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科学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以下是一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试题及答案。
这些试题涵盖了物体、天气、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的科学主题,旨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一、物体1. 请问以下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1) 铅笔(2) 水(3) 气球答案:(1) 固体(2) 液体(3) 气体解析:固体是一种形状和体积都比较固定的物质,如铅笔;液体则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气体则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气球中的气体。
2. 请问以下物体属于哪种材质制成?(1) 砖头(2) 玻璃(3) 纸张答案:(1) 砖头 - 陶瓷材质(2) 玻璃 - 玻璃制品(3) 纸张 - 纤维素制品解析:砖头是由陶瓷材质制成的,玻璃是由玻璃制品制成的,纸张则是由纤维素制品制成的。
二、天气1. 天气现象识别请根据以下天气描述,写出相应的天气现象:(1) 大雨、打雷、闪电(2) 高温、晴朗、阳光明媚(3) 冷、雪花飘落、结冰答案:(1) 暴雨和雷暴(2) 酷暑和晴天(3) 寒冷和雪天解析:(1) 描述了大雨、打雷和闪电,符合暴雨和雷暴的天气现象。
(2) 描述了高温、晴朗和阳光明媚,符合酷暑和晴天的天气现象。
(3) 描述了冷、雪花飘落和结冰,符合寒冷和雪天的天气现象。
2. 天气工具识别请根据以下天气工具的描述,选择正确的天气工具名称:(1) 一把用来测量气温的工具(2) 一种能够测量风速和风向的工具(3) 一种用来测量降水量的工具选择答案:(1) 温度计(2) 风向标(3) 雨量计解析:(1) 用于测量气温的工具称为温度计。
(2) 能够测量风速和风向的工具称为风向标。
(3) 用于测量降水量的工具称为雨量计。
三、动物1. 动物分类请根据以下描述,填写相应的动物名称:(1) 身体被羽毛覆盖,能够飞翔的动物(2) 没有脊椎骨和鳞片,属于无脊椎动物(3) 有四条腿、有毛发,属于哺乳动物选择答案:(1) 鸟类(2) 虫类(3) 哺乳动物解析:(1) 描述了身体被羽毛覆盖且能够飞翔的动物,符合鸟类的特征。
《幼儿科学教育》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幼儿科学教育》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A3. B4. B5. A6. A7. D8. C9. C10. D11. D12. A13. A14. C15. B16. C17. C18. B19. C20. B21. D22. A23. A24. C25. B26. D27. D28. A29. C30. A二、多项选择1. ABCD2. AB3. ABC4. ABCD5. ABC6. AB7. AB8. CD9. BCD10. ABC11. AB12. CD13. ABC14. ABC15. AB16. ABC17. CD18. ABCD19. ABCD20. ABC21. ABC22. CD23. ABCD24. CD25. BCD26. ABCD27. AB28. ABD29. ABCD30. ABC31. ABCD32. ABCD33. ABCD34. ABD35. AB36. ABCD37. BD38. CD39. AB40. ABCD三、名词解释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 学前儿童是指 0—6岁的儿童3. 不能用个数数出来的量叫连续量。
如:长度、体积、时间、重量等。
连续量要用测量的方法来确定它的程度。
4. 能用计数数出来的量叫不连续量 .5. 是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取的活动形式。
6. 数学角就是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物品,供幼儿自由选择和运用数学材料经常自由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地方.7. 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育,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8. 是一种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9. 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全真模拟题(一)课程代码:0039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9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镇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是活动和过程B.科学精神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C.科学知识具有持久性D.科学知识就是科学【答案】D【解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科学知识只是科学最为显性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对科学的静态理解。
【分值】1.02.幼儿将餐具和玩具进行分类摆放,这种分类属于()A.按照物体的用途分类B.按照物体间联系分类C.按照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D.按照物体的材料分类【答案】A【解析】按照物体用途分类,幼儿将餐具和玩具进行分类摆放。
【分值】1.03.运用重叠法和并置法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教师在教学中,应先采用并置法,再使用重叠法B.摆放物体时,应将物体摆成横排进行比较C.在比较时,要先教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一样多的物体D.各组物体中物体的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答案】A【解析】教师在教学中,应先采用重叠法,再使用并置法。
【分值】1.04.下列关于基数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数是指集合中元素的多少B.基数是通过计数活动来确定的C.计数是被称为基数的东西的数量D.基数是和计数开始于0的自然数【答案】C【解析】基数是指集合(一组相同属性的事物)中元素的多少,它是通过计数活动来确定的。
计数和基数的关系在非形式的使用中,基数就是通常被称为计数的东西的数量。
它们同一于开始于0的自然数。
【分值】1.05.在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不适合幼儿阶段探究的主要内容为()A.地球的物质B.天气与气候C.地球、太阳与月亮的活动D.地球的结构与运动【答案】D【解析】在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适合幼儿阶段探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物质,天气与气候,地球、太阳与月亮的活动。
【分值】1.06.了解“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属于______的探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答案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精神功能E、认识功能、创造功能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
BA、2 ,-3岁E、 3 〜4岁C、45岁D、 5 〜6岁3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DA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E、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A 、挑选分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语言应具有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7、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
AA 、情景观察 E 、情景评价8 、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 采 取 相 应 的 措 施 , 以 确 保 科 学 教 育 的 质 量 ( ) 。
CA 、 督导— —反 馈 系统B 、 评 价——督 导系 统C 、 反馈— —校 正系 统D 、校 正——督 导系 统10 、 我 国 的 儿 童 科 学 教 育 通 过 专 门 设 置 的 自 然 课 程 进 行 , 是 在 清 代 ( ) 年 间 。
B乾隆密性 潜移默化性 开放性 灵活性开放性 潜移默化性 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联系性 随机性 灵活性同治嘉庆光绪11 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 、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12 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13、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条检核,并在条目上做出记号行评行为核对行为评价14 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皮亚杰布鲁纳布鲁姆15、《幼儿园管理规程》)负责解释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18评价方察法式是问卷实验法幼儿园实行各班园长分析法行政负责制教育部社区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儿童测量工具直尺育项目起源于法国美国中国德国1、幼儿园健康教育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卫生习惯良好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C 、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D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2 、幼儿园健康教育要求() A B C DA.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B.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C . 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D . 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3 、幼儿园科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A B C DA .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C .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D.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4 、幼儿园科学素质教育培养要求()A B C DA .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B .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C .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D .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5、《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它包括()。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判断题 5. 名词解释 6. 简答题7. 案例分析题10. 活动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的科学教育。
A.日常生活、游戏中的、集体性B.集体性的、游戏中的、其他教育活动中C.日常生活、集体性的、其他教育活动中D.日常生活的、游戏中的、其他教育活动中正确答案:D解析: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他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知识模块:幼儿园科学教育2.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应具有( )。
A.可操作性B.针对性C.层次性D.灵活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幼儿园科学教育3.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 )。
A.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B.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C.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D.学习能力和探究兴趣正确答案:C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知识模块:幼儿园科学教育4.以下属于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是( )。
A.帮助幼儿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B.让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的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C.引导幼儿用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者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D.帮助幼儿学会按照制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正确答案:B解析:A、D两项是中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C项是小班幼儿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B项是大班幼儿知识方面的目标。
知识模块:幼儿园科学教育5.以下关于幼儿园区角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的论述,合适的是( )。
A.重视集体讲解、讨论B.重视某一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C.重视幼儿的学习体验D.多直接指导,少间接指导的特点正确答案:C解析:幼儿园教育目标决定幼儿园区角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应该重视幼儿的学习体验。
国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考一答案形考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狭义的科学指的是(D)A. 工程科学B. 社会科学C. 现代科学D. 自然科学正确答案是:自然科学2. 对于科学的定义,有多种角度,但以下哪个从来没有成为过阐述科学定义的角度(D)A. 科学是探究过程B. 科学是知识体系C. 科学是态度价值观D. 科学是对未知的敬畏正确答案是:科学是对未知的敬畏3.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改革浪潮,这一时期强调分科教育,主张让所有人都学会基本原理、概念等,因此这一时期又称为(D)时期。
A. 综合课程B. 科学的大众C. 作为探究取向的科学时期D. 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正确答案是: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4. 以下哪一点不是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C)A. 在教育目标上,现代科学教育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训练人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B.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参加实践活动并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情感和态度C.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让儿童完全模仿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从小就能体验科学探索的完整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D. 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正确答案是: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让儿童完全模仿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从小就能体验科学探索的完整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
”这说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D)A. 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B. 加强学前儿童的科学氛围C. 提升学前儿童的科学思维D. 培育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正确答案是:培育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6.(B)认为儿童学习科学主要是在已有科学认识基础上,通过自身与客体(环境)的主动的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探究)而实现的,他们通过对周围世界的不断感知、观察乃至动手操作,完成对科学的探索与发现。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幼儿科学教育》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A3. B4. B5. A6. A7. D8. C9. C10. D11. D12. A13. A14. C15. B16. C17. C18. B19. C20. B21. D22. A23. A24. C25. B26. D27. D28. A29. C30. A二、多项选择1. ABCD2. AB3. ABC4. ABCD5. ABC6. AB7. AB8. CD9. BCD10. ABC11. AB12. CD13. ABC14. ABC15. AB16. ABC17. CD18. ABCD19. ABCD20. ABC21. ABC22. CD23. ABCD24. CD25. BCD26. ABCD27. AB28. ABD29. ABCD30. ABC31. ABCD32. ABCD33. ABCD34. ABD35. AB36. ABCD37. BD38. CD39. AB40. ABCD三、名词解释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 学前儿童是指0—6岁的儿童3. 不能用个数数出来的量叫连续量。
如:长度、体积、时间、重量等。
连续量要用测量的方法来确定它的程度。
4. 能用计数数出来的量叫不连续量.5. 是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取的活动形式。
6. 数学角就是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物品,供幼儿自由选择和运用数学材料经常自由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地方.7. 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育,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
8. 是一种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9. 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教学方法。
10.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包括直接指导和间接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一、填空题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生活服务胜劳动;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动植物标本的制作;园地和自然角的劳动。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
《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设计技术,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思考的方法,一种是使用技术,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①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②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③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④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①、感官游戏②、图片游戏③、语言游戏④、操作游戏⑤、角色游戏⑥、音乐游戏、⑦、情景性游戏⑧、活动性游戏⑨、电脑游戏(任选四种)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①新颖有趣②操作方式简便易懂③结构简单且可探索④种类和数量充足。
二、解释名词:1.科学: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即学生根据生活情景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学习方法,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幼儿园科学教育试题一、幼儿园科学教育试题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1.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B. 让幼儿掌握高深的科学知识C.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D. 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答案:B。
解析:幼儿园科学教育侧重于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认识周围环境等基础方面,而不是让幼儿掌握高深知识,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高深知识不适合这个阶段。
2.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观察什么对于幼儿来说最容易入手呢?A. 微观世界的细胞结构B. 遥远星系的星球C. 身边常见的动植物D. 复杂的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答案:C。
解析:身边常见的动植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比较直观,幼儿容易观察,而微观细胞结构、遥远星系、复杂实验现象对于幼儿认知来说太难理解和观察了。
3. 以下哪种材料最适合用于幼儿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感受物体的沉浮?A. 钻石和黄金B. 泡沫塑料和小石块C. 古董瓷器和丝绸D. 化学药剂和精密仪器答案:B。
解析:泡沫塑料和小石块是常见、安全且能明显体现沉浮现象的材料。
钻石、黄金、古董瓷器比较贵重,化学药剂和精密仪器比较危险,丝绸不能很好体现沉浮,都不适合幼儿科学小实验。
二、多选题(每题8分,共40分)1. 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A. 专门的科学课B. 户外自然观察活动C. 在游戏中融入科学元素D. 让幼儿阅读高深的科学书籍答案:A、B、C。
解析:专门的科学课可以系统地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能让幼儿直观感受自然科学;游戏中融入科学元素可以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
而高深的科学书籍超出幼儿理解能力,不适合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途径。
2. 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A. 科学知识的灌输者B. 幼儿科学探究的引导者C. 科学活动的组织者D. 科学问题的解答者答案:B、C、D。
解析:教师不应是科学知识的灌输者,因为幼儿需要自主探究。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活动材料是幼儿学科学必不可少的(),材料的准备也是活动设计的重要一环。
2.区角活动的本质是()。
A.教师的教学B.幼儿的活动C.区角D.教学设计3.STS教育是()。
A.科学知识的应用B.科学的价值取向C.从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紧密联系来看待科学D.科学要为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幸福服务4.5.幼儿可以学习的有关人体的科学内容包括哪些?6.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探索影子的形成,这其实是在探索()。
A.身边的有生命环境B.身边的无生命环境C.无生命物质D.身边的科学自然现象7.学前教育评价(名词解释)8.简述家长在早期科学阅读中的作用。
9.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时,要注意()。
A.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B.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C.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现象D.保护儿童安全,远离第一现场10.在新型评价观中,评价主体包括()。
A.教育管理者B.教师C.幼儿D.家长11.在传统学前教育评价中,评价的主体通常是()。
A.教师B.教育主管部门C.学生D.家长12.学期开始时的评价是(),它的目的是为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13.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学科学的核心要素是()。
A.探索态度B.探索对象C.探索过程D.探索结果14.科学经验(名词解释)15.幼儿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主要媒介。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应包括哪些内容?()A.选择恰当的活动课题B.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C.准备适宜的活动材料D.规划科学的活动过程17.集体教学形式最显著的优点之一在于它比个别教学的()。
18.材料呈现的目的性是指在科学区角中呈现的材料必须体现教育或()。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即:确定评价目标、()、实施评价方案。
20.“做中学”的基本理念为强调(),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强调科学家的参与,适用于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开放专科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5分,共25分)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6、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
A、孟子B、墨子C、老子D、孔子7、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
A、情景观察B、情景评价C、自然观察D、自然评价8、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
A、督导——反馈系统B、评价——督导系统C、反馈——校正系统D、校正——督导系统10、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年间。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任务一主观题共19题(满分90分)二、填空题(共6题,每题2分)第6题(已答)。
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_ _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科学能力、方法第7题(已答)。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参考答案】科学第8题(已答). 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 ___要求。
【参考答案】启蒙性第9题(已答). 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 ___的要求【参考答案】科学性第10题(已答)。
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_ 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参考答案】季节为主线_第11题(已答)。
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紧密结合.【参考答案】识字教育三、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4分)第12题(已答)。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答案】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第13题(已答). 科学【参考答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第14题(已答). 科学教育【参考答案】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第15题(已答)。
系统性原则【参考答案】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第16题(已答)。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答案】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材料:
“丝瓜结果与播放音乐的关系”是一个7岁美国儿童的研究方案。
他一丝不苟地在60天内记录5棵丝瓜的长叶和结果情况。
这5棵丝瓜,一棵天天听摇滚乐,一棵听轻音乐,一棵听交响乐,一棵听说唱音乐,还有一棵不听音乐。
为预防播放音乐时被其他丝袜“偷听”到,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还将它们种得间隔很远,并罩上隔音棚。
60天,共放了120小时的音乐。
丝瓜在各个时期的生长情况,有数码相片为证。
问题:
(1)案例中的儿童在其研究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具有怎样的特征(5分)
(2)你如何评价案例中的儿童的实验活动(5分)
(3)你如何评价案例中的儿童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发展(5分)
2.材料一:
一位父亲拿来两瓶可口可乐(这两瓶可口可乐的大小形状一样,里内装的饮料也是等量),准备分别给他一个6岁和一个8岁的孩子,开始两孩子都知道两瓶中的饮料是一样多的,但父亲并没有直接将两瓶可乐饮料分配给孩子,而是将其中一瓶倒入了一个大杯中,另一瓶倒入了两个小杯中,再让两个孩子挑选。
6岁孩子先挑,他首先挑选一个大杯而放弃了两小杯,可是当他拿起大杯看着两个小杯,又似乎犹豫起来,于是放下大杯女又来到两小杯前,仍是拿不定主意,最后他还是拿了一大杯,并喃喃地说:“还是这杯多一点”。
这个6岁的孩子在挑选饮料时表现出来了犹豫地选择了大杯,在6岁孩子来回朝走动着挑选量较多时饮产时,他那8岁的哥哥却在一旁不耐烦而鄙薄地叫道:“笨蛋,两边是一样多的,如果你把可乐倒回瓶中,你就会知道两边是一样的”,他甚至还亲自示范了将饮料倒回瓶中以显示其正确性。
材料二:
一天,妈妈买了几条金鱼回来,妈妈教宝宝认识鱼,并告诉宝宝:“鱼生活在水里,它会游泳。
”第二天在菜市场的时候,宝宝看见市场里卖的鱼,问奶奶“这是什么”奶奶告诉宝宝是“鱼”,宝宝问:“怎么这个鱼和妈妈买的鱼不一样”
奶奶解释道:“在水里游泳的都是鱼!”某日,爸爸带宝宝去游泳,宝宝看着游泳池里的爸爸大声“告诫”道:“爸爸不游泳,游泳就变成鱼了!”
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学前儿童的科学具有怎样的特征
3、“勤劳的小蜜蜂”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常见内容之一,请为这一活动设定目标。
4、材料:
一、活动名称:蚕宝宝(4——6岁)
二、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形态,以及蚕的主要习性。
2、通过学习饲养蚕的方法以及学习爱护小昆虫。
三、活动准备:
纸盒(一组一个);蚕数条;桑叶;放大镜。
四、活动过程:
1、和小朋友共同观察蚕宝宝,并讨论如何分组饲养(五、六人一组)
2、向小朋友介绍饲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把蚕养在纸盒里,纸盒盖在刺洞,才通风。
小朋友不能在旁照顾时,要将盒盖盖好,尤其是晚上,才不会被蚂蚁、蟑螂等虫吃掉。
(2)蚕吃桑叶,桑叶要新鲜的、嫩的,并且要洗净后,擦干。
(3)要常给蚕除粪便,换桑叶;将新嫩叶盖在蚕上,待蚕爬上桑叶后再扫除粪便叶渣;或用毛笔把蚕挑起,丢去旧桑叶,换上新桑叶,再把蚕放在桑叶上。
3、饲养期间,在小朋友自已观察的基础上,让小朋友了解蚕的生态,并和小朋友讨论观察结果,如:
(1)蚕是白色的长长的,爬着走。
(2)蚕摸上去是软软的、没有骨头的、冷冷的。
(3)桑叶是绿色的,叶子的边上很像锯子。
(4)蚕吃桑叶很快,一下就吃了一个洞,而且还有喳喳喳的声音。
(5)小肚子蚕蛾(雄)会死去,大肚子蚕蛾(雌)会生小小、白白的蛋。
4、提供条件,让小朋友一直饲养、观察至四次蚕眠、吐丝结茧、蛹成蛾破茧而出、交配、生蛋。
把茧卵收藏起来,约十天左右就变成幼茧(蚁茧)。
问题: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科学观察。
二、设计题(40分)
以下面的内容为题,设计一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啄木鸟
啄木鸟为著名的森林益鸟,能以其身体特有的结构而消灭树皮下面的害虫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据其啄木鸟留下的痕迹作为森林采伐的指示,因而称为“森林医生”。
啄木鸟是树木上攀援的鸟灯,它后肢上四趾分为两组,两趾向前,两趾向后,可以很容易的攀附在树木上。
它的嘴象一把凿子,专食树皮下栖息的害虫。
它的尾羽尾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起着支架身体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1)具体经验层次的认识,理论建构的过程;“泛灵论”。
(5分)
(2)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特征:对儿童而言的新的发现;设备简单;操作简单;就像是儿童在做游戏。
(5分)
(3)儿童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儿童在活动中认知、情感态度、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获得了发展。
(5分)(只要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要求即可酌情给分)
2.
材料一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经验水平,而未达到形式逻辑的水平,材料二表明儿童的科学其实是一个理论建构的过程。
3、
(1)幼儿通过自已收集、讲述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蜜蜂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的认识。
(2)幼儿知道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蜜蜂。
(3)幼儿能将观察、收集所获得的有关蜜蜂的信息,以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与同伴交流。
4、
(1)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
(3)引导幼儿全面、系统、有序地观察。
(4)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全面观察、了解对象。
(5)鼓励引导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
二、设计题(40分)
1、格式正确(8分)
2、目标(8分)
3、内容(8分)
4、活动材料与环境污的设计(8分)
5、过程(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