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公共产品
- 格式:pptx
- 大小:311.41 KB
- 文档页数:30
第一章导论1.农概业的念,特性及多功能性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的特性:(1)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
(2)农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3)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农业的多功能性:(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3)粮食安全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规律农产品供给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农产品需求规律(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用农产品需求弹性理论来解释“谷贱伤农”。
在丰收的年份里,农民的收入反而下降了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粮食需求缺乏弹性:Ed<1在丰收的年份里,粮食的供给增加(如图s →s’),导致均衡价格下降( P1→P2 ),由于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因此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了农民总收入减少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农产品批发市场含义与功能农产品批发市场含义: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
它是将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多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公路、铁路交汇处。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 1、商品集散功能(吸收和汇集,产地-销地)2、价格形成的功能(同场竞争,按质论价)3、信息中心的功能(收集、整理、发布信息)4、供求调节的功能(均衡价格)5、综合服务的功能(全面、周到的服务)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1.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概念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市场制度的一个创新,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并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第十五章AD—AS曲线答案一、判断1、国外净需求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总支出的一个部分。
()F2、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
()T3、政府“投资”公共产品比投资竞争性领域具有更大的挤出效应。
()F4、一般而言,上升段的总供给曲线上的某一点隐含着充分就业均衡,然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不经过该点。
()F5、凯恩斯一般强调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T6、根据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实际货币量越少,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就越大。
()F7、如果一国物价水平不变,其他国家物价水平下降,则对该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将减少() T8、物价水平上升和总财产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F9、如果宏观经济均衡处于其长期总供给曲线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T10、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F11、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技术发生了重大进步,那么物价水平将上升。
()F12、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F二、选择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 B )A、政府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
2、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 A )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3、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4、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第十五章AD—AS曲线答案一、判断1、国外净需求就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就是总支出的一个部分。
( )F2、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
( )T3、政府“投资”公共产品比投资竞争性领域具有更大的挤出效应。
( )F4、一般而言,上升段的总供给曲线上的某一点隐含着充分就业均衡,然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不经过该点。
( )F5、凯恩斯一般强调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 )T6、根据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实际货币量越少,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就越大。
( )F7、如果一国物价水平不变,其她国家物价水平下降,则对该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将减少( ) T8、物价水平上升与总财产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 )F9、如果宏观经济均衡处于其长期总供给曲线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就是自然失业率。
( )T10、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 )F11、在其她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技术发生了重大进步,那么物价水平将上升。
( )F12、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 )F二、选择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就是: 。
( B )A、政府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
2、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就是因为: 。
( A )A、其她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其她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C、其她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D、其她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3、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4、下列哪一观点就是不正确的?( D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十五章国家垄断经济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国家垄断经济【答案】国家垄断经济:是指作为经济主体的国家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2.国家自然垄断经济【答案】国家自然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自然垄断部门,包括公共产品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4.国家市场垄断经济【答案】国家市场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自由竞争形成的非国有的垄断组织进行不同程度的排他性控制。
5.国家行政垄断经济【答案】国家行政垄断经济: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和具有严格等级制的行政组织来维持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二、判断题1.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实质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答案】√2.资产阶级国家为国有垄断资本进行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国家投资。
()【答案】√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既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
()【答案】√4.国家自然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自然垄断部门,包括对公共产品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答案】√5.现实中大多数垄断不受政府机构的管制。
()【答案】×6.垄断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各国都反对垄断。
()【答案】×7.衡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通常使用的主要指标,是国家财政支出用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增长速度,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答案】√8.国家垄断经济的产生与市场失灵直接相关。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A.经济波动B.公共产品C.公平分配D.市场失灵答案:D2、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主要标准是()。
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竞争性答案:AB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答案:A4、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答案:BCD5、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答案:ABCD6、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答案:ABC7、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答案:ABCD8、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A.历史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单一性答案:BC9、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A.阶级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答案:ABC10、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
A.政府(公共)提供B.市场提供C.私人提供D.混合提供答案:A11、政府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收入来源是()。
A.税收B.收费C.价格D.税费答案:A12、混合物品的类型有()。
A.拥挤性物品B.价格排他物品C.外部效应的物品D.非竞争性同时具备排他性答案:CD13、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有()。
A.政府授权经营B.政府参股经营C.政府补助D.政府垄断经营答案:ABC14、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有()。
A.成本—效益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最低成本法D.最低费用选择法答案:ABCD15、在我国转移支出大体包括()。
A.补助支出B.捐赠支出C.债务利息支出D.财政补贴答案:ABCD16、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财政学导论1、财政的产生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经济(根本)条件: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政治(直接)条件: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2、基本课题:财政学是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3、公共收入的内容(一)税收(二)价格或使用费(三)公债4、税收的特点(1)无偿性(2)强制性【核心】(3)固定性5、公共支出分类按支出效益的时间性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按支出的回报性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第二章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1、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好的。
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交换效率: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MRS某YA=MRS某YB)生产效率: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MRTS某YA=MRTS某YB)产品组合效率:生产者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与消费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MRS某Y=MRT某Y)2、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有,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另一方面,如果任一人口百分比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就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o线。
可以将洛伦兹曲线与45o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折线与45o线之间的面积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0,0.2]绝对平均;[0.2,0.3]比较平均;[0.3,0.4]基本合理;[0.4,0.5]差距较大;[0.5,1]差距悬殊第三章政府与市场1、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
财政学重点财政学考试整理一、单选20题,20分二、多选5题,10分三、名词解释5题,15分四、计算题1题,10分五、简答题3题,30分六、材料分析题1题,15分基本慨念1、财政:指的是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2、混合经济: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的经济。
3、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4、帕累托效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5、帕累托改善: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6、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既有的产品组合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7、基尼系数:基于洛伦茨曲线、用于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8、市场失灵: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经由市场机制和私人部门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9、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也即,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10、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水平等作出的决策。
12、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决策。
13、公共选择:政治过程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14、单峰偏好:选民偏离其最偏好的结果时,效用随之下降。
15、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
16、排他性:指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从而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17、公共地的悲剧:公共资源因其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被过度开发和使用的情形。
18、混合产品: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征的产品。
19、科斯定理:科斯指出,假定资源所有者能够分清对其财产损害的来源,并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同时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调,那么,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达成一种协议。
第一章测试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A:科技进步B:人民安全C:经济发展D:国家繁荣答案:B2.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
A:总体国家教育观B:总体国家安全观C:总体国家发展观D:总体国家科技观答案:B3.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就需要()A:宗教极端活动。
B:暴力恐怖活动、C: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D:民族分裂活动、答案:ABCD4.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需要().A: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B: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C:坚持深化改革开放D:推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答案:AB5.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党的领导.A:经济安全B:文化安全C:政治安全答案:C2.(),是指国家的主权和政权、领土完整、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
A:文化安全B:政治安全C:经济安全D:网络安全答案:B3.维护政治安全的主要任务包括:()。
A: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C: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答案:ABCD4.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最基础的是()。
A:坚持九年义务教育B:维护主权独立C:坚持科教兴国D:维护领土完整答案:BD5.国家主权是国家利益的最高体现,对内是最高的,对外是独立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集中体现。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当今,我国国土安全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维护()是国家安全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