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有机合成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80.68 KB
- 文档页数:2
《精细有机合成原理》课程教学探讨精细有机合成原理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技术。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能够设计和优化有机合成路线,解决有机合成中的问题。
在课程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首先,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有机化学是基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进行研究的,对学生来说,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熟悉有机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的有机合成提供基础。
其次,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机合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操作来掌握有机合成的技术和方法。
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实验,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亲自参与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拓宽自己的科研视野和能力。
再次,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有机合成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有机合成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养。
最后,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有机合成往往需要多个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程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的实践,如进行合作研究项目,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合作。
综上所述,精细有机合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探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提高他们在有机合成领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高职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摘要】依据高职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以模拟实际生产操作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实践教学结构和内容、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关键词】精细有机合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精细有机合成技术是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特别是为地方化工企业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因此,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精细有机合成方面的基础理论和较高的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该课程实践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
本文拟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反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技能考核成绩的分析,并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一、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背景(一)课程设置情况概述精细有机合成模块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有机合成技术安排在第三个学期进行,该课程作为精细有机合成模块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精细化学品合成的基本反应原理、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典型化工生产设备操作方法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
实验环节主要以《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薛叙明主编,第二版)的配套实训教材《精细化工实验技术》为主,包含苯磺酸钠的制备等验证性实验,利用玻璃仪器和小型设备(如搅拌器和恒温水浴锅等)制备有机化合物,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精细化学品合成的基本反应原理。
实训环节主要以操作间歇式反应釜实训装置等中型实训设备为主,按照设备配套的操作说明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培养学生基本化工设备操作技能。
实习环节主要是到与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一线跟班操作,设置在第四个学期,一般为期2~3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阐述了《精细有机合成》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组成及内容,分析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细有机合成》教学改革方案:精彩《精细有机合成》“第一课”;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探索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索;设置综合、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改革考试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精细合成,轻化工程,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提升根据我校“建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面向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主动适应国家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努力探索"高标准、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培养原则,围绕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重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我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为此,我校本科教育强调“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我校本科教学强调“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倡导探究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精细有机合成》是轻化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精细有机合成理论基础、精细化学品制备过程中的典型单元反应以及逆向合成分析等[1-3]。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过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本位意识太浓,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理论为中心,不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使用讲授法或讲练结合法等“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磺化、硝化等单元反应原理和反应影响因素的罗列与讲解上,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激发出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
《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思政系统性设计与教学实施发布时间:2022-08-26T07:44:36.37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8期作者:王翠娥,王国伟,郑春玲[导读] 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使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目前轻化王翠娥,王国伟,郑春玲 (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江苏南京 211816) 摘要: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使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目前轻化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树立轻化工程学生的专业思想的有效途径。
《精细有机合成》是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
本文遵循思政教育的显性和隐性相统一原则,基于课程自身建设规律,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系统地规划了《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设计贯穿课程教育的系统化思政方案,凝练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专业素养、环保意识、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思政内容。
通过改进教学方式、课堂管理以及考核方式多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思政内容。
关键词:精细有机合成;轻化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TS-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510(0000)00-0000-00 Socialist Core Values Systematic Design of Fine Organic Synthesis WANG Cui-e, WANG Guo-wei, ZHENG Chun-l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Light Industr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6, China) Fine Organic Synthesis is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ities. As impar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student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ere permeated through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invisible princip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based on the law of curriculum self-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ged deeply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urriculum, and systematically planed th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he course of Fine Organic Synthesis. This paper condense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cluding national feelings, scientific literacy,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professional self-confidence. By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methods, we can promote students to lea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Key words: Fine Organic Synthesis;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teaching method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说课稿课程基本信息前期课程: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工原理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为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模块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了解一些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方法和合成工艺,掌握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设计技巧,为学生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新产品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与学法学情:第七学期,学生就业和考研压力明显增加。
需要更好、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心”拉回课堂,提高学生出勤率和学习主动性,保证教学质量。
学法:引起思想重视,一定要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对完成学业的重要性;课上要勤记笔记,便于巩固复习;有疑问时,要及时解决,不能让问题堆积起来;四年级学生学习方法已达较成熟阶段,但需引导学生不要因考研、找工作等挤占课下学习时间,要多利用零散时间。
三、教材分析与内容处理1.教材分析郝素娥.《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与合成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优点:本教材知识广度、深度适当,知识框架与大纲相近度高,可便于学生学习。
缺点:应用实例较少,实例讲解粗略;习题题量小。
2.内容处理主要内容:单元反应:引入合适生产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学习各单元反应;由于单元反应较多,连续学习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可在3-4个单元反应结束后,引入合适“大”生产实例复习巩固已学的各单元反应。
合成设计:由于学时有限,在学习了基本概念后,可通过多个合成设计实例进行综合分析,来学习本章内容,并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单元反应的运用。
四、课程设计的观念与思路1. 设计观念专注知识应用能力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2. 设计思路讲做练结合理论知识融合于实际生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练习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还不成熟)。
要有硬性要求(考勤、平时作业等与成绩挂钩。
文_社科研究172摘要 :《精细有机合成》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
我们提倡实施教程的教学改革,利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来培养更适合社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让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本文针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关于《精细有机合成》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校企合作;精细有机合成;教学改革一、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精细有机合成》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涉及多种专业知识。
以往我们都是采用那种课堂上理论教学、实验上动手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是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是理论课和实践课达不到互相结合教学的目的。
理论课的教学是一个一个细小的知识点来讲解的,而实验课往往是一个课题一个课题来进行的,一旦同学领悟力差就无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
其次是学习兴趣的问题。
由于《精细有机合成》理论性的知识点太多,加上有些老师的枯燥无趣的讲解,使得学生们提不起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出来,也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学生们接收课程的效果不理想,无法学习到知识的精髓部分。
我认为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实验效果差。
一些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造成学生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无法自主思考动手来独自完成实验内容,而一些老师又放不开手去让学生们自己去实践,造成实验课学生仅仅只是充当了搬运工的角色这一局面,这样的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这一关键性的步骤,大大地降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无法得到提高了。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料想要使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整理教学资料。
着手于实际编排教材,以实际操作的内容重新整理教学内容,使用学生在实训操控过程中的理论素材;着重于动手操作,以学生实际操控为主进行教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给学生们交接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加以延伸,让操作、学习和思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