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光在水彩画创作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03.13 KB
- 文档页数:1
[水彩画中运用光营造意境浅析]星空枫叶水彩画教程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绘画是通过塑造直观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构成意境,为了克服造型艺术由于瞬间性和静态感而带来的局限,画家往往通过富有启导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显示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
水彩画是光色的艺术,且色是光的衍生,在水彩画中应该更好地利用光,在绘画平面上创造自然、绚丽变幻的效果。
扩展水彩画技法表现领域,丰富画面的表现效果,增强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力,营造意境空间。
在绘画中依据画面的需要,有意识地选择与组合光,通过对这种语言的有效运用从而达到营造意境的目的。
一、设计不同的光源色营造意境同一物体遇到不同光源将呈现不同的色彩,不同光源的物体必然受其影响而出现不同的色彩,光源色是统一画面色调的重要因素。
色调往往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起着关键性作用。
色调在情调的渲染和情感的表达方面能够迅速地触及人们的心灵,使人受到感染。
色调的冷暖表达不同的意蕴,画家常会选择不同的色温来作为光线色彩,不同色温的光源色笼罩下的物体也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调,从而使人感觉到不同的情调,如透纳的画是优美的、浪漫的,他一生所致力、追求的是光、雾、蒸汽、太阳、火光、水和反光……这些东西在他的画面上统统交织成甜蜜、美好和幸福的肉身与痛苦深刻的灵魂,运动着组成团块和升腾着的焰火,呈现出近乎抽象画的韵律感。
明亮的黄色常常是他描绘光的主色调,如《1834年10月16日国会大厦火灾》,透纳选用橙黄色为光源色,通过其特殊的技法创造出了一个发光体,与天空的淡蓝形成了对比,使欣赏者能强烈地感觉到那熊熊的大火把河面和天空都照亮了。
整个画面是绚丽、热烈的。
大自然中光的情态可以说是多姿多彩,随着时辰和季节的转换,光确定了万物的造型色温和气氛。
为使景物沐浴在恰当的光线中,必须懂得如何用光创造出特有的情调,并将其传达给观众。
光源色的选择是确定画面气氛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光源色不一定是本色或发光体的效果的准确记录,而是作者根据画面的需要和所要表达的情绪设计好光源色(即确定主色调),这样才能使作品引起观众的共鸣。
浅谈风景水彩画中光影效果的表现手法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expression techniqueof light and shadow effect in landscapewatercolor painting目录引言 (3)1 风景水彩画中光影效果研究的意义 (4)1.1 光影运用是增强风景水彩画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4)1.2 光影运用是反映风景水彩画现代构成的审美意识 (4)1.3 光影运用能够体现风景水彩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4)1.4 光影动态变换中的视觉美感 (5)2 光影效果在风景水彩画中的表现手法 (5)2.1 三维立体造型方法创造出具有节奏感的画面 (5)2.2 巧用光影语言中强调明暗方式表现画面氛围 (6)2.3 光影语言中运用渐隐法表达距离 (7)结论 (9)引言水彩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一定量的水兑上适度的透明颜料而成的作品,水彩画选用的颜料比较特殊,因其有透明度,所以在一层颜料上覆盖上另外一层会产生不一样的混色效果,利用得当就可以创作出一幅好作品,但要是覆盖层数过多会容易出现脏乱,所以对于度的把握很重要。
正因为是用水勾兑而成的,而水又是很容易干燥的,所以一幅水彩画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一来就很难作出大幅的作品,并且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复杂的画很挑战作者的功底,如果在作品中把光与影这些元素处理得当的话就能事半功倍,最后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幅好的水彩画必定是用色精准、色彩多变、丰润饱满的,它可以是反映山水靓丽的,也可以是反映战争残酷的;可以是呐喊自由的,也可以是堕落黑暗的;可以是呼吁情感的,也可以是批判人心险恶的。
总之无论作品的寓意何为,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如果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光影手法的话,会更加触及人心。
1 风景水彩画中光影效果研究的意义光是由太阳发出并被我们用眼睛感知到的能量,正是因为有光,所以我们才能看得见物体,并知道每个物体的颜色。
有光就有影,光影在水彩画中的地位非常高,深受画家们的偏爱。
一、光影在水彩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光影本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名词,它也常常被用于物理中。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光的话,我们的眼前将会是一片漆黑,而就算是有光这个世界也存在着光的对立面,这就是影。
如果没有影的存在,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将会是一个平面,即使是有光,没有影来衬托它,那也是毫无作用的。
正是如此我们在绘画中也总是会利用光影的关系描绘事物。
在艺术生活中,光影这个名词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出现在画家的视野中,并被画家作为研究的对象运用在画面中,无论是乔托、达·芬奇还是伦勃朗,诸多画家的作品中都涉及光影的关系。
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东方绘画,光影都是随处可见的,因此在水彩画创作中也不例外。
在水彩画创作中,光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要创作一幅优秀的水彩作品就要用到光影,再结合一些水彩的绘画技巧,将所要表现的物体表现得更加逼真写实。
光影对于增加水彩画的画面表现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一幅画面中丧失了光影,画面就不会变得具体。
大自然中不同光线的照射、日常生活中不同颜色的灯光,都会使得环境的氛围不同,而在水彩绘画作品中也是一样,不同的光线会造就画面不同的效果。
我们也可以利用光影对画面的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利用不同方向和位置的灯光来使画面形成不同的构图效果。
光影也可以被画家用来表现自己特殊的情感,不同色彩倾向的光影效果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传递,比如金色的光线会给人充满希望的感觉,红色的光线使人觉得兴奋和热情,蓝色的灯光会让人沉思,明亮的光线使人乐观,暗淡的光线则会使人感到阴沉。
所以,不同的光影效果被优秀的水彩画家应用之后会产生出不一样的效果。
二、安德鲁·怀斯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在对光影运用得非常独到的诸多水彩画艺术家中,安德鲁·怀斯可以算得上是佼佼者,他的绘画中对光影的应用不仅仅是在水彩画界有很大的影响,在整个绘画界都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
安德鲁·怀斯出生于1917年的美国,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而当时的许多写实主义画家放弃写实改走当时开始流行的抽象画风的道路。
光线在中国水彩画中的运用和发展■长海明清时期水彩画随着传教士的足迹来到中国,汲取了深厚博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有浓郁民族气质和艺术情趣的中国水彩画。
由于传统中国画注重笔墨、意境、气韵而不重色彩光影等绘画要素,受其影响所以早期的中国水彩画对于光影的表现并不十分重视,即使有也只是作为塑造形体或空间的一种辅助手段而非表现的对象。
但随着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和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水彩的繁盛发展,光影在中国水彩中的运用与表现已是相当普遍、充分和深入。
一中国早期水彩画中光线的运用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随着通商贸易的发展,在当时中国最大通商口岸广州,出现了一批绘制西画的中国人,他们从外来人员中学习西画方法,绘制中国的风俗、景物。
这一时期的中国水彩画,由于学习了西画中的明暗效果,所以画面中也有了光线的痕迹。
但只是一些非常简单,微弱的表现。
还没有明确而清晰的光线和光影。
作品《广州市舨司》以及《远晀广州城》中对于建筑,船只的表现虽然用了明暗关系,但也没有明确的光影和光源,对于光与色的关系也没有太多的表现。
中国水彩真正开始得以广泛传播是在上海,上海被称为我国水彩画的发祥地。
上海土山湾画馆是教会在我国建立起来的第一个西画传习机构,上海最早的水彩画传习活动就从这里开始。
土山湾画馆培养了大批的水彩画人才,他们用水彩画描绘了当地的风景、人物,创造了一种造型真实、表现精细、色彩明丽、市民乐于接受的表现形式。
这就是出现在上海的中国早期水彩画,它将西洋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运用西画中的构图、透视、色彩,也运用中国画中的渲染、勾勒,它兼有着两种绘画形式的特点。
当时中国早期的水彩画较之纯粹的西方水彩画是有很大区别的。
周湘是当时上海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水彩画家。
这一时期的中国水彩画对于光影——这一在西方水彩画中被十分重视的元素,几乎没有太多的表现。
有也只是以塑造形体为目的,而并非把光影作为表现对象。
《仕女肖像》是当时的一件水彩人物肖像作品,可以看得出有着明显的中国画的痕迹。
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出生于1856年,去世于1925年,是美国著名肖像画家。
他出生在意大利艺术之都佛罗伦萨,是美国人的后裔,但又长居伦敦,是英国皇家水彩画家协会的会员、皇家苏格兰美术院院士,在英国水彩画史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他在水彩画上的研究有很高的成就。
萨金特是以油画肖像在西方闻名,但他同样惊艳的水彩画却鲜为人知。
因为对油画肖像循规蹈矩的束缚的厌倦,他转而通过水彩画来抒发内心的情绪。
萨金特的水彩画肖像充分显示了他在这方面的才华,色调明亮,用笔洗练,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通过面部表情清晰明了地表现出来。
他的水彩作品具有着一气呵成的气势和一次着色的清新透明的感觉,这无疑是得益于他娴熟高超的技艺。
他的水彩画多为写生作品,及现场作画,他的技法表现在时间的控制、水色的挥洒及作画的节奏方面。
他在水彩画上的表现手段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绘画方式,最大限度上利用水彩画中水与色之间的不受控制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以他的一幅水彩人物作品为例,画面中两个人物成一前一后站在树下摘果子,他用明度很高的红、黄、蓝、绿直接绘画,表现出小姑娘抬手臂时衬衫随着动作形成的褶皱,以及百褶裙的折叠关系,寥寥几笔刻画出来一个人物的动势。
他不拘泥于细致完整的人物形体的刻画,而是主张用大笔刷刷的挥洒,这种放松的笔触给人一种活泼、灵动、潇洒的感觉。
在他的水彩人物画中我们不仅仅能看到服饰、站姿这些简单的东西,他还利用服饰、站姿甚至皮肤的颜色来进行独特的人物表现。
再比如他画于1904年的水彩人物作品《流浪汉》,画面放松的笔触给人活泼、灵动、潇洒的感觉。
再有1905年所画的水彩画《伊顿小姐》,描绘的是当时社会名流伊顿小姐,色调明亮,用笔高度洗练,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在面部表情上清晰可见。
一、社会环境对萨金特的影响根据史料文献,顺着时间轴如同打理藤蔓枝节一般去梳理,以纵向的时间轴为线索梳理萨金特水彩绘画语言的师承。
水彩光影表现技法
水彩光影表现技法是指利用水彩颜料表现光影效果的技巧和方法。
在水彩画中,光影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立体、有层次感。
以下是几种水彩光影表现技法:
1. 干刷法:用干燥的刷子在湿润的颜料上涂刷,形成出浅、淡的光影效果。
2. 加水法:利用水的透明性,将淡色的水彩颜料倒入已涂上颜色的画面中,形成更加明亮、清晰的光影效果。
3. 洒水法:在已经涂上颜色的画面上,轻轻地洒上水,让颜料流淌,形成出自然、随意的光影效果。
4. 粘贴法:在湿润的画面上,用透明的胶水粘贴上一些特殊的材料,如亚光材料、金属箔等,形成出独特的光影效果。
5. 挖白法:利用刀具在已干涸的画面上切割或刮擦,使颜料表面露出底色,形成出强烈的光影效果。
以上是几种水彩光影表现技法,不同的技法可以组合使用,创造出更加多彩的画面效果。
- 1 -。
光在中国工笔画中的表现与应用《落木萧萧》光在中国画工笔画中的表现与应用王玉林中国绘画自发端以来,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原生态时期,五代两宋的转承时期和元、明、清的再生时期,经历代大师的天才创造,使中国画成了东方文明中的一枝奇芭。
她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吞五岳的气度吸收中外文化的精髓,以灿若繁星的精品力作,彰显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踱步》早期的中西绘画都采用线的形式描绘一种平面化画面效果,可谓人类早期绘画的一致性。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绘画侧重表现物象在光映照下的立体效果。
自文艺复兴到印象派以来,大师们对光与物体、色彩的表现做了深入的分析、思考和探究,使西画对光色的描绘在印象派达到了极致,明暗色调和色彩是其是恰当的表现手法。
而中国绘画则在中国佛、儒、道三家文化的影响下,在观察和表现物象时排除了光的存在,注重对物态结构本身的观察和理解,或者说描绘的是平光状态下物象的平面效果,线便成了其最便利、最恰当的表现手段和语汇。
《薄暮秋风无凉意》自建国以后,中国画的发展异军突起,峰起云涌,中国画现代型转化的脚步加快,探索方向也趋向多元化。
其中在用光的探索上有了新的突破,典型的有山水画家李可染、贾有福;人的艺术创作活动构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环。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改革中国山水画,他先后两次去南方、德国写生。
欧洲湿润的森林和林间小屋启发了李可染对逆光的感悟。
于是在写生中他把墨韵和光影结合起来,借鉴黄宾虹的“夜山灵光”和林风眠低调高光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出一套“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方法,逐渐发展成熟为一套以积墨和逆光为表征特色的语言系统。
他在用光上最明显的特色是“逆光”,用“挤白”的手法来表现这一感觉,如《山村飞瀑》。
当然他的逆光表现决不是自然的真实再现,完全是心灵感悟的体现、画面意境的需要。
他的意义在于开辟了山水画用光的可能,增加了山水画审美的新样式。
《国风》中国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写意精神。
2010·647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油画、水墨画中光表述流变给水彩的启示文/王伟才圣诞 拉图尔本文旨在通过对油画、中国水墨画中光的表述方式与风格流变以及彼此之间的借鉴进行分析比较。
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水彩本身,要以开放的心态,在整个中外美术史上,吸收历代油画、中国水墨画优秀作品的用光经验,正视水彩现状,结合水彩自身优势,通过学习、借鉴,达到创新。
一、光在西方油画中表述变化在西方油画艺术中,利用光影这一艺术语言元素不仅能更简洁地塑造形体,而且光线不同造成的视觉效果也不同,反映出的情感、精神状态也不同。
艺术家对于生活表象的超越和建构必然要超越物态性的客观光影,赋予光影在画面中新的形态和新的意义。
光影的研究和描绘造成了明暗法的诞生。
达·芬奇运用光线表现形体并在自己的作品里展现光与影的艺术魅力,“渐隐法”就是他处理人物肖像的独特用光方法。
他通过描绘像烟雾一样,没有截然分界的、丰富过渡的明暗层次,表现出柔和的光影效果,创造出柔美、典雅、深邃的艺术形象。
他的名作《蒙娜丽莎》堪称是这种用光的典范。
大师作品给予后来艺术家以新的启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自觉地重视光影的艺术表现力。
明暗法到了17世纪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家们通过对光影的运用创造出了与前辈艺术家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表达了新的审美理想,创造了欧洲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
卡拉瓦乔画面中背景的空间都陷入阴暗或看不透的黑暗中,人物形象不是部分被吞没,只露出某部位,就是完全暴露于光照中,黑暗处用棕色和深褐色来表现。
这种手段被称为“酒窖光线法”。
他的画风几乎影响了整个17世纪以至后来。
艺术家们在他那里看见了用光线、明暗表达戏剧性效果的可能。
荷兰伦勃朗的“聚光法”使巴洛克的“明暗法”显出新的妙处。
伦勃朗用光不是描摹表面明暗以求立体造型的真实感,也不是追求戏剧性效果,他是把光当作一种精神语言来使用的,他能够把光线那感人的象征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
浅析萨金特作品中的光影表现作者:高雪雪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萨金特在绘画中光影的运用及效果,通过光影在画面明暗的影响、情感反应和营造气氛三个方面进行说明,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萨金特作品中的光影的艺术造诣和他的绘画哲学。
关键词:光影;明暗;情感;气氛约翰﹒辛格尔﹒萨金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活跃于欧美画坛,颇具代表性的一位优秀的肖像画大师,同时也是璀璨美术史中一位卓越的水彩画大师。
他一生将满腔热情扑在了绘画事业上,不在乎世俗的浮荣、心无旁骛沿着自己的艺术道路不断探索、终生未娶。
他天生就拥有超强的色彩驾驭能力,光影、明暗、冷暖等各种色彩对比他都能处理的自然和谐,微妙的色彩变化使整幅画面呈现如交响乐中和声般的柔美;他卓越的造型能力能将写实绘画作品表现的浪漫唯美,这是现在许多画家都无法企及的。
萨金特尝试过各种绘画技巧并且运用皆得心应手,尤其是对水彩画中光影的处理十分值得后人推崇和学习。
萨金特一直对光影的造型问题进行探究,他的画面中讲究构图,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将自己的审美情感与客观物象相结合,在创作过程中尽量将散乱的细节归结成简洁有序而又独特的绘画语言,从而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他让水彩画面上融汇不同形式的光线,采用细腻、严谨的写实风格,让物体的形状可以通过光线照射的强弱来进行刻画,由于物体接受光的程度不同,光线和阴影造成的透明性和不同的颜色也就反映出了物体或人物的空间层次,所以在萨金特的画作中总让人感受到物体和光影独特的形式美。
水彩画顾名思义姓水名彩,色彩的运用也在整个绘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萨金特更是在作品中将色彩的表达展现的淋漓尽致,在《伊顿小姐》这幅作品中,他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正确的把握伊顿小姐细腻皮肤上的光和色的变化,经过光影的渲染使脸上的皮肤质感栩栩如生。
画面大量使用白色和红色的元素,颜色的对比不但没有使画面显得凝重反而给人一种通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