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028DIC方法的精度-中国力学学会
- 格式:pdf
- 大小:510.24 KB
- 文档页数:2
2D —DIC 方法引言:2D-DIC 法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其主要是比较样品表面变形前后的数字图像的变化来确定位移场。
实验步骤可分为以下2步:1、用CCD 相机记录样品变形前后的表面图像;2、(变形前的图像我们称之为参考图,变形后的图像我们称之为目标图)我们在参考图中指定一个感兴趣区域(即参考子集),通过一定的算法,在目标图中找到相对应的区域(即目标子集),参考子集被划分成一系列的虚拟网格,这便产生了许多网格点,这时数字图像中每一个网格点所对应的像素就承担了“坐标”的作用,点所在的灰度值就起到了“点属性”的作用,以区分其他点。
找到目标子集,那工作就基本完成,剩下的只需要把两个子集相对应点的坐标相减,就得到位移场。
位移场的一阶导数,就是应变场。
细节工作:下面要介绍的就是前文所说的“一定算法”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寻找目标子集的标准是什么?换言之,你凭什么说这个子集就是变形后的感兴趣。
如果有衡量两个区域相似程度的一个系数(0~1?),那么很显然,如果相似系数为零?,那就意味着两个区域完全不同;如果相似系数为1?,那就意味着两个区域完全相同。
为此,我们定义两种衡量相似程度函数:CC 准则和SSD 准则:''cc [(,)*(,)]M M i j i ji M j M C f x y g x y =-=-=∑∑2''=[(,)(,)]M M SSD i j i j i M j M C f x y g x y =-=--∑∑ 从以上两个准则可以衍生出众多的相似函数,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ZNCC [(,)]*[(,)][]M M i j m i j m i M j M f x y f g x y g C f g =-=---=∑∑ 2''(,)(,)=[]M M i j mi j mZNSSD i M j M f x y f g x y g C f g =-=----∑∑我们把相似程度最高的看作目标子集。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针对现有材料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的科学性能研究,dic技术是一种理想的实时捕获2D/3D形变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分析精度。
同时,dic技术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具有自动化检测,高速采集和高精度检测等优势。
为了深入研究材料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的表现,本文采用dic技术对现有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做了研究。
先,本文介绍dic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立实验所需的系统结构,以及dic技术数据的处理方法,为今后的动态断裂韧性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采用dic技术,根据试验模板的设计,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速度等条件下现有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性能。
此外,本文还对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材料动态断裂韧性理论模型,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动态断裂韧性的建议。
dic技术是一种实时捕获2D/3D形变的技术,它采用laser束来检测物体表面的微小形变,并结合相机获得图像,从而实现实时监测。
dic技术可以大量捕获现有材料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的数据,并且具有自动化检测、高速采集和高精度检测等优势。
在实验前,首先要确定试验模板,并制定加载计划,采用不同温度、压力、速度等条件,进行实验。
然后,dic技术可以实时捕获试件表面形变的变化,并实现对试件的实时监测。
最后,结合仪器设备,可以获得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性能。
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是一种理想的技术,可以大量获取试件表面形变的变化,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分析精度。
采用不同温度、压力、速度等条件对现有材料进行实验,从而了解其动态断裂韧性性能,为材料用于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对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动态断裂韧性理论模型,提出进一步提高动态断裂韧性的建议,将有助于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好利用。
总之,dic技术是对材料动态断裂韧性实验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该技术可以大量收集材料动态断裂韧性性能数据,为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好利用提供参考。
微分干涉原理在材料显微分析如何使用微分干涉相衬法微分干涉相衬法(DIC)作为一种极具前途的分析检验方法,具有对金相样品的制备要求较低,所观察到的样品各组成相间的相对层次关系突出,呈明显的浮雕状,对颗粒、裂纹、孔洞以及凸起等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容易判断许多明场下所看不到的或难于判别的一些结构细节或缺陷,可进行彩色金相摄影等优点。
但在目前的金相检验工作中,DIC法还利用得很少。
在金相显微镜检验方法中,微分干涉相衬法(DIC)是金相检验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其特点主要为:1、对金相样品的制备要求降低,对于某些样品,甚至只需抛光而不必腐蚀处理即可进行观察。
优点是可以观察到样品表面的真实状态,如将试样抛光后在真空下发生马氏体相变,不用腐蚀就可以观察到马氏体的相变浮凸。
2、所观察到的表面具有明显的凹凸感,呈浮雕状,样品各组成相间的相对层次关系都能显示出来,对颗粒、裂纹、孔洞以及凸起等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提高了金相检验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各相间的反差。
3、用微分干涉相衬法观察样品,会看到明场下所看不到的许多细节,明场下难于判别的一些结构细节或缺陷,可通过微分干涉进行反差增强而容易判断。
4、微分干涉相衬法基于传统的正交偏光法,又巧妙地利用了在渥拉斯顿棱镜基础上改良的DIC 棱镜和补色器(λ-片)等,使所观察的样品以光学干涉的方法染上丰富的色彩,从而可利用彩色胶卷或者数码产品(CCD 摄像头以及数码相机)进行彩色金相显微摄影。
由于微分干涉相衬得效果与样品细节的浮雕像以及色彩都是可以调节的,因而比正交偏光更为优越。
微分干涉相衬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到目前为止从发表的有关材料金相研究的论文中,国内外基于微分干涉相衬法进行材料金相研究的工作开展得很少。
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配备微分干涉相衬部件的金相显微镜不是很多;另一方面,许多材料科学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微分干涉相衬法在材料研究中的优势。
一、微分干涉相衬法的基本原理:1、微分干涉相衬法所需部件:起偏器、检偏器、微分干涉相衬组件插板(DIK组件插板),以及补色器(λ- 片)。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动态断裂韧性实验(DynamicFractureToughnessExperiment,DFTE)是近几十年来用于研究材料抗裂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用于模拟各种外力和外界条件下材料抗裂性能,以及分析材料的抗裂本构性质。
在这一实验背景下,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作为一种非破坏性测量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DFTE研究中。
DIC是将相关图像处理和图像匹配技术与测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测量精度,可以实现实时非破坏性测量,是检测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
随着本文研究内容的发展,DIC技术已经成为DFTE研究的重要工具。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探讨DIC技术在DFTE中的应用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本文将介绍DFTE实验原理,以更好地了解DIC技术在DFTE实验中的应用背景。
其次,本文将重点介绍DIC技术的仪器结构、测量原理以及使用DIC技术进行DFTE实验的操作步骤。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DIC技术在DFTE实验中可能带来的影响。
最后,本文将简要介绍目前DIC技术在DFTE实验中的应用现状。
三、原理介绍1. DFTE实验原理DFTE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在模拟的外力作用下,测试样本的应力应变分布,从而判断材料的抗裂性能。
实验中通常使用两种不同的外力:第一种是单向张力,第二种是特定量的外力,使样本中裂纹顺着梁的轴线发展,最终达到破坏状态,以获取材料的抗裂性能参数。
2. DIC技术介绍DIC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图像测量技术,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和图像匹配算法,实现实时非破坏性测量的一种技术。
它的基本过程是将拍摄的多帧图像(被测物体)及其对应的参考图像(未被试模板)作为输入,通过把被测图像与参考图像进行匹配,从而获得两帧图像之间的相关位移分布,从而获取样本的应变分布就是DIC技术的原理 3. DIC技术在DFTE实验中的应用DIC技术通常被应用于DFTE实验的前期,用来分析测试样本的应力应变分布。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在有关工程材料动态断裂韧性行为的研究中,行为场数据可以很容易地由照相或其他形式的应变测量方法获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是一种应变测量方法,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DIC技术可以实时检测应变,并可以用于实时地监测动态断裂行为。
DIC技术通过在形变图像上选取合适的像素点,以获取准确的应变梯度信息,以及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技术来模拟动态断裂行为来进行应变测量。
DIC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应变量,如应变率、位移、破坏应变、断裂应变等,以及时间序列变化,从而对动态断裂韧性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此外,DIC技术还具有较高的可编程性,可以较好地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刚体运动,并可以用于多种实验参数,如材料参数、荷载模式和断裂应变等的在线测量。
本研究将DIC技术应用于分析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的行为场,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
本实验首先利用粒子增强砂浆(PEF)作为样品,采用不同的应变率、初始温度和湿度,以及不同厚预制板厚度,模拟动态断裂韧性实验,并以DIC技术捕获实测数据。
实验表明,DIC 技术能够准确捕获材料的应变,并能够模拟出动态断裂行为的完整过程。
此外,DIC技术还可以捕获材料的表面裂纹,从而更深入地分析动态断裂行为。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动态断裂韧性行为,本研究还将DIC技术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基于PEF材料的数值模拟模型,用于模拟动态断裂韧性实验。
该模型结合了dic检测应变、应力和流体力学以及失效模型,可以模拟PEF材料动态断裂韧性实验的行为场。
本研究还利用实验试验模拟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有限元结果与实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本研究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ic技术可以准确地度量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行为,并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此外,本研究还建立了一套有限元模型,用于动态断裂韧性实验的模拟,其结果与实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有较强的实用性。
dic 尺度因子法二维位移标定标题:深度解析DIC尺度因子法在二维位移标定中的应用导言在工程领域中,测量和评估材料或结构的位移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而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中,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尺度因子法便是一种常用于测量二维位移的可靠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DIC尺度因子法在二维位移标定中的应用,旨在为您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一、DIC技术简介让我们简要回顾DIC技术的基本原理。
DIC是一种利用连续图像序列对被测对象表面进行全场位移测量的技术。
它能够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计算出物体表面各点的位移和应变,向我们展示出对象在受力下的变形情况。
二、尺度因子法简介DIC技术中的尺度因子法是一种用于减小测量误差的技术。
通过在图像中选择合适的尺度因子,可以有效提高位移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尺度因子法的关键在于在进行像素位移测量时,尽可能使得互相关函数的峰值最为尖锐,从而得到更精确的位移信息。
三、DIC尺度因子法在二维位移标定中的应用接下来,让我们探讨DIC尺度因子法在二维位移标定中的具体应用。
在工程实践中,通过对材料或结构表面进行连续图像采集,结合尺度因子法进行精确位移测量,能够为工程师提供准确的变形信息,进而指导产品设计和工程施工。
DIC尺度因子法还能够应用于生物力学研究、材料性能评估等领域。
四、探讨个人观点在个人看来,DIC尺度因子法的广泛应用将对工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它不仅可以为工程设计和实施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也能够促进材料科学和力学研究的发展。
也需要注意尺度因子的选择和图像质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尺度因子法在不同材料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总结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相信您已经对DIC尺度因子法在二维位移标定中的应用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也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未来的工程实践和科研中,DIC尺度因子法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国际技术指标-回复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是一种用于对比和测量物体表面变形和位移的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
它能够捕捉并分析图像中的像素位移,从而提供物体及其表面上局部区域的位移和应变分布。
DIC技术在工程、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DIC技术的原理、应用和相关的国际技术标准。
首先,我们来了解DIC技术的基本原理。
DIC技术利用两幅或多幅图像之间的相关性来计算图像中像素的位移。
首先,在加载变形前后的物体上拍摄一系列图像,这些图像可以是两维(2D)或三维(3D)的。
然后,通过对比不同图像之间的像素亮度差异来确定像素的位移。
DIC算法通常采用亚像素级别的插值方法来提高位移测量的精度。
DIC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工程力学。
在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中,DIC可以用于测量材料的应变分布和表面变形。
例如,在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中,DIC可以提供材料表面的位移和应变信息,从而帮助评估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此外,在结构工程领域,DIC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建筑物和桥梁等结构件的变形和疲劳。
DIC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测量材料的应变分布,DIC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
例如,在复合材料的研究中,DIC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加工质量和损伤状态。
此外,DIC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热膨胀性质和热应变分布等。
生物医学是DIC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DIC可以用于研究动物和人体组织的变形和位移。
例如,在骨骼生物力学研究中,DIC可以用于测量骨骼和关节的运动和变形。
此外,DIC还可以用于评估皮肤弹性和血流速度等生理参数。
为了确保DIC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国际上制定了一些与DIC相关的技术标准。
ISO 16859:2018 "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方法:数字图像相关术语和参数"是与DIC相关的国际标准之一。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动态断裂韧性实验(DFT)是研究材料在动态加载下散裂过程的实验,它是材料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
然而,DFT实验中只能定量测定材料的最终散裂行为,而动态破坏的细节研究仍然成为研究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此,近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不断试图在DFT实验中开发新的技术,以获得更多的参数,以便对动态破坏过程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
其中,图像处理技术用来获取更多的参数,可以实现更精确的分析。
然而,根据传统的图像处理技术,只能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获取破坏行为的参数,无法实现高精度轴向变形分析。
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将全像数据采集技术(DIC)引入DFT实验中。
DIC 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的定位、跟踪和测量的技术,它可以实现高精度地捕捉物体表面的轴向变形和变形率。
基于DIC技术,研究者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材料表面曲面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现代计算技术,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材料表面的详细信息,如材料裂纹的形态特征、表面的局部变形等。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根据DIC技术获得的轴向变形量来进行精确的散裂机制分析,进一步提升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DIC技术的引入使得动态断裂韧性实验有了显著的飞跃。
DIC技术使研究者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动态破坏过程中材料表面变形特征,从而为研究材料破坏机制提供更为详细的数据和参数。
同时,利用计算技术,还可以方便地实现针对材料破坏行为的更多深入分析。
然而,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使用DIC技术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和难题。
由于DIC技术仅基于数字图像,因此,实验室的温湿度变化会对数据产生较大的干扰,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由于DIC技术大量使用现代计算技术,因此研究者需要设计高效的计算模型,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DIC技术对动态断裂韧性实验的应用将会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使得研究者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参数,从而更好地分析材料的动态破坏过程。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随着材料工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材料研究方面,动态断裂韧性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用于研究材料在动态应力下的断裂行为。
获取材料在高速行为中的变形信息,对于分析材料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DIC(图像差分方程)技术即为这样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通过对其定量的成像,为动态断裂韧性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
DIC技术是利用图像一致变换的方式,利用放置在实验样品上的一组图像来量化材料的动态行为,从而获得材料动态断裂韧性的行为表现。
在实验过程中,该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样品表面的情况下,更好地捕捉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
其基本原理是将图像变形,并利用图像差分方程计算变形矩阵,最终形成研究单元格的空间几何变形结构,从而提取出材料在加载下的变形信息。
DIC技术可以以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形式捕捉材料的变形量,进而计算出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系数,以此评价材料的抗断裂性能。
为了使DIC技术在研究动态断裂韧性时更加精准,相关研究人员针对其实验环境进行了相应的优化研究。
首先,在编写DIC程序之前,需要对摄像机进行校准,以确保相机坐标变换的准确性;其次,为了确保相机和实验样品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安装实验台来实现;最后,通过设置控制计算机实现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以保证实验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研究动态断裂韧性的过程中,该技术也可以用于在实验室中对样品表面进行三维重建,更好地测量材料的变形量。
此外,该技术在实验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非破坏性检测(NDT)和计算机辅助断裂分析(CAFA)等技术来获取更加准确的研究数据。
综上所述,DIC技术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新兴技术,可以为实验室的动态断裂韧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此外,研究人员也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优化,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利用该技术加入其他非破坏性测试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断裂分析技术,从而深入地研究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行为。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动态断裂韧性实验是在一定的动态应变加载条件下进行的测试,其目的在于研究材料的断裂行为。
近年来通过应用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可以更好地研究材料在断裂过程中的应变/应力分布及韧性行为,获得更精准的测试结果。
本文将分析应用DIC 技术研究动态断裂韧性的优势,并且以DIC技术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的应用为例,详细介绍DIC技术的原理,着重说明DIC技术在这类实验中的重要性。
正文:一、动态断裂韧性测试动态断裂韧性测试是对材料进行微观破坏试验,以观察在恒定速度加载断裂时,材料素居断裂的形态、位置和机理以及动态断裂韧性的研究。
通过动态断裂韧性测试,可以有效的发现和预测材料的断裂行为,并且可以检测、分析材料的韧性行为和性能。
由于动态断裂韧性测试的运行速度较快,人们难以采用传统的视景技术来研究材料在断裂过程中的应变/应力分布及韧性行为。
因此,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测试技术,叫做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技术,它可以更好的研究材料的应变/应力分布及韧性行为,从而获得更精准的测试结果。
二、应用DIC技术研究动态断裂韧性的优势采用DIC技术研究动态断裂韧性有很多优势,其中包括:(1)准确度高。
DIC技术可以提供比其他传统测试方法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2)测试灵活。
可以在不同的材料条件下进行测试,并且可以根据实验者的要求进行一些调整,使测试结果更具可用性。
(3)DIC技术采用了一种基于图像匹配和追踪的技术,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应变/应力数据,并且可以研究材料在断裂过程中的韧性行为。
(4)结果实时更新。
可以实时获取各个阶段的应变/应力数据,并且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时修正。
三、DIC技术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的应用DIC技术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它可以有效的观察和分析材料在断裂过程中的应变/应力分布及韧性行为。
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是一种非接触式的高精度位移、用于全场形状、变形、运动测量的方法,也是现代光测量力学领域内最有应用前景的测量方法。
其应用研究方向,正朝着从常规材料到新型材料的测量,从弹性问题测量到强塑性问题的测量,从常温到高温的测量,从宏观测量到微观测量的趋势发展。
DIC方法在上世纪80年代初被提出,经过30多年众多学者的研究,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
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数字散斑相关法,它直接处理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灰度分布的数字图像(散斑图),通过对比材料或者结构表面在变形前后的散斑图运用相关算法得到全场位移和应变。
该方法对实验环境要求极为宽松,并且具有全场测量、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其基本测量原理如下图:Seika公司(中文名:西华数码影像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智能影像分析系统设计的高科技公司,在DIC系统的研发设计上已有多年经验,并被全球众多的科研单位及院校所认可(中国独家代理商:武汉中创联达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可以为您提供运用数字图像关联法开发的应变解析软件系统。
通过比较分析样本变形前后的图像,可以对变形和弯曲的量、方向、分布等进行解析。
通过使用本系统,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获取物体变形弯曲的数据并将其分布可视化。
对于高速测量、微米单位测量等特殊环境下的测量需要,我们可以在包括软件、相机、照明、专用光学仪器等各个方面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产品特点:●能够测量坐标,位移,速度,应变,形状和变形 ●能够显示矢量图,轮廓图 ●支持的图像格式:FIFF 等 ●易于使用的直观界面 ●进程树结构●丰富的后处理功能●支持各种高速相机和高分辨率相机 ●系统支持日/英双语●对应各种情况(离线/在线分析,3D 分析等) 应用:计算精度更多有关DIC测量的相关信息可咨询/。
第19卷 第1期 装 备 环 境 工 程2022年1月EQUIPMEN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95·收稿日期:2021-05-24;修订日期:2021-06-23 Received :2021-05-24;Revised :2021-06-23基金项目: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1811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67215);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BZ2020057) Fund :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BK20181177),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1867215) and Policy Guidance Program of Jiangsu Province (BZ2020057) 作者简介:向文欣(1968—),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核燃料及材料、无损检测。
Biography :XIANG Wen-xin (1968—), Male, Doctor, Senior engineer, Research focus: nuclear fuel and materials, nondestructive testing. 通讯作者:祁爽(1990—),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完整性评价。
Corresponding author :QI Shuang (1990—), Female, Doctor, Research focus: structural integrity evaluation.引文格式:向文欣, 祁爽, 王永刚, 等. 基于DIC 技术获取焊接接头单轴拉伸力学性能[J]. 装备环境工程, 2022, 19(1): 095-100.XIANG Wen-xin, QI Shuang, WANG Yong-gang, et al. The Uniaxial Tensi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elded Joints Obtained Based on the DIC 基于DIC 技术获取焊接接头单轴拉伸力学性能向文欣1,祁爽1,2,3,王永刚1,宁方卯1,祁磊1,薛飞3,蔡力勋2,余伟炜3,梅金娜3,师金华3(1.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广东 江门 529200;2.西南交通大学,成都 610031;3.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8)摘要:目的 获取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局部拉伸力学性能。
一、2D DIC产品简介:
非接触式光学2D DIC显微应变测量系统(2D DIC MICRO RT SYSTEM)配置高清显微测量装置及2D DIC 测控系统应用于小试件材料试验的实时应变测量。
测试精度满足EN ISO 9513-0.5级。
配合FL系列材料拉伸试验机/材料压缩试验机使用,实时测量材料的拉伸/压缩变形。
二、2D DIC显微应变测量系统主要特征:
2.1.500万\800万高精度摄像;
2.2.高采样频率,可达500Hz;
2.3.用于材料力学试验的实时图像处理的非接触式应变分析软件;
2.4 .2D-DIC软件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性包括全场,二维变形和应变分析。
在几乎所有类型的材料表面上,都可以测量出明显的变形;
2.5.可以应用包括材料性能弹性模量、泊松比的测定、拉伸试验的应变测试、裂纹探测、循环拉伸试验应变特性研究、动态和高速试验、振动分析等。
三、2D DIC MICRO RT SYSTEM主要技术参数:
3.1精度等级0.5(EN ISO 9513);
3.2应变分辨率0.002%;
3.3分辨率:0.1μm、0.2μm等;
3.4变形测范围:测量从0,001%到1000%的应变;
3.5初始测量长度(Le)从1 mm、2mm、5mm、10mm等;
3.6显示的数据:2D坐标,2D位移,表面应变等;
3.7实时采集应变变化值及实时图像处理;
3.8测量数据的可视化以2D图像叠加或带有测量值分布和可选图的2D彩色轮廓图进行;
3.9模拟电压信号8个模拟信号(±10V,16位),两个输出信号(±10V,16位)。
dic力学
DIC力学是一种非接触式力学测量方法,其英文全称为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它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物体表面变形进行测量,进而推算出力学量。
DIC力学测量方法常用于岩石力学测试中,对岩石表面位移、应变等力学行为进行监测。
在岩石压缩、拉伸等实验中,通过DIC技术可以获取岩石破坏演化过程的应变和位移数据,为工程建筑的材料和结构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较于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DIC力学测量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大的适用范围。
同时,由于其非接触式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对被测物体的干扰,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总之,DIC力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岩石力学测量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