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植物名句欣赏
- 格式:pptx
- 大小:59.73 KB
- 文档页数:9
楚辞植物[江离]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楚辞·离骚》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楚辞·九歌·少司命》古又名糜芜,蘼芜,川芎xiōng。
今名芎藭(qiong 二声),川芎。
多年生草本,高50cm。
自古即重要香科植物,“其叶香,或莳于园庭,则芬馨满径”。
古人在其农历四、五月间发苗时采叶煮羹或制成饮品。
曹操常藏芎藭于衣袖中,以治头诸疾。
其根研磨成粉末,可煎汤沐浴。
[茝chǎi]古又名芷,药,虈,白芷,莞。
今名白芷。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米。
是《楚辞》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种香草。
叶名“蒚麻”,古代用于沐浴。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
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
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兰]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楚辞·九歌·云中君》今名泽兰,华泽兰,佩兰。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2米,嫩枝被细柔毛。
叶子有香味,可煎油制成香料。
古人用于杀虫及辟除不祥之物,也取泽兰植株烧水沐浴,或藏在衣服中去除臭味,为著名的古代香草。
“兰汤沐浴”。
古代天子赐诸侯泽兰类植物,视为国香。
百姓亦栽植备用,藏在衣物或书籍中防衣鱼啃食。
佩兰,即《诗经》里的“茴”,《毛诗传》和《楚辞》里的“兰”,《神农本草经》里的“兰草”,菊科,与兰花无关。
其名源自《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里列之为香草。
《本草纲目》曰:“兰可佩,可浴,可纫。
”这充分说明佩兰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屈子芳菲,身佩香茅兰草,特立独行于楚天之下,也只有他的美德能配此殊卉。
[木兰]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楚辞·离骚》古又名兰。
今名玉兰或木莲。
前者落叶乔木,后者常绿大乔木。
主要产于秦岭和长江上游各地。
木兰,木兰科,又名白玉兰、玉堂春、望春花。
其木质坚韧,肌理细腻;花朵硕大,白色为多。
木兰科植物,大多花色鲜艳,香气浓郁,特别是木兰属、木莲属、含笑花属。
楚辞经典名句及解析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下面列举了十个楚辞经典名句,并进行解析。
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九歌·东篱》)解析:这句诗描绘了楚国女子含情脉脉地为心上人织衣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离骚》)解析:这句诗以桃花为象征,描绘了自然界的繁华和生机,寓意着人生的美好与短暂。
3.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离骚》)解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心灵上孤寂的心情,通过赠送一枝春花,借物抒怀,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卜算子·咏梅》)解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初见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5.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秋风辞》)解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里的孤独和沧桑,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不易。
6.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青玉案·元夕》)解析:这句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珍惜,寄托了对爱情的向往。
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离骚》)解析:这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战乱和苦难中的生命力和希望,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8.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楚辞·离骚》)解析:这句诗描绘了战争中的英雄壮举和对家园的忠诚,表达了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
9.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楚辞·九辩》)解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侠士在醉酒后回忆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战争和英雄的赞颂。
10.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楚辞经典名句大全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4. 弃如也,择焉者乐。
取蜀车以为辙,覆水车以为轨。
5.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 繁弦急管曲渐绝,乌号啕唳声难绝。
7. 子不语怪力乱神,智慧总是过人。
8. 爱尔眼计众星移,思尔妙算兆人非。
9. 寂寂原上草,依依墟里人。
乾坤既老矣,春华独自新。
10.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1. 河伯欲开台,青霭尚满空。
须臾黄轮下,志士弃疆中。
12. 卫夫人,胥江水。
但葬婴儿之手足岂意奉于江水之上,丹砂之盘。
13. 昔舞今生,万灵怀抱故眷期。
纵有樽,需要时刻不休斟酒痴。
14. 怒拂以杞,鹤发童颜传不传。
举世众下无如吾兮,荐矣。
15. 落霞照汉有孤城,秋蛩孤升即长鸣。
16. 青琐何知汉宫苑,江南山色似郢都。
17. 万里长江,东逝波深,涌阔无穷。
18.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自归。
19. 星河影转,乌飞而下,屈指行程无量。
20. 弞梁竞过儿,檀宫夜渡秋江。
21. 赫赫曙阑开朱户,凉人耐冷筹香槟。
22. 万里烟波中儿女,堂堂一身变双双。
23. 长相思兮长空渺,曲尽山河明月残。
2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5.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26. 寒风萧萧鸟亦轻,不知归处几千里。
27.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8. 垂休织女偷林前,飞丝缕系青天。
29. 渔舟唱晚,哀猿啼析。
30. 桃花坞里桃花庵,垂手可得青天安。
31.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折。
32. 团团素月衔银汉,寥寥繁星舞碧琉。
33.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红英同逝川。
3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5.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36. 手持一屠刀,平步青云展巧德。
37. 岁寒酒解人谁共?接舞乌啼一曲时。
38. 此殷勤戏言应怜我,使我独寝管弦台。
诗经楚辞里的绝美名句
1.沅有蔗兮疆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2.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3.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制菱荷以为兮,集芙蓉以为裳
6.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7.悯晨夜之摧挫,感春秋之欲暮。
征夫辍而在位,御者局而载顾。
8.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9.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
10.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11.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狄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1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13.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14.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5.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1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7.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18.悲余生之无欢兮,愁空惚于山陆
1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
之可惩
20.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楚辞经典名句及影响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蕴含了许多经典名句,下面列举
几个比较著名的例子:
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这是屈原的《离骚》中的名句,描绘了
葵花在清晨等待太阳升起的景象,形容作者思念故土的心情。
2.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出自屈原的《登楼》,通过描
绘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壮丽景色的赞叹。
3.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这是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
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初次相遇时美好感情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悲叹。
4.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出自屈原的《离骚》,诗人
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与追求。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出自《九歌》中的《东篱》,通过描绘青年
女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深沉而忧伤的心情。
这些经典名句不仅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才华,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
客借鉴和传颂的对象。
《楚辞》植物文化试析(全文)翻开《楚辞》,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放眼望去,成百亩的春兰、秋蕙妖娆多姿。
缓缓步入花圃,似乎要被花魂所倾倒。
《楚辞》中的植物描写多为花草。
有位学者曾经统计了《离骚》中的花草总数,竟达十八种,基本上是香草的数目。
在整个《楚辞》里还有普通的花草和恶草。
我作了统计,多达五十多种。
《楚辞》里描写的植物多作为诗人抒情写志的载体,是诗人经过精心挑选、进入自己的意象系列的。
我在这里将自己在《楚辞》中遇到的所有植物一一罗列出来,并进行分类,试着深入探讨这些植物所表达的文化意义。
植物的罗列如下:(编号按照文章出现的次第排列,前后重复的同名植物只列一次,除香草类未注明外,其它的均注明。
)(1)江蓠(川穹)(2)芷(白芷)(3)兰(4)木兰(辛夷)(5)宿莽(6)申椒(7)菌桂(肉桂)(8)蕙(9)荃(10)留夷(芍药)(11)揭车(12)杜蘅(马蹄香)(13)薜荔(木莲)(14)胡绳(15)芰荷(菱花)(16)芙蓉(荷花)(17)(艹录)施(王刍、施耳,是两种普通草)(18)扶桑(神话中的树名)(19)若木(神木)(20)琼枝(玉树的叶子)(21)荣华(玉树上的花)(22)琼茅(传说中的灵草)(23)莛尊(占卦用的小竹片)(24)艾(白蒿)(恶革)(25)椒(香物,用以焚香敬神)(26)萧艾(蒿草)(27)椴(茱萸的一种)(以上均为《离骚》)(28)荪(29)白X(30)苹(水草名)(31)石兰(香草名)(32)蘼芜(33)紫茎(秋兰)(34)女罗(蔓生植物名)(35)三秀(灵草,一年开三次花)(《九歌》)(36)靡萍(神异的萍草)(37)柜黍(黑色的糜子)(38)臬(麻的一种,神话中奇异的植物)(39)莆(水生的草)(40)藿(芦苇类植物)(《天问》)(41)露申(42)芳苣(白芷)(43)扁薄(44)若(杜若)(45)苴(枯草)(46)荼(苦菜)(47)荠(甜菜)(48)苣(香草)(49)玉英(玉树上的花)(《九章》)(50)屏风(水葵,荇菜,普通草)(《招魂》)第一类是香草类。
楚辞惊艳的千古名句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就像我小时候为了找我那只丢失的小狗,在小区里到处跑,到处找,那种不放弃的劲儿,跟这名句里表达的探索精神还真像呢。
2.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让我想起秋天去湖边玩,风吹过来,树叶哗啦哗啦往下落,那场面就跟这句诗描述的一样美。
3.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让我想到那次参加聚会,大家都喝得晕乎乎的,就我还清醒着,感觉自己有点与众不同呢。
4.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就好像我喜欢画画,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不会放弃,一直坚持下去。
5.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记得有一次我暗恋一个人,心里有好多话想说又不敢说,那种感觉挺奇妙的,和这句诗挺契合的。
6.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这不就是我做梦梦到自己穿着帅气的衣服,拿着弓箭射星星,哈哈,还挺有意思的。
7.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我有次去郊外玩,看到好多花花草草,就想到这句诗,感觉生活真是美好又诗意。
8.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就像我和好朋友分别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但是后来又认识了新的好朋友,又特别开心,和这说的差不多啊。
楚辞中带林的句子
1. 想起那天我在林子里漫步,突然就想到了楚辞里那句“深林杳以冥冥兮”,你说这林子是不是真有啥神秘的呀。
2. 我上次去森林玩,看到那些大树特别壮观,然后就冒出了楚辞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里的木叶,哈哈,是不是还挺有意思。
3. 有次我在林中小憩,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那一刻好像明白了楚辞中“山林险隘,虎豹蜿只”描述的那种感觉。
4.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的山林里捉迷藏,现在想想,那场景和楚辞里说的“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还真有点像呢。
5. 那天去参观植物园,看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脑海中就出现了楚辞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6. 有回在山林里遇到了下雨,那雨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楚辞中的“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7. 我特别喜欢去森林公园,每次去都感觉很放松,也总会想起楚辞里那句“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感觉那林子就像有无限的故事。
《楚辞》中的植物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七谏·初放》竹在《楚辞》中共出现两次,均在《七谏·初放》篇中。
诗人并未言明是什么种类的竹,但所指应为修竹,且竹、柏并提,推测应为竹竿修长、分布于长江流域的竹类。
常见的有刚竹和毛竹,兼具观赏、食用及器用等价值。
大概在有文字记载之前,先民就已经开始利用竹类。
殷周时代的先民用竹竿制箭矢、造简书,并编制竹器;晋代开始用竹造纸,陶侃用竹造船,距今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至于“食者竹笋”(苏东坡语),更说明以竹(竹笋)为食物的文化源远流长。
竹类历雪而不凋,姿态万千,可谓雅俗共赏。
移竹庭中即成高树,“能令俗人之舍,不转盼而成高士之庐”。
茂林修竹、修竹滴翠,对于营造意境犹如神来之笔。
古人歌颂竹类坚贞不屈的特性,如郑板桥的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文人志士更常以竹之虚心有节比喻虚心自持或刚直不阿的美德。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以“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来自况。
《楚辞》中以竹为“香木”,用来象征臣子忠贞不屈的美德。
【植物小檔案】学名:PhyllostachysBambusoidesSieb.etZucc科别:禾本科散生性竹类,竿高8米~20米,直径4厘米~12厘米,绿色,有光泽,竿节突起。
箨叶线状三角形,外翻。
每小枝具叶2~6片,叶披针形至阔披针形,长8厘米~15厘米,宽1厘米~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钝圆,侧脉5~6对。
分布于华北、华中及华南,多生于丘陵及溪流附近。
从荇菜到香草《诗经》、楚辞,作为先秦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诗歌文学的开山之作。
除了气节经办的艺术性与文化性之外,两者的共同语言特点——同时也是古代诗歌的共同特点——便是寄兴——将作者的情感在浓缩之后,寄托于植物意象之上。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关雎》为诗三百之首,其在诗经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而其中反复吟诵的就是一种植物意向:荇菜。
诗作的使用的主题是爱情,而荇菜却只是一种可野生水草,丝毫未见其有所谓浪漫的情调,可是,这样的一种艺术手法却是不可或缺的,其原委应当从艺术创作的本源中才能得到理解。
《诗经》中大多作品来自民间,其中又以“风”为最甚。
对于当时社会民众而言,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谋取物质生活资源便成了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于是在许许多多的植物中,大自然中那些常见的可供食用的水草或野草,由于它们能够帮助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所以就成了劳动人民最为熟知的事物,而当他们在寄兴的“艺术创作”时,也理所当然的会将这些事物写进诗歌里,譬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芦苇就是可以食用的;《采薇》的薇菜也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豌豆苗。
久而久之,上古诗歌创作的植物意象,便成了当时人们诗歌创作的起兴手法的重要形式。
另一个原因也许更加重要,那就是当时人们对于爱情的理解方式。
对于整日忙于劳作的普通民众而言,爱情的浪漫并非一种虚无的奢华,在他们眼里,爱情是不可割舍的,也是平淡朴实的,甚至是原自生命本身的渴望。
恰如他们对于“荇菜”、“薇草”和“芦苇”的理解,既平凡常见、普普通通,又是人的生命赖以存活的基础。
所以,在《诗经》里,即使是最为糜烂的幸福爱情,在人们心里,也不过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夭》)罢了。
从春秋到战国,诗歌文学也由《诗经》发展而为《楚辞》,同时,诗歌创作中的植物意象也在发展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蜕变,首先是从原本略显突兀的起兴手法,蜕变为与作品整体文章浑然一体的修辞装饰,如“被薜荔兮带女萝”(《山鬼》);在诗歌语言的运作上,楚辞也显得愈发成熟,除了诗句字数从四言为主扩展为以七言为常。
《楚辞》中的那些植物草木之于先民,草木之于今人,在我看来,诗歌最能够承载它的天然秉性,唯有诗歌最能释木。
每一种草木的根部,都活着人性的善恶美丑,因此才有《楚辞》以香草喻君子、以恶木比小人的借喻。
1. 佩兰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楚辞·九歌·云中君》佩兰,即《诗经》里的“茴”,《毛诗传》和《楚辞》里的“兰”,《神农本草经》里的“兰草”,菊科,与兰花无关。
其名源自《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里列之为香草。
《本草纲目》曰:“兰可佩,可浴,可纫。
”这充分说明佩兰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屈子芳菲,身佩香茅兰草,特立独行于楚天之下,也只有他的美德能配此殊卉。
2. 木樨(桂树)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
——《楚辞·九思·守志》木樨,即桂树,木樨科,《楚辞》里列之为香木,广植于庭院及古刹。
桂树因其叶脉如圭而称“桂”,因其纹理如犀而叫“木樨”,因月宫里吴刚伐桂而名“月桂”。
三个名字,都有其渊源。
传说广寒宫里吴刚伐桂,有如西西弗斯推石头,桂树随砍随合。
如此惩罚,桂树却年年岁岁,为地面上喜欢这个传说的人们常开不败。
桂花品种繁多,不浓艳,不雕琢,不矜夸,孤俏素洁,淡雅娴静。
用桂花制作的桂花汤圆、桂花年糕、桂花酒、桂花鸭等,都是日常的吃食。
3.菊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楚辞·离骚》菊,菊科。
最早菊花叫作黄花,种植只作药用,以后才逐渐培育出各种观赏菊种。
从宋代开始出现一年一度的菊花会,清代以后有了门窗贴菊、头上簪菊,以解凶秽、招吉祥的习俗。
4. 扶桑(朱瑾)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楚辞·离骚》扶桑,又名朱瑾,锦葵科,叶如桑而非桑,其花大色艳,花期终年不绝。
古时,扶桑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甘青地区称若木,陕称空桑,晋称榆,豫称建木,齐称扶桑。
上古,扶桑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代表中国先民的宇宙观。
扶桑被视为宇宙树,通往天庭的“天梯”。
楚辞里草木茂盛的诗句
1. 万物生兮秀,岂弟荣哉哉!——《九歌·湘君醉歌》
2. 山不盈,水不满,如意君、细辞遐迩。
——《招魂》
3.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归,倬倬其扶。
远送于野,骖白驹。
——《天问》
4.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离骚》
5. 硕人之蚩,莫我知也;名虽在我,身不属之。
——《九章·东方之日》
6. 轻变九霄,流散三垣,离合形位,星张气旋。
——《九歌·山鬼》
7. 绿竹破空时,银河跨海流。
——《招隐士》
8.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离骚》
9.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九歌·少司命》
10. 沉吟放拨描,高山章句赏。
——《招隐士》。
楚辞香草名录集换个角度看文化《诗经》之中草木繁盛《楚辞》之内香草瑰美趁春色初至,罗列些《楚辞》植物,同赏草木芳菲。
兰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九歌?少司命》《楚辞》中“兰”的出现频率极高,不同的兰指代不同的香草,即有现今的兰花,也有石斛、佩兰、木兰、零陵等多种植物。
兰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九歌?云中君》春兰兮秋鞠,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椒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椒,即今日之花椒。
在当时,它是珍贵之物,是人与神沟通的祭品,亦是王公贵族专属的顶级香料,更有定情信物之使命。
以椒喻己,足显珍贵。
椒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离骚》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九章?悲回风》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章?东皇太一》蕙既滋兰兮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离骚》蕙为何物,众说纷坛。
一说是蕙兰,兰花的一种;一说是零陵香,但最接近的说法应是罗勒。
《本草演绎》记载,古时妇女以九层塔浸油润发,谓其“香无以加”。
蕙檮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九章?惜诵》菌阁兮蕙楼,观道兮从横《九怀?匡机》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々《七谏?沉江》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离骚》芷,又名茝、菀、药,今称为白芷,唐代陆龟蒙《采药赋》序写道:“葯,白芷也。
香草美人得此比之。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七谏?沉江》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离骚》菀蘼芜与菌若兮,渐槀於洿渎《九叹?怨思》桂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九歌?大司命》《楚辞》中的桂,指的并非是桂花,而是肉桂,也就是产桂皮这味香料的树。
肉桂芳香浓郁,以示人之高尚贞烈。
桂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九叹?逢纷》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九歌?湘夫人》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离骚》荪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九歌?少司命》荪,与“荃”是同一物种,都指菖蒲。
菖蒲耐苦寒、安淡泊,居“四雅”之首,在尧舜时期已受到人们尊崇,故而荪与荃在诗中皆指代君主。
《楚辞》中的植物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归来兮!恐自遗贼些。
――《招魂》
菅即今之芒草,大江南北到处可见。
芒草在春夏之间开花,花序繁茂,《尔雅》称之为“杜荣”,“荣”即花开繁盛之意。
其果实于秋冬之际成熟,种子数量庞大,附生长毛可使其随风飘送,在荒地、石缝、屋顶均可发芽生长。
菅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族群极易扩散,常侵入其他植群,形成芒草群落,即《九思・悼乱》中所说的“野莽”。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意思是”魂”所在之处五谷不生,只能以芒草充饥,以突出其惨状。
芒草的种类很多,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是五节芒。
五节芒植株较大,茎秆较粗,可能就是古籍所言之“菅”或“菅草”。
芒草和先民生活关系密切,茎叶细者可以葺屋,茎秆可编鞋。
茎之粗者称为“蓁”,是古人筑篱笆、编屋壁、搭阴棚的材料。
秆和花序穗可做扫帚,嫩叶可做牲畜饲料,初生之芽则可充当菜蔬,根有利尿散血的功效,是一种药材。
【植物小�n案】
学名:Themedagigantea
科别:禾本科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3米,秆丛立,秆上有节。
叶线形宽0.5厘米~1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
顶生圆锥花序,长20厘米~40厘米,主轴长度小于花序之半;穗轴不断落,节间与小穗柄均无毛,小穗成对,一长一短,各2朵小花,其中仅1朵小花结实,基盘有毛。
芒自第二稃伸出,雄蕊3枚,柱头自小穗两侧伸出。
菅分布于我国东北至沿海地区,日本亦产。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楚辞》中的一篇长篇抒情诗,由屈原创作。
在《离骚》中,植物被广泛运用以表达情感和寓意。
以下是一些在《离骚》中出现的植物及其可能的寓意:
1、桑树:桑树象征着希望和坚持。
在诗中,屈原比喻自己为“罗木谁知?”即难以被理解和接纳,而桑树的茂盛强韧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他保持信念的意志。
2、菖蒲:菖蒲是一种草本植物,常与清香和美好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在《离骚》中,菖蒲被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和高贵。
3、菌蕈:菌蕈通常指蘑菇类植物,它们生长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在《离骚》中,菌蕈被用来象征困惑和迷失,暗示屈原对于社会现实的疑虑和不满。
4、芙蓉:芙蓉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常被视为高雅、清丽与纯洁之象征。
在诗中,芙蓉通常与女性形象相联系,代表着高洁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