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景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用色彩展示四季变化的美景四季变化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尽惊喜,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美景。
通过色彩的展示,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四季带来的美丽。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用色彩展示四季变化的美景。
春天的到来,象征着万物复苏和生机勃勃。
在春天的美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充满活力的绿色。
嫩绿的叶子和各种花朵的绽放,给人们带来了满满的希望和喜悦。
在春天的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嫩绿色覆盖了大地,仿佛给大自然穿上了一件新衣服。
而樱花盛开时所呈现的粉嫩色系更是春天美景的独特象征。
当樱花绽放之际,整个城市都被柔和的粉色所点缀,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梦幻世界。
随着春天的逝去,夏季的热浪袭来。
夏季是炽热的季节,这个时候,色彩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蓝色的天空、湛蓝的海洋和碧绿的湖泊,构成了夏季的独特景色。
而夏日的花海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种鲜花争相绽放,如红色的玫瑰、蓝色的风铃花、黄色的向日葵,几乎涵盖了所有色彩的范围。
这些色彩的绚丽给人们带来了清凉和喜悦,让人们倍感夏日的生机与活力。
秋天的到来,大地的颜色开始渐渐变得丰富多彩。
在秋季的美景中,我们可以看到金黄、红色和橙色主导的调色板。
金黄的稻田、红叶满山的枫树和橙色的南瓜田,无不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秋季的景色给人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沉浸在金色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变化。
而冬天被人们认为是一片冷寂的季节,然而,冬季的色彩却仍然有着自己的魅力。
白雪覆盖了大地,给人们带来了纯洁和安宁的感觉。
在阳光的照射下,雪地上闪着银白的光芒,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安心与宁静。
此外,冬季的夜晚,天空中常常出现美丽绚烂的极光。
绿色、红色和紫色的光辉在黑暗的夜空中舞动,形成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画卷。
通过用色彩展示四季的美景,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奇妙和变幻。
每一个季节都给予我们不同的感官体验和情绪享受。
春天的绿色,夏天的明亮,秋天的丰富和冬天的宁静,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色彩展示。
风景写生:
一对于风景写生的几点认识
在水粉静物写生中,初步掌握了构图、色彩、步骤方法及表现技巧以后,可以说已为到室外去进行风景写生做了准备。
到室外进行写生与在室内的静物写生,目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写生的条件也不同。
室内的静物写生,对象是比较单纯静止的,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和要求安排写生课题,还可以在稳定的光线和环境中,从容观察研究。
室外风景写生的对象与条件要复杂得多,画风景要依靠自己选景,能不能在广阔的自然中,选准具有绘画表现价值的景色,是一个首先碰到的问题。
在风景教学中,开始往往先由教师选定一个比较简单而能入画的景色,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根据这个景色,自己确定角度和地平线位置,以及构图时取景的空间大小,这样可以减轻初次风景写生时的负担,而且也便于教师的指导。
此后,可逐步转入自己独立选景作画阶段。
进行风景写生时常遇到的困难有:如何选景与确定构图。
自然界中形象丰富、质感多样、气候、光线多变、色彩复杂,如何处理好广阔与深远的空间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水粉基础训练中的新课题,也是风景画习作的新要求。
风景写生的进度,开始不妨选比较简单、平远的景色作写生练习。
景色简单,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外光的色彩规律和塑造生疏的形象。
平远风景,便于画者认识天地景物的色彩关系和了解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即同一色彩在不同距离和空间中,色彩在色相、冷暖及色彩含粉质状况的变化。
所以一开始就选繁复的景色写生是不适宜的。
在选定的写生取景中,必须去掉某些与主题无关的或有碍构图完美的景物。
因此,往往需要采取移动、增添或改变自然物的形象等艺术处理方法,从而获得完美而生动的构图,并充分而集中地表现主题。
其实,对取景中的景色稍加改动,并非凭想象虚构去创作。
写生仍应坚持以客观的自然景色为依据,但若将所见到的一切如实描绘下来,那则是不可取的。
367art,art367
风景画有创作与习作之分。
风景画的创作,是通过表现大自然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
一幅好的风景画创作,并不只局限于简单地模仿对象,而是以客观自然为依据,通过美术家独特的感受,创造性地将自然形态的美,升华到艺术形态的美,反映出作者的理想、愿望和感情。
它应具有深刻的诗意和特有的情调。
风景画的习作,是按照教学要求与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写生的作业,基本上应根据对象选取构图,表现自然形象和色彩,从而掌握风景画的方法和表现技巧。
二风景写生的目的任务
风景写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写生能全面接触到风景画中的各类问题,如题材、选景、构图、色彩、技巧、意境等等。
其基本任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对大自然风光美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及构图的能力。
(2)认识外光的色彩规律,并掌握风景色彩的表现规律。
(3)了解形成远近空间感的各种因素:透视、明暗层次对比、色彩冷暖及纯度对比、形体复杂与单纯的对比等等;掌握表现空间的方法与技能。
(4)理解自然景色由于环境、季节、气候,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丰富多彩的色调和色彩关系,并掌握其表现的规律与技法。
(5)锻炼用色彩和笔法,塑造各种不同景物的形体和质感的能力。
(6)了解绘制水粉风景画的一些特殊技法。
(7)感受并表现出景色的意境和情调。
自然是一个纷繁的世界,你要从中选定一个美丽的景色来作画,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学风景写生的人,更为困难。
所以要在平日多多观察、认识自然,提高对自然美景的激情和感受力,要增进多方面的审美知识和修养,多欣赏风景画,再加上写生实践的经验,才会得心应手。
开始阶段,应从简单的景色人手,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选景的能力和水平。
风景写生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
如城市建筑、名山大川、乡村风光、海岛渔村、河港码头、工地厂房、山地丘陵、溪谷田野、园林花圃、森林草原、市场街景和一些人物的社会生活场景等等。
有风俗性的场景,也有富有意境的风景写生题材。
这些景物都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描绘自然风光的风景画,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选景不在于空间如何的庞大,或内容多么复杂,实际上一些平常的景色,在季节、气候、光线、时间的变化情况下,也会显现出十分动人的诗情画意。
每一个好的景色,如山区、水乡、海岛、渔村、森林、黄土高原等,都具有不同的环境特点与情调,能给人以精巧、绚丽、雄伟、壮阔、沉寂、活跃、幽雅、古朴、浓艳、清丽等种种不同的感受。
这种对自然的感受,是选景取材的动机和依据。
本文来自3.67art
一些新鲜的事物,总是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而一个非常熟悉的环境,容易使人们对它产生描绘的激情,所以许多画家常常喜欢到一些风景具有特色的新鲜的地方去写生。
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秀丽的青岛海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还有河道纵横、黑瓦白墙、古朴幽雅的江南水乡,以及辽阔的西北草原和具有南国风光的海南椰林等。
但是,也有许多画家,专心致志地画某一类题材的风景画,他们深入体验、观察、研究,把自己钟爱的题材,表现得特别深刻动人。
于是,出现了一些专门画城市建筑的、画森林的、画海洋的、画水乡的风景画家。
19世纪印象主义的绘画大师,常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线、时间条件下,进行多幅不同色调的写生,研究光与空气对色彩变化所产生的微妙影响。
所以,选取题材时,应该有自己的意图和目的。
初学者应根据习作的要求与进度,去选择合适的景色来写生,最好选具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平远风景人手练习,因为这类景色,可以明确认识到视平线在画面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形体与色彩由于空间距离关系所产生的变化规律。
另外,不要总是局限于环境类似,色调类同,缺乏新意的选景,应该有意选择具有明显地域区别或环境特点的对象来写生。
如画过色彩秀丽结构精巧的园林风景以后,可以去画古朴素雅的小镇河港;画过繁华活跃的城市街景后,可以接着画静寂广阔的田野山林;画过巍巍群山和高耸挺拔的森林古木后,再去画些平远舒展的江海景色……在这些对比鲜明的景色写生中,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从而促进对于不同环境的构图、色彩、形象、意境的充分认识,提高作品的绘画效果和感人魅力。
理解这一变化规律,必须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
在风景写生中,描绘建筑物、江河、道路这类景物,如不能符合透视变化规律,建筑物就会歪斜不正,江河、道路也不能平卧在地面伸向远方。
在风景构图中,最重要的是选择视高,即视点的高低。
不同视高的构图特点与表现目的应是相互联系的。
视高大致可分为低视高(仰视)、一般视高(平视)、高视高(俯视)三种。
低视高:作者的视点,接近地面或低于地面观察对象时,称低视高。
在写生中,坐在地面作画,必属低视高,地平线不能定在画幅二分之一以上的位置,应是接近画幅底线。
也有一些仰视的画幅视点,可以在画幅底线以下。
这种仰视的风景构图,表现的景物能产生巍然屹立、气势非凡的效
果。
高视高:作者的视点,在人们头部以上,即从高处俯视地面景物。
如到高山坡上去写生地面景色,视平线必在画幅上部或幅外,可表现宽阔的地面和深远空间(景物与景物前后遮挡程度减少)。
高视高的透视构图,可以加强宽广的境界。
一般视高:作者站着或坐在较高凳子上作画对观察对象的视点高度。
一般视高的视平线,在画幅中间部分,这种视高的构图,近似现实生活的环境,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处理不好,容易使构图平淡,缺乏生动性。
透视在构图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同表现效果是众所周知的。
这里讲的视高问题,是风景写生取景构图中最基本的知识。
至于其他各种透视情况下产生的形体变化和空间效果规律,就不作详述了。
五风景构图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