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文学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迷茫的一代”作家名词解释
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又称迷失的一代,是美国文学评论家格特鲁德·斯坦因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
他们共同表现出的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失望和不满。
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合战后的世界,可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
他们认为,只有现实才是真理,可现实是残酷的。
于是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价值观,用叛逆思想和行为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二战中的战地诗人与作家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各国人民为了自由和尊严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有无数的英勇战士,还有一群“战地诗人与作家”,他们以笔为武器,用文字记录下战争的真实与血腥,诉说着人间疾苦和挣扎。
本文将会介绍几位二战中的知名战地诗人与作家,他们的作品以及对战争的影响。
一、威尔弗雷德·欧文(Wilfred Owen)威尔弗雷德·欧文是英国一位著名的战地诗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了军官。
欧文以其深刻的诗作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无助。
他的著名作品《残暴之路》(Dulce et Decorum Est)直击人心,描绘了战争中士兵的痛苦和死亡。
他的诗作鼓舞了许多人,引起了公众对战争的思考和反思。
二、埃尔斯·维希塔(Ernest Hemingway)埃尔斯·维希塔是一位美国著名作家,他参与了二战中的记者工作。
维希塔的作品以其简练而有力的风格著称,他通过作品揭示了战争的荒谬和人类的痛苦。
他的小说《而凡纳尔的告别》(A Farewell to Arms)成为了二战文学的经典之作,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
三、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普鲁斯特是一位法国作家,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战斗中,但他的作品却对战争有着深刻的揭示。
《追忆似水年华》(Remembrance ofThings Past)是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之一,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矛盾的对话,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和悲伤。
他的作品让人们反思人性与战争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对和平的向往。
四、苏珊娜·奥尔贝格(Susanna Algie)苏珊娜·奥尔贝格是一位澳大利亚的战地诗人,她在二战期间居住在英国,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奥尔贝格的作品以真实而动人的手法描绘了战争中的孤独和痛苦。
她的诗集《战地的花朵》(Flowers of the Battlefield)被誉为是对战争残酷真实揭示的杰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文学1、豪威尔斯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诗《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2、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贵妇人的画像》《美国人》3、马克吐温4、赫姆林加兰:加兰是“乡土文学作家”的重要代表,《大路》,80年代美国的真实写照;5、弗兰克诺里斯:开创自然主义的先河,代表作《章鱼》;6、欧亨利: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7、杰克伦敦:自然主义,《马丁伊登》自传体小说8、西奥多、德莱赛: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20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的作家;《嘉莉妹妹》,《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葛》;9、艾米丽迪金森:现代英美诗歌的先驱现代派文学的兴起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垄断资本进一步集中,大城市人口密集,工农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社会面貌与人的精神面貌,已非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手法与惠特曼式的风格所能准确反映。
大战前的最初10年为孕育新的风格、新的流派作了准备。
欧洲的现代派文艺不断介绍到美国。
19世纪下半期美国的诗歌处于过渡阶段,继惠特曼后只出现了一个重要诗人艾米莉·狄更生。
她一反浮夸的浪漫主义诗风,以不规则的韵律、奇特的对照和自由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美国现代诗的道路。
1912年,《诗刊》在芝加哥创办,标志着现代派文艺的开始。
《诗刊》的头3卷里,出现了庞德(1885-1973)、韦·林赛(1879- 1931)、艾·洛威尔(1874-1925)、威·卡·威廉斯(1883-1963)、桑德堡(1878-1967)、沃·斯蒂文斯(1879-1955)、艾·李·马斯特斯(1868-1950)、玛·莫尔(1887-1972)等人的作品。
这些人后来都成为美国有成就的诗人。
其中有意象主义者,有接近劳动人民的芝加哥诗派,有20世纪的田园诗人,有新的乡土主义者,有抽象哲理派诗人。
他们的共同点是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的人的异化,并或多或少流露出仿惶和悲观的情绪。
美国文学史总结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新世纪,美国文学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发展现象——通俗文学(Popular Literature)日益受到重视,过去以低级杂志(pulps)为阵地的通俗小说有了平装本和精装本,进了图书馆和大学。
战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研究通俗文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术界和思想界对于通俗文学观念的变化,刺激了通俗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不但许多传统的通俗小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且诞生了许多新型通俗小说。
这些传统型和创新型的小说,很多都进入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s)。
每一本畅销小说诞生后,都会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原创电影、电视剧在走红后也很快派生出同名畅销小说。
畅销小说和火爆的影视剧交相辉映,构成战后美国通俗文学的繁荣景象。
50年代,历史西部小说(Historical Western)占据了通俗文学的主导地位,随后现代犯罪小说(Modern Crime Fiction)迅速崛起,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压倒了其他一切通俗小说。
70、80年代是美国通俗小说大发展时期,诞生了诸如甜蜜野蛮小说(Sweet-Savage Romance)、高科技惊险小说(High-Technical Thriller)之类的新型通俗小说。
此外,传统的女性言情小说(Women's Fiction)、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和恐怖小说(Horror Fiction)也出现有力回潮。
90年代,社会暴露小说(Social Expose Fiction)逐渐成为美国通俗文学领域的主导力量,如此格局一直维持到世纪末。
像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的《教父》(The Godfather)、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系列恐怖小说、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的《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和《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玛格丽特·杜鲁门(Margaret Truman)的“谋杀案”系列政治暴露小说等,都是我国读者较为熟悉的美国通俗文学作品。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探讨摘要:美国着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讽刺20世纪美国梦的重要作品, 全文以尼克这个配角人物的视角和口吻对主人公盖茨比及其奢华的生活进行描述和评价, 以场景设置和人物刻画等方式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基于此, 从叙述视角对该部小说的艺术特点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关键词: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 艺术特点;引言着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尔德是美国文坛及歌坛"爵士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代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举奠定了他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显赫位置。
菲茨杰拉尔德是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一员, 该部作品于1925年正式出版, 通过小说人物和事件描写映射出当时美国人民的理想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 深刻揭示出爵士时代美国青年一代人过度狂热追逐美国梦想却必然遭到毁灭的悲惨结局。
这部作品通过虚拟的"美国梦";折射出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而且盲目地认为金钱和物质财富能够成为实现这一虚无缥缈的梦想的捷径, 而盖茨比所笃信的这种美国梦与现实世界却格格不入, 这正是20年代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一作品成功地以人物为中心进行了场景的建构, 以动作为中心进行了人物的刻画, 小说中包含大量富有寓意的色彩象征体系, 这一系列高超的文学创作手法都深刻而详细地刻画出小说主人公狂热追求"美国梦";历程中的思考与行动, 其中赋予了强大的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力量, 这也是对当时美国盛行的享乐主义的深刻批判和反思。
从时间上看, 该作品诞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这恰恰是美国文学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 杰出的作家通过文学来刻画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披露美国青年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因此以"美国梦";破灭作为时代主题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这部别具匠心的小说以精湛准确的语言文字和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叙述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塑造出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 体现出异彩纷呈的文学与美学内涵, 被诸多评论家一致认为是继詹姆斯之后美国小说中艺术手法最臻完美的作品之一。
迷惘的一代作家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实用版】目录一、迷惘的一代作家的背景和定义二、迷惘的一代作家的特点和代表人物三、迷惘的一代作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四、结论正文一、迷惘的一代作家的背景和定义迷惘的一代作家,又称迷失的一代,是美国文学评论家格特鲁德·斯坦因提出的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
这一代作家的共同特点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失望和不满。
他们在战前充满理想和信念,但在战争的残酷现实面前,这些理想和信念逐渐破灭,使他们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之中。
二、迷惘的一代作家的特点和代表人物迷惘的一代作家的特点是反叛传统,追求真实,强调个人体验和感官感受。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战后社会的混乱和价值观的崩溃,以及他们对这一现实的反抗和挣扎。
代表人物有欧内斯特·海明威、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约翰·多恩·马克·阿瑟等。
海明威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描绘了战后青年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迷茫和无助;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则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揭示了战后美国社会的道德沦丧和物质主义;约翰·多恩·马克·阿瑟的《红色英雄》则讲述了一个参加西班牙内战的美国人的经历,展现了战后青年的理想主义和勇敢。
三、迷惘的一代作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迷惘的一代作家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不仅揭示了战后美国社会的问题,也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他们的反叛和挣扎,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四、结论总的来说,迷惘的一代作家是一群在战后社会中挣扎和寻找的青年,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反叛和对真实生活的追求。
虽然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但也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理想主义。
美国小说发展史19世纪文学发展第一个高峰浪漫主义小说时期华盛顿.欧文《纽约外史》第一本有美国人所著,引起世界好评的著作《见闻札记》詹姆斯.库珀擅长写站长历史小说,海洋冒险小说,边疆冒险小说《最后一个莫西干人》《红海盗》《舵手》《猎鹿者》爱伦.坡美国“怪才”,一生写作70余部小说心理分析小说《泄密的心》《黑猫》恐怖小说《厄舍府的倒塌》《红死病的假面具》侦探小说毛格街血案》、《玛丽·罗杰疑案》、《窃信案》《金甲虫》(杜宾主人公)霍桑《红字》美国浪漫主义代表作梅尔维尔《白鲸——莫比迪克》(美国海洋小说)南北战争时期的废奴文学: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期(19世纪中后期)马克.吐温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汤姆.索菲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威廉.豪威尔斯《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亨利.詹姆斯《野姑娘》西方现代分析小说开拓者欧.亨利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作品结尾往往出人意料法兰克.诺里斯此时的美国文学已经开始走向成熟20世纪初期美国的现状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了垄断资本主义,贫富差距逐渐增大。
人们的思想复杂化,心里不平衡加剧,对社会的反抗心思日益强烈,对前途的期待和幻想破灭后的绝望20世纪初年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为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发展铺平了道路《嘉莉妹妹》讲述了一个普通打工妹的故事,怀揣美国梦,最终幻想破灭打破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转向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杰克.伦敦“北方故事”系列之《热爱生命》(以美国北部荒凉的阿拉斯加为背景,写一批淘金者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与自然抗争奋力生存的故事。
用粗犷质朴的笔法,描写奇异荒凉的自然景色,塑造了一群不愿在城市里生活,诚挚的将自己投入到自然之中的淘金者形象。
)“南方故事”系列之《野性的呼唤》(巴克原是南部法官家的一条狗,多年的优裕生活造就了巴克的优雅温驯。
外国关于战争的名著1.《战争与和平》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巨著,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全书分为四部分,讲述了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历史事件背景下,人物的生活和命运转折。
作者通过对战争的深入分析,阐述了个人和家族的微观视角,反映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深刻反思了战争的意义和人性的善恶。
2.《红色娘子军》该书是美国作家帕姆拉·昆恩的小说,讲述了在1930年代的中国,一群爱国青年女子毅然决定成立妇女军事化队伍,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奋斗。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曲折动人,表现出女性的坚毅、勇敢和毅力,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向读者展现出女性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3.《静静的顿河》俄国作家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良心的小说,讲述了1942年苏军与德军在顿河的激战。
小说以主人公瓦尔亚为视角,描绘了他在战争中的生活经历、爱情和内心挣扎。
小说里充满了忧伤、冷静和无奈,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创痛和可怕的现实。
4.《乱世佳人》这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一部经典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小说叙述了南北战争背景下,南方贵族艾希礼一家的命运和爱情纠葛。
小说具有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心理描写,既反映了战争对南方种植园主阶层的冲击,也展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希望。
5.《西线无战事》德国作家艾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攻击法国的经历,强调了战争对普通士兵和平民的残酷性。
小说通俗易懂,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真实的细节,勾画出了战争的真实面貌和荒谬性,让人们对战争更加深刻地警醒和反思。
美国各文学时期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虽然只有200多年,但是它在这段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却是十分辉煌的。
美国文学业已形成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使它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美国历史的发展几乎是平行的。
美国殖民主义时期三个代表诗人1.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 (1612-1672)美国第一位作品得以发表的女诗人。
她出生于英格兰,1630年时随父亲和丈夫来到北美马萨诸塞湾殖民地。
诗的风格与同时代的英国诗人John Donne、Edward Taylor有相似之处。
她最著名的诗集是《第十位缪斯》(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1650),这也是她生前出版的唯一诗集。
一般认为,她最优秀的诗作,主要收录于她去世后由罗杰斯选编的《布雷兹特里特诗集》(Several Poems 1678)。
《写在我家失火之际》On the Burning of Our House)反映出殖民时期生活的侧面,《灵与肉》(The Flesh and the Spirit)向读者展示了作为一名虔诚的清教徒,在面临新大陆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诗人内心深处肉体与灵魂、世俗与信仰之间的斗争。
2.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1644?-1729年)美国清教派牧师和诗人。
他被公认为美国19世纪前最重要的诗人。
在他有生之年仅发表过两首诗歌,直到1937年人们研究他的手稿时才认识到他那虔诚的诗歌的优美绝伦。
像约翰·多恩和乔治·赫伯特以及其他英国玄学派诗人一样,泰勒擅长运用精心选择的暗喻和丰富而唯美的比喻,也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寻常措辞和比喻。
《爱德华·泰勒诗集》(1939年)收录了他的杰作,包括写于约1685年的《上帝对其选民有影响的决定》,和写于1682-1726年的《内省录》(Preparatory Meditation)中的部分。
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论文摘要:现实主义文学是指19世纪3O年代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文艺运动。
这一文艺思潮后来影响到美国,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潮,涌现出一批以豪威尔斯、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以理智的态度批判地看待美国社会,真实地反映社会现状,严厉地揭露社会现实,对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
19世纪后半叶,机械化的迅速扩展,垄断集团的迅速形成,财富的迅速积累,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点:一个过度和极端的时代,一个衰退和进步的时代,一个贫困和财富炫耀、郁闷和充满希望的时代。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此时写出了大量具有地方色彩,反映美国西部、南部、东部人们生活的小说,广泛地表现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并力图将人们的生活画面真实、清晰、透彻地表现出来。
美国“乡土文学”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声,也是科学主义的先导,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各地纷纷出现,如费·布·哈特、安·比尔斯、赫姆林·加兰的创作。
南北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政治与经济都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但却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严酷的现实和沉痛的创伤。
美国文学也感应着社会的变化而进入了新的阶段。
批判现实、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逐渐增多,主题涉及农村生活的艰辛、城市下层人民的困苦、劳资斗争以及揭露种族歧视、海外侵略和政府与大企业的勾结。
到了19世纪80、9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发展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流,并进人深化阶段。
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是时代的写照,同时又是时代的产物。
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技巧,是指使一部作品具有真实感的方法,即“模仿”自然的方法;就内容来说,现实主义在文学创作中对于素材采用的是“共时”的处理,热衷于表现发生在此时此刻的事件,而不是远久以前的事件,它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创作素材,即写普普通通的“饮食男女”。
1620年11月9日,五月花号登陆北美大陆。
普利茅斯殖民地,后并入马塞诸萨州,第一任总督威廉·布拉福德(1590-1657)哈佛学院文学史是关于文学发生、发展、嬗变的历史叙事,文学史以文学创作实践为基础。
不过,文学史不是单纯的文学叙事,还常常是国家叙事。
一方面文学史勾勒出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轨迹,总结其文学成就,另一方面也描绘反应国家、民族的整体形象,强化或者反抗一定的意识形态。
文学史写的是过去,关心的却是现在。
写历史总是后人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去重构过去。
美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也试图获得文学上的独立。
当时欧洲人,包括当时的很多美国人,都认为美国根本不存在文学史。
绝大多数美国文人对自己的文学创作都没有信心。
认为美国花去七年时间获得政治上的独立,但是要花掉至少几百年时间才能真正获得文学上的独立。
1888年到1890年间出现的十一卷本《美国文库》也在应证这种信心的缺乏,美国文学只不过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入选的作品大多是受英国文学影响的新英格兰地区的作家,如欧文,库柏,朗费罗,洛威尔等,而那些具有强烈本土特色的作家不是被剔除,便是轻描淡写。
由特伦特(William Trent)1917年出版的四卷本《剑桥美国文学史》是历史上第一部多人共同编纂的文学史,篇幅之大足见美国文学形成的规模与水平。
尽管书中收入了更多的作家,但是仍然强调把美国文学独立的主张看成是“国民骄傲的诱惑”,强调英美两地虽远隔重洋,却同出一源,使用同样的语言,信仰同样的宗教,都是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等文学大师熏陶下创作出来的。
但此时,美国文学自主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觉醒。
批评家范·布鲁克斯(Van Wyck Brooks)在1918年严肃的指出,美国文学的历史在一般人的眼中只是个“没有生命,缺乏价值的过去”,他呼吁人们去发现,甚至去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美国文学传统。
从1920年开始,美国和加拿大语言和文学界最高学术团体“现代语言协会”开始承认确实有美国文学这么回事。
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美国文学的雏形早期的美国文学是从欧洲文学的样式和风格中衍生出来的。
例如,维兰德和查尔斯·布罗克登·布朗的小说创作就是对英格兰哥特小说的模仿。
就连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的杰作《李伯大梦》和《睡谷传奇》The Legend of Sleeping Hollow也是十足的欧洲风格,只是故事发生的场景改为美国而已。
美国文学的诞生美国第一位在小说和诗歌创作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作家是艾德加·爱伦·坡Edgar Allen Poe (1809-1849),他于1835年开始短篇小说的创作,其作品包括《红死病》The Red Death、《陷坑与钟摆》、《颓败之屋》和《莫尔格街凶杀案》The Murder of the Rue Morgue。
他的创作触及了前人很少涉及的心理学领域,并且将神秘、幻想等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之中。
1837年,年轻的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al Howthorne(1804-1864)将他的一些短篇小说集结成册出版,名为《重讲一遍的故事》Twice Told Tales。
这是一部包含了丰富的象征主义及神秘主义元素的作品。
后来,霍桑又开始写作长篇的传奇小说、类寓言小说,他的本土小说《新英格兰》New England以人类的内疚、荣耀和情感上的压抑为主题。
霍桑的代表作是《红字》The Scarlet Letter,讲述一个因通奸adultary行为而被驱逐出社区的女人的故事。
[hide] 霍桑的小说创作对他的朋友,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麦尔维尔以自己早期的水手经历为蓝本创作了许多富有异国情调的小说。
在霍桑的影响下,麦尔维尔的小说中也融入了很多哲学上的思索。
在其代表作《白鲸》中,作家通过对一场惊心动魄的捕鲸历程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类痴迷状态、人性中罪恶成分以及人类如何战胜这些天性的思索。
文献综述英语《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象征手法的解读一、前言部分《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战后初期风靡全球的小说其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烘托主题刻画人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就小说中出现的部分场景象征,事物象征作了尝试性分析,并得出结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处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之间的困境,他在困境中对自我的保护和对童真的追寻注定了他最后的悲剧结局。
小说的写作时间是二战后,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发达的科技、富裕的物质生活背景后隐藏着巨大的精神危机。
作为一个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书中主人公霍尔顿渴望回到单纯、天真的童年,但又不得不进入残酷、虚伪的成人世界。
处在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夹缝中,霍尔顿的困境被生动地体现出来。
《韦氏英文大词典》对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象征的定义是:“象征系用以代表或暗示某种事物,出之以理性的关联、联想、约定俗成或偶然或非故意的相似;特别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符号来表现看不见的事物,有如一种意念,一种品质,或如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之整体。
”美国诗人和文艺评论家亚瑟·西蒙斯将象征定义为“形式对思想,有形对无形的一切约定俗成的表现。
”也就是说,象征是用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来暗示和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绪。
按照不同的方法,我们通常可以把象征分为“传统象征”和“个人象征”,“情绪的象征”和“哲理的象征”等,意象赋予人们微妙的联想和无尽的含义,使原本平淡的事物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尤其是象征性意象在小说中处于特殊的位置,因为观念和情感的意蕴,在作品中具有超常价值。
这些象征性意象将一种特殊的力量贯注于小说整体中。
小说创作中的象征旨在将看得见的事物、现象背后隐匿的思想意义表达出来,即利用意象与意义之间的联想性和相关性来展示事物背后的心灵隐秘和理念。
塞林格颇具匠心地将霍尔顿置于一个由冬鸭、风雪、悬崖等意象构成的生存场景中,通过其红色猎人帽一头灰发等来寓示霍尔顿精神的匮乏、理想追寻的艰难,揭示了战后美国青年在精神空虚和生存危机中倍受煎熬的现实。
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又称:迷失的一代。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有一批青年作家陆续登上文坛。
他们不仅年龄相仿,而且经历相似,思想情绪相近,在创作中表现出许多共同点,逐渐形成一新的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有海明威(1899—1961)、福克纳(1897—1962)、约·多斯·帕索斯(1896—1970)、菲兹杰拉德(1896—1940),和诗人肯明斯(1894—1962)等。
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故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
这一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艾略特和沃尔夫(1900~1938)等。
特别是菲兹杰拉德,对战争所暴露的资产阶级精神危机深有感触,通过对他所熟悉的上层社会的描写,表明昔日的梦想成了泡影,“美国梦”根本不存在,他的人物历经了觉醒和破灭感中的坎坷与痛苦。
沃尔夫的作品以一个美国青年的经历贯穿始终,体现了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的激动和失望,是一种孤独者的迷惘。
迷惘的一代作家在艺术上各有特点,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于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了意象派诗歌意象派(Imagists)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
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
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代表人物是埃兹拉·庞德。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
了解美国文学史分期,简述各期文学创作特点(120字左右1、第一阶段:殖民时期(约1607-1765)这一时期大约从1607年JohnSmith船长带领第一批移民在北美大陆建立第一个英国殖民地Jamestown到1765殖民地人们愤怒抗议英国政府颁布的印花税法。
2、第二阶段:启蒙时期与独立战争时期(1765-18世纪末)这是北美人民争取独立、建立美利坚和中和国的时期。
18世纪30年代,在欧洲启蒙主义和自然神论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上帝的作用大大削弱,清教徒们掀起一场“大觉醒”运动。
18世纪末期,北美大陆的政治形势发展很快,从1765年英国殖民者第一次反对英国政府的印花税到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文学作品主要围绕着革命的必要性、革命的前途和方向、政府的形式与性质等问题。
3、浪漫主义时期(1800-1865)19世纪初,美国完全摆脱了对英国的依赖,以独立国家的身份进入世界政治舞台。
民族文学开始全面繁荣,逐渐打破英国文学在美国的垄断局面。
这时期作家们跟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一样,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感情色彩,反对古典主义的形式和观点,歌颂大自然,崇尚个人和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并且寻根问祖,发幽古之思情。
特别是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倡导, 这些作家们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摒弃以神为中心的清教教义。
4、现实主义时期(1865-1918)南北战争(1861-1865)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化,社会面貌和经济生活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
工业化带来了蓬勃兴旺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政治日趋腐败,政界丑闻屡见不鲜,是人们重新认识新的生活和新开发的土地。
于是乡土文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5、现代主义时期(1918-1945)自20世纪开始,美国文学进入新的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人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们对于自由民主的信念开始动摇,普遍感到迷茫,甚至绝望。
简要介绍十九世纪以前——突出介绍清教文学及其代表人物,乔纳森·爱德华兹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十九世纪以后——①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上半叶-在40年代达到高潮:欧文首创;艾德加·爱伦·坡丰富理论和技巧;霍桑寓教诲于故事中;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方文学和犹太文学③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前期:黑人文学和垮掉派作家介绍——早期殖民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的整个美国文学史殖民时期大致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末美国文学本身是从19世纪才开始英国清教徒建立北美殖民地宗教信仰非常重要执着于人的生活、思想及行为应分享上帝的荣光;接受命运、原罪、人完全堕落的教义相信只有通过有限的赎罪才能救赎卡尔文与自然界艰苦斗争坚韧、不屈不挠、乐观、时刻准备面对将会出现的不幸遇挫折、使命感教条主义的机会主义者因为通常幸福快走到尽头时就是迎来悲伤象征主义对于虔诚的清教徒来说,所感知的世界仅仅只是上帝的一个象征写作方式简洁风格是清新的、简单的、直接的;修饰手法是直白的、诚实的、也无不高贵约翰·史密斯《A Description of New England》威廉·布拉德福德五月花移民运动《Of Plymouth Plantation》约翰·温思普特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Contemplations》沉思录《Upon the Burning of Our House》家居被焚之后爱德华·泰勒喜爱冥想的诗人《Huswifery》家务《Upon a spider Catching a Fly》蜘蛛捕捉苍蝇之遐想罗杰·威廉斯最著名异教徒之一《The Bloody of Persecution for the Cause of Conscience》血腥的迫害教义约翰·伍尔曼《Journal》日记托马斯·潘恩《The Rights of Man》人权论菲利普·弗瑞诺《The Wild Honey Suckle》野地里的忍冬查尔斯·布鲁克登·布朗《Wieland》威兰德乔纳森·爱德华兹代表美国的上层牧师《Personal Narrative》《Freedom of the Will》论意志自由《The Great Christian Doctrine of Original Sin》论原罪《The Nature of True Virtue》论真实德行的本原超验论本杰明·富兰克林代表美国的底层《Poor Richard’s Almanac》穷理查德历书《Autobiography》自传Periods of American Literature①Colonial Period(1650-1800)War of Independence②Romanticism Period(1800-1865)The Civil War③The Modernism(1914-1950)WWⅠ④Post-Modernism(1950-至今)WWⅡAmerican Puritanism——Doctrinaire opportunist/Realistic idealists From a doctrinal point of view, the Puritans were self-disciplined and abandoned all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heir daily life was boring dull and monotonou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portunism, they treat things to achieve their goals as the highest pursuit, and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American Dream——the persuit of idealFrom a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the American dream symbolizes the early Puritans' expectations of the new world and new life in the American mainland, and also represents the good qualities of the Puritans' perseverance and diligenceIn a broad sense, the American dream is endowed with many different meanings: equality, freedom and democracy.美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发生在浪漫主义时期大题浪漫主义时期的清教主义是怎么体现的Imagination/emotional/subjective/rebellious in spirit/Rip van winkleTranscendentalism.①A literary and a philosophical movement are rising in 19th century New England, associated with a Ralph Waldo Emerson and Margaret Fuller and asserting the existence of an ideal spiritual reality that transcends empirical and scientific reality, and is knowable through institution.②Any system of philosophy emphasizing the intuitive and spiritual over the empirical and material③The man features of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Emphasize on spirit, or the Oversoul;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vidual;Nature is the symbolic spirit of God.Relationships among American Romanticism,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 American PuritanismTranscendentalism is the summit ofromanticism·Time: after 1830·Milestone: Nature by Emerson.·Reason: not happy about thematerialistic-oriented life- Activities:·Transcendentalist Club,The Dial《日暑》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the reward of a thingis to have done it.--R.W.EmersonMajor works“Nature”《论自然》“The American Scholar”《美国学者》“The Divinity School Address”《神学院演说》“Self-Reliance”《论自助》“Over-soul”《论超灵》Other essays:·Representative Men代表性人物·English Traits英国人的特性.·The Conduct of Life论为人处世Emerson’s influence·Emerson’ s importance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America lies in the fact that he embodied a new nation’ s desire and struggle to assert its own identity in its formative period.·His aesthetics brought about a revolution in American literature. It marked the birth of true American poetry.·He called for an independent culture,which represented the desire of the whole nation to develop a culture of its own.·During his lifetime he was considered one of the two or three best writers in America, and certainly the most influential among his contemporaries.·Thoreau,Whitman,Dickinson,Hawthorne, Melville, and Wallace Stevens and many others were indebted to him in varying degrees.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an American author, naturalist, transcendentalist, tax resister, development critic, surveyor, sage writer and philosopher.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book Walden, a reflection upon simple living in natural surroundings, and his essay ,Civil Disobedience, an argument for individual 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 in moral opposition to an unjust state.Career·he was born in Concord in 1817·he was educated at Harvard and graduated in 1837·he lived for more than a year in Emerson S house to absorb Emerson's ideas.·he began a two-year residence at Walden Pond in July,4th, 1845·he was arrested for failure to pay a trifling sum in taxes.·he was only 45 when he diedWorks (Selected)·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1849 (1st book)·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 / Civil·Disobedience / On the Duty of Civil Disobedience,1849<论公民之不服从·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 1854. Excursions, 1863·The Maine Woods, 1864·Slavery in Massachusetts, 1854."nullifier of civilization"Masterpiece——Walden, another name,Life in the Woods·a collection of nature essays·a great Transcendentalist work .·a book about man, what he is, and what he should be and must be.·Full of ideas expressed to persuade·His neighbors out of their complacency·Walden——regard as a classic American book that explores natural simplicity, harmony, and beauty as models for just soc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A reproduction of Thoreau's cabin with a statue of Thoreau.·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WaldenThe book details Thoreau's sojourn in a cabin near Walden Pond, amidst woodland owned by his friend and mentor RalphWaldo Emerson, near Concord, Massachusetts.Thoreau did not intend to live as a hermit, for he received visitors, and returned their visits. Instead, he hoped to isolate himself from society in order to gain a more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it.Nature-worshippingSimple living and self-sufficiency were Thoreau 's other goals, and the whole project was inspired by transcendentalist philosophy, which was one of the key. ideas of the American Romantic Period. As Thoreau made clear in his book, his cabin was not in wilderness but at the edge of town, not far from his family home.·ThemesWalden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elf-reliance, solitude, contemplation, and closeness to nature in transcending the ”desperate" existence that, he argues, is the lot of most humans.·Writing style梭罗的文章具有散文诗的精炼和激情, 兼具政论文的雄辩,说理透彻,思想新颖深邃,不乏精辟隽永的警句。
第⼗⼆章 第⼀次世界⼤战後的⼩说 Fiction Since World War I 舍伍德·安德森 (Sherwood Anderson, 1876-1941) ⾟克莱·刘易斯 (Sinlair Lewis, 1885-1951) 欧内斯特·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1898-1961) 斯科持·菲茨杰拉尔德 (F.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 约翰·多斯·帕素斯 (John Dos Passos, 1896-1970) 詹姆斯·托马斯·法雷尔 (James T. Farrell, 1904-) 约翰·斯坦贝克 (John Steinbeck, 1902-1968) 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托马斯·沃尔夫 (Thomas Wolfe, 1900-1938) 第⼗⼆章 第⼀次世界⼤战後的⼩说 ⼀九⼀⼋年第⼀次世界⼤战结束,⼀九⼀九年签订了和约(同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号修正案,使美国在理论上成了禁酒国家),美国作家从此进⼊了⼀个新的离经叛道的时期。
在某些⽅⾯,这只是⼀些早期运动的继续,可是作家们并不这样想。
他们不承认和战前作家有任何关系,也许只有德莱塞是例外。
亨利·亚当斯说过,美国历并不代代相传,後代⼈不向前代⼈学,也不能向他们学。
亚当斯同时代的⼈,很少同意他这种见解,但是他的《教育》在⼀九⼀⼋年出版普及本後,⽴即受到年轻⼈欢迎。
他们坚信,如果他们还不曾找到问题的答案,⽆论如何也已经找到了⼀些⽗辈从未发现的线索。
论年纪,亚当斯可以做他们的祖⽗,他们既从他那⾥学到了东西,那似乎证明他⾃⼰的说法不能成⽴。
如果有⼈提出异议,⼤可以这样反驳,说亚当斯所以能够和他们发⽣联系,只因他和他的时代脱了节的缘故。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时期。
20年代,各种流派相继出现,表现了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和精神世界方面的问题。
30年代基本上是左翼文学占主导地位,从30年代后期起,文学界分化成各个流派,又出现了纷坛多样的局面。
总的来说,现代派文学与左翼文学是这个时期两股最大的文学思潮。
从这个时期起,美国文学开始发生世界性的影响。
1930年后,美国作家陆续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金。
现代派文学的兴起 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垄断资本进一步集中,大城市人口密集,工农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社会面貌与人的精神面貌,已非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手法与惠特曼式的风格所能准确反映。
大战前的最初10年为孕育新的风格、新的流派作了准备。
欧洲的现代派文艺不断介绍到美国。
19世纪下半期美国的诗歌处于过渡阶段,继惠特曼后只出现了一个重要诗人艾米莉·狄更生。
她一反浮夸的浪漫主义诗风,以不规则的韵律、奇特的对照和自由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美国现代诗的道路。
1912年,《诗刊》在芝加哥创办,标志着现代派文艺的开始。
《诗刊》的头3卷里,出现了庞德(1885-1973)、韦·林赛(1879- 1931)、艾·洛威尔(1874-1925)、威·卡·威廉斯(1883-1963)、桑德堡(1878-1967)、沃·斯蒂文斯(1879-1955)、艾·李·马斯特斯(1868-1950)、玛·莫尔(1887-1972)等人的作品。
这些人后来都成为美国有成就的诗人。
其中有意象主义者,有接近劳动人民的芝加哥诗派,有20世纪的田园诗人,有新的乡土主义者,有抽象哲理派诗人。
他们的共同点是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的人的异化,并或多或少流露出仿惶和悲观的情绪。
即使是田园诗,弗罗斯特笔下的新英格兰风光也笼罩着疏远、陌生与死亡的阴影。
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
这首诗为西方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象征性的比喻。
现代主义在戏剧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奥尼尔,他的剧作受到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
他对美国社会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创造了美国现代的悲剧。
在小说方面,格。
斯泰因(1874-1946)与舍。
安德森(1876-1941)开创了美国现代派小说的道路。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几年之后,对这次战争的厌恶情绪开始在文学上有所反映。
“迷惘的一代”的作家大多参加过这次战争,他们普遍有一种被欺骗、被出卖的感受。
他
“迷惘的一代”们不再相信虚伪的道德说教,而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来表示自己的消极抗议。
的代表作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1926)。
有些作家没有赶上参加战争,如“爵士时代的歌手”菲茨杰拉尔德,他的情绪是和“迷惘的一代”相通的。
海明威、菲茨杰拉尔德等作家唱出了幻灭的哀歌。
稍晚的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在短短的10年间写出了好几百万字小说,其中的主人公都是他自己,主题是不断寻求连作者自己也不甚清楚的目标。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这个时期传统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仍然不断出现,并且有所发展。
德莱塞这个时期的作品,包括《欲望三部曲》(1912,1914,1947)和《美国的悲剧》(1925),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越来越深刻。
辛·刘易斯的《大街》(1920)粉碎了“村镇是美好的世外桃源”的神话。
他后来的作品对商业、科技、宗教界的问题都作了揭露,他所塑造的巴比特成了庸俗、浮夸、讲求实利的中产阶级的典型人物。
女作家蔽拉·凯瑟(1873-1947)以歌颂拓荒者开始,进而批判金钱势力,后来又从历史中去发掘现代美国所缺乏的精神美。
“哈莱姆文艺复兴”黑人文学20年代也有较大发展。
在当时文艺界推祟“原始主义”的影响下,纽约的黑人区出现了“哈莱姆文艺复兴”。
休斯(1902-1967)、卡伦(1903-1946)等都是当时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家。
他们的作品在描写异族情调的同时,发掘了黑人古老传统,树立了民族自尊心。
到了30年代未,黑人文学的战斗性进一步增长,出现了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1940)这样的优秀作品。
左翼文学与反法西斯文学 1929年,美国出现特大经济危机,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
工农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
约翰·里德(1887-1920)是左翼文学的创始者。
30年代起,左翼作家队伍迅速扩大,成立了许多左翼文学团体与组织,创办了各种文学刊物,并在美共领导下举行了多次会议。
在作品方面,左翼作家写出了一批坚实的作品。
在文坛上已确立了地位的名作家,如多斯·帕索斯、斯坦贝克等,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也创作出一些优秀的社会抗议小说,如《美国》三部曲(1930,1932,1936)和《愤怒的葡萄》(1939)。
30年代后期,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左翼文学队伍开始分化。
海明威、海尔曼等作家参加了反法西斯斗争,他们的作品提醒人民要警惕新的威胁。
“南方文艺复兴” 20年代,南方开始出现文学团体,创办了不少刊物。
在诗歌、小说创作与文艺批评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些作家先后形成“逃亡者”集团、重农派与“新批评派”,一时颇有影响。
最重要的南方作家是威廉。
福克纳,他的作品如《声音与疯狂》(1929)等,在构筑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反映南方精神面貌、刻划复杂的人物性格与艺术手法的多样创新上,都很出色。
一般认为他是欧美现代派文学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福克纳以及其他南方作家大多站在道德、宗教的立场上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
他们的作品里有许多对罪恶和变态心理的描写。
他们的用意是清除污秽,让心爱的故乡变得干净一些。
戏剧的“黄金时代”美国19世纪的戏剧并不发达,剧本缺乏文学价值。
1915年以前,商业化倾向严重,多数剧作可以用“挤人眼泪、逗人乐、吓唬人”几个词来概括。
在这以后的25年里,美国的戏剧赶上了世界水平。
大学里设立了戏剧课,小剧场雨后春笋般出现,冲击了戏剧界的商业习气。
百老汇本身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奥尼尔是新戏剧运动的主力。
他的特点是把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与美好的梦想加以对照,同时用大胆创新的戏剧手法表现出来,以达到哲理、心理的高度,代表作有《天边外》(1920)、《哀悼》(1931)等。
当时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有的用新奇手法揭示机器对人的压迫,有的用爵士乐般喧闹的节奏表现下层社会复杂多样的生活,有的写出了有心理深度的社会批判剧,有的通过小人物日常生活发掘善良、优美的人性。
这个时期是美国戏剧的“黄金时代”。
“新批评”美国的文艺批评一向不算发达,19世纪只有爱伦·坡和亨利·詹姆斯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一些创见。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自由派批评家布鲁克斯(1886-1963)抨击粉饰现实的“斯文传统”,为新文学的出现摇旗呐喊。
他在重新评价美国文学传统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助于美国文学界自信心的确立。
门肯(1880-1956)是一个勇猛的偶象破坏者,他在横扫旧的偏见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偏见,但是他在为现代文学扫清道路方面有他的贡献。
20年代前后占统治地位的文艺批评是“新人文主义者”,他们尊祟古代的理性传统,提出“自我节制”的口号,实际上是反对新文学的发展。
他们不久即消失了影响。
30年代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
左翼批评家批判资产阶级文学,尝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美国文学传统,学习苏联文学经验,扶植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不久因为形势发生变化而中断。
4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50年代,最有影响的文艺批评流派是“新批评派”。
这一派的批评家注重对
文学作品本身进行精密分析,在现代诗歌的分析上有其独到之处,他们摆脱了过去仅仅介绍背景知识与发挥个人印象的批评方式。
但这一流派总的倾向是忽视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割断作品与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