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案、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7
2023年三年级语文《卧薪尝胆》教学反思2023年三年级语文《卧薪尝胆》教学反思1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需要人用心揣摩的艺术。
上完《卧薪尝胆》一课后,我对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反思:优点:一、词语训练,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培养,提倡有效教学。
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朗读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五个词语,在旁人看来,我也许仅仅是在复习旧知,其实不然,这样的目的更多的是能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把握。
上课过程中,我也紧紧扣住重点词语进行教学。
比如在学习越王为何要向吴王求和时,抓住“万般无奈”;学习越王在吴国的生活状况时,抓住“受尽屈辱”;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紧抓“时刻不忘”……授课结束时,我还不忘让学生再次运用词语进行复述。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读会说会运用了。
二、能紧扣文本,引导想象。
在学习谋臣们的反应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书上是怎么说的,在交流朗读之后,我便不失时机地马上引导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谋臣,你会怎么说?”在同学们充分讨论交流之后,我又继续追问:“假如你就是这个吴王,你会怎么说?”让学生能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之中体会谋臣的担心和吴王的骄傲。
例如,我还引导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以及时间长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让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越王的忍辱负重……缺点:一、重点段落,讲解不够透彻。
这篇__的第四自然段是一个重点,还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时,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在理解一个中心句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然后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卧薪尝胆”字面上的意思以及它的深层含义。
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因为太强调“卧薪尝胆”的深层含义,结果导致朗读不到位,教学环节还出现了一次反复,现在想来,真是太不应该了。
二、引导主题,还有待推敲。
现在我们学习这些故事,就是为了学习一种精神。
但我只是在__结束之时,以总结的形式一带而过,如果能够联系实际加以说明,学生对于__的主题也许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卧薪尝胆》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情节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到坚持不懈、奋发向前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卧薪尝胆》的故事介绍。
2. 成语“卧薪尝胆”的寓意和用法。
3. 相关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卧薪尝胆》的故事情节和成语寓意。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成语“卧薪尝胆”进行实际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情节和寓意。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3.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成语“卧薪尝胆”进行实际表达。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情节和寓意。
2. 讲解成语“卧薪尝胆”的用法,进行实例分析。
3. 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成语“卧薪尝胆”进行实际表达。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卧薪尝胆》故事的理解和成语“卧薪尝胆”的运用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成语接龙游戏: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3. 练习题完成情况:收集并评估学生的练习题答案,检查其对成语“卧薪尝胆”的实际运用情况。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小短文,运用成语“卧薪尝胆”描述一个他们面临的挑战和他们如何应对。
2.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与家人分享成语“卧薪尝胆”的故事和寓意,并尝试在日常生活对话中运用这个成语。
八、课程拓展1. 让学生了解成语“卧薪尝胆”的来源,探究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卧薪尝胆”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如何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卧薪尝胆”的深层含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卧薪尝胆第二时教案、反思《卧薪尝胆》第二时教案一、教学要求:1、默读文第四自然段,能结合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2、理解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认读词语:2、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知道他们都想征服对方。
二、精读过渡:老师请你们看看这幅图,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这幅图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文,找找看!、理解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2)、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板书:卧薪尝胆(4)、同学们,这可是越王勾践啊,贵为越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这句话也是这段的中心句,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交流归纳: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
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两个不忘说明了什么?(仇恨和耻辱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2、牵动理解2——3自然段师: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兵败会稽(补充资料)“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1)、理解第二自然段越国打了败仗,出现了哪些情况?会稽一战,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后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的越王已经是走投无路了,用书上的词语是:万般无奈。
那是不是就一点点办法都没有?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和。
理解奴仆指导朗读: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卧薪尝胆》的字词并了解了这一课的大致内容,现在我们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精读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理解《卧薪尝胆》的真正含义。
2、在会稽一战,越国战败,作为战败国会有怎样的下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越国会消失等等)3、现在你是越国国君,你会怎样做?4、看来大家都是一个个爱国的小市民,勾践也和大家一样,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于是他接受了去吴国作奴仆的建议。
5、用“建议”练习说话6、到了吴国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事情等他去做?7、受了那么多屈辱,但越王坚持不放弃为的是什么?8、是啊,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子民而受那么多的屈辱,这就是“忍辱负重”。
9、就这样,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10、回国后的越王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并用“———”画出11、我们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可见这种仇恨的刻骨铭心,可是仅仅记住就可以了吗?12、对,要报仇,那勾践有没有一出来就打战呢?他是怎么做的?13、这样他坚持了多少年?这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就这样,越国转弱为强,出奇兵灭吴。
14、“卧薪尝胆”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15、同学们,我们需不需要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还有哪些地方见过这种精神。
16、欣赏对联,理解上联。
17、用“建议”练习说话三、总结全文四、练习巩固《卧薪尝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内容。
2、学会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请求、建议”造句。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卧薪尝胆教学反思1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需要人认真揣摩的艺术。
上完《卧薪尝胆》一课后,我对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反思:优点:一、词语训练,留意基础力量的培育。
新课程改革留意对同学进行基础学问的培育,提倡有效教学。
上课伊始,我便让同学朗读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五个词语,在旁人看来,我或许仅仅是在复习旧知,其实不然,这样的目的更多的是能让同学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把握。
上课过程中,我也紧紧扣住重点词语进行教学。
比如在学习越王为何要向吴王求和时,抓住“万般无奈”;学习越王在吴国的生活状况时,抓住“受尽屈辱”;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紧抓“时刻不忘”……授课结束时,我还不忘让同学再次运用词语进行复述。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同学自然而然就会读会说会运用了。
二、能紧扣文本,引导想象。
在学习谋臣们的反应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同学说说书上是怎么说的,在沟通朗读之后,我便不失时机地马上引导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谋臣,你会怎么说?”在同学们充分争辩沟通之后,我又连续追问:“假如你就是这个吴王,你会怎么说?”让同学能在充分的争辩沟通之中体会谋臣的担忧和吴王的傲慢。
例如,我还引导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以准时间长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让同学能更深切地体会越王的忍辱负重……缺点:一、重点段落,讲解不够透彻。
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一个重点,还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时,我的本意是让同学在理解一个中心句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然后着重引导同学体会“卧薪尝胆”字面上的意思以及它的深层含义。
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太强调“卧薪尝胆”的深层含义,结果导致朗读不到位,教学环节还消灭了一次反复,现在想来,真是太不应当了。
二、引导主题,还有待推敲。
现在我们学习这些故事,就是为了学习一种精神。
但我只是在文章结束之时,以总结的形式一带而过,假如能够联系实际加以说明,同学对于文章的主题或许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每一次反思,为的都是能让自己有所进步,信任只要我们每一次都能踏踏实实,潜心钻研,我们的教学之花定会常开常艳,永不凋谢!卧薪尝胆教学反思2本课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案之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卧薪尝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其深刻含义。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同身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
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追求卓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人物形象,体会其精神内涵。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精神力量,联系实际生活。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和人物。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卧薪尝胆》,谁能告诉我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第二环节: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卧薪尝胆”、“胆气过人”等,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的深刻含义。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卧薪尝胆”是如何体现勾践的勇敢和坚定信念的?第三环节:角色扮演1.教师挑选几名同学,分别扮演勾践、夫差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的表现,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同身受。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2.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勾践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勾践的短文,题目自拟。
2.阅读课文《卧薪尝胆》的其他篇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勾践的勇敢和坚定信念。
2.角色扮演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同身受。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卧薪尝胆》教学反思「篇一」《卧薪尝胆》这一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
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在品词析句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难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勾践的“屈辱”,感悟勾践忍辱负重的精神。
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中,带给了颇多思考,下面就上课的几个环节进行反思:一、由图导入,揭题质疑:我通过春秋列国图,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内涵――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过渡到课题的板书,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有的说:“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初读,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教学字音时针对学生读错的“夫差”“奴仆”及时带领学生读准,在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的基础上分男女生读,进一步巩固字音。
整体感知时本想自己精心设计出示的词语顺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应该会说。
可学生面对那么多的词语总想把它说具体,反而成了简单复述了。
换一个方式――出示文中的关键词语“兵败会稽万般无奈受尽屈辱卧薪尝胆灭掉吴国”效果应该会好些。
三直奔画面,理解题意:我出示的是书上的插图,学生能说出图上的情景,在浏览课文划出相关句子时,学生只画了“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找到了描写“卧薪”的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后来我想这里是我的问题不够明确,我直接让学生划出描写“卧薪尝胆”的句子就行了。
因为插图的上勾践主要的姿势是在饭前。
句子画好后,我采用了提问式导语:“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努力做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教案《卧薪尝胆》一文中所描绘的故事,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要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而且这篇课文训练点有很多,短短的两页不到的文章,包含着许多可以以训练内容。
如理解重点词语和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在教学中,我先从画图着手,使学生了解“王”字和“皇”字的由来,从朗读课文中说说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开始是什么关系,后来又是什么关系。
充分让学生说话从而进行了语言训练。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驴子拉磨要蒙着眼睛和一些事例来让学生弄懂“奴仆”的意思,使学生从“奴隶”、“丫环”古代的“佣人”到把人当牛、马、猪等牲畜。
从而使学生知道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尽了耻辱、屈辱、侮辱。
再通过句子比较“他们再吴国整整干了三年”和“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使学生体会到这三年是难熬的三年是受尽耻辱、屈辱、侮辱的三年,忍辱负重的三年。
所以作者用了整整三年。
而不是快乐的三年。
最后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卧薪尝胆”使学生理解了“卧薪尝胆”是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坚持不懈的一种精神。
越王一干就是二十年终于使自己的国家转弱为强,转败为胜。
在教学中,我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越王勾践是不是英雄?最后归纳:从现在我们对越王勾践的赞美,也可以看出他是个英雄。
同学们战死沙场的,壮烈牺牲的,有节气,是英雄。
但是,在强敌面前,保存自己,暗暗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最后战胜强大的敌人,这样的人也是英雄,他需要智慧。
我们今天学习了“卧薪尝胆”,你们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吗?又是一阵热烈的讨论,开始学生认为不需要,后来通过老师的指点,同学们明白了学习上不仅要卧薪尝胆,而且还要坚持不懈,不能学一样就放弃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不但小孩子需要,成年人也需要,为自己将来的发展也需要我们祖国的强大也要卧薪尝胆,我们时时都要卧薪尝胆,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卧薪尝胆》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一部作品,它讲述了项羽为了报仇而卧薪尝胆的故事。
通过项羽的坚韧毅力和不屈精神,作者向读者传达了追求成功的决心和艰难困苦的奋斗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卧薪尝胆》中学到许多宝贵的教育意义。
首先,《卧薪尝胆》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
项羽为了报仇,愿意忍受艰辛的日子,卧薪尝胆,为的就是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提醒我们,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我们才能够坚持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其次,《卧薪尝胆》还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在艰苦的日子里,项羽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下来。
他相信只要努力坚持,最终必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是,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困境,我们都要保持信念和毅力,坚持下去,相信自己最终会成功。
再者,《卧薪尝胆》还告诉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项羽失败后,他反思了自己的错误,从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这提醒我们,当我们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应该积极总结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努力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最后,《卧薪尝胆》还告诉我们要善于团结合作。
项羽通过与不同的人结交和合作,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时,我们应该善于团结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卧薪尝胆》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教育意义,包括坚定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及善于团结合作。
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牢固树立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海安县墩头镇双溪小学周国珠
卧薪尝胆这一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
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勾践如何卧薪尝胆,转败为胜。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在教学时,有几个环节我是看了很多教案和视频后上的,比如学习第4自然段了,我问学生: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以引起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的兴趣。
学生自由读了一遍后,我又让大家齐读,当大家读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这句话时,我就告诉学生这就叫“卧薪”;当学生读到“……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时,我就说这就叫“尝胆”。
接着问:“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这时,学生都能说出卧薪尝胆的字面意思。
我又问:“仅仅卧薪尝胆就能报仇雪恨吗?”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要报仇雪恨,就必须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必须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同时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这时,再让学生谈谈“卧薪尝胆”的真正含义,学生都能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案、反思《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知道他们都想征服对方。
二、精读
过渡:老师请你们看看这幅图,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这幅图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理解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板书:卧薪尝胆
(4)、同学们,这可是越王勾践啊,贵为越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这句话也是这段的中心句,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
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
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两个不忘说明了什么?
(仇恨和耻辱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
2、牵动理解2——3自然段
师: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兵败会稽(补充资料)“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
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1)、理解第二自然段
越国打了败仗,出现了哪些情况?会稽一战,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后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的越王已经是走投无路了,用书上的词语是:万般无奈。
那是不是就一点点办法都没有?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和。
理解奴仆
指导朗读: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你觉得勾践求和有哪些目的?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后患”指什么?(越国再次强大,反攻吴国)看来他们都是有才能的人,看出了勾践的真正目的。
吴王因为骄傲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个国家的君王来给自己当奴仆,任由自己使唤,这是一件多舒心的事啊,他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你认为吴王的决定对不对?
吴王的决定也给勾践翻身提供了机会。
指导朗读:读出吴王骄傲得意的语气。
齐读
(2)、理解第三自然段
勾践夫妇给吴王当奴仆,我们来说说奴仆是什么样的
人?(没有自由,挨打挨骂、受屈辱)
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交流:
作为奴仆,仅仅做这些事吗?从哪可以看出?(受尽了)那他还会受到哪些屈辱?
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板书: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
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
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指导朗读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3、牵动理解第五自然段
(1)、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2)、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勾践刻骨铭心,发誓
要报仇雪恨,
再次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到这里,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
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
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补充材料转弱为强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练习:
写习字册
附板书:
20、卧薪尝胆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转弱为强
点评:
、
教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到位,构思精巧,以文中图入手,找出文中相应内容来理解“卧薪尝胆”,以为什么卧薪
尝胆为主线贯穿全文,紧扣主线问题展开教学。
2、
能紧扣重点语段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体会勾践受尽的屈辱、报仇雪恨、发奋图强。
如对奴仆、万般无奈、免除后患等词语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说勾践当奴仆前后的区别,更好地体会了勾践如何受尽了屈辱。
3、
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有效地补充相关资料,既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有突出了人物个性特点,为更好地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升华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4、
能把练习4的相关成语有机的结合课文内容出示,让学生有效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