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36
17计算工具的认识和计算计算工具是一种用于进行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的装置或软件。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减轻人们的负担。
计算工具的普及和使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个人电脑、手机、智能手表、计算器等等。
计算工具的普及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的发展。
在过去,人们进行计算主要依靠纸和笔,时间耗费长,且容易出错。
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计算变得更加快速和准确。
计算工具可以通过输入数学表达式或指令,进行各种运算,比如加减乘除、开方、求幂、求根等等,还可以进行复杂的函数计算、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等。
不仅如此,计算工具还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应用范围。
计算工具不仅在学校和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人们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优惠后的价格;使用个人电脑进行电子邮件的撰写和发送;使用手机进行时钟、闹钟的设置和使用;使用智能手表进行步数、心率等身体健康监测。
计算工具的使用使得相关的任务更加简单和高效。
除了简单的计算工具,如计算器和手机,人们还可以使用专业的计算软件进行更复杂的计算任务。
例如,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使用MATLAB进行科学建模和数据分析;金融从业者可以使用Excel进行投资组合管理和风险分析;计算机程序员可以使用开发环境进行代码编写和调试。
这些专业的计算工具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工具,以满足不同领域和需求的计算需求。
然而,尽管计算工具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应该注意到它们的潜在弊端。
首先,过度依赖计算工具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一些基本的计算能力和技巧。
人们可能忘记如何进行手动计算,以及如何解决一些问题。
其次,计算工具也可能存在误差和漏洞。
例如,计算器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电脑软件可能会出现bug,这些都可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过度使用计算工具也可能会导致人们变得过于依赖科技和数字化,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技能和能力。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2.学习操作:
(1)板书:386+179
(2)估算:
学生:386接近400,179接近200,400加200大约是600。
老师:谁能用计算器算出它的准确值呢?
(3)基本操作:
(4)比较:
估算值与准确值接近吗?
(5)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发现:屏幕上的数清除为0了。
3.师生同时操作:
(1)板书:825-138=
(2)估算:把估算结果告诉同桌。
(3)师生同时计算。
边输入边口述过程。
(4)汇报结果。
825-138=687
4.尝试独立完成。
26×39= 312÷8=
老师:谁能用计算器独立做几道题?请你们做完后把结果填在书上。
5.我说你做:
要求: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
(1)四人一组,轮流出题,其他三个计算操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两人一组,一人出题,一人算。
(3)两人一组,每人出一组题,两人先笔算,再互相用计算器验算。
例1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精选3篇)《计算工具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教学。
教学过程: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情景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
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
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
(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四、拓展应用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第一篇: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课题名称: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学年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设计者:赵莹莹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1)计算工具的认识:熟悉几种常见的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等;了解计算工具发生发展的历史(2)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计算、验算、探索规律。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使学生基于“大数的认识”上,对大数的读写、组成、比较大小、改写、求近似数等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后的一种数学文化的补充和数学技巧的点拨。
本节课运用大量的直观图,比较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祖国、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本节课体现了数学——计算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4.我的思考本节课包含了认识计算工具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老师要使学生认识从古至今的几种计算工具,感受到计算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突出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最普遍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两项内容一个重在分享、听说、一个重在操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的高。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做好课前准备尤为重要,课前需要老师和学生提前阅读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以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这节课内容丰富,但由于时间关系,把这两节放在一课时时间稍显紧张,所以时间的分配也应适当把握。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了“数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算1. 计算工具的分类计算工具是指各种能够进行计算的工具,包括计算器、电脑软件、编程语言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计算工具就是计算器,我们通常说的计算器指的是手持计算器。
除了手持计算器,还有台式计算器、科学计算器、金融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等等,不同类型的计算器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计算任务。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日常计算,使用计算器是最简单方便的。
2.1 用途计算器能够进行四则运算、百分数计算、立方、根号等高级数学运算,并且有记忆、自动调整精度、科学计数法、近似计算等功能。
2.2 具体使用方法计算器有按键和显示器,通过按键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再通过显示屏查看所有的计算过程。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按下AC/C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2.输入第一个数字。
3.按下运算符键。
4.输入第二个数字。
5.按下“=”键,计算结果会显示在显示屏上。
例如:你想计算2+3,你可以按下2、+、3、=这些按键。
显示器会显示结果5。
3. 计算器的优缺点3.1 优点计算器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反应快,适合日常使用。
3.2 缺点计算器功能比较单一,无法进行复杂的运算,也无法进行逻辑运算。
此外,计算器屏幕较小,不能进行图形化展示。
4. 计算器的注意事项4.1 不要将计算器放在高温、潮湿、有磁场的地方计算器内部的电子零部件对环境温度、湿度和电磁干扰比较敏感,不能放在高温、潮湿、有磁场的地方,否则会影响计算器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4.2 不要强行拆卸计算器计算器属于精密电子仪器,在拆卸、修理、清洗时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4.3 避免长时间存放未使用计算器电池寿命有限,长时间不使用容易导致电池漏电,造成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5.计算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最常用的便是计算器。
计算器具有简便、快捷、功能单一的优点,方便我们进行日常计算。
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存放环境、拆卸维修等问题,以防止计算器受损影响计算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