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学】
- 格式:doc
- 大小:189.50 KB
- 文档页数:10
生物制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制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生物制品的制备B. 生物制品的性质C. 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D. 生物制品的化学合成2. 疫苗属于以下哪一类生物制品?A. 蛋白质制品B. 多糖制品C. 核酸制品D. 细胞制品3.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指标?A. 纯度B. 效力C. 安全性D. 价格4. 以下哪种技术常用于生物制品的制备?A. 基因编辑B. 细胞培养C. 化学合成D. 物理加工5. 以下哪种细胞因子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A. 干扰素C. 转化生长因子D. 白细胞介素6.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哪个特点?A. 催化效率低B. 需要高温条件C. 具有高度的专一性D. 反应条件不敏感7.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生物制品的纯度?A. 凝胶渗透色谱B. 质谱分析C. 核磁共振D. 所有选项8. 以下哪种生物制品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A. 干扰素B. 肿瘤坏死因子C. 单克隆抗体D. 细胞因子9. 以下哪种技术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A. 杂交瘤技术B. 基因编辑C. 细胞培养D. 化学合成10. 以下哪种生物制品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A. 胰岛素B. 干扰素D. 白细胞介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物制品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 描述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过程。
3. 解释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并简述其制备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生物制品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论述生物制品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D(生物制品学不涉及化学合成)2. A(疫苗属于蛋白质制品)3. D(价格不是质量控制指标)4. B(细胞培养是生物制品的常用制备技术)5. C(转化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6. C(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7. D(所有选项都是检测纯度的方法)8. C(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9. A(杂交瘤技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10. A(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二、简答题1. 生物制品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疫苗预防疾病、抗体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酶用于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等。
1生物制品: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作为诊断或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2生物制品学:是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知识的一门科学。
3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生物芯片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糖链工程、代谢工程、自动生化药物筛选技术、后基因组计划于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海洋生物技术、宇航生物技术、生化工程、下游工程或高效分离纯化系统。
4现代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家畜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环保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生物制品技术。
5生物制品分类:按来源分(人源生物制品、动物源生物制品、植物源生物制品、微生物源生物制品)按使用对象分(用于人的生物制品、用于家畜的生物制品、用于家禽的生物制品、用于作物的生物制品)按结构与功能(疫苗类、抗体类、人血液代用品、重组细胞因子、反义寡核苷酸、重组激素类)。
6细胞因子:是人类或动物的各类细胞分泌的具有度=多种生物活性的因子。
它们是可溶性物质,是一组不均一的蛋白质分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7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光谱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8白细胞介素:是淋巴因子家族的一类,分别有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他多种细胞产生。
白细胞介素能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免疫调节功能,增强抗体免疫力。
9白细胞介素—2:能使机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增殖,具有杀伤和清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功能,在体内是免疫监视功能的基础。
10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应用产生了两种医疗技术: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11单抗最主要的特点是专一性和单克隆性,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单一的、特异的、均质的抗体。
1.生物制品是一类用于疾病诊断或防治的制剂。
即应用自然的或借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获得各种微生物、细胞、动物和人源组织、液体等生物材料而制备。
根据生物制品的用途可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诊断用生物制品三大类。
预防用生物制品均用于传染病的预防。
包括疫苗、类毒素和γ -球蛋白三类。
发展:生物制品是生物工程中具有免疫特性的一种药品,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与疾病作斗争的产品。
欲溯其源尚无法真切描述,只能从1912年至近期的历史简要叙之,故称简史。
据公元203年(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凑,其气必虚”,这是对免疫的最早描述。
“免疫”一词首见于明朝的“免疫内方”意思是免除传染,“明朝种痘新法”即有“熟苗”的记载,用来防御天花病,2500年前我国古藉的“左传”就记载了狂犬病,并研究了它的治疗方法。
“牛疫即牛瘟病”的流行曾记载于后汉永平十八年,《五行记》上。
三百年前藏族同胞采用牛瘟弱毒(即自然感染黄羊含牛瘟病毒的血液作毒种),灌服牛只预防牛瘟病,算是古老的兽医减毒疫苗。
而正式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办的兽用疫苗制造所是1930年,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王汝川教授首创的【1】。
建国以来我国兽医生物制品取得了长足发展,研制了一些世界领先的兽医生物制品,对疫病防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牛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牛肺疫兔化弱毒疫苗,消灭了我国的牛瘟和牛肺疫。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共体认为中国C株弱毒苗(猪瘟兔化弱毒株苗)控制和消灭欧洲国家的猪瘟作出了卓越贡献。
我国首创的马传贫弱毒疫苗1983年在国际马传贫学术会议上得到高度的评价。
我国研制的猪2号(S2)布氏杆菌苗和羊5号(M5)布氏杆菌苗免疫力均优于国外的19号布氏杆菌苗,安全性优于国外羊用的Reul号菌苗。
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羊痘细胞苗制品均达到先进水平。
我国在诊断液和菌株的选育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如牛鼻气管炎抗原、牛黏膜病抗原、副结核菌素诊断液等品。
生物制品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制品是指:A. 由生物体或生物组织制成的产品B. 仅由微生物制成的产品C. 仅由动物制成的产品D. 仅由植物制成的产品答案:A2.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物制品的分类?A. 疫苗B. 血液制品C. 抗生素D. 塑料答案:D3. 生物制品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A. 生产工艺B. 原料质量C. 储存条件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制品的常见检测项目?A. 无菌性检测B. 热原检测C. 残留溶剂检测D. 颜色检测答案:D5. 疫苗的主要成分是:A. 病毒B. 细菌C. 病毒或细菌的抗原D. 病毒或细菌的培养基答案:C6. 血液制品的主要来源是:A. 动物血液B. 植物血液C. 人体血液D. 海洋生物血液答案:C7.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制品的常见灭菌方法?A. 热力灭菌B. 辐射灭菌C. 化学灭菌D. 紫外线灭菌答案:D8. 生物制品的有效期通常由以下哪项决定?A. 生产日期B. 储存条件C. 产品稳定性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制品的常见储存条件?A. 2-8℃B. -20℃以下C. 常温D. 100℃以上答案:D10. 生物制品的批签发是指:A. 对每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B. 对每批产品进行安全评估C. 对每批产品进行注册D. 对每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生物制品的常见类型包括:A. 疫苗B. 血液制品C. 诊断试剂D. 保健品答案:ABC2. 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包括:A. 原料控制B. 生产过程控制C. 产品检测D. 市场监管答案:ABC3.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生物制品的稳定性?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微生物污染答案:ABCD4. 生物制品的安全性评估通常包括:A. 毒理学评估B. 免疫原性评估C. 遗传毒性评估D. 环境影响评估答案:ABC5. 生物制品的储存和运输要求通常包括:A. 冷链储存B. 避光保存C. 防潮D. 避免剧烈震动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生物制品的生产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生物制品学】一、名词解释1. 基因疫苗(P4):又称DNA疫苗或核酸疫苗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基因置于真核表达元件的控制之下,构成重组表达质粒DNA将其直接导入动物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翻译系统合成抗原蛋白,从而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 亚单位疫苗(P4):病原体经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除去其无效的毒性物质,提取其有效抗原部分制备的疫苗3. 多价疫苗(P4):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4. 混合疫苗(P5):又称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按免疫学原理方法组合而成。
6. 同源疫苗(P5):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株制备的,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
7. 微生态制剂(P6):又称益生素、活菌制剂或生菌剂。
是用非病原微生物,如乳酸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活菌制剂,口服治疗畜禽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下痢。
8. 灭活(P44):指破坏微生物的生物学活性、繁殖能力和致病性,但尽可能不影响其免疫原性,被灭活的微生物主要用于生产灭活疫苗;或指破坏诊断血清或待检血清中的补体活性,以避免补体对诊断试验的干扰作用。
9•保护剂(P48):又称稳定剂,是指一类能防止生物活性物质在冷冻真空干燥时受到破坏的物质。
10•佐剂(P51):凡是可以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佐剂。
11.乳化剂(P54): “乳剂”是将一种溶液或干粉分散成细小的微粒,混悬与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两相间的界面活性物质称为乳化剂。
12」SCOM(P61):免疫刺激复合物(The Immunostimulating Complex ,ISCOM) 是由抗原物质与由皂树皮提取的一种糖苷Quil A,与胆固醇按1: 1 : 1混合后自发形成的一种具有较高免疫活性的脂质小泡。
13. 抗体酶(催化抗体)(P122):是具有催化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14. 近交系动物(P144):近交系是指近交程度相当于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近交系数达98.6%以上、群体基因达到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群。
1.生物制品的概念:是由微生物(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或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植物主要组织经纯化或现代生物技术加工制成的产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
广义的生物制品还包括一些保健品,如微生态制剂。
2.生物制品学:是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知识的一门科学。
3、研究内容:是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结构、功能、制备工艺、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等内容。
4、研究对象:是针对多种恶性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多种疾病的治疗剂,以及为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或保健用的生物制品。
5、生物制品的作用:其主要应用在疾病的免疫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①.在免疫预防上,许多国家借助生物制品控制或消灭了很多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疫苗可用于有效防制动物和人的疫病。
如牛瘟、人的天花病。
②.在诊断上,很多国家研制成功相应疫病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试剂盒。
如猪瘟等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
我国研制的鸡副伤寒玻片凝集抗原等也已得到广泛使用。
③.在治疗上,如有些动物传染病的高免血清、痊愈血清和卵黄抗体等生物制品具有帮助动物机体杀死、抑制或消除病原体致病作用,因而成为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
6、疫苗:凡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和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均称为疫苗。
7、疫苗的种类(按疫苗抗原种类、数量、来源可分为):a.弱毒疫苗 b.重组活疫苗 c.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 d.病毒抗体复合物疫苗 e.灭活疫苗 f.亚单位疫苗g.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h.抗独特型疫苗i.基因疫苗又称DNA疫苗'或核酸疫苗j.单(价)疫苗k.多价疫苗l.混合疫苗m.同源疫苗n.异源疫苗8、重组活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基因进行修饰,突变或缺失,从而获得弱毒株制成的疫苗。
9、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将病原体免疫保护基因克隆于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实现体外高效表达,获得重组免疫保护蛋白所制造的一类疫苗。
第一章1.生物制品学的发展史可划分为经典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生物制品的概念采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来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种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或利用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来生产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制成诊断、治疗、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学用品。
生物制品学的概念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知识的一门科学。
细胞工程的概念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征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加速繁育动、植物体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的活性物质或生物制品的过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指把细胞中的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新组合后,引入到适当的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
生物制品的分类(按来源分类,按使用对象分类)按来源分:1.人源生物制品:如血液、尿液成分2.动物源生物制品:如干扰素3.植物源生物制品:如植物激素、紫杉醇4.微生物源生物制品:如胰岛素按使用对象分类:1.用于人的生物制品2.用于家畜的生物制品3.用于家禽的生物制品4.用于作物的生物制品生物制品的生产特点有哪些?1.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前景美好。
2.有巨大的科研价值,重大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3.研发的产品面广,具有高速的成长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总思路和总目标是什么?总思路:首先,我国的生物医药或生物制品产业要保持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
第二,要突出自我创新。
第三,是要突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让新药更多、大药更大,平台能够国际化,能够被美国FDA或OECD认可,要突破关键技术。
培育大型企业。
总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该战略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约4%力争达到8%左右。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制品学是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3.联合疫苗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抗原的原液配制而成的具有多种免疫原性的灭活疫苗或活疫苗。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将差错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
5.诊断制品是指用于检测疾病或机体功能状态的各种诊断试剂,可用于指导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6细菌类诊断制品是根据抗原与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已知的抗原以检测未知的抗体或用细菌及其相关抗原免疫动物制成已知的抗体以检测未知的抗原的诊断制品。
7病毒类诊断制品是根据病毒抗原与其相应抗体发生特异结合的原理制备的病毒抗原或其抗体,用于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体或抗原,以诊断是否病毒感染或鉴定病毒的诊断制品。
8.抗原在集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诱导机体产生可与其发生特异反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的物质,称为抗原。
9.疫苗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
10.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 又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
11.遗传重组疫苗(genetic recombinant vaccine) 是指利用经遗传重组方法获得的重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12.基因工程疫苗(gene enginered vaccine) 也称遗传工程疫苗,是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生物制品学】一、名词解释1.基因疫苗(P4) :又称DNA疫苗或核酸疫苗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基因置于真核表达元件的控制之下,构成重组表达质粒DNA,将其直接导入动物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翻译系统合成抗原蛋白,从而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亚单位疫苗(P4):病原体经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除去其无效的毒性物质,提取其有效抗原部分制备的疫苗。
3.多价疫苗(P4):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4.混合疫苗(P5):又称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按免疫学原理方法组合而成。
6.同源疫苗(P5):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株制备的,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
7.微生态制剂(P6):又称益生素、活菌制剂或生菌剂。
是用非病原微生物,如乳酸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活菌制剂,口服治疗畜禽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下痢。
8.灭活(P44):指破坏微生物的生物学活性、繁殖能力和致病性,但尽可能不影响其免疫原性,被灭活的微生物主要用于生产灭活疫苗;或指破坏诊断血清或待检血清中的补体活性,以避免补体对诊断试验的干扰作用。
9.保护剂(P48):又称稳定剂,是指一类能防止生物活性物质在冷冻真空干燥时受到破坏的物质。
10.佐剂(P51):凡是可以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佐剂。
11.乳化剂(P54):“乳剂”是将一种溶液或干粉分散成细小的微粒,混悬与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两相间的界面活性物质称为乳化剂。
12.ISCOM(P61):免疫刺激复合物(The Immunostimulating Complex ,ISCOM) 是由抗原物质与由皂树皮提取的一种糖苷Quil A,与胆固醇按1:1:1混合后自发形成的一种具有较高免疫活性的脂质小泡。
13.抗体酶(催化抗体)(P122):是具有催化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14.近交系动物(P144):近交系是指近交程度相当于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近交系数达98.6%以上、群体基因达到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群。
15.封闭群动物(P145):通常把5a以上不从外部引种,只在群体内进行随机交配,由此生产的群体称之为封闭群。
16.清洁级动物(P150):清洁级动物载微生物控制方面,除要求必须带有人兽共患病原和烈性传染病病原及常见传染病病原之外,还要求排除对科学实验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动物。
17.SPF动物(P151):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动物体内外不带有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18.悉生动物(P152):又称已知菌动物,是动物体带有确知的微生物,并在隔离系统内饲养的动物。
二、简答题答:使用浓度:①甲醛:需氧细菌0.1%-0.2%,厌氧菌0.4%-0.5%,病毒0.05%-0.4%(多数为0.1%-0.3%)。
②苯酚:0.3%-0.5%。
③β-丙酰内酯:水中溶解度37%(V/V)。
④烷化剂:乙酰基乙烯亚胺:在口蹄疫病毒培养液中加入最终浓度为0.05%。
二乙烯亚胺BEI:市购商品为0.2%的BEI溶液,按1/10(V/V)(终浓度为0.02%)加入口蹄疫病毒悬液中。
缩水甘油醛:水溶液含量为15-31mg/ml。
3.影响灭活作用的因素?(P47)答:①灭活剂特异性②微生物种类与特性③灭活剂浓度④灭活温度⑤灭活时间⑥酸碱度⑦有机物存在。
4.保护剂的作用机理(P49);冻干保护剂的组成(P48);兽医常用的冻干保护剂有哪些?(P48)答:⑴冻干保护剂的作用机制:①防止活性物质失去结构水及阻止结构水形成结晶而导致生物活性物质的损伤;②降低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防止细胞内结构水结晶,以保持细胞的活力;③保护或提供细胞复苏所需的营养物质。
⑵冻干保护剂通常由营养液、赋形液和抗氧化剂三部分组成。
⑶兽医常用的冻干保护剂有:①5%蔗糖(乳糖)脱脂乳保护剂:用途是羊痘、鸡新城疫、鸡痘和鸭瘟等病毒性活疫苗的保护剂。
②明胶蔗糖保护剂:用途是猪肺疫和猪丹毒等细菌性活疫苗保护剂。
③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乳糖保护剂。
④SPGA保护剂:用途是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等。
5.佐剂的主要作用包括哪些?(P51)答:①改变正常免疫机能,吸引大量巨噬细胞以吞噬抗原;②改变抗原的构型,使抗原物质降解并加强其免疫原性;③延长抗原在组织内的贮存时间,使抗原缓慢降解和缓释,并发挥免疫系统的细胞间协同作用(巨噬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B细胞)。
6.举出3-5个新型免疫佐剂(P56-62)答:①细胞因子类佐剂:白细胞介素-1(IL-1)、IL-2、IL-4、IL-12、IFN-γ。
②CpG DNA③基因工程减毒素:霍乱毒素(CT)、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LT)、破伤风类毒素(TT)。
④ISCOM 。
⑤脂质体佐剂⑥MF59佐剂。
7.兽医生物制品菌种和毒种筛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菌毒株除毒力标准不同外,还应符合哪些标准?(P63)答:⑴基本原则:根据所生产制品的用途、使用方法、使用方式、生产过程和条件等因素,从细菌和病毒的安全性、免疫原性、遗传稳定性及生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筛选。
⑵还应符合的标准有:①生物学特性明显、历史清楚;②遗传学上相对纯一与稳定;③反应原性与免疫原性优良;④毒力应在规定范围以内。
8.强毒(或弱毒)中的选育过程(图示)?(P64-65)强毒种的选育弱毒种的选育9.细菌(或病毒)疫苗的制造工艺流程?(P88-89)细菌疫苗的制造工艺流程病毒疫苗的制造工艺流程10.免疫血清使用注意事项?(P99)答:①正确诊断,尽早使用;②血清的用量根据动物的体重和年龄不同而定;③静脉注射血清的量较大时,最好将血清加温至30℃左右再注射;④皮下或肌肉注射,当血清最大时,可分几个部位注射,并加揉压使之分散。
⑤对不同动物源的血清(异源血清),有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11.如何制备单克隆抗体?(P117-119)答:先获得稳定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后,即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
可采用以下方法:⑴动物体内生产系统:可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杂交瘤细胞可在小鼠腹腔中无限繁殖,导致腹水产生,每毫升腹水可获得5-20mg的单克隆抗体,一般一次课收腹水5-10ml,间隔3-4d采一次,可多次反复采集。
为了刺激腹水产生,应在注射杂交瘤细胞前2周给小鼠腹腔注射液体石蜡或降植烷0.5ml。
此外有报道可将杂交瘤细胞种入牛或羊的子宫而制备单克隆抗体。
⑵细胞培养生产系统。
12.简述无菌室净化技术原理和要求?(P127)答:13.净化工作台有什么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P129)答:14.微生物培养需要哪些重要装置?(P129)答:①温室②细胞培养转瓶机③发酵培养罐④生物反应器⑤微生物浓缩装置——中空纤维超滤器。
15.胶体磨和高压匀浆泵有什么用途?(P133)答:①立式胶体磨是制造油佐剂疫苗的工具之一,是油乳剂制造及抗原与油预混合的设备。
②高压匀浆泵是一种制备超细液-液乳化物或液-固分散物的通用设备,是胶体磨得替代产品。
16.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有哪些?(P162-164),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答:⑴给药途径有:①摄入法给药:自动摄入法、经口喂药法、强制灌胃给药;②注射法给药: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⑵①强制灌胃给药:在灌药之前,要特别注意确证胃管是否插入食道,可将导管一端置于一杯清水中,若连续有气泡,说明插入了呼吸道,应立即拔出胃管,重新操作;若无气泡说明没有插入气管,即可灌药。
此法灌药时应注意动物的反应,操作时不可动作过猛,以免动物食管的损伤。
17.课本中所列个实验动物的生物特性(P145-147表格)?18.按微生物学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分为哪几个等级(P147);按遗传学控制分为哪几类?(P144)答:⑴按微生物学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分为四个等级:普通级动物、清洁级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与悉生动物。
⑵按遗传学按遗传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分:近交系动物、杂交群动物、突变系动物、封闭群动物。
19.兽医生物制品的质量含义是什么?(P169)答:①广义上讲,质量是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总和。
②通俗地讲,兽医生物制品质量是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的直接或间接地综合反映。
安全性:生物制品使用应安全,副反应低。
有效性:生物制品用于预防或治疗应有效,用于诊断应准确。
可接受性:制品的生产工艺、条件及成品的药效稳定性、外观、包装、使用方法以致价格等都以接受。
20.GMP?(P171)兽医生物制品GMP包括哪些内容?(P173)答:⑴GMP是兽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⑵GMP包括以下三方面:①人员;②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硬件);③管理制度和要求(软件)。
21.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181)答: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主要包括物理性状检验、无菌或纯粹检验、支原体检验、鉴别检验、活菌计数或病毒含量测定、安全检验、外源病原体检验、效力检验(效价或特异性检验)、剩余水分检验、真空度测定及灭活剂和防腐剂的检查等。
22.生物制品安全检查的检验内容有哪些?(P183)如何进行安全检查?(检查要点)(P183)答:⑴生物制品安全检查的检验内容有:①检验外源性污染;②检查杀菌、灭菌或脱毒情况;③检查残余毒力或毒性物质;④检查对胚胎的毒性。
⑵检查要点:①动物;②剂量;③外源性病原体检查。
23.生物制品效力检验的内容有哪些?如何检验?(P184)答:⑴生物制品效力检验的内容有:①免疫原性;②制品的免疫持续期;③抗原的热稳定性;④抗原量的测定。
⑵检验方法:①动物保护力试验:A.定量免疫定量强毒攻击法:以待检制品接种动物,经2-3周后,用相应的强毒攻击。
观察动物接种后所建立的自动免疫抗感染水平,即以动物的存活或不受感染的情况来判定制品的效力。
B.定量免疫变量攻击法:把动物分为两大组,一为免疫组,一为对照组,两大组各分为相等的若干小组,每小组的动物数相等。
免疫动物均用同一剂量的制品接种免疫,经一定时间后,与对照组同时用不同稀释倍数强毒攻击,比较免疫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
C.变量免疫定量攻击法:将疫苗稀释为各种不同的免疫剂量,并分别接种动物,间隔一定时间待动物的免疫力建立以后,各免疫组均用同一剂量的强毒攻击,观察一定时间,用统计学方法计算能使50%的动物得到保护的免疫剂量。
D.被动免疫抗体测定:用经高度免疫的动物抗病血清注射易感动物,经一定时间(一般1-3d)用相应的强毒攻击,观察血清抗体被动免疫所引起的保护作用。
②活菌计数与病毒量的滴定;③血清学试验。
【免疫学】一、名词解释1.免疫: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在感染有抵抗力,不患病,即抗感染。
P12.抗原:指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