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军旅类诗歌鉴赏
- 格式:pptx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20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雁门太守行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屯田词朝代:唐朝|作者:戴叔伦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屯田词》写边地屯田的人民在极艰苦的险恶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和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农民无路可走的悲惨命运。
屯田是指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
本诗描述的是无田的农民应政府征召耕种屯田的情景。
前八句写农民屯田时的险恶环境和遭受旱、蝗等天灾,一年历尽辛苦,却仍是无衣无食,两手空空的农民眼望南天,凄然泪下如雨,不言中流露出他们的无限怨愤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全诗语言朴实明快,对农民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的同情溢于言表。
蓟门行五首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碛中作朝代:唐朝|作者: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
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子夜秋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
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
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边塞诗赏析方法及试题解析技巧分析一、边塞诗”是以反映边界战争和征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1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二、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及人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单于;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白(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四、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五、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一、《边塞晨曲》在边塞的军营里,清晨的号角声响彻云霄,迎接新一天的训练和战斗。
士兵们整装待发,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挺拔和坚毅。
他们的决心和勇气将边塞守卫的工作进行到底,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二、《铁血边卫》站在边塞的岗哨上,我们能够看到铁血边卫的身影。
他们战斗着,守卫着边疆的安宁。
他们是祖国的骄傲,是军魂的化身。
在戈壁滩上战风沙,他们坚守着,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他们用铮铮铁骨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铸就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铁血边疆。
三、《边塞风云》在边塞的风云之地,每一个军人都是一位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抵御着来自外敌的侵略。
在他们的身后,是家乡的亲人,是祖国的安危。
在边塞风云的岁月里,军人们展现出了无比的忠诚和勇气,他们是祖国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
四、《边塞卫士》每一个站在边塞的卫士,都是一名无畏的战士。
在边疆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毅然挺身而出,守护着家园,捍卫着国土。
他们用坚实的脊梁撑起了一片神圣的蓝天。
他们的军魂如同熊熊烈火,照亮了祖国的远方。
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了一名真正的边塞卫士应有的风采和担当。
五、《军魂不朽》军魂在边塞的土地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在军乐队的奏响中,军人们高唱着不朽的军歌,铿锵有力的旋律在山间回荡。
他们的军魂在风雪中经受考验,逆行而上,永不后退。
他们以无畏和英勇谱写了新时代的英雄史诗,为祖国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六、《忠诚卫士》在边塞的军营里,站立着一支由忠诚卫士组成的军队。
他们的忠诚如同磐石一般坚不可摧,他们的责任如同江河一般奔流不息。
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与恐惧抗衡不屈。
忠诚卫士用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国土的安宁,守护着人民的幸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铁血战歌。
七、《边塞卫士的誓言》在边塞的岗哨上,每一名卫士都曾发过誓言。
誓言是他们的灵魂之约,是他们坚定的信仰和坚决的决心。
他们发誓捍卫国土,誓言护卫家园,誓言决不放弃,誓言无怨无悔。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一、山水田园诗二、赠友别离诗三、思乡怀人诗四、咏物感怀诗五、边塞军旅诗六、咏史怀古诗边塞军旅诗【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将士艰苦生活;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等。
而且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代表的诗篇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各时期边塞诗】1、初盛唐边塞诗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2、盛唐边塞诗——四个特点(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边塞诗及赏析引导语: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诗词非常的多,而对于边塞诗想必很多人都有接触过,那么接下来是店铺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边塞诗及赏析,欢迎阅读!《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首《出塞》,可以说是最负盛名的边塞诗之一,明代“后七子”李攀龙评此诗为七绝诗压卷之作。
此诗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表达了关心边防的主题。
诗的意象苍茫浑厚,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军行》之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赏析:此诗是一首气势宏伟的边塞诗,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们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厚,感情悲壮。
表现了战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军中的酒宴是盛大欢乐的酒宴,全诗仅仅四句,用明快的语言,跳动的节奏,就给人带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
明代“后七子”王世贞又评此诗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清代王渔洋谓:七绝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秦时明月”、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无出此四章之右者矣。
而清末民初的章太炎也推王之涣的《凉州词》为绝句之首。
由此可见王之涣的凉州词盛名之大。
《凉州词》之二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赏析:此诗是王之涣作的《凉州词》组诗第二首,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诗歌以汉代唐,写突厥首领小杀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赏析: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怎么能没有一首边塞诗歌呢,这首《从军行》就是李白的边塞诗之一。
古诗词中常常描绘了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这些诗词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边塞地区的雄伟壮丽和军人的忠诚勇敢。
以下是一些经典古诗词,通过它们可以感受到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魅力。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高远和对黄河巍峨壮丽的描绘,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丽景象。
在登高远眺的过程中,诗人不断向上追求,表现了军人不畏艰险,志存高远的气概。
二、王昌龄《出塞》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以写塞上风光为线索,表现了战士出征的壮丽场面和对家国的忠诚。
诗中通过对龙城的描绘,展现了战士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体现了将士们不惧艰险、敢于战斗的精神风貌。
三、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兔裘薄。
诗中作者以婉转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塞外风光,用“白草折”、“飞雪”等诗句生动地写出了边塞的苦寒严酷,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描绘了塞外的无边无际和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塞外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军士舍生忘死、誓死保卫边疆的坚毅品格。
四、杜甫《蜀中九日》1.剡溪水深不可涉,蜀地春来多好物。
2.野花各自芳菲尽,百美争妍仍一色。
3.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融。
4.中庭地白树根空,西入长安蜀道通。
杜甫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蜀中的春景和蜀地物产的丰富。
在这首诗中,也暗示了关中的繁华和盛世。
这些景色与坦途暗合,凸显了军士千里迢迢征战的辛苦和不易。
让人感受到了军士在征战中的不易和努力。
五、杜甫《蜀道难》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3.汉家烟尘在东北,汉王旌旗已卷西风。
这首诗是杜甫在蜀地征战期间创作的,诗中通过对蜀道难行的描写,表现了军士长途跋涉的艰辛困苦。
诗中暗示了战士们在艰难道路上征战的坚持和毅力,传达出了军人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品质。
诗歌边塞诗鉴赏讲解诗歌边塞诗鉴赏讲解边塞诗是指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古诗鉴赏分类讲解:边塞诗。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在边塞军旅中形成一种类似“建安诗人”的写作环境。
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从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2005年(重庆卷,王昌龄《从军行》)和2006年(天津卷,张籍《凉州词》)所选边塞诗的考查情况看,命题的着眼点主要落在对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上。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虽然涉及的边塞诗不多,但作为古典诗歌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复习时不可等闲视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XX年重庆卷)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鉴赏点拔:王昌龄的边塞诗,或是歌颂边塞健儿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或是反映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
风格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婉转。
从该诗二、三句可以看出:本诗主要表现戍边将士浓郁而缠绵的思家之情。
解答第一题,要把内容理解和情感表达结合起来。
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翻出一曲曲“新声”,让人爱听又怕听,因为那“听不尽”的曲调,总离不开“离别情”啊!欲是翻新琵琶语,欲是搅扰思乡情,鲜明的对照手法强化了“边愁”的深重。
第二题从表达方式来设题。
该诗前面叙事,最后以写景收束,描写出一幅悲凉而又壮阔的秋月高挂图,把戍边将士“不尽”的怀乡思绪融注在典型的意象中,意蕴丰富,引人联想,这就是创设意境,寓情于景,高考辅导《古诗鉴赏分类讲解:边塞诗》。
参考答案:(1)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手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边塞,是古代中国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军旅生活、战争场景以及士兵们的情感世界。
以下是一些以边塞为主题的诗歌,它们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壮美。
1、《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孤城的景象,以及羌笛的哀怨之声,表现了边疆将士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2、《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展现了边疆战争的激烈和将士们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他们为了保卫家园、捍卫国家尊严而奋勇杀敌的决心。
3、《塞下曲六首·其三》唐·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将士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展现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壮美,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赞美之情。
4、《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以浓烈的色彩和紧张的氛围为背景,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惨烈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表达了他们为了保卫家园、捍卫国家尊严而奋勇杀敌的决心。
5、《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边疆将士们的战斗精神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以上这些诗歌,通过描绘边疆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壮美,展现了边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豪情壮志。
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也展现了人类对于家园、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忠诚。
在今天,这些诗歌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和平、家园、国家的思考和感悟。
七首边塞诗词,带你感受古代军旅的壮志豪情八一建军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边塞,走进古代军旅,去感受军人的壮志豪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即使在梦中,也依然响起那号角,发出那为国出征的轰鸣。
老则老矣,壮志未酬,赤子之心,永生不灭。
《出塞二首·其二》王昌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在岁月静好的日子里,你永远不知道,在某些地方,经历了怎样残酷的厮杀。
所有的岁月静好,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尽情饮酒,豪情万丈,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军人永远是那么豪迈,那么让人潸然泪下。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打败敌人,誓不返回故乡。
军人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一贯的坚强,可谁又知道,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是为了心中的信仰,而成为了巨人。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塞军旅诗特点边塞军旅诗特点一、描写边塞环境 - 高原壮丽:描绘辽阔的高原草原和雄伟的山脉。
- 空旷荒凉:表现边塞地带的荒芜和人迹罕至。
- 深邃辽阔:展现边塞深远宽广的无垠景色。
二、歌颂军队英勇 - 抒发军民深情:表达将士对家园和亲人的眷恋与牵挂。
- 赞美军人英勇:颂扬边塞官兵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三、描绘边塞生活 - 艰苦生活:展现官兵在边塞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的坚韧和顽强。
- 严峻环境:描绘边塞的严寒冬季和炎热夏季,以及惊险的作战场面。
四、展示边塞文化 - 民族特色:描绘边塞民族的风情和传统文化。
- 牧民生活:展现边塞牧民在草原上的生活和文化习俗。
五、抒发壮志豪情 - 宝贵和平:表达珍惜和平的心愿和对战争的痛惜。
- 保家卫国:倡导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保家卫国的精神。
六、体现深远思考 - 孤胆忧国:通过描绘将士的忧虑和苦闷,表达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思考。
- 时代变迁:反映战争对边塞地区的深远影响,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
七、寄托壮志抱负 - 将士情怀:展现将士们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豪情壮志。
- 特殊使命:表达对守护边疆和安宁的责任和使命感。
以上是边塞军旅诗的一些典型特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边塞军旅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宏大主题。
八、追寻民族精神 - 民族自豪感:强调边塞地区的独特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
- 民族团结:倡导边塞民族间的和谐与团结。
九、艺术表现手法 - 比喻与象征:使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丰富诗歌表达,使其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 对仗与押韵:运用对仗和押韵的方式,使诗歌旋律优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十、景物与情感融合 - 内外相通:通过描绘边塞的景物和环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 情景交融:将景物与人物、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情感和思想的变化。
总结:边塞军旅诗具有描写边塞环境、歌颂军队英勇、描绘边塞生活、展示边塞文化、抒发壮志豪情、体现深远思考、寄托壮志抱负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