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2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它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这三条定律分别是: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即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个例子是车辆在直线上行驶的情况。
假设车辆停止时,乘坐车辆的人会向前倾斜。
这是因为车辆突然停止,但乘坐车辆的人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前进速度。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即人的惯性使其保持了原有的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其上的力,并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 F = ma,其中 F 是作用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一个常见的应用是弹簧秤的原理,弹簧秤通过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来确定其质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弹簧的伸缩量来确定物体的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且相反的。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将对它施加同样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力。
一个常见的应用是火箭发射。
当火箭喷出高速气体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喷出气体的力将产生一个相反的推力,从而推动火箭向上运动。
除了上述应用之外,牛顿运动定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
例如,使用力来推动自行车,理解球类在空中的轨迹,以及分析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动作等等。
牛顿运动定律不仅在物理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一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理论,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还是解释日常现象中的偏差,牛顿运动定律都能提供准确的描述和解释。
深入理解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不仅有助于扩展我们对物理学的认识,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事物。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结合牛顿三大定律探讨物体运动的一种运动学定律,
它认为物体受到外力时,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力大小以及方向成正比,并且
施力的方向是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工程
的应用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机制。
在宇宙和航天领域,如卫星和行星运动,重力加速器,太空飞行器,人造卫星,也都是依靠牛顿运动定律来分析运
动物体的情况。
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领域,所有的机械中直接或间接利用
到牛顿运动定律,比如工程机械,现代机械,计算机机械,汽车机械,工
业机械等等,都是依靠牛顿运动定律来分析速度、加速度、位移和位移变
化的。
在日常生活中,牛顿运动定律也十分重要,比如:抛射、跳跃、下
坡跑步等,这些都会对我们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牛顿运动定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精选6篇)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教法建议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示例: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答案: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探究活动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题量:4-6道.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教法建议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示例: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答案: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探究活动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题量:4-6道.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教法建议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示例: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答案: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探究活动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题量:4-6道.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教法建议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示例: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答案: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探究活动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题量:4-6道.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教法建议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示例: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答案: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探究活动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题量:4-6道.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篇6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动力学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两类问题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教法建议1、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强调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列方程求解;对结果的合理性讨论.要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算,并养成画情景图的好习惯.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内容分层次要求,即解决两类基本问题——→解决斜面问题——→较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建议该节内容用2-3节课完成.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如何正确运用力和运动关系处理问题.示例:一、受力分析方法小结通过基本练习,小结受力分析方法.(让学生说,老师必要时补充)1、练习:请对下例四幅图中的A、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答案:2、受力分析方法小结(1)明确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外力顺序进行受力分析;(3)注意:分析各力的依据和方法:产生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不多力、不丢力的方法:绕物一周分析受力;每分析一力均有施力物体;合力、分力不要重复分析,只保留实际受到的力.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选取研究对象;(注意变换研究对象)画图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画图很重要,要养成习惯)进行必要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在使用正交分解时,通常选加速度方向为一坐标轴方向,当然也有例外)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要选定正方向)对解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四、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1、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则可采用整体法求解该整体产生的加速度.2、若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不同,则一般不可采用整体法.(若学生情况允许,可再提高观点讲)3、若遇到求解连接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则必须采用隔离法.以上各问题均通过典型例题落实.探究活动题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一份有关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练习题.题量:4-6道.要求:给出题目详细解答,并注明选题意图及该题易错之处.评价: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
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难点
物体受力和运动状态的分析,处理实际问题时物理情景建立。
2、交通警察在处理交通事故时,有时会根据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来判断发生事故前汽车是否超速,在一个限速40km/h的大桥路面上,有一辆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发生交通事故,交警在现场测得路面刹车的痕迹为12m,已知汽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6,请判断汽车是否超速。
3、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和回收了“神舟”五号飞船,标志着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水平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该火箭起飞时质量为2×105kg,火箭发射塔高100m,在火箭推力不变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火箭质量的变化,经测量火箭经4s飞离发射塔,请你计算出火箭推力多大?(g=10m/s2)
4、质量为1kg的物体从离地16m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落地时的速度为16m/s(设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及空气阻力的大小。
第三课时牛顿运动定律【自主探究】考纲要求考点要求复习导航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 1.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要根据力的概念、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分析,更要注意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去研究。
2.选取适当的坐标系,会对建立方程和求解带来方便。
无论是分解物体的受力还是分解物体的加速度,都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和所求,灵活地建立直角坐标系。
3.注意合外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其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理解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是考查的重点。
4.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本质,灵活运用其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超重和失重Ⅰ网络构建: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会分析实际问题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会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会解决瞬时问题和两类动力学问题4、掌握超重、失重概念,会分析有关超重、失重问题,会分析界、极值问题、会进行动力学多过程问题的分析要点梳理:要点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①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②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③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思考1如图1-3-1所示,在匀速前进的磁悬浮列车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且小球相对桌面静止.关于小球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小球向前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B .若小球向后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C .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前滚动D .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后滚动 图1-3-1要点2.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运动时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且二者具有瞬时对应关系,此定律可以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验证。
(2)公式:ma F =合(3)适用范围: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其中包括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条定律.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至存有外力逼使它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状态年才。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存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无法直观地指出它就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到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得出沙尔梅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1惯性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叙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就是它们的质量。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就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就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方向。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基本思路:维持物体难以承受的力相同,测量相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促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难以承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公式:f=kma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初中物理教案: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就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观察到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这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
例如,当我们在平坦的地面上推一个小车,当我们不再施加力时,小车会逐渐停下来。
这是因为存在摩擦力和阻力,对小车进行减速。
当小车终止运动时,可说明摩擦力和阻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在这个例子中,利用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应用于交通运输中。
例如,在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斜。
这是由于惯性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人体会为惯性作用所影响,趋向保持原来的状态。
所以当汽车突然停下来时,人体继续保持前行的状态,造成了向前倾斜的感觉。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个定律,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大小。
例如,在足球比赛中,门将发力将足球击出球场。
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门将需要施加的力量,以踢出一个特定距离的球。
这个定律在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也同样适用。
例如,当一个物体上升或下降时,我们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力和所受的加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还被应用于机械工程中。
例如,在设计建造大桥时,需要考虑到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通过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工程师可以计算出桥梁所需的材料和结构,以确保桥梁能够承受重量并保持稳定。
三、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1.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的应用可以在许多日常生活中看到。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个硬质物体时,手会感到疼痛。
这是因为敲击的力产生了一个反作用力,传递到我们的手上。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会产生一个等大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
以下是牛顿第三定律的一些典型应用范例。
1. 坐船划水在划船的过程中,人们会用力将桨刺入水中并用力划动以推动船只。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当桨刺入水中产生一定的推力时,水的反作用力将会抵消掉人的划船力。
这就是为什么划船时会感受到桨的反推力,也是我们能够向前划船的原理。
2. 射击射击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典型应用之一。
当我们开枪射击时,子弹会以较大的速度离开枪口,而产生的反作用力会使枪身后退。
这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时产生的推力和推回枪身的反作用力相等且反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相等且相反的。
射击运动可以通过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来解释。
3. 拳击比赛拳击比赛中运动员的拳头撞击对方的身体可以看作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当运动员的拳头撞击对手时,对手的身体受到了运动员拳头的推力,而反作用力则会使运动员感受到相等且反向的力的作用。
这是拳击比赛中击打的基本原理。
4. 跳水跳水是奥运会中的一项比赛运动。
当运动员从跳台上跳下时,他们会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完成各种花样的动作。
当运动员施加力推进自己离开跳台时,与此同时,他们身体也会受到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运动员通过灵活的身体控制来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跳水动作。
5. 飞机起飞飞机起飞是靠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来实现的。
飞机的发动机喷出了高速的气流,这个气流产生的推力使得飞机腾空起飞。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喷出的气流也会产生一个等大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由于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且相反,飞机便可以克服重力,在大气中获得升力。
综上所述,牛顿第三定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从划船到射击,从拳击到跳水,从飞机起飞到众多其他实际场景,牛顿第三定律都是解释运动原理和实现力的平衡的关键因素。
物理教案-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小车、滑轨、砝码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1.导入新课(1)回顾初中所学,讨论物体运动的原因。
(2)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惯性?2.教学内容(1)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2)讨论如何利用惯性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牛顿第二定律1.导入新课(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讨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引入牛顿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2.教学内容(1)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讨论如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第三课时:牛顿第三定律1.导入新课(1)回顾牛顿第一、二定律,讨论物体间力的作用关系。
(2)引入牛顿第三定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
2.教学内容(1)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讨论如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导入新课(1)回顾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1)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方法。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