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各专业)
- 格式:docx
- 大小:26.06 KB
- 文档页数:7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大学英语(学术英语)是为提升学生英语学术能力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学术领域运用英语的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方面。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学术英语的基本要素,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英文学术文献的能力;2. 培养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学术演讲和学术讨论的能力;4. 提高学生学术英语听力和口语的水平;5.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学术阅读:学生将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英文学术文献的基本技巧,包括提取主要观点、分析论证结构、辨识学术词汇等。
2. 学术写作:学生将学习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要素,包括清晰的论点陈述、合理的论证结构、准确的学术用词和规范的引用格式等。
3. 学术口语: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学术演讲等形式,提高自己在学术场合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包括流利的语言表达、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自信的演讲技巧等。
4. 学术听力:学生将进行学术讲座和学术论坛的听力训练,提高听取学术演讲和学术讨论的能力,包括理解主旨观点、获取关键信息和分辨听力材料中的学术词汇等。
5. 跨文化交流:学生将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交流规范和礼仪,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适应全球化学术环境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1. 授课讲解:教师将通过示范和解释的方式介绍学术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教师将提供学术文章和案例供学生阅读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学术英语的要素。
3. 小组讨论: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经验,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4. 学术演讲:学生将进行个人或小组学术演讲,锻炼自己在学术场合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5. 视听材料:教师将使用相关的学术讲座录音和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提高学术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2.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英语3.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English4.课程总学时数:1445.课程学分数:6.授课对象:非英语专业的一、二年级本科学生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对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及为他们以后的学术深造打好基础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为以后的学术深造打下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
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1)一般要求: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课程编码:B0714001适用专业及层次:2011级本科层次各非英语专业课程总学时:204课程总学分:16理论学时:204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高中英语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具体要求如下: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
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
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
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英语交流艺术The Art of Communication课程号:10557320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32 学分: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实践技能课。
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运用技能。
通过对理论和实证的研讨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交流技能。
课程通过对社会、工作语境下的人际交流、团队合作,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中的演讲技能,正式交流、演讲中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应用,以及求职和求职面试等实用技能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交流,特别是跨文化交流的相关理论,掌握一定的实际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语言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以国外原版英文教材为主要内容,分别讨论交流艺术的理论,语言交流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语言交流应用。
讨论如何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提高人际交流的效率,探讨如何做到高效率的听力理解和克服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达到有效的交流目的;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演讲的实战训练和求职面试的模拟训练,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共分为十个章节,理论讨论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四、教材Cheryl Hamilton and Cordell Parker. Communicating for Results (Fifth Edition).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7.五、主要参考资料鲁道夫. F. 维德伯著(蔡晓煦译), 《讲话的艺术》,中信出版社,2003。
刘津编译,《克服人性的盲点:有效沟通的艺术》, 海潮出版社,2001。
六、成绩评定平时课堂讨论20%平时作业20%期末演讲实况录像60%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英语论辩艺术Arts of Practical Argumentation课程号:10556820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32 学分: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实践技能课。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我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据教育部新近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厦门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作为指导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我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根据〈课程要求〉的精神,我校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即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
一般要求是我校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较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的大学新生分别设置的。
两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一般要求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40(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原70)词。
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原100)词。
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
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本科《大学英语视听说4》教学大纲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课程号:课程性质:选修课总学时数:36开课单位:英语教育系适用级别:全日制本科适用专业:大二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了深化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院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制订本大纲,以此作为我院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学质量检查的参考或依据。
1.教学的性质和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有效地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课程目的和任务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旨在通过真实场景、真实语言和各种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要求教师和学生使用教材、录音带、多媒体光盘和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各自优势互补,将一体化、个性化、自主式教学带入课堂,充分发挥多媒体视听技术的作用,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有效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
本课程是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设计和编写的,与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密切相关。
大学英语教授学生综合知识(语法、词汇等)和精读。
学习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有助于巩固和提高他们的知识,尤其是对他们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参加CET3和CET4英语听力水平测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巩固。
3.教学要求我们学院有许多专业门类,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很大。
因此,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应采取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满足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英语4》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000502004A课程屮文名称大学英语4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4课程类别公共课适用专业文、理、工(非英语)各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总学时64学时总学分 4先修课程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课程简介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建议教材李荫华等《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参考资料[1]吴晓真等,《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虞苏美等,《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年[3]虞苏美等,《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教师用书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二、课程教学目标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吋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Unit 1 Text: Fighting with the Forces of Nature (6 学时)教学内容要求程度(1)语言点:instruct; invasion; launch; limp; minus; occupation; toll; at the cost of; be faced with; be bogged down; bring to a halt(2)进行相关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活动。
(1)理解课文大意和结构;(2 )通过比较Napoleon's invasion of Russia and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Soviet Union;掌握如何进行比较和对比。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9001课程英文译名:College English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开课对象:全校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本科生学分:16总学时:256学时教材:新编大学英语,浙江大学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参考书:[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1985,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大学文理科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组,1986,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2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1800个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1200),并在读、听、写、说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音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词汇:领会式掌握4200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2500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包括在内),并具有按照基本构成、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2)语法:巩固和加强基本语法知识,提高在语篇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3)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材料时,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
4)听的能力:能听懂英语讲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150词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和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
《大学英语(II-4)》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大学英语(II-4)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II-4)开课学院:基础教学部课程编码:23010018020属性:理论学分: 2 总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校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2301004040 大学英语(II-3)大纲执笔:基础教学部鲜义才大纲审批:基础教学部学术委员会教学院长:鲜义才修订时间:2020年4月二、课程定位与性质1.课程定位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课程性质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习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
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1. 教学目标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2. 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英语写作(College English Writing)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总学时68 理论课学时68 实验课学时0学分: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英语本科专业前修课程:基础英语,语法建议开课学期:2个学期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是双语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培养交流能力的必修课程之一。
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英语综合能力高低的体现。
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对英语的词、句、段及文章的特点分析入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英文写作的用词、句子结构及段落、篇章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范文的阅读和自己的写作实践比较系统地掌握英语写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比较熟练地写作各种英语应用文,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力求做到用词准确、语法正确、表达符合英语的习惯;通过教学给学生打下具有扎实的英语书面表达基本功,为培养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个学期学生应重点掌握如何选词、组句和段落的写作特点以及常见的应用文写作。
其中重点掌握段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了解常见的应用文写作的格式和语言特点。
第二学期学生应重点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了解一般常用的修辞手法。
入学要求:能根据提示在20分钟内写出100个左右单词的短文,无严重语法错误,意义表达清楚;能改写课文内容;能书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等应用文,格式和行文无严重错误,书写规范。
四级要求: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或图表、数据等,在30分钟内写出一篇200个左右单词的作文,要求内容切题,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六级要求:能写故事梗概、读书报告、课程论文以及正式的书信等。
要求语言正确、表达得体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写作速度为30分钟250—300个单词。
八级要求: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在45分钟内撰写各类体裁的文章,文章长度为400个左右的单词;能做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用词恰当、表达得体;能撰写长度为3,000—5,000个左右单词的毕业论文,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
《大学英语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英语一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One课程编号:20110007学时数:60学时学分数:3学分适用专业:本课程适应于非英语、非音体美专业的其他各本科专业本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试行)制定,为通用英语课程,用于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非英语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同时教授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篇章及语用知识,增加学生的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际、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就日常话题展开的简单英语交流;能基本听懂语速较慢(语速为每分钟120词左右)的音、视频材料和题材熟悉的讲座,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相应级别的英语课程;能听懂工作岗位相关的常用指令、产品或操作说明等;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头表述能力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简短但多话轮的交谈;能对一般性实践和物体进行简短叙述或描述;经准备后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能够就未来工作相关的主题进行简单讨论。
语言表达结构比较清楚,语音、语调、语法等基本符合交际规范。
能运用基本的会话技巧。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题材熟悉、语言难度中等的英语报刊文章和其他英语材料;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教材和未来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和简单的专业资料,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够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和阅读材料的难易,适当调整阅读速度和方法。
能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
4.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以短文形式展开简短的讨论、解释、说明等。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课程代号:11311011-4 学时数:70×4 学分数:16适用专业: 全院非艺术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全院非艺术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1800个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1200),并在读、听、写、说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相关课程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机械、纺织、电气、计算机等各专业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
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
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点、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
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语,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各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学时:256学分:16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大学英语课程是本科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经过256学时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一般要求”特制定本要求。
在达到本基本要求的同时,鼓励那些英语基础较好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努力。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如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
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
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
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
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
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
三、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1、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2、原则:听说领先,实践为主,词汇跟上,理解到位,翻译流畅,全面提高,全方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注重语言学习的规律,处理好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
第一学年要特别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
第二学年则侧重读、写、译能力的培养。
四、建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听力或上机学时备注第一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二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三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四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五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六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七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复习及测试200合计441414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听力或上机学时备注第一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二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三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四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五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六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七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第八单元62课外网络自主学习2学时复习及测试200合计501616五、课程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是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水平考试相结合的原则。
平时考核:即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
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
这些评估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应为主要采分点。
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而且在每学期中期和末期分别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听力、口语、写作、测验、课堂和课外活动表现等给出相应的成绩。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考核的40-45%。
期末考试:即终结性评估,其目的是了解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多少,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学制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要求。
该测试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为依据,适当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
考试的命题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既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又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这部分成绩占学生成绩总和的55-60%。
水平考试:从第三个学期起,鼓励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出版社2.《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3.《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第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3.《大学体验英语扩展教程》第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4.大学体验英语网络版教程第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5.大学体验英语多媒体学习课件第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6.大学体验英语电子教案第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7.与以上材料配套的录音带和教学软件七、教学内容大学英语(一)教学内容:1.听与说:每单元1篇70词左右的导入主题的听力短文;2段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会话。
2.阅读:每单元2篇500词左右的文章;阅读技巧训练。
3.写作:一般写作;实用写作。
4.文化沙龙:每单元1篇有关文化背景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
教学基本要求:1.听与说:听懂并共同完成听力填空任务;熟读紧扣交际主题的对话,通过完成交际任务,使学生边学、边练、边用,达到“有话会说”的目的。
2.阅读: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和针对文章内容或联系学生自身体验的语篇层次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训练,培养学生说、写、译的能力。
3.写作:一般写作侧重培养学生的篇章写作的能力;实用写作侧重培养学生阅读和模拟套写在交际环境下的常用应用文的能力。
主要是以纠正学生写作中的句子层面的结构错误为主。
4.文化沙龙:通过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学习、体验、欣赏英语与英美文化的能力。
重点、难点:既注意打好英语语言基础,更侧重培养听说等应用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过好语音关。
大学英语(二)教学内容:1.听与说:每单元1篇130词左右的导入主题的听力短文;2段与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主题会话。
2.阅读:每单元2篇600词左右的文章;阅读技巧训练。
3.写作:一般写作;实用写作。
4.文化沙龙:每单元1篇有关文化背景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
教学基本要求:1.听与说:使学生听懂并独立完成听力填空任务;熟读紧扣交际主题的对话,通过完成交际任务,使学生边学、边练、边用,在达到“有话会说”的目的的基础上,能够“开怀畅谈”。
2.阅读: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和针对文章内容或联系学生自身体验的语篇层次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训练,培养学生说、写、译的能力;掌握阅读技巧。
3.写作:一般写作侧重培养学生的篇章写作的能力;实用写作侧重培养学生阅读和模拟套写在交际环境下的常用应用文的能力。
主要是以纠正学生写作中的句子层面的结构错误为主。
4.文化沙龙:通过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学习、体验、欣赏英语与英美文化的能力。
重点、难点:既注意打好英语语言基础,更侧重培养听、说等应用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过好口语表达关。
与此同时,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大学英语(三)教学内容:1.听与说:每单元1篇150词左右的导入主题的听力短文;2段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问题相关的主题会话。
2.阅读:每单元2篇700词左右的文章;阅读技巧训练;翻译技巧训练。
3.写作:一般写作;实用写作。
4.文化沙龙:每单元1篇有关文化背景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
教学基本要求:1.听与说:使学生听懂并独立完成听力填空任务;熟读紧扣交际主题的对话,通过完成交际任务,使学生边学、边练、边用,在达到“有话会说”的目的的基础上,能够“开怀畅谈”。
2.阅读: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和针对文章内容或联系学生自身体验的语篇层次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训练,培养学生说、写、译的能力。
使学生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词。
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
3.写作:一般写作侧重培养学生的篇章写作的能力;实用写作侧重培养学生阅读和模拟套写在交际环境下的常用应用文的能力。
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在清楚表达意思、整体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能力为主。
使学生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12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
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4.翻译:使学生掌握基本翻译技巧,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00个汉字。
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5.文化沙龙:通过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学习、体验、欣赏英语与英美文化的能力。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听、说、写、译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
大学英语(四)教学内容:1.听与说:每单元1篇170词左右的导入主题的听力短文;2段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问题相关的主题会话。
2.阅读:每单元2篇850词左右的文章;阅读技巧训练;翻译技巧训练。
3.写作:一般写作;实用写作。
4.文化沙龙:每单元1篇有关文化背景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
教学基本要求:1.听与说:使学生听懂并独立完成听力填空任务;熟读紧扣交际主题的对话,通过完成交际任务,使学生边学、边练、边用,在达到“有话会说”的目的的基础上,能够“开怀畅谈”。
2.阅读: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和针对文章内容或联系学生自身体验的语篇层次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训练,培养学生说、写、译的能力。
使学生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