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架技术方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50.96 KB
- 文档页数:25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由于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为了保护建筑结构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性,抗震支架被引入到建筑设计中。
抗震支架作为一种结构设备,能够有效减少地震引起的水平位移和倾覆力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本文将深化设计抗震支架,进一步完善其性能,以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二、设计原则抗震支架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抗震支架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使结构能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保持整体稳定。
2.减小结构位移:抗震支架应采用良好的滞回特性,以减小结构的位移响应,减少地震引起的破坏。
3.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抗震支架应能够吸收地震能量,以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并保护主体结构不受损。
4.确保施工简便:抗震支架的设计应考虑施工方便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工作量和施工难度。
三、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抗震支架的材料选取、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等进行深化设计,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和施工便利性。
1. 材料选取抗震支架的材料应具备高强度和良好的延性。
常用材料包括钢材和混凝土。
•钢材:钢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延性,适合作为抗震支架的材料。
常用的钢材包括Q345和Q235等。
•混凝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对地震荷载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适合用于支撑柱和墙体的抗震支架。
2. 结构形式抗震支架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具体的建筑结构特点进行选择。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剪力墙: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抗震支架结构形式,通过设置墙体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墙体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混凝土墙板。
•桁架:桁架是由连接在节点上的直杆或斜杆组成的结构形式,能够有效承受地震力。
桁架可以用钢材或混凝土构建。
3. 连接方式抗震支架的连接方式应考虑其可靠性和方便性。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焊接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连接的稳固性和刚性。
适用于钢结构抗震支架的连接。
•螺栓连接:螺栓连接是一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适用于较大尺寸的抗震支架构件。
抗震支架工程抗震支架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江苏格瑞思电力科技有限公司2019.1.21目录第一章工程设计总则 (4)1.1工程概况 (4)1.2设计依据: (4)1.3机电管线抗震的意义: (5)1.4机电抗震设计应达到的要求: (5)第二章抗震支架的设计 (6)2.1抗震支吊架系统设计依据 (6)2.2抗震支吊架的概念 (7)2.3抗震支吊架的种类 (7)2.4机电管线抗震设计范围: (7)2.5抗震支吊架设计流程 (10)2.6抗震支吊架的布置原则 (11)2.7抗震支架的计算 (19)第三章抗震支架施工技术说明 (24)3.1材料要求 (24)3.2抗震支吊架系统施工说明 (24)3.3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步骤 (26)3.4材料设备及人员配置 (29)3.5安全措施 (30)3.6环保措施 (30)第一章工程设计总则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质量安全监督站:基坑监测单位:1.2工程及环境概况表1.3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1.4设计依据: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90581-2014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1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设方、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及技术资料1.5机电管线抗震的意义:地震引发的机电系统灾害主要体现为:1、系统损坏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2、系统损坏引发的水灾及火灾;3、系统损坏引发的人员伤亡;4、火灾引发的结构主体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经抗震设防后的建筑消防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采取必要的机电抗震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机电系统的震害损失:1、减少机电系统破坏程度,降低经济损失;2、有效控制水灾及火灾的发生;3、减少人员伤亡几率;4、保障主体结构安全不受火灾影响。
城口抗震支架工程方案设计一、背景随着中国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震防护工程越来越受到关注。
城口作为一个地震频繁地区,地震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城口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本文提出了一套城口抗震支架工程方案设计。
二、地震特点城口地区位于地震活跃带上,地震频繁。
由于地震引起的灾害损失严重,城口地区的抗震工程备受关注。
根据城口地震特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需要特别重视。
三、城口抗震支架工程方案设计1. 地震安全评估首先,需要进行城口地区现有建筑物的地震安全评估。
评估包括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地基的承载能力、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方面。
通过安全评估,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为后续的抗震支架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 抗震支架类型选择根据城口地震特点和建筑物的抗震等级,选择适当的抗震支架类型。
抗震支架一般包括钢结构支架、混凝土支架等。
在选择抗震支架类型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承载能力和地震荷载等因素,确保抗震支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抗震支架设计与施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抗震等级,设计合理的抗震支架结构方案。
抗震支架的设计包括结构计算、材料选择、节点设计等方面。
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施工方便、成本控制等因素,确保抗震支架的质量和经济性。
4. 抗震支架安装与监测完成抗震支架设计后,需要进行抗震支架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抗震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进行抗震支架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保障抗震支架的有效性。
5. 抗震支架维护与管理抗震支架的维护与管理是确保其长期有效性的关键。
根据抗震支架的特点和使用环境,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
同时,建立健全的抗震支架管理制度,加强对抗震支架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四、城口抗震支架工程方案设计的优势1. 针对性强:根据城口地震特点和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提出了一套针对性强的抗震支架工程方案设计。
2. 安全可靠:通过严格的地震安全评估和科学合理的抗震支架设计,保障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工程抗震支架方案怎么做1.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非常大。
为了保证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稳固,必须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而工程抗震支架就是一种常用的抗震措施,本文将对工程抗震支架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2.设计要求一个合格的工程抗震支架方案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要求:(1)抗震性能:支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承受地震力,并且不发生破坏。
(2)承载能力:支架需要能够承受建筑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的荷载。
(3)安装方便:支架的安装需要简便,可以在建筑结构完工后进行。
(4)经济合理:支架的成本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过高。
3.支架材料选择在选择支架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抗震性能、强度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钢材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钢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能够很好地抵抗地震力的作用。
此外,钢材的加工和安装比较方便,可以满足安装方便的设计要求。
在选择钢材时,需要考虑其材质、规格和配件。
4.支架结构设计支架的结构设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其设计需要考虑到整体稳定性、承载能力和抗震性。
一般来说,支架的结构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或者桁架结构。
框架结构支架在承受地震力时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而桁架结构支架在对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地震力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根据具体建筑结构的需求,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
此外,支架中还需要设计合理的连接结构,以保证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5.支架安装方案在工程抗震支架的安装方案中,需要考虑到安装的时间、成本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工程抗震支架的安装一般在建筑结构完工后进行。
在进行安装时,需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需要考虑到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结构和支架方案,选择合适的安装工艺和设备。
6.质量控制工程抗震支架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支架性能的重要环节。
在支架的生产、加工和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此外,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以保证支架的质量。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抗震支架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方案针对抗震支架的安装施工进行设计,旨在提高抗震支架的安装质量和效率。
二、施工准备1. 施工材料:抗震支架、连接件、膨胀螺栓、焊接材料等。
2. 施工工具:扳手、电焊机、切割机、水平尺、线锤等。
3. 人员组织:施工队伍由具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施工人员组成,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等。
4. 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应平整、宽敞,具备排水、照明、通风等条件。
三、施工工艺1. 施工流程:测量定位→下料→焊接→安装连接件→安装抗震支架→验收。
2. 施工步骤:(1)测量定位: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抗震支架的位置和间距,使用水平尺、线锤进行测量定位。
(2)下料:根据抗震支架的设计尺寸,使用切割机进行下料。
(3)焊接:将连接件与支架进行焊接,确保焊接质量。
(4)安装连接件:将焊接好的连接件安装在支架上,确保连接牢固。
(5)安装抗震支架:将抗震支架按照设计要求固定在建筑物上,确保支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6)验收:检查抗震支架的安装质量,包括支架的固定、连接件的焊接、支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等。
四、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抗震支架、连接件、膨胀螺栓等材料。
2. 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抗震支架的安装质量和稳定性。
3. 验收标准: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设备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
五、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 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 施工过程中,注意防火、防尘、防触电等安全措施。
4. 施工结束后,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安全。
六、施工进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抗震支架的安装施工按期完成。
七、总结本抗震支架安装施工方案设计,旨在提高抗震支架的安装质量和效率,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建筑抗震支架建设方案抗震支架在建筑工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能够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抵抗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抗震支架的建设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建筑抗震支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了地震力的计算和结构的合理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地震区划等因素,确定地震力的作用,进而设计出适应地震力的支架结构。
其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造方式。
抗震支架需要选用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钢材或混凝土等。
另外,构造方式也需要考虑到抗震需求,可以选择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接下来,设计合理的支架布置方案。
支架的布置方案应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抗震需求,要确保支架能够合理分布在建筑物的各个部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同时,要注意支架和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确保支架与建筑物的结构能够完整地传递地震力。
然后,进行支架的施工和安装。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支架的尺寸精确、拼接牢固。
同时要注意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支架的质量符合要求。
最后,进行抗震支架的验收和监测。
在支架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以确保支架的设计、施工质量满足要求。
同时,要进行定期的抗震支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支架的变形和损坏情况,保障其长期的使用性能。
在建筑抗震支架建设中,还需要注重相关的技术研究和经验积累。
不断提高抗震支架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技术水平,推动抗震支架建设不断创新和发展。
总结起来,建筑抗震支架的建设方案包括抗震设计、材料和构造选择、支架布置方案、施工和安装、验收与监测等环节。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方案进行,才能够建设出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支架,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抵抗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建设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给桥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提高桥梁抗震能力,确保桥梁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保持稳定,本项目将针对某桥梁进行抗震支架施工。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桥梁抗震支架施工2. 工程地点:某市某区某桥3. 工程规模:桥梁全长X米,主桥宽X米,主桥桥面宽度X米,主桥桥面高度X 米。
4. 工程特点:该桥梁地处地震多发区,地震烈度为8度,桥梁抗震设计要求较高。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人员组织: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等岗位人员职责。
(2)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提前采购抗震支架、锚杆、钢筋、混凝土等材料。
(3)设备准备:准备施工车辆、吊车、钻机、切割机、电焊机等设备。
(4)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
2. 施工工艺(1)施工流程①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抗震支架的安装位置,并进行测量放样。
②钻孔:采用钻机进行钻孔,孔径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锚杆安装:将锚杆插入孔内,采用锚杆拉紧器进行锚固,确保锚杆的锚固力。
④钢筋绑扎: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绑扎,确保钢筋的间距和位置准确。
⑤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
⑥支架安装:将抗震支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支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⑦验收:对施工完成的抗震支架进行验收,确保抗震支架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要点①钻孔:钻孔时,应确保孔位准确,孔径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锚杆安装:锚杆安装过程中,应确保锚杆的锚固力,避免锚杆滑移。
③钢筋绑扎:钢筋绑扎过程中,应确保钢筋的间距和位置准确,避免钢筋错位。
④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
⑤支架安装:支架安装过程中,应确保支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避免支架变形或损坏。
河南抗震支架施工方案设计一、施工前期准备在河南地区进行抗震支架施工前,首先需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地质构造、环境条件及建筑物结构。
根据勘查结果,确定施工的具体方案和技术要求。
同时,需要准备相应的施工图纸、材料清单、施工设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支架位置与布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抗震要求,确定抗震支架的位置与布置。
支架应设置在合理的位置,能够承受地震时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和重力荷载。
布置时要考虑支架的间距、数量和支撑点位置,确保支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基础开挖与固定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基础开挖工作。
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环境,避免对周边结构造成损害。
开挖完成后,进行基础固定,确保支架的稳固性。
固定方法可采用膨胀螺栓、焊接等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固定方式。
四、支架部件安装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支架部件的安装。
安装过程中,要注意部件的型号、规格和安装顺序,确保各部件之间的配合紧密、牢固。
同时,要遵循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确保安装质量。
五、连接与调整校正安装完支架部件后,进行连接与调整校正工作。
连接时要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等,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调整校正时,要根据设计要求,对支架的位置、高度、水平度等进行调整,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六、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七、维护与检修要求施工完成后,要制定维护与检修要求,定期对抗震支架进行检查和维护。
检查内容包括支架的稳固性、连接件的松动情况等。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支架系统的正常运行。
八、施工完成与验收施工完成后,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验收时要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检查,确保抗震支架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总结:河南抗震支架施工方案设计应综合考虑施工前期准备、支架位置与布置、基础开挖与固定、支架部件安装、连接与调整校正、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维护与检修要求以及施工完成与验收等方面。
暖通抗震支架施工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工程为暖通抗震支架施工项目,旨在确保暖通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通过本施工方案的实施,旨在实现以下目标:确保暖通抗震支架的设计、选型与施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提高暖通系统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对暖通系统的影响;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二、材料与设备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及施工要求,准备相应的抗震支架材料,包括型钢、连接件、紧固件等;准备施工所需的辅助材料,如防锈漆、防火涂料等;确保施工设备的完好性,包括切割机、焊接机、测量仪器等。
三、抗震支架定位与选型根据暖通系统的布局及地震作用的特点,确定抗震支架的定位与布置;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抗震支架的选型,确保所选支架满足设计要求。
四、结构设计与优化根据暖通系统的特点,进行抗震支架的结构设计,确保支架的稳固性与安全性;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支架的抗震性能,降低施工难度与成本。
五、施工图与构造图绘制详细的施工图与构造图,包括抗震支架的定位、尺寸、连接方式等;对图纸进行审查,确保图纸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六、安装工艺与步骤制定详细的安装工艺与步骤,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质量检测与验收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符合要求;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整体验收,确保抗震支架的施工质量与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管理、施工人员安全培训等;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安全法规与规范,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文明。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的实施,可以确保暖通抗震支架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暖通系统的抗震性能,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方案抗震支架是一种能够提供建筑物抗震支撑和加固的设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深化抗震支架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对不同建筑结构进行详细的抗震分析和评估。
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有不同的反应和破坏机理,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结构的特点进行抗震支架的设计。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垂直方向的抗震性能更为重要,需要考虑抗震支架的刚度和强度;而对于框架结构来说,水平方向的抗震性能更为关键,需要设计相应的水平抗力系统。
其次,应对抗震支架的材料、形式和构造进行选择和优化。
抗震支架通常采用钢材、混凝土或复合材料等作为基本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形式上,可以采用剪切型支撑、短肢撑、支撑壁等不同的构造形式。
根据不同结构的特点和地震动力学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抗震支架形式,并进行进一步的构造优化,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第三,应对抗震支架的布置和连接进行合理设计。
抗震支架的布置应遵循地震作用下的力学平衡原理,合理分布抗震支撑点,使其能够均匀承担地震力,并与建筑结构形成良好的力学连接。
在连接方面,要考虑连接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提高抗震支架与结构的整体性能。
最后,要进行综合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
抗震支架在设计中应考虑到静力和动力的要求,采用合适的地震参数和荷载组合,进行抗震计算和分析。
通过对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响应等性能进行评估,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抗震支架的整体性能。
综上所述,抗震支架的深化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特点、抗震需求以及支架的材料、形式、布置和连接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并进行综合性能优化,以提高抗震支架的设计水平。
抗震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文最新抗震支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复杂,但其实它的核心很简单。
说白了,就是要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不至于瞬间“成了土堆”。
我们建房子、做工程,最怕的就是地震嘛!大家都知道,地震来得突然,谁也不敢保证什么时候能发生,所以抗震支架的设计就特别重要。
简单点说,抗震支架就是给建筑“装上保险”,保护住咱们的家园。
咱得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抗震支架?它其实就是建筑物里一种用于加固的设备,专门用来增强建筑物对抗地震的能力,能够让建筑物在震动中更加稳定,避免倒塌。
这东西就像你穿上了防震的“铠甲”,让你的建筑即使摇摇晃晃,也不至于“趴下”。
这个东西有很多种样式,通常是钢材、混凝土或者其他坚硬材料做的,咱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给建筑加了“安全带”。
设计抗震支架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到建筑的结构特点、周围的环境,以及可能遇到的地震强度。
你不能随便去设计一个支架,得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来量身定制。
这就像做衣服一样,量体裁衣,不能随便套一个大号的。
支架的布置可不是随便乱搭的,要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出发,确保支架能把震动传递到地面,让震荡的力量不会集中在某一部分,让整个建筑像个稳稳的“堡垒”一样坚固。
施工的时候,最考验的就是技术和细心。
咱们施工队的人,个个都是有经验的老手,知道每个细节的关键。
设计图纸一拿到手,大家就开始琢磨怎么把每一根支架安装得又牢又稳。
可不是说随便一插就行了,万一安装不当,地震来时支架就成了摆设,根本起不到作用,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逐一核对每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无论是支架的材质、尺寸,还是它与建筑的连接方式,都得符合规范要求,像是做一道高考数学题,万一哪个地方出错,后果就不堪设想。
施工过程还得时刻考虑安全。
大家都知道,建筑工地上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少,万一有人在施工过程中疏忽大意,出了事故,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施工人员必须时刻佩戴好安全装备,确保每一环节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北京新华家园养老住区(延庆)项目Array配套服务设施(一期)项目抗震支吊架设计方案抗震支吊架设计方案编制单位: 编制人员:编制时间:目录第一节工程设计总则 (1)工程概况 (1)设计范围及产品特色 (2)第二节抗農支吊架系统深化设计说明 (6)抗零支吊架系统设计主要依据 (6)抗震支吊架设计要求 (6)抗震支吊架设置原则 (7)抗零支吊架的基本设计步骤 (8)水平地震标准值计算 (8)各专业基本支撑系统安装节点图示: (9)本项目设计 (14)第一节工程设计总则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北京新华家园养老住区(延庆)项目配套服务设施(一期)项目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延庆新城08街区,东侧临莲花池村,南侧临莲花苑小区,西侧临益详北街,北侧临延庆五中。
总建筑面积约52620平方米,地上约46958平方米,地下约5662平方米。
一期工程分为C、D两个组团。
2.主要设计参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设计依据国家现行的主要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1).《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2).《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34一2002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 -96)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97)6).《建筑机电工程抗零设计规范》(GB50981-2014)7).《建筑抗農设计规范》(GB50011-2010)8).《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2015)9).《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 476-2015)10).《管道支吊架第1部分:技术规范》(GB/)11).《装配式管道吊挂支架安装图》(03SR417-2)12).《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03S402)13).《风管支吊架》(03K132)14).《电缆桥架安装》(04D701-3)15).《混凝土结构用后锚固技术规程》(JGJI45-2013)16).《建筑工程用切(扩)底机械锚栓及E切(扩)底钻头》(JG/T 367-2012)1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18).《地铁工程抗震支吊架设计与安装》(17T206)19).《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16D707-1)如有最新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等,应按最新标准、规范执行,如多个规范对同一问题的标准和要求不一致时,应按较高标准和要求内容执行。
抗震支架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1 项目名称:某某大厦抗震支架工程1.2 项目地点:某某大厦,某某市1.3 项目概况:某某大厦是一栋多层楼房,位于某某市的市中心地带,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因为地震频发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需要对大厦进行抗震支架工程的施工。
1.4 工程目标:通过抗震支架工程的施工,提高某某大厦的抗震能力,保证大厦在发生地震时的安全性,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二、施工前准备2.1 资料准备:施工前要对某某大厦的结构和地基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获取相关的设计图纸和资料,确保施工前了解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条件。
2.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采购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的抗震支架工程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钢材、钢筋混凝土、固定螺栓、连接件等。
2.3 人员准备:招聘具有丰富抗震支架工程施工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配备专业的监理人员,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资质和技能。
2.4 设备准备:购置或租赁需要使用的施工设备和机械,确保施工设备的性能稳定、运行可靠。
2.5 安全准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预案,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排查和整改,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施工方案3.1 筹备阶段:确定施工队伍和任务分工,拟定施工计划和时间表,按照施工单位的要求开展施工工作。
准备所有施工现场所需的设备、材料、临时工程设施和施工人员,确定施工方案。
组织施工队伍开展现场生产运输、安装、试验和固定等各项工作。
3.2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检验:所有供应部件必须经过质量检测,包括合格证、质检报告等,并对关键部件的检查进行签字确认。
对所有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可以正常运作,并进行维护保养。
3.3 抗震支架工程施工方法:采用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混凝土预制支撑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根据某某大厦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抗震支架工程施工方法。
3.4 施工流程控制:按照地基条件和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流程,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条件的合理应用,对现场“四配套”(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的配置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