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及在临床外科护理中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外科护理的护理风险及护理措施护理风险是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尤其是对外科来说,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每天接待的患者很多,护理工作十分繁忙,而且遇到的病情一般复杂多变,容易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的出现,不仅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还会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严重的甚至引发护患纠纷。
所以,在外科护理中,我们要加强对潜在的护理风险的分析,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疾病恢复。
1.外科护理的护理风险1.1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大多数外科患者都需要留置导管医治,如果没有做好护理工作则有可能会发生导管脱落或堵塞情况,造成护理风险事件。
其次大多数外科患者需要长时间的静脉输液医治,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地巡视输液情况或是出现护理失误,则很有可能造成输液渗漏等护理风险。
如果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没有执行无菌操作,则有可能会造成患者发生感染等不良症状。
1.2护理工作疏忽导致患者窒息或猝死由于患者的身体原因暂时不支持手术治疗,可以先进行保守治疗,比如胃肠道疾病以及经腹部手术的保守治疗,需要给患者插入胃管以给胃肠道减轻压力,护理人员若是在此过程中出现工作失误,可能会造成胃管扎入呼吸道,造成患者呼吸困难,或者手术后患者移动过程中出现胃管脱落未被护理人员观测到,将会对患者造成致命的危险。
另外,一些年纪较大的患者,通常合并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护理人员应当对这些患者多加留心,防止由于工作疏忽造成患者生命受到威胁。
1.3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人都难免出现病痛,因此医院的患者络绎不绝,护理人员就十分忙乱。
又由于用于外科恢复的药物品种多且复杂,患者又需要数小时更换一次药物,患者人数一多,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陡然增加。
容易在工作中出现错乱。
如在临床护理时发放的药物、更换输液药品等方面出现错误,都有可能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危险。
部分新来的护理人员,可能由于紧张等因素,忘记在输液之前给患者做皮试,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给护患之间的关系埋下了隐患。
《外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五年制护理专业编写人:护理系外科教研室###2011.2一、前言(一)课程定位《外科护理学》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培养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指导临床实践活动的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及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基本理念以学校及专业的培养目标确立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其课程目标保持一致。
基于“与护理工作结合,培养外科护理学应用能力”的课程目标,确立如下课程设计理念:(1)按照职业资格和职业岗位需要整合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的职业性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为主线,融入临床执业助理护士资格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以典型案例为裁体,设计学习情境。
(2改善实训环境,设计实训方案,体现教学的实践性既关注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的现时要求,又注重未来职业岗位的发展要求,设计实训方案;同时改善校内外实训环境,建立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和临床实践基地;使学生通过实训提高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使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
(3)注重能力培养,融入社会服务,实现教学的开放性本课程教学中以“案例教学”进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以学校、医院及社区实训为平台进行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创新意识强、综合职业素质高的执业护士。
本课程本着“以职业综合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的原则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理念,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充分体现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2.设计思路基于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思路如下(1)以培养外科护理学应用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组合,优化教学结构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课程目标,以培养外科护理学应用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组合,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必要、够用”的原则,制订出教学大纲,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外科护理的护理风险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操作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探讨我院临床收治的86名住院病人,按临床表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采用风险控制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结果:探讨不同手术方式下的护理效果。
结论:探讨手术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危险,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手术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病人迅速康复。
引言关键词:手术治疗;护理;危险随着人民生存水平和病人保健观念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队伍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手术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因此,在临床上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研究以我院86位接受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及其实施策略。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临床收治的86名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名。
在22-46之间,男性20名,女性23名,平均年纪35.2~2.7。
在23~45岁之间,男性22名,女性21名,平均年纪35.5~2.5。
两组间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不明显(P>0.05)。
选择我院同期护士20例,均为20~35周岁,平均年纪28.5~1.6。
1.2方法1.2.1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理论知识为了满足患者对身体健康护理的需求以及外科科室的独特性,规定相关护理负责人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并在招生护理职工时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同时在入职后也要定期进行培训,以确保护理相关工作人员始终保持高度专注,将风险性降至最低,从而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同时还应当加强护理人员与家属之间的沟通力度,通过良好的交流来提高护患关系质量。
在工作过程中,善于察觉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全面清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潜在风险因素,从而提高护理相关工作的效率。
1.现代外科工作中护理的地位和作用应是:按护理程序独立对病人进行护理,与医生是合作关系。
2.护士必备的思想和心理素质不包括:有市场经济头脑。
3.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机体调节酸碱平衡最迅速的一条途径是:血液缓冲系统。
5.代谢性酸中毒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呼吸深而快。
6.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重要离子是:钾。
7.等渗性缺水的常见原因为:胃肠道消化液急性丧失。
8.低钾血症时,最早表现为:软弱无力。
9.一病人因高热2日未能进食,自述口渴、口干、尿少色黄。
检查:有脱水症,尿比重1.028,血清钠浓度为156mmol/L。
治疗首先应给:5%葡萄糖溶液。
10.女性,60岁,因反复呕吐5天住院,血清钠118mmol/L,脉搏120次/分,血压70/50mmHg。
应诊断为:重度缺钠。
11.男性,36岁,小肠破裂修补术后5天发生肠瘘,呼吸深快。
查体:面色潮红,P110次/分,BP90/60mmHg,腱反射减弱。
实验室检查:Ph7.20,血浆HCO3-15mmol/L。
(1)该病人酸碱失衡诊断为:代谢性酸中毒。
(2)首选治疗措施是:静滴5%碳酸氢钠。
12.等渗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丧失,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仍保持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其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厌食、乏力、少尿等,但不口渴。
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弹性降低。
其特点:水与钠等比例丧失。
其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体液量2.改善营养状况。
13.代谢性酸中毒: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其临床表现:呼吸深而快,呼吸频率可高达40~50次/分、呼出气体有酮味;病人面色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偏低;严重者可神志不清、昏迷,伴对称性肌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其治疗原则:1.消除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是治疗的首要措施。
轻度,只要病因能消除,可自行纠正,不必补碱性药物。
《外科护理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外科护理学》是三年制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核心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前接《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基础课,与《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平行设置,后续毕业实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问题。
二、课程基本理念《外科护理学》是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以外科护士工作任务、方法为主线设计学习情境,采取讲授、实训、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尽早熟悉外科护士工作流程,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由我校专任教师和临床护理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团队,通过对巴州地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护理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转化为学习领域,将《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重组,整合为6大项目、18个典型任务。
本课程设置在第3学期和第6学期,总参考学时为136学时。
第3学期9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践26学时;第6学期34学时,对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强化提高通过率。
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合计一、围手术期护理二、脑外科护理三、胸外科护理四、泌尿外科护理五、骨科护理六、普外科护理2466661616222440688820 合计64 26 90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明确外科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备临床外科、手术室、社区外科护理工作必备的知识、技能,具有认真负责,同情、尊重、关爱患者和团结协作的良好职业道德;突出职业能力、动手能力、综合素质。
二、具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辅助检查。
2.说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及在临床外科护理中的作用
作者:王静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5期
摘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保证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方法是通过制定护理知识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护理评估评价标准。
为了了解此标准的临床应用效果,在评估评价制度实施前后采用随机调查,调查在外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显示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在外科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得出结论是对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后,不但解决了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解决了护理人员面临评估评价时的困惑,在此基础上促进和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更好的解决了医患关系。
关键词: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外科临床护理;作用
整体护理的实施与护理程序的制定使我国的护理工作得到了科学的进步和提升。
护理评估包括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护理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关键步骤,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如果评估不正确,将导致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的错误以及给患者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
对护理评估的评价标准的制定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
护理工作者一直对护理操作技能的研究没有间断,显示器重要性;确忽略了护理工作的知识技能,至今在护理知识技能方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标准。
但是护理工作者转边思路,研究者在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总结护理经验,将整体护理、知识技能与操作技能充分融合形成了一套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在护理实践中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据统计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护理评仙评价标准及在临床外科护理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1 护理评估评价标准
1.1护理人员在平时护理中的记录资料要求资料收集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其中包含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有价值的信息。
同时对不同时期患者的精神状况、护理措施做出客观判断。
1.2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要从整体护理观点出发,全面考虑患者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社会文化适应能力几方面的资料。
时刻了解患者心理上的变化,从心理上让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关注患者的精神及情绪状态,分析不同类型的人格,从感知和辨认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初期对病情、经济等压力的反应;做到让患者对自己目前状况的认知和自我意识的理解。
护理状况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全身状况、患者局部状况,对患者的社会文化适应能力、接受指导的能力、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经济状况、对护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合作能力程度等。
1.3对医院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要更加的认知,及时了解护理环境对患者有无安全感,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精神状况分析是否需要安全保护措施如床栏;是否有交叉感染的环境因素。
操作环境评仙的因素包括治疗室、病房、地面、各种标识、灯光照明、病房设施、患者衣着、电滋波等。
2 护理评估实施方法
对护理的评估要有科学的依据,采用合理的评估技术和护理信息收集措施。
2.1护理人员要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依靠视、听、嗅、味、触等感觉上火的或者的基本情况。
2.2护理人员要勤于动嘴,多余患者、患者家属、或者朋友进行必要的交流,以便获取护理的基础信息。
2.3护理人员应具备常见医疗专科检查技能,便于在护理时与患者及亲属更好的交流,让患者和家属有一种时刻被关注和治愈希望。
2.4同时护理人员要勤于查看查房、用药等各种记录,学习相关的资料文献,替身自己的专业水平。
2.5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能力评估,其中包括:收集、组织、整理、核实资料及对资料进行客观、主观的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通过收集的资料能预测到护理的预期结果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不可避免风险和可以避免风险);对评估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确定护理计划,保证护理行为的恰当性和明确护理项目的优先次序;对于医师的违法、违规诊治能及时指出或报告;护理人员在可能导致同样效果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护理行为之间做选择时,应科学的评估护理行为相关的安全、效果、可用性和成本因素。
3 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在外科护理中的作用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
作为人类健康的守护者,为了更好的服务人类,基础的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在临床护理中被广泛的采用,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外科护理中评估评价制度的作用突出表现以下几方面.
3.1在高龄病患护理中的作用主要是;由于高龄患者自身就有很多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加之高龄人群独有的心理特征,高龄患者自身的身体、精神、社会机能的低下,使其"手术前状态"低下。
手术后,高龄患者机体免疫机低下,不典型症状及恢复迟缓等是高龄患者的常见症状,高龄患者不但面对"手术侵袭"的反应能力减弱,而且其对侵袭的处理能力也减弱。
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而并发症的发生又会直接增加手术死亡率。
3.2护理评估的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在护理中的作用,外科与内科有很大的区别,而手术患者与内科患者的差别就更大了,如手术患者病情重、危险性大,时间性强,所有的治疗和护理需要争分夺秒的完成,并且,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家庭(或单位)经济负担重。
每一例失败的手术轻则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重则造成人财两空。
这样对手术前护理评估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评估中哪怕是一个细小的环节没有到位,就会引起的严重后果。
3.3提高医疗质量重点实施对护理者的能力评估,外科患者存在内科疾病在临床中常见,往往因为不重视对内科相关资料的收集,存在漏诊、漏治,由此产生的的医患纠纷屡见不鲜。
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强调对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处理能力,同时具备对其他专科诊治、护理的能力,要求对所收集的资料,能进行客观、主观综合分析,即时处挥问题和向医师反映问题,使外科患者的其他专科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能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
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在具体方法与细节上也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使标准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王思佳,向清平,杨慧,等.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5).
[2]向清平.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及在临床外科护理中的作用[A].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 2011.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