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教学设计_1
- 格式:docx
- 大小:19.76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语文下册《马》的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马》的教学设计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比照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课时。
1、解决生字词:(读一读写一写)觑鬣剽悍疆场驯良勇毅窥伺迎合疮痍枉然阔绰观瞻妍丽庇荫遒劲犷野畸形颚骨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2、朗读全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1、作家作品简介: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代表作为博物志《自然史》。
2、导语: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
当你看到一匹拉着车的马喘息着默默地走过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在广漠的草原纵情奔腾的成群的野马,它们的生存状态不同,外形、性格也迥然不同,你注意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研讨布封的《马》,大家一定有所收获。
1、速读课文,课文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找找看课文那些地方各写了那一种马?第一局部(1~2)写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局部(3~5)写天然野生的马。
2、讨论: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⑴无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兴奋鼓舞,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⑵驯良的性格,克制,屈从,舍己从人,迎合,无保存地奉献着自己,舍弃生命。
3、天然野生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⑴美质:动作的自由,自由自在的生活,“既不受拘谨,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强壮、轻捷和遒劲”,“充分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⑵美德:“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望既平凡又简单”不“互相妒忌”。
⑶美貌:“身材高大而身体各局部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高贵姿态”,“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完毕着它的身躯的末端。
初中课文马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老舍,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马吗?马在你们的心中是怎样的形象?2. 简介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马的特点?问题2:作者为什么说马是“兽中的王”?问题3:课文中的“龙马精神”指的是什么?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马的作文,题目自拟。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对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有了体会。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总结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古诗《菊花》《马》教学设计古诗菊花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并背诵。
2、初步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菊花这首诗是唐朝元稹写的,他是河南人。
二、范读古诗你听懂了什么师介绍:这是一首咏物诗,抒写了对菊花傲霜斗雪的勇气的赞赏。
三、朗读理解1、自由读2、指名读3、全班读4、理解:秋丛:丛生的秋菊。
舍:家院。
陶:指东晋诗人陶XX。
篱:用竹子或数枝等编成的围墙。
5、理解诗意:丛丛怒放的秋菊围绕着家院,争奇斗艳;使人仿佛到了陶XX的园中。
我细细的观赏着篱笆下遍植的菊花,不知不觉中已是日影西斜了。
不是我独独偏爱这菊花,只因为在这百花凋谢的秋天,唯有菊花迎着早降的秋霜,傲然挺立。
待到此花开过之后,这一年中便再也不能欣赏到别的鲜花了。
6、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四、出示课题马简介作者:李_-字长吉,河南人。
五、读诗,理解1、师示范读,你听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
络脑:罩在马首上的笼头。
这里指鞍具。
清秋:清爽的凉秋。
3、老师介绍诗意:在月光映照下,边塞的沙原上仿佛覆盖了皑皑积雪,反射着冷冷的寒光。
高大巍峨的燕山峰顶,一轮残月如同一把弯钩,斜斜的挂在暗兰色的夜幕上。
经过了一个夏天的喂养,骏马膘肥体壮,什么时候,他们和能套上金饰的马络头,驰聘在秋高气爽的沙漠中,和我一起去建立赫赫的战功呢4、自由读。
指名读。
5、试背,找同学背。
6、全班齐读,背出的同学站起来背。
六、总结: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马的赞叹,表现了壮士的昂扬斗志和豪放气概。
初中《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描绘动物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描绘动物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马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马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2)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文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释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马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马的短文,可以描述马的特点、生活习性或者与马有关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马》1. 马的特点- 形态优美- 力量强大- 耐力惊人2. 作者情感- 喜爱- 赞美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马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马的形态、习性、种类等相关知识,掌握关于马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马的喜爱之情,感受马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勇敢、坚韧、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马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培养学生对马的审美情趣和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马的图片、视频、文学作品等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激烈的赛马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在这段视频中,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马。
(二)知识讲解1、马的形态特征展示马的图片,结合图片向学生介绍马的身体结构、毛色、体型等形态特征。
让学生观察马的头部、四肢、尾巴等部位的特点,并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马的形态的认识。
2、马的生活习性播放马在草原上奔跑、吃草、休息等生活场景的视频,向学生介绍马的食性、活动规律、繁殖方式等生活习性。
让学生了解马是群居动物,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和适应能力。
3、马的种类展示不同种类马的图片,如蒙古马、汗血马、阿拉伯马等,向学生介绍这些马的特点和分布地区。
让学生了解马的种类繁多,每种马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用途。
(三)文学与艺术中的马1、文学作品中的马(1)展示古代诗词中关于马的名句,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让学生朗读并体会诗句中马的形象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介绍现代文学作品中关于马的描写,如《黑骏马》《野马归野》等,让学生了解马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七年级语文马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红楼梦》第一回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常识,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
章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1.《红楼梦》第一回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运用所学的文学常识,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
2.小组讨论
3.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询问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程度,引出今天的课程内容。
2.课文内容学习
(1)教师介绍《红楼梦》第一回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回,并就文中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和
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习总结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今天课上所学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并要求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育思考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人的语言为对象、以人的语言活动为基础的文学艺术学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让他们通过课堂实践和实际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发展全面素质。
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使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认知世界、赏析文化、感悟人生。
《【长春版第七册《马》教学设计】长春版歪儿教学设计》摘要:组词扎针、扎花、扎营、扎猛子、扎实、扎根、扎扎实实 z 义勉强支持组词挣扎zā 义捆缠束,.指导写,()指名指导齐讲教学目标.掌握类生9二类生并准确写基础上逐渐达到写、写快、写规目.学会系上下理些词语或成语义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练习3.通感受马所体现华民族强不息精神教学重、难通感受马所体现华民族强不息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卡教学数三课课教学容学习生初课教学程激趣欣赏导入新课出示关马幻灯片并由提出问题欣赏了这些关马精彩图片结合平日你对马了能说说你眼马吗?可以用词语或成语概括下你心目马形象或特吗?那么课又向我们展示了怎样马世界呢?让我们起走进《马》吧初课学习生()由朗课边边分别画出9类和二类(二)检、二类生预习情况.出示生卡片指、齐.学生领课词语(三)学习类1.学习生畜先田旁再5画上下结构义禽兽有专指养兽类组词六畜()、畜牲、畜、幼畜、畜力 x 义饲养组词畜产、畜牧业素先绞丝旁再画上下结构义色白色;;蔬菜类食品(对荤菜说);平素向;古代指洁白生绢突出了马朴实、朴素组词素丝、色素、毒素、因素、素菜、素、素质、平素、素食、素日、素不相识、尺素扎先扌旁再画左右结构zā 义刺;驻扎;钻;基础牢固组词扎针、扎花、扎营、扎猛子、扎实、扎根、扎扎实实 z 义勉强支持组词挣扎zā 义捆缠束;把儿捆儿组词扎辫子、扎腿、扎线纵 zg 先纟旁再画左右结构义放;放任不加拘束;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连词即使;竖直南北方向跟横相反;〈方〉起皱纹组词纵虎归山、纵目四望、纵情歌唱、纵马、纵横驰骋、纵横交错、纵队、纵线演ǎ 先氵旁再画义把技艺当众表现出;根据件事理推广、发挥;演习依照定程式练习;不断变化组词演剧、演说、演义、演绎、演变、演进、眼花、演武、表演、演员、演出、演奏、演唱堂 g 先头再8画上下结构义正房高屋子;专供某种用途房屋;官吏审案办事地方;表示祖父亲属关系组词堂屋、礼堂、令堂、殿堂、课堂、堂堂正正、堂、堂、堂兄弟、堂姐妹、堂皇、冠冕堂皇、富丽堂皇、相貌堂堂创先刂旁再画左右结构 g 义开始开始做组词创办、创造、首创、创举、原创、创业āg义伤组词创伤、刀创、予以重创忠zōg 先心底再画上下结构义赤诚无私诚心尽力组词忠诚、忠厚、忠贞不渝、忠实弦 x 先弓旁再5画左右结构义弓箭上发箭绳状物;月亮半圆;数学名词;乐器上发声线;钟表等发条组词上弦、下弦、三弦、离弦、弦乐、弦切角.指导写重指导畜、素、演(不要少写演由上横)、创(人下横折勾、竖弯钩写法)形作业.熟课.关马二课教学容熟感悟容教学程导入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让我们跟着作者深入到、感、想看看他眼马又是怎样呢?理课()整体感知课共有几然段每然段主要讲了些什么?按部分讲.部分(、然段)()指名指导齐讲()生活你还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人与马关系是密不可分?.二部分(3然段)组学习交流课前准备向全班汇报容以马诗、马歌、马传说主3.三部分(然段)以主出歌颂、赞扬语气作业.写生.预习下课三课教学容复习巩固拓展练习教学程复习巩固、、写写3、写写六畜、填词语游戏5、系生活6、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课外拓展课外有关动物例冯骥才《珍珠鸟》;老舍《猫》、《麻雀》等。
马说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1.1 教案背景马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家畜动物,人类与马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马拥有出色的奔跑能力和强大的肌肉力量,被广泛用于交通、农业和军事等领域。
马的教育和训练对于提高马匹的运动能力、增强马与人的互动性以及保证马匹的福利至关重要。
1.2 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马的基本知识、马的训练原理以及与马互动的基本技巧。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马的基本解剖结构和生理特征;•掌握马的基本驯服原理和训练方法;•学会与马进行安全互动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2.1 马的基本知识•马的种类和品种•马的解剖结构•马的生理特点•马的习性和行为2.2 马的训练原理•马的本能和学习能力•马的训练方法•马的驯服原则2.3 与马的互动技巧•马的基本驾驭技巧•马的护理和喂养•与马的沟通技巧三、教学方法和步骤3.1 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讲授、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马的基本知识,展示马的训练过程,并提供学生与马进行互动的机会,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3.2 教学步骤1.引入:介绍马的重要性和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基本知识:讲解马的种类、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和习性。
3.示范马的训练过程:通过实际演示,展示马的训练方法和驯服原则。
4.学生实践:提供学生与马互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自体验与马的接触和驾驭。
5.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马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4.1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电脑•马具和马术设备•适合学生阅读的相关书籍和资料4.2 评价方式•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学生对于马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提交的作业和书面测试五、教学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马匹相关书籍和资料•马术俱乐部或农场提供的马匹进行实践操作六、教学延伸本教案可以进一步延伸的内容包括:•马的训练和比赛技巧•马的健康和疾病预防•马的饲养管理和栖息环境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对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精妙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
积累和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2、教师:
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知状况的前提下备课。
准备投影、电脑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二、朗诵
1、自读:
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可选最喜欢的一段,可接力读)找感觉。
教师和班级的“朗读大师”(学生)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2、赛读:
将全班分成甲乙两大组,各组选主持人一名,将课文5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1和3为一部分,2和4为一部分(甲乙分组读),第5自然段单列为一部分(甲乙合读)。
甲乙两组由抽签或掷硬币方式公平选择前两部分内容,由各自主持人召集,确定本组读的形式。
(评分标准:全体参与程度,读的技巧,声音大小,整齐性、准确性,有无情感)甲乙按自然段的顺序读自己的部分,甲读乙观察,乙读甲观察,甲乙挑出对方声音小的,不流畅的,热情不够的各一名,朗读课文,多给他们参与、锻炼的机会,评出进步者。
甲乙各选出己方读的最好的三位(声大、准确、入情)代表本组比赛,选出最优秀者。
比赛中由班级的“小包公”和“朗读大师”作评委。
3、赏读:
教师与最优秀者比赛,全班同学评判打分。
4、小结:
学生谈读的感受。
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供参考:鼓励合作精神,一帮一,一对红;肯定团队精神,重参与,重过程,轻结果。
指出重点词句,指导整齐,准确,有情;讲解朗读技巧:长句短读,排比有力,冒号停顿,节奏舒缓;指明情感主线:歌颂赞美,情感深沉,读出同情,读出自由美。
积累、仿写、感悟背诵你最喜欢的三句话,仿写其中的一句。
记住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理由。
三、整体感知
1、全班分成六到八个组,交流预习时各自的整体感知,选择一名记录人,收集记录大家的发言情况,推荐一名代言人,总结本组研讨情况。
(发言人数,发言人次,整理结果,思考方法。
)
2、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在评价中小结,重点以学生的概括为结论,肯定学生的合作研究精神,重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不必过分强调结果。
3、出示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参及专家们的整体把握分析,供学生参考,重点挖掘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和与专家
们不约而同的想法,使学生体验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道理,鼓励学生“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追求精神。
4、学生根据上述三方面,用自己的话整理笔记。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笔记。
投影或小黑板上供参考的内容:
1、文体:既是科学小品,又是优美散文。
2、内容:用文学笔调,描绘两种生存状态下马的不同形象。
赞美自由之马,同情被奴役的马。
3、结构:
一(1~2)人类驯养的马勇毅、驯良、被奴役、当玩物。
二(3~5)天然野生的马美质、美德、美貌。
4、艺术风格:人性化描写。
5、小结:
提示:结构划分时,学生倾向于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人类驯养的马的品质,第二部分(3~4)天然野生的马的品德,第三部分(5)通过对比介绍马的外貌特征。
这种划分言之成理,不要否定。
四、局部探究
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1、展示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电脑或投影),肯定学
生的预习劳动,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表扬优秀,鞭策落后。
通过学习小组解决一般问题。
2、出示最集中的能体现《马》文重点难点的问题,问题和学生的名字一起展示在黑板上,供师生交流(提出问题的同学有种成就感,他们会继续探究下去;研究问题的学生会受到鼓舞,会更好地去发现问题)。
⑴学生甲:“给马戴项链”是不是“侮辱”?(疑难词句)
⑵学生乙:为什么用七种动物的丑来比马的美?它们真的丑吗?(写作方法)
⑶学生丙:人工与天然哪个更美?(现实困惑)
……
出示教师根据上述三问整理出的变式问题
⑷养马人给马戴项链时,心里是什么感情?(不同见解)
⑸你也不喜欢七种动物吗?(目的使然)
⑹怎样解释现实化妆现象?(求异思维)
……
3、师生围绕上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
交流中遇到的障碍,老师不要急于包办,可采用给学生提供“马”的相关资料或印发《教参》中“有关资料”部分,让学生再认识再理解,充分表达,尽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讨。
资料中有几处关键点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
⑴欧美人与自然很和谐,狗选美,鸡选秀,人与动物较我们更贴近。
欧美的动物在心中,我们的动物在口中。
⑵布封是博物学家,为什么对马情有独钟,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是用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表达的?对不喜欢的事又是怎么样表达的?对马的认识与布封都一样吗?饿了时我们或许会想吃马肉呢。
4、小结学习情况,启发学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参与过程比结论更重要;智力是多元的,体验是独特的;探究是多向的,答案是多彩的。
五、布置作业
围绕学生乙的问题:“为什么用七种动物的丑来比马的美?它们真的丑吗?”广泛收集资料,写篇关于马或你喜欢的一个小动物的小论文。
(要求使用比较法,题目自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