼,也让凤姐把⼥⼉的名字交给了刘姥姥,以此借运。
谁成想,这个取名姥姥却成了⼥⼉命⾥最⼤的福星。
贾府被抄后,凤姐病重亡故,贾琏扶柩南下,失恃的巧姐成为贾芸、王仁等⼈向藩王邀宠的⼯具,即将卖与藩王为妾之际。
巧姐⼉的福星刘姥姥,宛如“及时⾬”般四⼊荣府,毅然主张把巧姐⼉伪装成青⼉,将其藏匿在家中,不仅使巧姐脱离了奸兄恶舅的魔掌,还细致、周到地照料巧姐⼉,⼜是打扫上房让巧姐居住,⼜让孙⼥青⼉作陪为其解闷。
待贾琏归家后,⼜亲⾃送巧姐⼉归府,还尽⼼尽⼒地按照凤姐遗愿为巧姐寻了个好归宿。
可见凤姐随⼿的良善之举,刘姥姥却感念于⼼,纵然贾府落败,藩王势⼤,也⽢愿涉险搭救巧姐,报答凤姐恩情,甚⾄接替凤姐的义务,设⾝处地地为巧姐⼉找了个好夫婿,可见在刘姥姥⾝上也汇聚着侠客的仁义、勇敢、守诺、有恩必报的美好品格,值得⼈去细细考究。
【语文知识点】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是一个快乐、节俭、爱热闹、满身土里土气的农村老婆婆。
刘姥姥身上具备农村人淳朴、乐观、善良等优秀品质。
她是位知足常乐、生性乐观的人。
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物。
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巧姐判词和《留余庆》曲中均提及刘姥姥。
这个老婆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113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从篇幅上看,第6回、40回、41回三大整回,以及39回后半回、42回前半回、113回前半回、119回后半回,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
刘姥姥在小说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同时小说把刘姥姥塑造得个性鲜明、活泼可爱。
她是一个粗鄙不堪的村间老妪;她是是一个会说话,能办事的刘姥姥;她是个大智如愚,丑中蕴美的刘姥姥;她是个勤劳善良而又有侠义心肠的刘姥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刘姥姥人物形象演讲稿
刘姥姥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厢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一个寡妇,为
人忠厚老实,深受读者喜爱。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首先,刘姥姥是一位忠厚老实的人。
在《西厢记》中,刘姥姥的形象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她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的善良、老实、质朴的性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她与张生的对话中,她表现出了对张生的真诚关怀,不计较他的贫寒,而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
这种忠厚老实的品质,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其次,刘姥姥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
在古代封建社会,寡妇往往备受歧视和
排斥,但刘姥姥并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她以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克服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展现出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她的形象给人们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要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刘姥姥是一个善良宽厚的人。
在《西厢记》中,刘姥姥对待他人总是宽
容和善良,她不计较别人的得失,而是以一颗宽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
她对待张生、婆娘等人都是宽容大度,不计较得失,这种善良宽厚的品质深受人们喜爱。
她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物。
总而言之,刘姥姥是一位忠厚老实、坚强勇敢、善良宽厚的人物形象,她的形
象在《西厢记》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物。
她的形象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强勇敢,善良宽厚地对待他人。
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伟大人物刘姥姥!。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刘姥姥坦率纯真、智谋过人、知恩图报。
她曾三进荣国府,带来欢声笑语无限。
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在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扩展资料
坦率纯真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作者通过她的眼睛,从俭真的角度出发,以她所熟悉的'农家田舍,对比贾家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显示出天壤之别的贫富悬殊!
智谋过人
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她虽然是一个长年累月在家没经过世面的乡下老太太,但比那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的女婿狗儿强得多了。
为改变女婿王家当前的贫困状态,刘姥姥给女婿狗儿出谋划策,要去有一星半点瓜葛的荣国府攀亲告债。
知恩图报
刘姥姥自从得到贾府接济后,据她自己讲生活大有好转,接近了小康之家了。
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
一旦度过了难关,就扛着新摘下的瓜果菜蔬,进城答谢。
刘姥姥是一个很有智慧的民间老人,在大观园表现的很无知很粗俗但是其实是故意的,投贾母所好,很会察言观色,是为了改善家计来贾府攀亲戚的,事实上她做的很成功,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得了很多财物,改善了家境,我认为她是一个大智若愚的老人。
对刘姥姥的评价1. 刘姥姥的背景介绍刘姥姥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
她是贾府的祖母,虽然地位低微,但她的性格和一些行为举止使得她成为这部作品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2. 刘姥姥的特点2.1 年纪大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被描绘为一个年迈的老人。
她的年龄使得她对世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她的见识和智慧超过了常人的想象。
2.2 坦率直接刘姥姥以其直言不讳而闻名。
不论是对贾府的家族成员还是其他人,她总是能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种直率的性格为她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喜爱。
2.3 善良仁慈尽管刘姥姥地位低微,常常被贾府其他成员忽略,但她的心地非常善良。
她对待人和善,乐于助人,从不计较他人的待遇。
她的善良仁慈令人敬佩。
3. 刘姥姥的评价3.1 富有智慧刘姥姥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
她的言谈举止透露出她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和领悟。
她能够准确地看穿他人的本质和动机,并对此给出中肯的评价。
她的智慧帮助她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家族中生存下来。
3.2 勇敢坚强尽管刘姥姥在贾府中地位低下,受到冷落,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尊严和勇气。
她勇敢地面对贾府其他成员的嘲笑和无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
3.3 充满正能量刘姥姥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她的正能量使她成为了贾府中其他人们心灵的慰藉。
她的存在给贾府带来了一丝阳光和温暖。
3.4 个性鲜明刘姥姥的独特个性使她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她的直率和真实,使得她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她的个性为《红楼梦》增添了色彩和趣味,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
4. 对刘姥姥的启示刘姥姥虽然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但她的品质和个性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年龄不是智慧和价值的代表,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珍惜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
•直言不讳并不是一种粗鲁的行为,我们应该学会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积极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刘姥姥性格特点总结
刘姥姥是《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她的性格特点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她的性格特点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乐观豁达、善良慈祥、直率坦诚。
首先,刘姥姥的乐观豁达是她性格的鲜明特点之一。
无论是在面对困难还是逆境,刘姥姥总是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不轻言放弃,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西游记》中,刘姥姥在遭遇妖魔的袭击时,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乐观的态度成功脱离了危险,展现了她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
其次,刘姥姥的善良慈祥也是她性格的显著特点。
刘姥姥待人和善,对待身边
的人都是充满了关爱和慈祥。
在《西游记》中,刘姥姥对待孙悟空等人都是充满了善意和关怀,她的善良慈祥的性格特点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最后,刘姥姥的直率坦诚也是她性格的显著特点。
刘姥姥在言行举止上都是非
常直率坦诚的,她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在《西游记》中,刘姥姥在面对妖魔时,毫不畏惧,直率坦诚地与妖魔交涉,展现了她坦诚直率的性格特点。
总的来说,刘姥姥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她的乐观豁达、善良慈祥、直率坦
诚的性格特点使她成为《西游记》中一个备受人们喜爱和尊敬的形象。
她的性格特点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经典形象之一。
希望我们可以从刘姥姥身上学习到乐观豁达、善良慈祥、直率坦诚的品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红楼梦》中刘姥姥:智慧、善良与见证者的乡村形
象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朴实善良、机智聪明的乡村老妇人。
她的智慧和善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刘姥姥善于察言观色,善于应对各种情境。
她第一次走进荣国府时,通过细心观察和机智应对,成功地打动了贾母等贵妇人,得到了她们的施舍。
在贾府中,她能够巧妙地与不同身份的人交往,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其次,刘姥姥虽然出身贫寒,但她却有一颗善良的心。
她对别人的困境和苦难深表同情,乐于助人。
在得知巧姐被舅父王仁拐卖后,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帮助巧姐脱离困境。
她的善良和热心感动了许多人,使得她在贾府中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刘姥姥还展现出了对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的珍视。
她虽然身处繁华的荣国府,但却始终保持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向贾府中的贵妇人们讲述乡村的故事和传统文化,引起了她们的兴趣和共鸣。
最后,刘姥姥在小说中还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见证者。
她见证了荣国府的兴衰和贾府人物的命运变迁。
通过她的视角,读者得以窥见贾府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以及贾府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综上所述,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体现出了她的智慧和善良。
她用自己的机智、善良和经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展现了乡村文化和传统价值的魅力。
浅析《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摘要: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不起眼的市井小人物,她淳朴善良,头脑灵活,大智若愚,又风趣幽默,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个小人物三进三出贾府,既在结构上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以暗线的方式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以独特视角见证贾府的荣辱兴衰,可以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形象。
1刘姥姥的形象特点1.1 淳朴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淳朴,真实。
一位来自农村的老妇人,在第一次进入贾府--当时的顶级豪门时,战战兢兢,毫不掩饰地把庄稼人的老实,忐忑,羞涩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她的淳朴本色。
而刘姥姥的淳朴首先表现在她的真诚上面,没有遮遮掩掩,据实已告她进府的目的,而她的目的又是那样的直白纯粹。
《红楼梦》中是这样介绍刘姥姥的,“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遂一心一计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咱们庄稼人,哪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吃多大饭。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将一位老实,厚道,勤劳,知足的老妇人描述了出来。
她只是一个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能吃饱饭,好好过日子的人。
1.2善良刘姥姥的善良主要体现在她知恩图报上。
在第一次进贾府后,刘姥姥家得到了贾府的帮助,度过了难关,并没有忘本。
而是在地里丰收后,就立即带着瓜果蔬菜上门来致谢。
可能对于贾府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根本不值得放在心上。
但对刘姥姥来说,这些是她们仅有的东西,也是她们的心。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精髓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而拥有感恩之心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她的心性是善良的,是有良心的。
1.3聪慧刘姥姥灵活机变,还很是聪慧。
她在家业萧条,生活困窘之时。
女婿王狗儿没有法子,只能无奈地坐在家中“吃闷酒”“寻气恼”,而女儿也只是“不敢顶撞”。
而刘姥姥却能开动脑静,说出“这长安城中遍地是钱,只可惜没人去拿罢了”。
“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汗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刘姥姥进大观园人物性格特点
刘姥姥形象的特征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智、义、朴。
她心地善良、头脑灵活、大智若愚、风趣幽默、随机应变、见义勇为,善于应酬又不失质朴,知恩图报而不辞劳苦……她的言谈举止,始终不脱自己的本色,是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
刘姥姥人物分析
《红楼梦》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甚至连里面的每一个小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通过小人物刘姥姥的视角,不仅鉴证了大家族繁华一世的荣耀,更见证了荣国府和封建王朝的兴衰。
刘姥姥不仅诙谐幽默、善良机智、深谙世故,还有着农村人所具有的爱财奸巧等特点,如第七回中她会因为凤姐的刁难而心生紧张,又会因为受到了银子的施舍而由衷欣喜,这一描述使得这位农村老妇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在这种生动形象的描述中展现出她可爱的一面。
而在一百一十三回中,她用夸张的说法向凤姐讨好时,又展现出了自身的奸巧做作和深谙世故等形象,种种形象相结合,形成了刘姥姥饱满而立体的人物形象。
在整部《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一人物,看似渺小,且和所有人物、环境都不协调的刘姥姥却被作者赋予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正是她的三进三出贯穿了整部作品,具有升华以及提高文学内涵和价值的重要意义。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怎么样刘姥姥是一位红楼梦中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她是乡下农妇,进大观园以农妇的视角将大观园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得到了贾府对她的好,在贾府落难的时候她也挺身而出,她身上具有乐观、善良等品质。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希望你喜欢。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刘姥姥深知处世之道,荣国府如此大,即使见不着王夫人,别的家丁也会看在板儿是小孩子的份上,给他一些钱财,这恰好体现了刘姥姥精明之处。
那么,何来圆滑之说呢?刘姥姥每次见到王熙凤都会说“他侄儿”这三个字,不知不觉中便拉近了王熙凤和刘姥姥的关系。
其次,刘姥姥还是一位大智若愚之人。
还记得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在席间所说的玩笑话吗?刘姥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李姥姥此话一出,逗乐了席间众人,也树立了自己在贾府众人心中憨厚、有趣的形象。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姥姥自嘲的心理。
她知道贾府需要一个丑角来烘托气氛,机智的刘姥姥便自愿牺牲,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笑柄”。
通过这一笑话后,贾府上下人都对刘姥姥有几分好感,并和贾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第三,刘姥姥还是位知恩图报、义气的人。
贾府败落后,巧姐差点被“狠舅奸兄”出卖。
关键时候,刘姥姥挺身而出,她将巧姐带入乡下,并抚养她长大。
刘姥姥的介绍刘姥姥在《红楼梦》情节推进中,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既然刘姥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刘姥姥人物形象。
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首先先从刘姥姥的外观和衣着打扮开始说起。
刘姥姥出场时,已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妪,她穿着朴素,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此时,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出现在荣国府附近,年事已高的刘姥姥虽然满头白发,但是她身体依然硬朗。
当她局促地出现在周瑞家时,可以看出刘姥姥自卑的心理。
从刘姥姥外观和打扮来看,她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人。
但是刘姥姥身上具备农村人淳朴、乐观、善良等优秀品质。
当她面对生活窘境时,刘姥姥敢于主动解决生活危机,她前往周瑞家央求见王夫人一面,从中展示了刘姥姥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特征。
人物形象描写与性格分析刘姥姥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她是贾母的远亲,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妇人。
虽然她在小说中没有太多出场,但她的形象和性格仍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姥姥是一个外貌颇为憔悴的老妇人,她的皱纹深深地刻在她的脸上,她的眼睛布满了血丝,透露出丰富的生活经验。
她的头发花白如银,但并没有给她的形象平添丝毫的凋零之感,反而让她显得更加有智慧和经历。
她的身材矮小而瘦弱,但她的步履却显得稳健。
她总是穿着朴素的衣服,给人一种质朴和坚韧的感觉。
刘姥姥的性格既有坚强和坚毅的一面,又有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一面。
她在小说中,以口才了得和丰富的见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因此她的性格中融入了坚毅和无畏的力量。
在面对困难和艰辛时,她从不退缩,而是毅然挺身而出。
她的善良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宽容和理解上。
她并没有因为贾宝玉对她的冷淡而对他产生反感,反而把他当作一个孩子看待并宽慰着他。
她对生活的态度乐观积极,总是以一种宽容和和善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不幸。
通过对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的描写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善良的老妇人。
她的经历使她变得成熟而坚强,她的外貌和生活经验使她给人一种亲切和可靠的感觉。
她的性格特点使她成为一个非常有意思和令人欣赏的人物。
总的来说,刘姥姥是一个人物形象描写和性格分析相结合的典型例子。
她的外貌和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她成为了一个深受喜爱的人物。
通过对她的描写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她这个角色,也可以从她身上汲取一些宝贵的思想和智慧。
无论是形象描写还是性格分析,刘姥姥都是一个极具魅力和魅力的人物。
红楼梦刘姥姥的人物性格特点刘姥姥是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的角色,本文整理了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欢迎阅读。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一、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二、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三、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四、机敏睿智、察言观色的才干;五、阅历丰富、洞晓人生的智者。
刘姥姥形象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然后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说明她见识敷浅,只知道吃。
到后来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其农家那种艰辛勤俭穷酸的形象跃然纸上,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
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联,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总之,刘姥姥这种封建、贫穷、可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全部体现出来。
《红楼梦》简介《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
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故事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她是一位来自乡间的老婆婆,经常被称为“村婆子”、“粗俗人”。
她第一次出现在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是贾府远亲之一。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身份地位:刘姥姥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具备高雅的
气质和文化修养。
她为了生计而勤劳工作,对贾府的奢华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羡慕。
2.性格特点:刘姥姥的性格憨厚、爽快、善良、老实,她不拘小节,喜欢笑谈,
能够适应贾府高层社会的陌生环境和繁琐礼节。
同时,她也有一定的机智和见地,如在贾母面前表现出的机智对答和善于搞笑的表演。
3.人生经历:刘姥姥曾经历过家破人亡的遭遇,她到贾府求助也是出于生活所
迫。
她在贾府中受到了黛玉、宝钗等人的尊重和好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贾府中的人性关怀和情感交流。
刘姥姥虽然是一个粗俗的人,但她的善良、爽快和机智的性格让她在贾府中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好感。
她的形象也通过对她言谈举止、身份背景和人生经历等方面的描写得到了生动的刻画。
《红楼梦》中智慧善良的刘姥姥:乐观坚毅的角色形
象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独特,她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善良的人物。
这个角色定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刘姥姥的智慧体现在她的观察力和应对能力上。
她第一次进荣府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她能够迅速地适应环境并妥善处理各种情况。
她能够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善于揣摩他人的心思,从而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得非常出色。
比如,在应对贾母这个尊贵的人物时,她能够巧妙地迎合贾母的心意,赢得贾母的欢心,从而在贾府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尊重。
其次,刘姥姥的善良体现在她的性格和行为上。
她虽然来自贫苦的农村,但是她却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
她对贾府中的人,无论是主子还是下人,都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和关怀。
她帮助巧姐脱离危难,展现出母爱般的温暖。
她对贾府中的小孩也表现出极大的爱心和耐心,这使得她在贾府中赢得了广泛的人缘和口碑。
最后,刘姥姥的角色定位还体现在她的乐观向上和坚毅不屈的精神上。
虽然她身处贫苦的环境中,但她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她从不放弃希望,努力奋斗,这使得她在逆境中也能够找到出路,实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善良的人物。
她的观察力、应对能力、善良、乐观向上和坚毅不屈的精神都使得这个角色非常立体、丰满、有血有肉。
刘姥姥的形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受喜爱的角色之一。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的性格特点简析)当刘姥姥进入郭蓉府时,她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或者说刘姥姥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1.真实的职责和三观;2.积极乐观;3.豁达勇敢;4.坦率;5.以恩报恩。
《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你注意到了她身上的这些特点吗?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妇人形象,虽然在《红楼梦》整个小说中的出场次数不多,但是这个人物形象却有着关键的作用。
刘姥姥三访府,见证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有机地连接了整个小说结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刘姥姥进郭蓉府时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特征,或者说刘姥姥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性格。
1.地道本分、三观正眼看冬天就要到了,女婿和狗百无聊赖,借酒消愁。
丈母娘自然是看不过去了,于是对女婿狗儿说:“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
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碗的饭。
你皆因年小时节,托着你那老家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
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
”在文章中,从刘姥姥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是一个地道的、正直的人。
她认为,作为一个修行人,你应该根据你的书来划分你的人生。
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
瞎操心不是君子所为,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积极乐观生活是一道坎,生下来,活下去。
面对困难,真正能够处之泰然的人实在是太少,很多人一开始就被心态击倒了。
而刘姥姥的一句话:“这倒不然。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足以看出刘姥姥面对生活困难时的积极态度。
正是这种积极的态度促使她后来敢于进入郭蓉大厦,并最终有所收获。
这也警示我们,要积极乐观的面对事情,总会有办法的。
3.豁达、勇敢刘姥姥出主意说可以去贾府碰碰运气,女儿女婿都表示各种理由不能保全面子,建议刘姥姥带孙子巴内尔去试试。
刘姥姥见女儿女婿这样,自然没有别的办法。
于是就说:“你又是个男人,又这样个嘴脸,自然去不得。
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一个重要角色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个贫穷的农村妇女,她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塑造得非常丰满和生动。
刘姥姥的形象既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写照,也是对尊老爱幼、忠厚善良的崇敬和讴歌。
在小说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贫穷和朴素:刘姥姥来到贾府时,身穿破旧的衣裳,用了个旧的竹篮,形象十分贫困。
她的言谈举止朴素直率,没有形式主义的包袱,给人一种真实和朴质的感觉。
2. 老态和脾气:刘姥姥已经年过七旬,步履蹒跚,身体虚弱。
她的脸上布满皱纹,垂垂老矣。
她的脾气却异常暴躁,常常用尖锐的声音喊叫,表现出老人爱发脾气的习惯。
3. 善良和厚道:尽管身处陌生环境,刘姥姥对人对事却乐观和善良。
她看到石头厂房被抹去之后,不禁唏嘘道:“……可怜的石头厂那!”她对待贾府的人则十分亲切和尊重,对别人的好意常常报以无尽的感激之情。
4. 深情和真挚:刘姥姥在和贾母交流时表现出了深情和真挚。
她以母亲的身份对贾母非常真诚地表示了对贾府的关注和爱护,称赞贾母是“高尚贤良的人”。
她还提到了贾府的事情,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5. 聪明和机智:尽管年老体衰,刘姥姥却并非愚蠢之人。
她在贾府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在宁叔宝房中所遭遇的事情,让贾琏了解了宁家的真实状况。
她还通过同贾母谈论风水学巧妙地引出自己对宁叔宝真实身份的怀疑,并告诉贾府的人宁叔宝的真实身份。
刘姥姥这个形象对小说红楼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她代表了古代妇女的真实形象,以及对古老的乡土生活的怀念。
同时,她也塑造了一个忠厚善良、慈母般的形象,通过她的形象,作者对尊重老人、关爱弱者的价值观进行了传递和弘扬。
通过刘姥姥的形象,作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价值观,表达了痛惜逝去的乡土之情。
刘姥姥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形象,在忍受了生活的艰辛和苦楚之后,她还是能够对人对事保持着善良和乐观的态度。
她用自己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感感动了身边的人,也通过小说感动和启示了读者们。
红楼梦笔下的刘姥姥人物形象浅探摘要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但在红楼梦的作者妙笔下,刘姥姥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段的文字也多次入选为高中国文教材,作者在这个小人物身上用了相当多的笔墨。
对此历来各家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以为作者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是为了塑造一个世故圆通的老妇,有的则以为作者对这么一个摇尾取怜的小丑表示鄙弃。
以下就书中所见数据及各家说法作一比较分析。
一、前言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虽算是王家在京中的一门连宗之族,但知者甚少,早已疏远。
但在《红楼梦》的作者妙笔下,刘姥姥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成了日常常用的俗语,而且「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段的文字也多次入选为高中国文教材。
作者在前八十回中著作中,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三十九到四十二数回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用了相当多篇幅,在一小人物身上用了相当多的笔墨,突出他的人物特色,到底刘姥姥这个村气十足的人物魅力何在?而在作者笔下,刘姥姥是一个世故圆通的老妇,还是一个摇尾取怜的小丑?向来各家有不同的说法,以下就书中所见数据及各家说法作一比较分析:二、红楼梦笔下的刘姥姥人物形象浅探刘姥姥在今通行本《红楼梦》中,共有七次进荣国府,正好安排在贾家不同的状况时,成为一条隐藏的伏线,见证贾家的兴衰:刘姥姥第一次造访在第六回,全书才完成布局,许多人物还不曾登场,故事还未展开,此时是为序幕阶段,说明了刘姥姥与贾府新关系如何建立,以为尔后情节发展的张本;第二次造访是在第三十九回至四十二回之间,这时贾府最鼎盛得意,这几个章回充满了欢笑与快乐;第三次造访书中并未加以描写,可以加以略过;第四次造访,是贾府家破人亡最倒霉的时候;五、六次是见义勇为救了巧姐,更反衬出贾家亲戚落井下石的可鄙面貌;第七次则不但巧姐事件风波平息,而且宁荣两府也复了官,赏还抄的家产,宝玉、贾兰双中进士,宝钗有孕,贾政也答应巧姐嫁给周家,除宝玉出家的憾事之外,贾府笼罩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之下,刘姥姥见了王夫人等便说些将来「怎么升官,怎样起家,怎样子孙昌盛」,暗示着贾家将在有一番繁荣再起的远景。
所以刘姥姥几进荣国府,正是一条伏线,见证贾府不同的荣衰。
刘姥姥七进荣国府中的言语行动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刘姥姥的形象如下:(一)朴素实在的老农妇这是刘姥姥最基本的形象,根据第六回中对刘姥姥的描写是: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
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刘姥姥本来只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的「老寡妇」,被女婿接来奉养,「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这「一心一计」正点出了刘姥姥的勤恳实在与对庄稼生活的投入。
而第六回劝狗儿时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
刘姥姥对狗儿的劝说中,强调要能安分守己过日子,更责备狗儿「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要狗儿过着量入为出实实在在的生活。
在三十九回至四十一回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
但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屡次感叹贾家的奢侈浪费,而且把那些奢侈消费一再换算为平实的居家生计,如三十九回写贾府吃螃蟹: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
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
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又四十回中写: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拿的动他。
」……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刘姥姥心中并不羡慕贾家生活,反而只一心一意计算着平实的居家生计:贾家一餐的钱够庄家人过一年的生活,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而上好的纱穷人想他作衣裳也不能,富人却拿着糊窗子,刘姥姥一再地叹息。
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提出沉重的谴责。
(二)乐观进取、突破困挫的勇者面对困难,有人坐困愁城、一筹莫展,但刘姥姥却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更能勇于突破眼前困境。
第六回的叙述,狗儿因家中冬事未办,心中烦虑,却只能「吃闷酒」,「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当狗儿夫妇愁云重重时,刘姥姥劝勉狗儿: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
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
……狗儿冷笑道:「……有什么法子可想的﹖……」刘姥姥道:「这倒不然。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刘姥姥要狗儿勇于面对自己的生活,天无绝人之路,但是必须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刘姥姥热爱生命,他真正懂得生命是甘苦皆备的,对所有的不如意,他并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以愉快乐观的心情去面对、去解决。
这是多么平实又乐观的生活态度!一个人能乐观的面对生活,但遇到困挫时,是否有勇气、有毅力面对层层难关?那就未必了。
刘姥姥为了突破生活难关,勇敢的带着孙子板儿向着高门大院的贾府前来了。
但这却有几个难关要过,首先要先克服自己向人告难求帮为耻的心理障碍。
《红楼梦》第六回中,狗儿提出与王夫人陪房周瑞以前极好的,刘姥姥道:我也知道他的。
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
这也说不得了……可见刘姥姥也知道人情冷暖,以前「极好的」朋友,现在时过境迁,又多时不曾走动,这也说不得如今是怎样了。
或许去了要碰钉子,甚至更要被奚落一番。
但刘姥姥却马上答应了。
甚至认为: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
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能以这样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第一个难关,当然勇气十足。
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并非真得十分顺遂,仍有层层难关要过,《红楼梦》第六回中叙述他到了贾府门口,请门房通报周瑞的情况是这样的: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
」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
」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他。
」这些侯门三等豪奴,对这个村鄙老妇先是「打量了他一会」,然后「都不瞅睬」,甚至有人想要加以耍弄欺骗,幸好有一位老年人指点他明路,这是首先遇到的困挫。
后来虽得到周瑞家的带领,但仍要得到平儿的批准,又要看凤姐的脸色,太愚曾评论这段历程是:这是千千万万泥中的蚂蚁,向着天中的明月进发的路程啊!「泥中的蚂蚁」是多么的卑微!而「向着天中的明月进发的路程」又是多么困难艰辛!刘姥姥却不畏惧,一步又一步往前迈进。
(三)滑稽幽默的丑角刘姥姥到底是不是一个丑角?历来讨论者众,各家皆有自己的看法。
张欣伯于〈再谈刘姥姥〉一文中十分鄙视刘姥姥,认为:曹雪芹十分熟悉这种「打抽丰」的人物,也深深厌恶这种「打抽丰」的人物,所以笔端带着嘲笑……他是刻意糟蹋刘姥姥的。
尤其刘姥姥二进荣府的时候,作者写他装疯卖傻,磕头跌跤,更把「打抽丰」的种种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张欣伯以为曹雪芹是厌恶「打抽丰」的人,所以刻意糟蹋刘姥姥,而刘姥姥二进荣府时,各项表现都视为丑态,认为是曹雪芹故意丑化刘姥姥,但这样的批评实在太过了。
而述先于〈红楼梦的神话与幽默〉一文中,则对刘姥姥给予高度的肯定,说:如果笑能给林黛玉那种悲剧美人很多快乐,刘老老是很乐于变成可笑的人。
……大观园中的山水花木,鸟兽虫鱼,是用尽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却能敏感到一种不完美。
在这个人间天堂画龙点睛,使他最生动地大放光明,却是那个土头土脑的刘老老。
这位老农妇从田野走进大观园,给大家带来了朗笑的阳光,使花园的生机常青……刘老老是全书中的丑角……在小说的结构中,丑角最接近作者与读者,也最能洞察情节的神秘运转〈红楼梦的神话与幽默〉一文中,傅述先对刘姥姥推崇备至,以为刘姥姥为大观园带来阳光,使花园的生机常青,补足了大观园的不足。
这样的说法似乎过誉了,因为刘姥姥的确为大观园带来短暂的欢笑,但仍不足「使花园的生机常青」。
傅述先接着又在〈欲海与情天〉一文中说:在刘老老进大观园之后,有一种新的发展:黛玉哭得更少,笑的更多,她和宝钗的关系变得更和谐,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改变看成小说情节的关键……这似乎又将刘姥姥的地位提的太高,刘姥姥于《红楼梦》一书中的确有其地位,但把它视为小说情节的关键,则又过度抬高。
童元方〈论红楼梦中的丑角〉一文,仍是将刘姥姥归为丑角,但他却是带着同情与了解的态度,他说:在这许多伤痛的扭曲脸谱中间(指《红楼梦》中的丑角),刘姥姥遍历岁月的刻痕,依然晃漾着明朗的笑容。
……知道为了取笑儿,刘姥姥很能欣赏自己的土气,狡猾还胜过鸳鸯凤姐一手。
……刘姥姥在大观园的种种丑态,制造出一连串的笑料,然而不论就事实来说,就心智来说,读者嘲笑刘姥姥,也嘲笑自己。
童元方以为刘姥姥虽是丑角,但绝非丑恶的人物,而是明朗而有自信的,能够欣赏自己的土气所带来的欢笑。
太愚于其〈刘老老是丑角吗?〉一文,则对丑角的说法表示反对,他说:她是内心蕴藏着沉重的使命,艰苦的心情而来的︰来了之后自必须一方面战战兢兢进行争取;而另一方面却必须随机应变,敷衍环境。
她哪裹是什么滑稽逗笑的人物?她不过偶然闯上了一个陌生的舞台,遇到了一群喜欢看热闹戏的观众,这才被人强制化装,临时做了一回票友罢了。
……她似乎粗直,却绝不鲁莽;似乎无知,却绝不低能;也颇有心机,但不邪佞。
……就实质上说,她不过是一个冒充的丑角而已太愚以为刘姥姥只是一个冒充的丑角而已,其实在她的内心是痛苦的,她更非一般丑角角色的鲁莽、低能、邪佞。
另罗湛德于〈圆通世故的刘姥姥〉一文,也持相同看法:作者将这个村妇写得太生动深刻了,刘姥姥虽曾有言行引得大家发笑,但她并不是一个可笑的人物。
只是她的处境穷困,只有如此才能巴结到一门有钱有势的亲戚。
所以我们加果认为刘姥姥是个可笑的人,毋宁说她是个可怜的人。
罗湛德于文中对刘姥姥是带着同情的态度,认为刘姥姥种种表现并非装疯卖傻,而是对于有钱有势亲戚不得已的巴结。
梅苑于《红楼梦的重要女性》中的看法相近,他说:刘佬佬是丑角吗?不错,她是丑角,她是一名非常出色的丑角,因为她表演得太精彩!然而,在那些傻憨的表情中,却隐藏着一份泪影。
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
刘佬佬是丑角,但她决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所以,刘佬佬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