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边塞军旅诗、咏史怀古诗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边塞诗、羁旅诗、闺怨诗边伏侠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诗歌鉴赏类型五:边塞诗鉴赏朗读诗句,体会情感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
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风格——雄壮豪迈。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2)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分析角度——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主旨】①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②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③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④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思想念亲、思想盼归、思念友人等;⑤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从地名和民族名看:西、轮台、龟兹qiū cí 、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chán yú、碛qì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实战演练】例1、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piān吹行路难。
碛q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⑴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⑵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专题1咏史诗【考点分析】咏史怀古诗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二者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古迹,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而抒发感慨。
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就是翻阅古书,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也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
咏古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
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
初唐时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以史为鉴隐括史事,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
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咏史诗辉煌的顶峰是中晚唐,诗人们通过怀古,或警策当朝统治者(借古鉴今),或感叹唐帝国江河日下(借古伤今),或抒发自身在覆巢之下的忧畏之情(借古抒怀)。
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砭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
《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
初三语文作业——课外古诗赏析一、考点梳理: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句(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词)××句(上阙/下阙)都运用了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赏词、炼字(……字用的好/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6、赏句(例: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首联的作用;请赏析……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手法简要赏析。
)二、常见古诗词分类:1、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饮酒》)2、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3、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4、边塞诗:边塞绮丽风光的赞美;军旅生活的艰苦;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5、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例:《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羁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天净沙·秋思》《商山早行》)7、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卜算子·咏梅》《石灰吟》《赠从弟》)8、咏史怀古诗: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如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对王朝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等引发对时局的感慨或自己身世的共鸣等。
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幽州台歌》)借用典故、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借古讽今“商女……”等手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和风格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 山水田园诗:以自然风光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
2. 边塞军旅诗:以边塞生活和军旅生涯为题材,表达豪情壮志和激昂情怀,如王昌龄的《出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3.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如杜牧的《赤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4. 送别离别诗:以离别场景和情感为题材,表达对亲友的依依不舍和离别的悲伤,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5. 爱情闺怨诗:以爱情和女性情感为题材,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对闺中生活的感慨,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秦观的《鹊桥仙》等。
6. 哲理诗:以自然景物或生活现象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社会或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题西林壁》等。
以上仅是常见的分类方式之一,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分类方式,如按诗歌形式、按诗歌风格等。
整理古诗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分类。
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鉴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归纳思想内容:1. 感慨盛衰无常 2.感慨壮志难酬 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羡慕英雄业绩,感慨年华易逝7.感慨物是人非、昔盛今衰表现手法:对比、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⑴“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⑵“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答: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补充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
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中考课外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 边塞军旅诗、咏史怀古诗
边塞军旅诗
这是指以战争为题材的诗。
因唐、宋两代开边、戍边、抗敌复国的战争几乎是接连不断,所以边塞诗,军旅诗就应运而生了。
唐代的边塞诗多叙写边塞将士孤独艰苦的生活情景,表现驰骋疆场杀敌效国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及他们的思乡之情。
前者如王昌龄《从军行》、卢纶《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后者如王之焕《凉州词》、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北宋时代,因与北方少数民族辽和西夏的边界战争连绵,边塞诗大多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的决心,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到了南宋,这类诗则主要表现矢志抗敌复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壮志及不被重用的焦虑等,闪烁着极浓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作家有岳飞、辛弃疾、陆游等。
如岳飞的《小重山》、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等。
当外敌入侵,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诗人唱出的歌大多是慷慨激昂、悲壮激越的,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如岳飞《满江红》,或借景抒情,借古述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68.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中说的“心事”指。
(2)“梦”是指。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4)有人评岳飞词“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而不露),诸君细读《小重山》。
”请简述你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
69.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第一句写美酒,葡萄酿制的美酒是西域的特产,又是用玉琢成的夜光杯来盛,如此丰盛,逼出第二句中的冲动。
“马上催”说的
是,平和的气氛一下转入紧张激昂。
(2)三、四两句是写征人的心理设想,从语气上看,这位军人的胸襟
是,但表达的感情却是、(用两个双音节词回答)柳宗元说:“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
”联系诗句简述这两句诗的表达技巧。
70.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①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边声:指边关的风声。
下文的“角”指军队的号声。
②燕然未勒:燕然,山名。
《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遂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这里言战事未了,边境未安。
(1)上片写景由三字领起,描写的是怎样一幅图景?试简说之。
(2)从词意上看,下片中“人不寐”的原因是。
(3)这首词上片写边塞秋色为下片抒情渲染了一种的气氛,但全词抒情格调是。
71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试评述第三句诗包含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72.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诗篇表现了戍边将士何种情怀?
73.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闻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说说一、二两句对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作用?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是历代诗人喜爱的题材,这类诗的特点是,作者咏史绝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所寄托:或借古喻今讽喻现实,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或写兴衰之感;或借古写已,抒发胸中的块磊;也有评价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的。
理解这些诗,首先应熟悉诗中所怀的“古”,即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然后再分析诗人怎样咏“古”,怎样述怀。
记住,赏析咏史诗还必须详知诗人的生平遭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因为这往往是理解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依据。
74.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谢安。
(1)一、二句是从朱雀桥、乌衣巷的形象写起,它已是一
幅图景。
(2)三、四句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慨,而是用燕子寻不到旧巢这一典型变化来反映。
(3)本诗在表达技巧上两个显著特点是。
75. 途经秦始皇墓
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试述“崩”字在文中的含义及诗人借之抒发的感情。
(2)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何意义?
76.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咏史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诗人“览古”意在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68.《小重山》(1).是指下片中的“归程”,隐含重返疆场,为国效力的壮志。
(2).当年率领将士杀敌复国的情形。
(3).白首为功名(功名应指志向、抱负)(4).上片中“惊回千里梦”句,及梦醒后的独自徘徊,隐含对往日战斗生活的向往,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下片用“欲将心事付瑶琴”写诗人壮志难伸的惆怅与痛苦,都十分蕴藉。
69.《凉州词》(1).欲饮军乐吹响,催征人出发(2).豪迈、旷达沉痛、忧伤这是反向抒情的手法,表达忧伤的感情用悲哀语言的感人力量不如用旷达的语言,就像人气愤极了反而会发笑,悲哀极了反而会唱那样。
这样表达的感情更沉重、更深刻。
70.《渔家傲》(1).风景异通过秋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勾勒出一幅苍茫、肃杀的边塞秋色图。
(2).①燕然未勒(边塞战争未平息)②思念家乡和亲人(3).悲凉慷慨悲壮的
71.《从军行》“黄沙”点明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艰苦、恶劣;“百战”既言经历时间之长,又言战争之残酷和频繁。
这一切又用“穿金甲”来进行集中的形象描绘。
突出地表现出戍边将士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72.《塞下曲》(1)艰苦的生存环境;(2)紧张的战斗生活。
表现了戍边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73.《夜上受降城》这是边城秋夜的景色描绘。
诗人通过悲凉景色的描写和凄婉笛声的渲染村托了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74.《乌衣巷》(1).寂寞衰败(残破荒凉)(2).燕子寻不到旧巢随着朝代更迭,煊赫一时的豪门贵族早已不复存在了(富贵不能永久)(3).今昔对比以小见大
75.《过秦始皇墓》.“崩”言秦始皇死,又言秦王朝速灭,还言后世人之怒。
一字意深。
从中也透视出诗人对秦始皇的针砭与嘲讽。
2.反衬法。
以汉文帝的谦和、礼让与秦始皇的残暴、贪婪作对比。
作者不直接写自己,而是推己及人,用“路人”(行人)“唯拜”写尽秦始皇的无道和诗人的感慨。
76.《越中览古》今昔对比。
诗人意在表明:胜利后的骄奢、淫乐只能是新的失败的开始,任何表面的辉煌都只会给后人留下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