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的世界》
- 格式:ppt
- 大小:554.50 KB
- 文档页数:14
预习要求:1.阅读书本P2~3,理解“整数”、“自然数”,倍数和因数。
2.把自己的发现和问题记录下面。
课题:数的世界备课时间2013.8.31 修改意见授课时间2013.9.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3.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教学难点: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的理解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谈话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比如…2.找一找。
出示书中情境图在这一张图里就藏了很多数,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3.交流汇报。
生回答后,师板书:6、4、5.8、3.6、-3.5……教师提示:还有要补充的吗?(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数字,比如0,1/2等。
)4.分一分。
师:从这幅图中,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数,请你试着将这些数分一分类。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汇报: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正数和负数2)小数、分数和其他数3)小数、分数、负数和其他数议一议:-3是整数吗?师:在数学上,像-3、-2、0、1、2、3…这样的数叫整数,而整数除去负整数之后剩下的数我们称它们为自然数。
板书:像-3、-2、0、1、2、3…这样的数叫整数。
像0、1、2、3…这样的数叫自然数。
师:你还能举一些整数或自然数的例子吗?5.分析:整数和自然数有什么关系?二、研究倍数和因数1.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元?我买3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生计算,师板书:5×4=20(元)3×6=18(元)2.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师:看5×4=20,4和5是20的因数,反过来,20是4和5的倍数。
说一说,3×6=18这个算式中各数的关系。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小数《数的世界》教案(通用13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小数《数的世界》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能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教学教法:我将采用“情境激趣、诱导探究、分组合作式”教学法。
教学学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本节课开始,我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字,并将找到的数进行分类。
然后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通过观察、比较等思维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
(自然数、负数、小数)(2)。
让学生结合“半个西瓜”说分数(3)。
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分一分,再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4)。
揭示课题二、小组合作,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本环节我设计小组自学活动,通过同伴交流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通过学习的迁移,自己写一个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
教师利用“5×4=20”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再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算式说说倍数与因数。
(2)。
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3)。
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与因数含义的基础上,再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6=3”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教学中要向学生说明: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范围限制为非零的自然数。
课题数的世界第1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2~4页。
教学目标⒈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并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⒊学生经历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⒋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⒌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因数与倍数。
教学难点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
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板书课题:数的世界。
2、呈现情境图。
(右)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看一看1、教师问:图中有哪些数?谁愿意扮演小小售货员介绍一下水果的价格?(1)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指名汇报。
2、你知道这些表示水果的价格的数,分别是什么数呢?3.6和5.8是小数,6和4是整数。
3、问: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生答:4×5=20(元))活动二:试一试1、看书学习什么是自然数和整数。
(1)指名说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教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判断它是什么数?2、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问: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3、教师任意写一个乘法算式,先判断符合倍数和因数的范围吗?再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活动三:说一说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 14×6=84 20×5=100(1)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人判断。
(2)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14 17 25 77(1)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数是不是7的倍数呢?(2)学生答:14÷7=2,14是7的倍数;17÷7=2……3,17不是7的倍数。
练一练:你写我说(同桌2人,一人写算式,一人说倍数和因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数的世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数的世界》,首先,我谈谈我对本节课教材的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
要结合现实的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在自然数(0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
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
3、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对数的世界认识保持兴趣,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我在课的开始通过猜数字谜语激趣,七上八下猜一个分数,不三不四猜一个小数,一五一十猜一个整数,这个小游戏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
然后出示“水果店”情境图,要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教师板书:-3、2、6、4、5.8、3.6、5。
师:今天淘气带我们走进一个数的世界,(板书:数的世界)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数的世界中还有那些奥秘,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里,体会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理解自然数和整数,。
首先,带领学生回忆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又小数,分数,整数,负数,接着要学生根据学过的数将情境图中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回忆以前学的数,给学生提供了分类的指向,汇报后教师引导,关于小数和分数以后我们在研究,今天我们研究这些数,这些数是一些什么样的数呢?接着,要学生打开课本2页,读一读书上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板书:自然数,整数。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小数《数的世界》教案教学内容:课本2~4页。
教学目标:1、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并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学生经历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说明。
4、在教师的关心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进展合情推理能力。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因数与倍数。
教学难点: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的明白得。
教具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
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板书课题:数的世界。
2、课件出示情境图。
P2图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看一看1、教师问:图中有哪些数?谁情愿扮演小小售货员向大伙儿介绍一下水果的价格?2、你明白这些表示水果的价格的数,分别是什么数呢?3、6和5.8是小数,6和4是整数。
4、问: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生答:45=20(元))活动二:试一试1、看书学习什么是自然数和整数。
(1)指名说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教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判定它是什么数?(3)课件出示练习2、引入因数和倍数的学习。
课件再次出示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问:在什么范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学生讨论后回报结果(课件出示聪慧老人的话: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3、教师任意写一个乘法算式,先判定符合倍数和因数的范畴吗?再判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活动三:说一说依照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 146=84 205=100(1)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人判定。
(2)指名汇报。
4、完成课件上两题,再次强调因数和倍数的范畴。
三、巩固练习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14 17 25 77(1)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判定这些数是不是7的倍数呢?(2)学生答:147=2,14是7的倍数;177=23,17不是7的倍数。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的世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数在 100 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 10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知道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 .经历 2 ,5 ,3 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 2 ,5 ,3 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5 或 3 的倍数。
知道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教材理解】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零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阶段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本单元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教材在揭示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与因数,而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分散编排,减少术语,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
第一课时:《数的世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