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
- 格式:ppt
- 大小:526.00 KB
- 文档页数:6
精心整理
罗曼·罗兰简介
罗曼·罗兰简介
1899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等。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精心整理
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罗曼罗兰罗曼罗兰简介罗曼罗兰(1866-1900)是法国思想家、⽂学家,也是⼀个⼈道主义者。
罗曼罗兰除了在⽂学界享有不朽的地位外,也是研究贝多芬最认真的⼀位专家,以《贝多芬传》为蓝本所发表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世界⽂学经典中的经典。
⼀⼋⼋六年⼀⽉⼆⼗九⽇,罗曼罗兰出⽣在法国中部的⼀个⼩镇。
因为其⽗母双⽅的祖先三代都是律师,所以这是⼀个在当地颇受尊敬的家庭。
⽽其爱⽗给⼉⼦起名为罗曼和保罗爱弥尔,也是希望他能像古罗马作家普卢塔克笔下的罗马英雄⼀样具有强⼒的精神和超凡的天赋。
在这⼀点上⽇后的罗曼罗兰并没有让⽗亲的愿望落空。
但在罗曼罗兰⼩的时候其⾝体却并不健康,有⼀次还因为仆⼈的疏忽,将不到⼀岁的⼩罗曼罗兰单独放在寒冷的户外,差点冻死。
少年的罗曼罗兰⼀直是体弱多病的。
⽽这对于⼀直溺爱他的双亲来讲,最好保护他的⽅法就是把⼩罗曼罗兰固禁在家⾥。
⽽这与⼩罗曼罗兰向往⾃然的天性发⽣了激烈的冲突。
在他回忆这段童年⽣活的时候,他⽤了“⿏笼”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处境。
⽽这个“⿏笼”最⼤的弊端就是扼杀了⼩罗曼罗兰的“精神⾃由”。
他⽆法像其他的孩⼦那样到⽥野间放⽜牧⽺,⽆法在⼴袤的⼤⾃然中嬉戏玩耍。
⽽这竟导致了幼⼩的罗曼罗兰对⽣命和死亡的困惑和恐惧。
不幸的是在罗曼罗兰五岁那年,⽐他⼩两岁的妹妹突然因为⽩喉症被夺去了⽣命。
⽽这个事件所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母对罗曼罗兰更加严厉的“保护”,⽽妹妹的死亡也让幼⼩的罗曼罗兰⽆形中增加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惑。
由于⼩罗曼罗兰的家庭在当时属于体⾯的中产阶级,⽽其⽗母对于孩⼦的教育也是极为的重视。
所以在罗曼罗兰⼗四岁那年,为了让他接受优良的教育,他们⼀家⼈迁往了巴黎这座艺术之都。
这次迁家的⾏为对于罗曼罗兰的⼀⽣来说是⼀次重⼤的转折。
在巴黎在这座⼤都市⾥,年少的罗曼罗兰开始是极为不适应的,在他看来“⼤城市是庞然可畏的有机体,那⾥灵智的微⽣物会像⼀切痼疾的霉菌那样迅速的繁殖。
假如新来者不能⽴即顺从,那必须经过⼀段漫长⽽痛苦的时期,使他们的⾎能适应这些毒素”。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简介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罗曼罗兰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罗曼罗兰生平简介通过对罗曼·罗兰简介,可以发现其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也是十分杰出的。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反战、反迫害,爱好和平的人士。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因为他的母亲在音乐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就,因此罗曼·罗兰也从小培养了对音乐的爱好。
15岁的时候,他随父母一起迁居到巴黎,并求学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考取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
1897年,罗曼·罗兰的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在《巴黎杂志》上发表,标志他的创作历程的开始。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世界名著《名人传》,其中包括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等人的传记。
同时,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也在此期间发表,并获得了1913年度的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当时的罗曼·罗兰正在瑞士定居,他发表了许多反战的文章。
第二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他在1916年才得到奖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又参加了欧洲帝国主义的活动。
1935年,在高尔基的介绍下,罗曼·罗兰和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见面。
1938年底,罗曼·罗兰启程返回故乡,定居在巴黎。
后来二战爆发,1940年德军攻占巴黎,罗曼·罗兰遭到了德军的严密监视。
直到1944年,巴黎解放后罗曼·罗兰才重新活动自由。
同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在家中去世,享年78岁。
罗曼罗兰的评价罗曼·罗兰因其作品富含着英雄主义的色彩和反战的思想,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读者和文学界的好评。
奥地利著名的作家和人物传记家茨威格对罗曼·罗兰评价说,在罗曼·罗兰的房间里,他可以感受到一种在人性上和道义上的优势。
罗曼罗兰的生平简介罗曼罗兰(Roman Rolland)是法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音乐家,他以其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在文学界享有盛誉。
他生于1866年1月29日,死于1944年12月30日,享年78岁。
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市,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位音乐家。
罗曼罗兰在家族的悠久音乐传统中长大,在母亲的指导下,他很早就展现出对音乐的天赋和兴趣。
然而,尽管他对音乐有浓厚的爱好,他最终选择了文学作为他的主要创作领域。
早年的罗曼罗兰在巴黎大学学习了文学和历史,同时研究了音乐。
他非常勤奋地学习,广泛阅读了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经典文学作品,从而培养了他卓越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文学眼光。
他在学术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于1895年成为一名教授。
罗曼罗兰在其作品中探索了许多重要的主题,如个人自由、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的改良。
他的作品以其深入思考和文字的优美流畅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长篇小说《让·克里斯托弗》(Jean-Christophe),该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成就之一。
《让·克里斯托弗》是一部以音乐家为主角的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生活和奋斗,展现了人类对艺术和自由的追求。
这部小说反映了罗尔兰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以及他对自由与进步的不懈追求。
罗曼罗兰在该系列小说中还通过描写与真正的音乐家勒纳·史密斯(Léna Smirnov)之间的友谊来探讨人类情感和艺术的力量。
除了小说外,罗曼罗兰还是许多其他文体的杰出作家,如散文、剧作和音乐评论。
他的文学贡献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包括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许多文学家和读者。
罗曼罗兰的影响不仅限于文学领域。
他还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变革。
他积极参与反对战争和暴力的运动,并表达了他对法西斯主义的坚决反对。
他也是一位早期的国际主义者,呼吁人类团结和和平。
罗曼.罗兰(1866—1944)是20世纪法国作家《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
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
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
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
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
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
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
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
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
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
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尾声“死”。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
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
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
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使他的老师为之嫉妒。
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
罗曼罗兰的简介罗曼罗兰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罗曼罗兰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罗曼;罗兰(法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罗曼罗兰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从小在谙熟音乐的母亲的熏陶下养成了对音乐的爱好。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
188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井开始与他崇拜的托尔斯泰通信。
此后多次去意大利、贝鲁特、比利时和荷兰等地旅游,收集创作素材。
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
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罗曼罗兰的创作经历罗曼;罗兰早期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凭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生平简介罗曼罗兰于1866年出生于法国中部克拉姆西小镇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谙熟音乐的母亲的熏陶下养成了对音乐的爱好,敬佩贝多芬。
1880年,为了让14岁的罗兰接受优良的教育,他随父母迁居到了巴黎,并求学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考取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并开始与他崇拜的托尔斯泰通信。
在交流中,托尔斯泰阐述了他泛爱的人道主义思想,指出文学艺术的动机应该是为了爱全人类,而不是为了爱事业本身。
托尔斯泰的观点对罗曼罗兰思想影响很大,慈父般的帮助令罗兰终生难忘1889年,他毕业后顺利通过了中学教师就业考试,随即去设在罗马的法国考古学校当了两年研究生研究历史。
1895年,获得艺术博士学位,同年回到法国,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讲授艺术史,并抽暇从事创作。
1897-1912 创作进入高产期。
1897年,罗曼·罗兰的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在《巴黎杂志》上发表,标志他的创作历程的开始。
罗曼·罗兰早期写了许多剧本,都是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
1903年-1911年,罗兰连续写了三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其中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一举成名。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法国的托尔斯泰。
随后,罗曼·罗兰将奖金全部赠送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的罗曼·罗兰定居在瑞士日内瓦,他利用瑞士的中立国环境。
写出许多文章反对战争,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最著名的是1914年9月刊登在日内瓦日报上的超乎混战之上和同年12月发表的打倒偶像解放灵魂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