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针眼消毒的护理操作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牵引护理
一、观察要点
1.肢端血运,趾(指)端活动情况。
2.皮肤牵引者有无牵引带松散、脱落、牵引带周围有无水疱或皮炎。
3.牵引是否有效。
二、护理措施
1.告知病人及家属:牵引目的、注意事项,使之配合治疗。
2.牵引:保持牵引和反牵引力量,牵引部位抬高15~30厘米。
观察皮肤牵引是否有效,如局部出现水疱、过敏反应及时处理。
颅骨牵引及颌枕牵引病人要密切注意呼吸情况。
3.重锤:由滑轮垂下,勿落在床上或地上。
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的长轴保持一致。
4.牵引针孔皮肤:每日用安尔碘消毒两次并用无菌纱布覆盖,针孔如有分泌物或血痂应擦去,防止痂下积脓或感染。
任何操作均不能去掉重锤,如搬动病人时,须有一人拉住牵引绳,取下重锤后方可搬动病人。
冬季注意患肢的保暖。
5.预防并发症:
(1)下肢牵引病人鼓励其利用吊环进行抬臀活动,指导深呼吸咳嗽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2)功能锻炼:下肢牵引者踝关节保持功能位,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关节进行背伸、跖曲活动。
颈椎牵引病人加强四肢功能锻炼。
(3)鼓励多饮水,多食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及新鲜水果,预防便秘。
(4)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三、健康指导
1.牵引期间加强功能锻炼。
2.加强营养。
骨牵引患者的护理骨牵引是通过骨骼穿入一枚钢针,而后通过钢针直接牵引该骨,以起到纠正骨折端重叠,减轻上位关节的压力或者是松弛软组织等作用。
在骨科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骨牵引的病人是年纪大或是体质不适合做手术的病人,一般牵引的位置是股骨,股骨粗隆,或是髋臼骨折的病人.骨牵引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身体各部位活动功能和代谢情况均有减退,从而发生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
以下是我们在多年临床护理中的体会。
1 术前护理1.1 做好心理护理让骨牵引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耐心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方法,告知病人骨质内部没有神经,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
消除病人恐惧心理,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信任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 皮肤准备将穿刺部位皮肤彻底清洗干净,仔细备皮后常规消毒皮肤。
2 术后护理2.1 保持持续有效的牵引,要使头、颈、躯干与牵引绳在一条直线上。
2.2 骨牵引针的两端应套上木塞或胶盖小瓶,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处2次,预防感染。
2.3 保持肢体功能位,注意保暖,每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足下垂。
2.4 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如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波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5 定期测量被牵引肢体的长度,与健侧肢体进行对比,防止过牵。
持续牵引超过8周更换牵引针。
3 注意事项3.1 注意牵引绳、滑轮、牵引锤是否起到有效的牵引作用,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或受压,保持牵引绳在滑车内,牵引重量根据病情加减,保持牵引锤悬空,不可着地或靠于床架上。
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3.2 注意预防足下垂,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
行胫骨结节牵引时,要准确定位,以免误伤腓总神经。
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原因。
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
针眼消毒法一、目的:1、观察患者牵引的有效性及患肢末梢血运情况。
2、预防针眼处感染。
3、预防压疮。
增加患者舒适度。
4、减少并发症,如足下垂。
10二、实施要点(一)评估患者:1、双人核对治疗单与病历上的床号、姓名,了解患者病情、牵引部位,意识状态和配合能力。
2、观察患者是否处于有效牵引、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和针眼处有无感染。
10三、操作程序701、仪表合适。
22、操作用物:治疗单、治疗盘、活力碘、按摩乳、棉签、弯盘、一次性治疗巾、大棉垫(冬天备用) 53、洗手,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患者腕带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视情况关门窗或围屏风。
24、向患者解释该操作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35、暴露患肢,冬天患肢用大棉垫保暖。
26、检查牵引的位置是否正确(检查患者是否处于有效牵引状态)。
57、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情况,包括患肢的感觉、运动、颜色、皮温、肿胀程度(与健侧对比),毛细血管充盈试验(1—2秒可恢复)和足背动脉搏动。
108、观察牵引处皮肤受压情况,如果是下肢牵引观察足跟及内外踝有无压疮,有无足下垂。
29、将按摩乳涂于掌心。
用双手大小鱼际环形为患者受压部位按摩。
(骨突处重复两遍)。
310、检查一次性治疗巾的有效期,将治疗巾垫于针眼下方。
211、检查棉签有效期和活力碘的开瓶日期。
512、消毒克氏针针眼,每个针眼1—2个棉签呈螺旋式消毒,消毒范围为6cm。
消毒针梗时,应遵循从对侧到近侧,从近端到远端的原则。
消毒时不能去除血痂。
1013、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做好健康教育。
(如饮食指导,预防压疮)1014、操作完毕,询问病人需要,整理床单位。
215、清理用物。
216、速度完成时间限时10min以内。
5四、注意事项1、消毒针眼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消毒针眼时勿祛除针眼处的血痂。
10。
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方式的研究进展
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方法,但在长时间的牵引过程中,患者存在着针孔感染的危险。
针孔感染是指引骨针穿刺皮肤后引起的局部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和不当,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深部组织感染甚至败血症,导致患者身体的严重不适甚至生命威胁。
针孔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1.手术操作不符合规范:包括手术准备不充分、手术器械不洁净、无菌操作不严格等。
2.局部护理不当:包括伤口清洁、消毒不彻底,护理频率不够等。
3.患者个人卫生不良:包括患者自身不重视个人卫生,如未按规定清洁伤口、不定时更换敷料等。
目前针孔感染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引流液采集及培养:对于有感染症状的患者,要及时采集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的类型及耐药情况。
2. 创面消毒:牵引针的刺入口需经过创面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液(如碘酒、双氧水等)进行创面消毒。
3. 定期更换敷料:对于非闭合性伤口,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
4. 卫生防护教育: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要进行相关的卫生防护教育,教导他们正确的伤口护理方法,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 抗生素应用:对于已发生感染的患者,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的发展。
确保引骨针穿刺术时的洁净操作,加强局部护理,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更换敷料,及时应用合适的抗生素,对于预防和控制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患者本人要提高卫生意识,积极配合护理措施,避免因感染而导致的并发症发展。
骨牵引技术操作流程操作目的:1. 复位注意事项:1. 均在局麻下进行,即在进针和出针部位用1%普鲁卡因溶液局部注射浸润麻醉2. 小儿慎用骨牵引,因小儿有骨3. 在牵引针两头分别安上一个小玻璃瓶,以免牵引针头刺伤患者或划破床单4. 牵引时尽量让创面悬空、暴露,以免产生组织压迫和粘连观察要点:1. 经常注意牵引是否有效2. 注意预防褥疮3. 注意观察病情,防止牵引过度导致血管、神经损伤质量控制【关键点1】协助医生牵引工作,合理选择牵引重量【风险点】1.有牵引感染的风险2.牵引重量达不到预期效果,牵引过度或牵引力度不足【控制点】1.规范无菌操作,牵引皮肤处严格消毒;穿针处皮肤应保持清洁,以无菌敷料覆盖。
2.对骨折或脱位病人,部位不同,牵引重量也有所不同。
股骨骨折时,为体重的1/10~1/7;小腿骨折为体重的1/15~1/10;上臂骨折为体重的1/20~1/15。
应每日测量牵引肢体的长度,以免牵引过度。
【关键点2】告知患者不可随意加减牵引重量,改变体位【风险点】1.体位改变,与牵引轴线不一致2.依从性差,不能保持有效牵引3.知识缺乏,不能有效功能锻炼【控制点】1.告知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也不可有其他外力作用,以免影响牵引力;2.告知病人和家属牵引期间始终保持正确位置,牵引方向与肢体长轴应成直线,以达到有效牵引;3.作牵引的病人,应列入交接班项目,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病人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检查局部包扎有无过紧,牵引重物是否过大。
4.应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和足趾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膝关节、踝关节,中期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及膝关节伸屈拉牵引锤运动,后期拆除牵引后可据医嘱双拐不负重锻炼。
牵引操作考核标准【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牵引操作规范篇一:骨牵引的操作规范骨牵引的操作规范一、穿针原则1、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2、熟悉穿针部位的血管神经走行。
原则是在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的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的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损伤骺板,理想的穿刺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
10、其它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择合适的牵引弓;牵引的力线要与骨折的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给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
2、跟骨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内踝顶点下3㎝,由内向外穿针。
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的交点。
皮牵引一、牵引机制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
也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具体因人而异;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五、常用皮牵引1、上肢皮牵引;2、下肢皮牵引。
骨牵引的护理关键信息项:1、牵引类型及目的2、牵引装置的维护3、患者体位与活动限制4、观察与监测要点5、皮肤护理措施6、预防并发症的方法7、饮食与营养要求8、心理护理与支持9、护理人员的职责10、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与配合11 牵引类型及目的骨牵引是利用不锈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常见的骨牵引类型包括颅骨牵引、尺骨鹰嘴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等。
其目的在于复位骨折、脱位,维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缓解疼痛,预防和矫正畸形,促进骨折愈合。
111 不同类型牵引的特点颅骨牵引常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尺骨鹰嘴牵引适用于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髁上牵引常用于股骨干骨折;胫骨结节牵引多用于小腿骨折。
12 牵引装置的维护121 确保牵引装置的稳固性定期检查牵引弓、牵引绳、滑轮、牵引砝码等部件,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无松动、脱落、变形等情况。
122 保持牵引绳在滑轮槽内牵引绳应与患肢长轴平行,不可扭曲、受压或脱离滑轮槽,以保证牵引力的有效传递。
123 调整牵引砝码重量严格按照医嘱调整牵引砝码的重量,不得随意增减或移去。
13 患者体位与活动限制131 体位摆放根据牵引部位的不同,为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
例如,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尾,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颅骨牵引时要保持头部正中位。
132 活动限制告知患者在牵引期间限制患肢的活动范围,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牵引失效或加重损伤。
但应鼓励患者进行未牵引部位的关节活动和肌肉收缩锻炼。
14 观察与监测要点141 生命体征监测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有无异常变化。
142 患肢血液循环观察注意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动脉搏动、肿胀程度等,若出现肢端苍白、发冷、麻木、疼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43 牵引效果观察定期拍摄 X 线片,了解骨折或脱位的复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的进展。
15 皮肤护理措施15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擦拭皮肤,更换衣物和床单,防止汗液、尿液等浸湿皮肤。
骨牵引针的护理流程Bone traction pin nursing process is a crucial aspect of patient care in orthopedic settings. 骨牵引针护理流程是骨科医疗环境中患者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It involves the proper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the traction pins to ensure the patient's safety and comfort. 它包括对牵引针的适当护理和维护,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Proper nursing care not only prevents complications but also promotes faster healing and recovery for the patient. 适当的护理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还可以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和恢复。
First and foremost, it is essential to assess the site of the traction pins regularly. 首先,定期评估牵引针的部位是至关重要的。
This can be done by checking for any signs of infection, redness, swelling, or discharge at the pin insertion site. 这可以通过检查牵引针插入部位是否有感染、红肿、肿胀或分泌物来完成。
Any signs of infection should be reported to the healthcare provider immediately for prompt intervention. 任何感染的迹象都应立即报告给医疗提供者,以便及时干预。
In addition, the skin around the traction pins should be kept clean and dry to prevent infection. 此外,应保持牵引针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以预防感染。
24、骨牵引钉道护理
技术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骨牵引钉道护理技术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
2、评估患者骨牵引部位及局部皮肤情况。
二.操作流程要点;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取得配合。
2、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四、注意事项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保持骨牵引钉道处纱布清洁干燥,钉道处如有结痂不要自行去除。
3、如发现钉道处剧痛或渗液、出血现象等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防止受凉,应随时盖好被服。
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感染
1、预防:①遵循无菌原则;②保持骨牵引钉道处纱布清洁干燥;③观察生命体征变化;④及时处理坏死组织。
2、处理:①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②发现骨牵引处有坏死组织或渗液残留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六、操作考核评价标准
骨牵引钉道护理技术(100分)
监考老师签字:。
针眼消毒方法:
一、用物:治疗盘、活力碘(或75%的酒精)棉签、弯盘、保暖浴巾(冬天备用)
二、目的:预防针道感染
三、程序:
1、洗手戴口罩
2、准备用物,携用物至床旁。
3、向病人解释,以取得配合。
4、若需暴露患肢,冬天则用大棉垫保暖。
5、检查牵引的位置是否准确,牵引是否有效。
6、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包括:患肢的皮温、颜色、运动、感觉、肿胀程度、足背动脉的搏
动、毛细血管充盈程度(按压甲床,松开后颜色是否能迅速恢复红润)
7、观察足跟受压情况及有无足下垂,并做相应的护理。
8、消毒克氏针针眼:1~2个棉签,呈螺旋式消毒,消毒范围为6cm~8cm,消毒针眼应由近
侧向远侧,勿去除针眼处血痂,以防引起再次出血。
9、指导病人行功能锻炼。
10、整理床单位,询问病人的需要。
11、回治疗室,清理用物。
12、洗手脱口罩。
四、注意事项:1、注意患肢保暖
2、注意观察患肢情况
3、注意无菌操作
4、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行患肢功能锻炼
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方式的研究进展
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和关节疾病的方法,它通过外力对骨骼进行拉伸或压缩,以达到复位或稳定的目的。
骨牵引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针孔感染的情况,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对骨牵引患者的针孔感染危
险因素及护理方式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的危险因素
1. 感染源:骨牵引过程中,由于皮肤受损或针眼区域血液循环不畅,易使细菌沿针
孔进入体内,引起感染。
2. 外界环境: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和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护理人员的手部是否经常消
毒等因素也会影响针孔感染的发生。
3. 患者自身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因素,对针孔感
染的易感性也有一定影响。
1. 严格消毒:护士在操作前对针孔部位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避免细菌进入体内。
2. 定期更换绷带:骨牵引时,绷带会长时间紧贴在针孔部位,容易滋生细菌,因此
定期更换绷带非常重要。
3. 加强营养:在针孔部位出现感染情况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往往会受到影响,因此
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是很重要的护理措施。
4. 定期观察: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观察患者针孔部位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5. 床位翻身:骨牵引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引起压疮等并发症,定期翻身是必
不可少的护理措施。
目前,骨牵引患者针孔感染的研究依然在不断深入和完善中,以上内容仅为初步探讨。
希望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可以为骨牵引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降
低感染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骨牵引针眼消毒的护理操作技术
骨牵引(Bone traction)是根据力学原理,牵引骨骼,使脱位的关节及骨折端得以复位固定,减轻关节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患者在进行骨牵引时,针眼处容易发生感染,导致骨牵引治疗无法正常进行,因此骨牵引针眼处每日用0.5%活力碘消毒2~3次,以防感染。
若出现牵引部位局部剧痛或牵引针眼有出血现象,表明穿针欠妥或已损伤血管,应重新调整和处理。
骨牵引适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内固定的患者等。
【目的】
1.通过实施针眼消毒,预防感染发生。
2.检查牵引的位置是否准确、有效。
3.观察患肢血运情况。
4.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及有无足下垂。
【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注意患肢保暖。
2.注意观察患肢情况及牵引是否有效,注意牵引绳是否受阻,牵
引重量是否合适,牵引绳应与患肢长骨纵轴方向保持一致,牵引的沙袋应悬空,不可着地或靠于床沿上,滑轮应灵活。
3.注意无菌操作原则
4.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保持患肢正常功能位及有效牵引
5.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并讲解其重要性
【临床应用】
1.骨牵引发生感染,如何处理?
2.患肢发生足下垂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