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区(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25
鲁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鲁尔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区,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典型;我国的许多工业区与鲁尔区类似,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等均属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本节内容在设计上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首先,教材介绍了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其次分析了鲁尔区的衰落及其原因,这两部分是教学的难点,要求学生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去理解鲁尔区如何由曾经的“辉煌”步入“衰退”;最后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尔区在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这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解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以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学习,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形成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已经有了较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典型案例,运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分析资源型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战略途径。
教学中教师呈现鲜明、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读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结合鲁尔区的背景材料,分析资源型工业区的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
(2)运用资料说明资源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能力目标针对鲁尔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说明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案例的分析,归纳分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材分析】通过对一二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区域的发展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
其中,资源与环境是区域发展的基础。
随着区域的发展,产业部门不断增多,资源供给与需求就会发生矛盾。
只有当新能源、新材料被不断开发利用,或新的能耗少、原材料需求少而经济效益高的部门出现时,区域才能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对本节提出的目标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我国典型资源型工业区或学生所在地的资源型工业区实际,导入新课,拉近所研究课题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兴趣。
引导学生从“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中索取信息,说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部门,指出鲁尔工业区在开发初期,工业部门与资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预测该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中、后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
(与教材比照,让学生自我评价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
一方面体验成功的感受,另一方面寻找差距)。
可利用投影机展示鲁尔区在环境整治前后的不同景观。
至于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可启发学生回顾世界工业发展史(能源结构的变化、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六、七十年代传统工业区的衰落),让学生结合鲁尔区实际尝试分析衰落的原因。
【学情分析】1、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本节做很好的铺垫。
2、兴趣和动机:振兴东北是目前我国国家采取的一项重大建设措施,所以是我国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因此通过一组关于东北经济过去和现在数据的对比产生强烈反差,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
3、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德国地理知识不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