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方案与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316.00 KB
- 文档页数:124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简介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其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本指导原则。
中医临床路径是中医学术界通过研究和总结所得出的一系列规范化的医疗过程,旨在提高中医临床效果和减少医疗风险。
中医诊疗方案则是根据患者病情和病机,结合中医理论和经验,制定的具体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讨论其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中医学术界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化的医疗过程。
它包括诊断、治疗和随访等环节,旨在规范中医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效果和减少医疗风险。
### 中医临床路径的特点中医临床路径相比于西医临床路径具有以下特点:1. 个性化治疗:中医临床路径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独特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中医临床路径强调综合治疗,结合中医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
3. 治未病:中医临床路径注重预防和保健,以保持身体健康为目标,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中医临床路径的内容中医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主诉、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2. 望闻问切: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来判断其病情。
3. 病因辨析: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综合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病因辨析。
4. 辨证施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5. 随访和复诊:中医临床路径还包括随访和复诊的环节,以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 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机,制定的具体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中药汤剂等多种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是中医诊疗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组方方法,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对许多疾病有显著疗效。
各科室把自己科室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背熟,认真掌握,人人过关。
中医临床路径:
一、内科:消渴(糖尿病)中风(脑梗塞)眩晕
二、外科:痔
三、妇产科:带下病(盆腔炎)
四、骨伤科:桡骨远端骨折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中医诊疗方案(各3个):
一、内科:消渴(糖尿病)中风(脑梗塞)眩晕
二、外科:痔肠痈石淋
三、妇产科:带下病(盆腔炎)、崩漏
五、四、骨伤科:桡骨远端骨折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妇产:科癥瘕(子宫肌瘤)
外科:痔病围手术期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
2023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2023年,医疗科技和现代医学会更加发达,但是中医仍旧是传统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2023年,中国的中医医疗服务将有哪些优势病种需要注意,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又应该如何实施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中医在优势病种的疗效中医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的医学,有着丰厚的学术积淀和宝贵的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的临床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的根本效果。
2.中医注重调理身体的整体状态,提高人体自我调适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3.中医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不仅根据疾病的类型,还会结合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调整,更贴切的进行诊疗。
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期间,中医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8个省市的疗效观察中显示:中药联合西医治疗组肺部病变加速吸收的时间显著缩短,体温正常化时间也显著缩短。
二、临床路径的运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是针对特定疾病所设计出的规范化医疗流程。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不但节约时间和成本,更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将中医药应用到临床路径中,可以规范中医诊疗流程,减少诊疗风险,降低住院时间、成本和费用,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例如,对于急性胃炎病患,中医可能会建议采用中成药;临床路径制定应遵循中医药特点,充分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能最大化满足患者的需求。
三、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在中医医疗中,制定一个切合病情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管理方法需遵循中医的独特理论与方法,并匹配病人的实际情况。
中医药处方是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中药联合中西医治疗,可针对病情设计合适的中药配方,对全身进行调节,防止疾病复发。
例如,济生方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200多个医院临床使用过。
总之,在2023年的前瞻中医医疗服务中,中医药的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1. 引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在医院中,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疗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实施方案的流程和要点。
2. 实施方案的流程2.1 确定优势病种首先需要在医院内确定中医优势病种。
这可以通过医院的数据分析和临床经验总结得出。
一般来说,中医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肝病、肾病、风湿病等。
确定优势病种是制定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基础。
2.2 制定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进行医疗活动的顺序和内容。
制定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收集相关文献和临床指南,了解该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和经验 - 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确定中医在该疾病中的治疗方法和关键环节 - 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临床路径的流程和时间节点 - 将临床路径与医院的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路径的电子化管理和跟踪2.3 制定诊疗方案诊疗方案是指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制定诊疗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分析 - 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理论 - 中药的选方和用药原则 - 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制定诊疗方案需要由中医专家组进行讨论和确定,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调整。
3. 实施方案的要点3.1 多学科合作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在制定临床路径时,需要由中医专家、西医专家、护理人员等多个学科的人员共同参与,确保路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实施诊疗方案时,中医和西医的医生需要进行密切的合作,相互沟通,共同协作,提高治疗效果。
3.2 强调个体化治疗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可以提供指导和参考,但在实际治疗中,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023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通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在国内医疗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疗效,推广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建立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制定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将现有的中医疗效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临床诊疗流程和方案,说明各中医治疗环节的概念、原则、方法、技巧、治疗方案等。
2. 建立一支专业中医团队组建专业的中医团队,包括中医师、主治医师和专家组成,由高级中医师负责管理,建立健全中医服务体系和配套工作流程,确保诊疗方案的实现。
3. 推广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加强宣传推广,引导患者主动选择中医治疗,并且为其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
同时,定期组织中医临床多学科会诊,交流临床经验,进一步提升中医的临床学术水平。
4. 落实优惠政策为了提高患者体验、提升中医技术、转化临床效果,建议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与补贴措施,如采取购置价格优惠、试点降费等措施,鼓励各大医院建设标准化中医科室和中医服务。
5. 加强科技支撑和建设加强中医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在临床治疗中逐步引入数字化技术、中医诊疗软件等信息化手段,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中医临床诊疗的水平。
【实施步骤】1. 建立多学科工作组,确定优势病种2. 制定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3. 组建专业中医团队4. 加强宣传推广5. 落实优惠政策6. 加强科技支撑和建设【方案成效】1. 充分发挥中医的治疗优势,提高患者康复率和满意度2. 提升中医科学和技术水平,提升国际中医应用质量3. 加强中医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中医服务4.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中医良好的医疗环境5. 通过临床路径的推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杜绝成本的浪费,实现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导语: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一直备受关注。
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治疗路径,以达到疾病治愈或缓解的目的。
中医诊疗方案则是指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在诊断患者病症的基础上,确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简述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入手,然后深入探讨其具体应用和局限性,并提出本人对此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中医临床路径与中医诊疗方案的定义和特点1. 中医临床路径的定义和特点:中医临床路径是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出一系列治疗方案和治疗路径,以达到疾病治愈或缓解的目的。
临床路径的制定包括病情评估、治疗计划、治疗进程中的监测以及疾病预后评估等环节。
中医临床路径的特点主要包括个体化、综合性和继承性。
个体化是指中医临床路径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和病情制定,注重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
综合性是指中医临床路径将中医药综合运用,包括针灸、中药等多种治疗手段。
继承性是指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的传承,注重传统医学的研究和应用。
2. 中医诊疗方案的定义和特点: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在诊断患者病症的基础上,确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疗方案的定义包括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两个方面。
诊断方法是指中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具体的病名病因。
治疗方法是指中医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等。
中医诊疗方案的特点主要包括个体化、综合性和经验性。
个体化是指中医诊疗方案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制定,把握每个患者的差异和需求。
综合性是指中医诊疗方案综合应用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经验性是指中医诊疗方案基于中医医生的丰富经验和中医理论的指导。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1. 引言中医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本文提出了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2. 实施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确定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促进中医在医院内的推广和应用。
3. 实施步骤本实施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中医优势病种首先,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专业优势,确定中医的优势病种。
这些病种可以是中医在治疗上有较高成功率的疾病,也可以是中医在病种特色方面有独特优势的疾病。
确定中医优势病种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医院的诊疗实力、医生队伍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步骤二:制定临床路径针对每个中医优势病种,医院需要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过程,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为达到特定疾病治疗的目标,制定出来的一系列操作、检查、治疗等活动的临床管理方案。
临床路径需要明确病程分期、主要治疗手段、检查项目等内容,以指导医生在实际诊疗过程中的操作。
步骤三:制定诊疗方案在制定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医院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诊疗方案是指针对特定疾病,在临床路径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治疗计划。
诊疗方案需要明确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汤剂等治疗手段和方案,以及相应的用药剂量和疗程等信息。
步骤四:推广和培训制定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后,医院需要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培训工作。
推广工作包括通过宣传渠道向患者和社会公众介绍医院的中医优势病种以及相应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培训工作则是针对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提升他们在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能力。
4. 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本实施方案的效果,医院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等。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随访访谈、数据统计等方式。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在许多病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中医科作为一支重要的医疗队伍,具备了治疗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优势。
本文将就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加以阐述。
一、肝胆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为患者进行病史及身体状况详细询问,综合分析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诊断:通过对患者的抽血检查、肝功能检测等检查,来诊断肝胆疾病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3)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中医方法来治疗疾病,并辅以西医药物。
(4)观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如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随访:对治疗完成的患者进行随访,倾听患者宣泄情绪,纠正生活习惯,做好肝胆疾病的预防工作。
2、诊疗方案(1)肝炎:治疗方案根据实证、表里、振奋解毒规律,选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填精补气等治疗方法。
(2)脂肪肝:选用明目、解毒、加强新陈代谢和抗氧化的治疗方案,辅之以适度的瘦身及运动,对脂肪肝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心血管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及病史详细询问,采集病例信息。
(2)辅助检查:通过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综合分析病情。
(3)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中医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辅之以西医药物治疗。
(4)随访: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运动与锻炼。
2、诊疗方案(1)高血压:选用扶正固本、清热祛瘀、通络行血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冠心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借鉴中医疗法进行防治,寻找治疗久远、安全有效的方法。
(3)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针对个体化选用中药、针灸、调理饮食等治疗方法。
三、呼吸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病史详细询问,辨证施治。
门诊医学临床路径与诊疗指南【注意:本文为示例,不足3000字】一、引言门诊医学临床路径是指根据特定疾病的诊疗特点,制定一套规范的、系统的临床诊疗流程,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介绍门诊医学临床路径与诊疗指南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优化门诊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二、门诊医学临床路径的概念与特点1. 门诊医学临床路径的概念门诊医学临床路径是基于循证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针对特定常见疾病制定的标准化临床诊疗方案。
其目的是通过优化诊断和治疗流程、标准化医疗行为,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和患者的不必要痛苦。
2. 门诊医学临床路径的特点(1) 多学科参与:门诊医学临床路径涉及多个学科,需要由医生、护士、药师等多个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和执行。
(2) 多层级指导:门诊医学临床路径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特点,分为不同的层级指导,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 集成医疗资源:门诊医学临床路径需要充分整合医院内外各项医疗资源,包括科室间的协作和医疗设备的共享,以提供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门诊医学临床路径的作用1. 优化门诊医疗服务质量门诊医学临床路径能够规范化医疗流程,提高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的体验,减少因流程不畅和信息传递不顺畅而产生的问题。
同时,指导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中更加科学、规范,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2.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门诊医学临床路径通过合理设计就诊流程和资源配置,避免了因就诊环节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医疗资源,减少了医院负担,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3. 促进医学研究与进步门诊医学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依据循证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并结合临床医师的实际经验。
通过积极总结分析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可以为进一步的医学研究提供依据,促进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四、诊疗指南的应用与意义1. 诊疗指南的概念与特点诊疗指南是一种基于系统评估、循证医学及临床实践共识的医疗实践指南,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诊疗的重要依据。
医院科室主任的临床路径与诊疗方案管理医院科室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负责管理整个科室的运作,并确保临床路径与诊疗方案得以有效地执行。
本文将探讨医院科室主任在临床路径与诊疗方案管理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应采取的管理策略。
一、临床路径的管理临床路径是指在诊疗过程中规范化、系统化地组织与管理医疗资源,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的一种管理方法。
作为科室主任,他们需要确保临床路径的制定、运行和更新。
以下是一些管理临床路径的关键步骤:1. 制定临床路径:科室主任需要与团队成员合作,制定适用于本科室的临床路径。
这需要根据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和经验进行综合考虑,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推广和培训:科室主任需要组织并推广临床路径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同时,他们应确保医护人员充分了解临床路径的目的和意义,并提供相应的培训,以确保其正确使用。
3. 监督和评估:科室主任应定期监督并评估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
通过收集临床数据、与临床人员交流和进行质量评估,他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诊疗方案的管理诊疗方案是指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或手术方案,其目的是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科室主任在诊疗方案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确保临床指南的有效实施:临床指南是制定诊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科室主任需要确保医护人员熟悉并按照指南进行临床决策。
他们可以通过会议、培训和讨论等方式促进指南的有效实施。
2. 管理多学科团队:在制定诊疗方案时,科室主任需要协调不同专科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工作。
他们应确保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并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 建立质量控制措施:科室主任应建立一套质量控制措施,监测诊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这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治疗结果、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定期审核来实现,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 持续改进与更新:科室主任应鼓励医护人员持续改进诊疗方案,以适应新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
制定临床路径与规范诊疗流程临床路径与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在现代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质量,还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效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临床路径与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和应用。
首先,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合作,提高医疗效果。
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证据的指导方案,其中包含了特定疾病或手术的全程管理流程。
通过制定临床路径,医生可以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和规范的诊疗方案。
患者也可以通过临床路径了解自己的疾病治疗过程和预期效果,从而更好地参与决策,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其次,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医生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个人偏好来制定诊疗方案,导致同样疾病的患者可能会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通过整合全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为医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诊疗指南。
这样一来,医生可以更加客观地选择适合患者的检查和治疗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此外,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帮助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可以确保医生按照最佳实践进行诊疗,减少因医疗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不良事件。
此外,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还可以促进医疗团队的协作和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需要基于大量的研究和证据,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其次,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需要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否则很难实施和执行。
最后,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与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医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合作,提高医疗效果;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其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临床路径是指根据不同疾病的病程特点、病程进展规律和病情变化等因素,制定出一套具体的处置措施和管理规范,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诊疗方案则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于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提高临床效果。
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是基于中医病理学、中医证候学和中医治疗学等理论基础,并结合疾病的具体特点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处置流程和管理规范。
其主要目的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减少误诊误治,推动个体化治疗。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根据疾病的病程特点、病情变化和病程进展规律,确定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流程。
3.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和管理规范,并进行临床实践验证和修订。
4.将临床路径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广应用。
中医临床路径的优势在于突出整体观念,重视疾病的防治和康复,侧重于个体差异化的治疗。
通过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管理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方针,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于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的结果。
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需要深入研究具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程特点和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中医诊疗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疾病的辨证分型:根据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将疾病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如寒热虚实、内外表里等。
2.中医治则治法:根据疾病的辨证分型和病情特点,确定中医治则和治疗方法,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
3.中药配方: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组方,并确定用药剂量和服用方法。
目录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013年诊疗方案 (1)桡骨远端骨折2013年诊疗方案 (8)锁骨骨折诊疗方案2013年诊疗方案 (17)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13年诊疗方案 (22)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标准 (28)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2014年诊疗方案 (30)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014年诊疗方案 (35)桡骨远端骨折2014年诊疗方案 (42)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14年诊疗方案 (51)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015年诊疗方案 (59)桡骨远端骨折2015年诊疗方案 (66)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15年诊疗方案 (75)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2015年诊疗方案 (83)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016年) (87)桡骨远端骨折(2016年) (94)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016年诊疗方案 (103)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2016年诊疗方案 (111)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15)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120)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013年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诊断: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西医诊断: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 ,胃纳不佳 ,大便秘结 ,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 ,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 ,但活动仍受限 ,舌暗红 ,苔薄白 ,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酸腿软 ,四肢无力 ,活动后局部隐隐作痛,苔白舌淡 ,脉虚细。
三、治疗方案(一)分期治疗1.早期(1)早期外治牵引复位,病人入院后采用牵引按压法、双踝悬吊法等方法进行复位。
方法:患者俯卧硬板床上,两手摹住床头.一助手用两手握患者两踝上方,提起将患者下肢悬离床面,,保持牵引力量20-30KG,牵引时间10-30分钟,使脊柱呈过伸位,得到充分的牵拉和后伸,肌肉松驰,椎体间隙增大。
术者于患者侧方站立,术者用两手重叠按压在脊柱骨折后凸部位,用力向下反复按压前推,对准患椎突缓缓下压使胸腰椎最大附度的后伸。
在此位置维持约5-20分钟,使牵引力得到充分发挥,借前纵韧带的张力向后挤压,使后凸得以平复。
复位后卧硬板床,腰背部垫气囊托板维持脊柱胸腰段后伸姿势。
适应症:年龄60岁以下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且无骨质疏松症者。
(2)腰背部垫气囊托板和腰背肌功能锻炼病人入院后卧硬板床,腰背部垫气囊托板逐渐向气囊内充气,气囊的弧顶部位于受伤的胸腰椎背侧,气囊弧顶高度由初始的10cm,在病人适应的情况下逐渐向内加压充气,24小时后达到最大加压限度,气囊弧顶高度可达15cm。
同时采用持续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10—15kg,一般在24—48小时内腰背痛科逐渐缓解。
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五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头部、双肘及双足作为承重点,用力使腰背部呈弓形挺起。
一般在伤后一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
(3)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15克天花粉10克当归10克红花6克穿山甲10克酒浸大黄30克桃仁12克有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者合大承气汤水煎服,或者加用中成药便乃通冲剂口服。
早期疼痛剧烈,腰部转侧不利者,口服中成药独一味胶囊。
(4)对于椎管内梗阻明显的指征明确的,亦可考虑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及其植骨融合等治疗方法。
2.中期(1)骨盆牵引、垫气囊托板、佩戴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器、腰背肌功能锻炼。
三周后病人佩戴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器[鲁威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1640004号]下床活动。
病人仰卧位将牵引器的腰围部捆扎于腰背部,调好撑杆长度,向气囊内充气,气压达到16-24KPa,病人双下肢移到床边并将小腿垂下,上肢向背侧抵住床面撑起上半身则可坐起,继而下床活动.活动后按下床的逆方向回到床上卧下,打开气囊阀门放出气体,松开腰带及胸托,解除牵引器。
在床上可继续卧于气囊托板上,持续骨盆牵引,并且进行腰背肌锻炼。
(四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双手及双足承重,全身弓形挺起如拱桥。
此练功方法难度较大,青壮年患者经过努力,在伤后5~6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方药:接骨紫金丹续断15克烫骨碎补15克土鳖虫12克煅自然铜12克全当归15克3.后期(1)充气式弹性脊柱牵引器外固定和腰背肌功能锻炼继续充气式弹性脊柱牵引器外固定,逐渐增加活动量。
牵引器的佩戴时间为90~120天。
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三点式功能锻炼,用头和双足承重,全身呈弓形挺起,腰背尽力后伸。
一般要求在伤后2~3周达到此练功要求。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治法:补益气血、强壮筋骨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6克细辛3克秦艽12克肉桂心2克防风6克桑寄生18克杜仲12克牛膝6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二)护理1.情志护理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多属突发性损伤,伤及筋骨,以致气血瘀滞,导致不同程度的肿痛和功能障碍。
患者表现出焦虑、急躁及对疾病预后惊恐的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详细了解病情、争取合理治疗措施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安慰和解释,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修复过程和治疗措施,以配合治疗。
2.生命体征的观察椎体骨质疏松,皿运丰富,骨折后易致出血,病情易发生变化,故在入院初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做好详细记录,以防止气血虚脱的发生。
3.体位护理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仍潜在继续损伤的危险,做好体位护理非常重要。
患者平卧硬板床,骨突部位垫海绵垫,在骨折部垫一薄枕,使脊柱背伸。
为防止患者因卧床时间过长而发生压伤和褥疮,需定时为患者翻身,并按摩骶尾部或用酒精擦拭,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翻身时嘱患者挺直腰,绷紧背部肌肉以形成自然内固定,护士或亲属托住患者肩部:髋部及双下肢同时翻动,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旋转扭曲,以免加重损伤。
4.饮食护理早期饮食护理:患者因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便秘,此时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的饮食或半流质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及易胀气的豆类食物。
中后期饮食护理:患者食欲增加,骨折修复,机体消耗较大,饮食应以营养和钙质丰富的食物为主,按照健脾和胃,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原则来调理饮食。
5.并发症的护理腹胀便秘:按摩腹部,每日在右下腹顺着结肠向上、向左、向下按摩,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3次,可预防腹胀便秘。
如出现上述症状,可针刺足三里、关元、气海、天枢穴以理气消胀,促进排便。
根据患者年龄、体质不同采用相应行针疗法。
尿闭:由于部分患者不习惯卧位,常造成小便困难,甚至尿潴留。
在排除神经功能损害性尿潴留的情况下,可用流水诱导排尿,同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紧张情绪,配合按摩期门穴1000下左右,针灸疗法取三阴交、委中,针后加灸效果更好。
以上处理均无效者予以导尿,但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天,以免发生泌尿系感染。
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能起到舒筋活络、强壮筋骨、加速骨连接的作用。
采用脊柱骨折的四步练功法(即五点式功能锻炼、四点式功能锻炼、三点式功能锻炼、飞燕点水法)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恢复腰背肌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因此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酌功能锻炼。
年迈体弱的患者,开始时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使臀、腰背部离开床面每日做3-4次,每次100下。
臀、背部抬得越高,速度越快越好,动作要协调,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逐渐加大。
60岁以下的患者,一般能较好地完成四点式功能锻炼,要求每次完成200下以上。
护理人员每日观察患者练功,并做好记录。
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锻炼时勿急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有利于早日康复。
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分为优、良、差。
优:椎体高度恢复3∕4以上,后凸畸形完全纠正或Cobb氏角<5°,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正常。
良:椎体高度恢复>2/3≤3∕4,后凸畸形部分纠正或Cobb氏角<15°,偶有疼痛,劳动诱发轻度疼痛,日常生活、劳动能力部分影响。
差:椎体高度恢复≤2/3,后凸畸形无纠正或Cobb氏角≥15°,静息疼痛,活动加剧,日常生活、劳动能力明显影响。
(二)评价方法1于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一个月、治疗六个月随访时行X线检查,分别测量其上位椎体高度和下位椎体高度,取平均值作为参考值,计算伤椎参考高度;分别测量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一个月、治疗六个月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再除以伤椎前缘参考高度,得出各时间段伤椎前缘的百分率,然后进行比较。
中后缘高度百分率的测量及计算方法同理。
2.测量矢状面Cobb角:在侧位片上分别作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一个月、治疗六个月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线和伤椎下位椎体的下终板线的垂直线,两垂直线的交角即即为矢状面Cobb角。
3.对患者腰背部疼痛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
评价标准按照:O分:O cm,无痛,无任何疼痛感觉;2 分:1~3 cm,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4分:4~6 cm,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6分:7~10 cm,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及生活。
病人根据自己的痛觉在一长为10 cm线上画在数字上,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有病人画明疼痛所在的位置,最后由医生患者评分。
五.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思路1、临床中如何做到“动静结合”。
向患者及家属作好教育及宣教工作,明确哪些活动是要绝对避免的,如弯腰动作、扭腰动作等,可以腰部后伸动作及上下身动作一致的翻身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