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优秀版)
- 格式:ppt
- 大小:752.50 KB
- 文档页数:35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在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场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除了日本,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也受制于列强,欧美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把全球都卷入了世界市场。
当然其中也包括了中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1、原因:列强经济侵略2、表现:小农经济解体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点我们在第一课已经讲过了,一是以家庭为单位;二是自给自足;三是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结构,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
但是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国和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许多特权,例如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通过这些特权,英美等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进一步扩大,在外国经济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小字部分列举了一则史料(第三段小字)。
(P46图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图二:增开通商口岸后大量船只驶入口岸,外国商品输出扩大;图三: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造成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这些材料都说明了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分离,自给自足已经很难做到。
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当农民已经无法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分离,那就表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外国商品价格低廉的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欧美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大机器生产,规模大,产量大,而中国还是传统的手工生产)3、影响:(1)、给中国农民带来灾难和痛苦,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破产后的农民都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
)(2)减少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农产品商品化(3)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欧美列强在向中国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